資源簡介 第1課時 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三章 第四節(jié) 沉淀溶解平衡 核心素養(yǎng)學習目標 1.掌握難溶電解質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2.掌握溶度積常數(shù)的概念并能進行簡單計算、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 創(chuàng)設情境 【觀察圖片】溶洞的形成。 創(chuàng)設情境 【視頻導學】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討論問題】據(jù)以上視頻,討論以下問題。 1. 腎結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 腎結石是如何出現(xiàn)在人的身體里的? 2. 腎結石病有什么防治方法?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CaC2O4 80% 難溶于水 Ca3(PO4)2 9% 難溶于水 HUr (尿酸) 5% 微溶于水 【思考問題】閱讀教材P79,思考以下問題: 25 ℃時,溶解性與溶解度的關系 1. 通常我們所說的難溶物是不是真的不溶呢? 幾種電解質的溶解度(20 ℃)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化學式 AgCl AgNO3 AgBr Ag2SO4 Ag2S BaCl2 溶解度/g 1.5×10-4 211 8.4×10-6 0.796 1.3×10-16 35.7 化學式 Ba(OH)2 BaSO4 Ca(OH)2 CaSO4 Mg(OH)2 Fe(OH)3 溶解度/g 3.89 3.1×10-4 0.160 0.202 6.9×10-4 3×10-9 難溶 ≠ 完全不溶 2. 生成AgCl 沉淀的離子反應完成后,溶液中是否還有Ag+ 和Cl -?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實驗探究】AgCl的溶解平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實驗步驟 1.AgCl懸濁液的制備:取 1mL AgNO3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淀,靜置。 2. Ag+的檢驗:取上層清液,向其中加入KI溶液,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離子方程式 上層清液中加入KI溶液出現(xiàn)黃色沉淀(AgI)。 上層清液中存在Ag+,AgCl可溶解,存在溶解平衡。 Ag+ +Cl- ==AgCl↓、AgCl(s)?Ag+(aq) +Cl-(aq)、Ag+ +I- == AgI↓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歸納總結】沉淀溶解平衡(以AgCl為例分析) 1、沉淀溶解平衡建立 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兩個過程: 溶解過程: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 Cl-脫離AgCl的表面進入水中。 沉淀過程:溶液中的Ag+和 Cl-受AgCl表面陰、陽離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 υ(沉淀) = υ(溶解) 沉淀不再增多 達到沉淀溶解平衡 充分反應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2、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一定溫度下,當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等時,即建立了動態(tài)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特征:逆、等、動、定、變 【歸納總結】沉淀溶解平衡(以AgCl為例分析)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思考交流】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如何書寫? AmBn(s) ???????mAn+(aq)+nBm-(aq) ? 如AgCl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 Ag+(aq) + Cl-(aq) ?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①各微粒要標明聚集狀態(tài) → “s” “aq” 。②要與AgCl電離方程式區(qū)分開。 AgCl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AgCl == Ag++Cl-。 離子的濃度小于1×10-5 mol·L-1時,已沉淀完全。 【思考交流】當溶液中剩余離子的濃度小于多少時,認為已沉淀完全? 【特別提醒】 難溶電解質本身的結構和性質。 2、外因: ——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①溫度:一般來說,溫度越高,固體物質的溶解度越大; 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OH)2。 ③外加其他物質(與電解質電離的離子反應),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動,溶解度增大。 ②同離子效應:加入與電解質電離的離子相同的可溶性鹽,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動,溶解度減小。 【閱讀總結】閱讀教材第80,歸納難溶電解質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因素。