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與地球儀》教學設計(第 1 課時: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模型)課題 1.2.1《地球與地球儀》 單元 第 1 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上課標 要求 【地球在宇宙中】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使用數(shù)據(jù)、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shù)字技術等手 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太空探索】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 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fā)展的相關材料,舉例 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教材 分析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本節(jié)的重點不在于單純地讓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而 是讓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從中受到科學觀的教育,感受前人勇于 探索的精神。讓學生通過學習有關經(jīng)線和緯線、經(jīng)度和緯度的知識,認識地球儀, 使學生學會比較和歸納等地理學習的常用方法,逐步地建立地球空間概念。學情 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從難度上來說屬于學科的入門的階段,以知識了解為 主,知識點較少,對于學生而言難度不大。因此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主要 還是延續(xù)之前的教學風格,在幫助學生們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 興趣愛好,幫助樹立學生對于地理學科基本學習方法和思維邏輯。學習 目標 與核 心素 養(yǎng) 【區(qū)域認知】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 述地球的大小。 【地理實踐力】通過動手制作簡易地球儀,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人地協(xié)調觀】通過了解地球的形狀、大小及地球儀的構造,培養(yǎng)學生尊重自然、 和諧共生的人地協(xié)調觀。重點 難點 1.學會利用相關數(shù)據(jù)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學會制作簡易的地球儀,提高地理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新課 嗶哩嗶哩一博主在國慶期間參觀金華科技館 【視頻導入】今天我們也沉浸式到金華科技 館一游。 觀看視頻 情景 式教 學導 入講 授 新 課 【板書】 第二節(jié)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學習活動 1】認識地球的形狀 【方法指引】預習課文,讀圖 1.5 人類對地 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問題引領】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說的是什么?(從語文角度、地 理角度分析) 【問題引領 1】繪制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 程。 (利用多媒體課件分階段展示相關圖 片,最后教師展示四個階段的小結圖片) 【學生】①直覺階段(天圓地方)→②推測 階段(根據(jù)太陽和月亮的形狀)→③證明階 段(環(huán)球航行)→④確證階段(從太空觀察)。 【教師】展示圖片 【合作探究】我是小小講解員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 (承轉)人們在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中,還 準確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要描述 地球的大小,需要知道哪些數(shù)據(jù)? 【學習活動2】觀看視頻,初步感受地球的 大小 研讀課文, 分析思考, 培養(yǎng)學生邏 輯思維 觀看視頻, 初步感受地 球的大小 展示“人類對地 球形狀的認識 過程 ”,引導學 生感受有關地 球形狀科學史 的教育。 啟發(fā)引導學生 思索、觀察生活講 授 新 課 【板書】 第二節(jié)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方法指引】預習課文 P12,讀圖 1.6 地球的 大小示意圖。 【問題引領 2】地球的大小不僅可以用數(shù)字 來描述,也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描述。 (1)用地球的相關數(shù)據(jù),描述地球的大小。 (2)用學校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較,感受地球 的大小。 (3)用太陽和月球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學生】……(回答略) 【合作探究】我是小小講解員 【學生】……(回答略) 運用所學知 識 計 算 比 較,感受生 活中的地理 通過比較的方 法,結合生活中 的事物去感知 地球的大小。講 授 新 課 講 (承轉)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僅 僅是個起點。但是,地球太大了,為了看到 它的全貌,人類制造了它的模型—地球儀。 【學習活動3】認識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板書】 第二節(jié)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方法指引】:預習課文 P12 ,閱讀圖 1.9 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示意圖。 【問題引領】 1.地球儀有什么作用。 2.地球儀和地球真實的原貌有哪些的不同。 3.識別地球儀上的經(jīng)緯線、地軸、南北極。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 (1)地軸只是假想軸,在地球上不是真實存 在的;(2)地軸是傾斜的,角度為 23.5 ° , 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3)地球儀為正球體, 地球為不規(guī)則球體;(4)地球儀不能完整表 示地球全貌,如陸地、海洋、山脈、河流、 城市等。 (承轉)地球儀是我們學習地理常用的工具, 觀 察 地 球 儀,培養(yǎng)讀 圖能力 這里注重讓學 生通過觀察地 球儀,發(fā)現(xiàn)新 知。 通過動手制作 簡易地球儀,提 高學生的地理 實踐能力和動 手能力。授 新 課 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 識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 【合作探究】我是操作員,制作簡易的地球 儀。 【板書】 第二節(jié)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4)制作簡易的地球儀 【方法指引】:預習課文 P14 ,按照課文介 紹的步驟制作簡易的地球儀。 小組合作, 制作簡易地 球儀課堂 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在金華科技館“認識地球 ”主題 館一起認識了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 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這一形狀通過地球衛(wèi)星照 片得到了最準確、最科學的證實。我們還知 道了地球的平均半徑、地球的最大周長、表 面積等,通過地球儀的制作,我們需要知道 地球儀的模型和應用,一節(jié)課下來,相信同 學們對地球有了更直觀、更全面的認識。隨堂練習 (2024 ·安徽池州 ·二模)2021 年 7 月 15 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wǎng)發(fā)布 《天宮TV》第六集,曝光了中國空間站視角看地球,它不停地旋轉, 美到令人窒息,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各小題。 1.從中國空間站視角看地球,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狀是(D) A.天圓地方 B.倒扣的盤子 C.正方體 D.球體 2.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下列對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 過程排序正確的是(D) ①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②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③天圓地方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2022 年 4 月 16 日 11 時 05 分,神舟十三號航天 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全部安全順利出艙,結束了為期6 個月的太空之 旅。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事例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是(C) A.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B.16 世紀初,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蘋果從樹上落下 D.遠方的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4.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數(shù)據(jù),錯誤的是(D) A.地球的平均半徑為 6371 千米 B.地球表面積約 5.1 億平方千米 C.地球的最大周長約 4 萬千米 D.地球的極半徑是 6378 千米 (2024 ·河南商丘)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同學們用泡沫球制作了 地球儀。讀小明同學制作的地球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制作地球儀的步驟排序合理的是(C)①將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②用小木 棍貫穿小球③確定兩個對稱點作為極點④繪出若干條經(jīng)線和緯線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D.④②①③ 2.圖中作品需要改進的地方是(D) A.固定后小木棍應豎直 B.畫出全部的經(jīng)線和緯線 C.泡沫球應修整為橢球體 D.把與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圓圖標注為 0 °緯線 3.從小明制作的地球儀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B) A.沿赤道環(huán)地球一周需要走 4 萬千米 B.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儀上有連接南北兩極的經(jīng)線 C.給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 5.1 億平方千米的布料 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實踐性 作業(yè)板書 設計 第二節(jié)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4)制作簡易的地球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