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1、內因(決定性因素): 【交流討論】 已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 ΔH>0 ,請分析當改變下列條件時,對該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填寫下表(濃度變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較): 條件改變 移動方向 溶解度S c(Mg2+) c(OH-) 加少量水(過飽和) 升溫 加MgCl2(s) 加NaOH(s) 加鹽酸 正向移動 正向移動 逆向移動 逆向移動 正向移動 不變 不變 不變 增大 增大 增大 減小 增大 減小 減小 減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減小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1)BaSO4在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硫酸鈉和硫酸鋁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2)升高溫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動 (3)向一定量的飽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固體,恢復到原來溫度時,溶液中的Na+總數(shù)不變 × × × 升溫,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沉淀溶解不一定吸熱,如Ca(OH)2(s)溶解就放熱 。 Na2O + H2O == 2NaOH,溶劑減少,溶液中 N(Na+ )減少。 【評價練習】1.正誤判斷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1)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2)恒溫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3)給溶液加熱,溶液的pH升高 (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Ca(OH)2固體增多 (5)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Ca(OH)2固體增多 × × √ √ × 【評價練習】 2.常溫下,把足量熟石灰放入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 Ca(OH)2(s) Ca2+(aq)+2OH-(aq) ΔH<0,下列有關該平衡體系的敘述,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逆反應是吸熱反應。 CaO+ H2O === Ca(OH)2 恒溫,溶解度不變,飽和溶液中的離子濃度不變,pH不變。 Ca(OH)2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c(OH-)減小,pH減小。 NaOH === Na++OH-,溶液中 c(OH-)增大,Ca(OH)2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動。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評價練習】 3.牙齒表面有一層硬的成分為Ca5(PO4)3OH的物質保護,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 5Ca2+(aq)+3PO43?(aq)+OH-(aq)。 (1)飲用純凈水能否保護牙齒?為什么? ? 飲用純凈水, Ca5(PO4)3OH溶解度不變,對Ca2+或PO43?的濃度沒有影響, Ca5(PO4)3OH的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動,起不到保護牙齒的作用。 ? 不能。 (2)在牙膏中添加適量的Ca2+或PO43??,能否保護牙齒?為什么? ? 能。 牙膏中添加適量的Ca2+或PO43?會促使Ca5(PO4)3OH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動,有利于牙齒的保護。 ? 任務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影響因素 1. Ca2+與C2O42?的濃度要具體達到多少,才會在人體內形成沉淀? 我們需要獲得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才能進行計算? ? 2. 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數(shù)的表示方法? 3. 根據(jù)你學過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觀察AgCl 、Fe(OH)3的Ksp表達式,總結溶度積的概念?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閱讀思考】閱讀教材第80-81,思考以下問題。 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也存在平衡常數(shù),稱為溶度積常數(shù),簡稱溶度積, 符號為Ksp。 AmBn(s) ? mAn+(aq)+nBm-(aq) Ksp=cm(An+)·cn(Bm-)。 ? 溶度積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 【閱讀總結】溶度積常數(shù)。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1.概念 2.表達式 3.影響因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難溶物 Ksp(25 oC) 溶解度 難溶物 Ksp(25 oC) 溶解度 AgCl 1.8×10-10 1.5×10-4 BaSO4 1.1×10-10 2.4×10-4 AgBr 5.4×10-13 8.4×10-6 Fe(OH)3 2.6×10-39 3.0×10-9 AgI 8.5×10-17 2.1×10-7 Mg(OH)2 5.6×10-12 9.0×10-4 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Ksp的意義 一般而言,組成類型相同的物質,Ksp越小,溶解度越小。如AgCl、AgBr、AgI。 組成類型不同的物質,溶解度應根據(jù)Ksp計算后得出。如BaSO4、Mg(OH)2。 【閱讀總結】溶度積常數(shù)。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5.應用 ③ QAmBn(s) ? mAn+(aq)+nBm-(aq), ? (1)離子積(Q) Q=cm(An+)·cn(Bm-) 任意時刻濃度 ——定量判斷給定條件下有無沉淀生成。 (2)溶度積規(guī)則 ① Q>Ksp,溶液過飽和,有沉淀析出。 ② Q=Ksp,溶液飽和,沉淀與溶解處于平衡狀態(tài)。 若加入過量難溶電解質,難溶電解質溶解直至溶液飽和。 【閱讀總結】溶度積常數(shù)。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1)已知Ksp(CaC2O4) =4.0×10-9,尿鈣含量 2.50 mmol/L,人體中C2O42?濃度達到多少就會產生結石? ? c(Ca2+) = 2.50 mmol/L = 2.50×10-3 mol/L Ksp(CaC2O4) = c(Ca2+).c(C2O42?) = 4.0×10-9 ? c(C2O42?) = 1.60×10-6 mol/L ? Ksp(CaC2O4) (2)若使Ca2+完全沉淀,那么此時C2O42?的濃度是多少? ? 當Ca2+完全沉淀時,c(Ca2+) < 1×10-5 mol/L Ksp(CaC2O4) = c(Ca2+).c(C2O42?) = 4.0×10-9 ? c(C2O42?) > 4.0×10-4 mol/L ? 【問題討論】 Ca2+與C2O42?的濃度要具體達到多少,才會在人體內形成沉淀? 我們需要獲得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才能進行計算? ?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1)溶度積是沉淀溶解平衡時難溶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各離子濃度的乘積 (2)溶度積常數(shù)Ksp只受溫度影響,溫度升高,Ksp一定增大 (3)Ksp越小,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定越弱 (4)改變外界條件使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Ksp一定增大 (5)可利用溶液混合后的Q與Ksp的相對大小來判斷溶液混合后是否有沉淀生成 × × × × √ 不一定,如 Ca(OH)2(s)溶解放熱,升溫, Ksp減小。 濃度冪 一般而言,組成類型相同的物質,Ksp越小,溶解度越小。如AgCl、AgBr、AgI。 Ksp只受溫度影響。 【評價練習】1.正誤判斷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評價練習】 2.已知幾種難溶電解質在25 ℃時的溶度積。 化學式 AgCl AgBr AgI Mg(OH)2 Ag2CrO4 Ksp 1.8×10-10 5.4×10-13 8.5×10-17 5.6×10-12 2.0×10-12 (1)25 ℃時AgCl(s)、AgBr(s)、AgI(s)溶于水形成的飽和溶液中,c(Ag+)大小關系能否直接判斷?三種物質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如何排序? 能。組成相似,可直接根據(jù)Ksp判斷。 溶解能力由大到小:AgCl>AgBr>AgI。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2)能否利用上表數(shù)據(jù)直接比較AgCl、Mg(OH)2的溶解能力?計算分析二者溶解能力的大小? 化學式 AgCl AgBr AgI Mg(OH)2 Ag2CrO4 Ksp 1.8×10-10 5.4×10-13 8.5×10-17 5.6×10-12 2.0×10-12 不能。組成不相似,要根據(jù)Ksp計算后判斷。 Mg(OH)2的溶解濃度為1.12×10-4 mol·L-1 AgCl的溶解濃度為1.34×10-5 mol·L-1 溶解能力:AgCl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3)25 ℃時,氯化銀的飽和溶液和鉻酸銀的飽和溶液中,Ag+濃度大小順序為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________更難溶。 Ag2CrO4>AgCl AgCl Ag2CrO4(s) ? 2Ag+(aq) +?CrO42?(aq) 2x mol·L-1 x mol·L-1 ? AgCl飽和溶液中:c(Ag+)=1.34×10-5 mol·L-1, 所以Ag+濃度大小順序為Ag2CrO4>AgCl,則AgCl更難溶。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4)將等體積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 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請通過計算說明是否有Ag2CrO4沉淀產生。 等體積混合后: 有Ag2CrO4沉淀產生。 c(Ag+)=2×10-3 mol·L-1,c(?CrO42?)=2×10-3 mol·L-1 ? Q=c2(Ag+)· c(?CrO42?) =(2×10-3)2×2×10-3=8×10-9 ? >Ksp(Ag2CrO4)=2.0×10-12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5)25 ℃時,取一定量含有I-、Cl-的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當AgCl和AgI同時沉淀時,計算溶液中 4.7×10-7 AgCl和AgI同時沉淀時,溶液中的c(Ag+)是相同的 ????(I?)????(Cl?)= ????(?????)·????(Ag+)????(Cl?)·????(Ag+)?= ????sp(AgI)????sp(AgCl)=8.5×10-17?1.8×10-10?≈4.7×10-7 ? 任務二:理解溶度積常數(sh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①如何選擇沉淀劑? ②如何判斷是否有沉淀? ③誰先沉淀? ④何時開始沉淀? ⑤何時沉淀完全? 生成沉淀越難溶越好。 當Q>Ksp時,體系產生沉淀。 開始沉淀時所需離子濃度越小越先發(fā)生沉淀。 當Q=Ksp,開始沉淀。 當殘留離子濃度< 1×10-5 mol·L-1時,認為離子已經沉淀完全。 【歸納總結】1、沉淀過程經典“五問答” 2、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而與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離子濃度無關。 3、對于同類型物質(如AgCl、AgBr、AgI等),可直接用溶度積比較難溶電解質的溶解能力,Ksp越大,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強。 4、對于不同類型的物質,Ksp不能直接作為比較依據(jù),而應通過計算將Ksp轉化為飽和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來確定溶解能力的強弱。 【歸納總結】 本課結束 今日作業(yè) 第三章 第四節(jié) 第1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