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 學案學習目標 掌握英國工業革命的背景,把握重大發明及其發展歷程。學習重點 掌握工業革命的完成情況,理解工業革命的特點和影響。學習難點 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學習過程】預習導學:(結合課本,分段預習完成,標劃課本,掌握鞏固) 紡織技術的革新 1.工業革命興起的原因:17世紀末,英國 制建立后,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國內外 不斷擴大。 2.紡織技術的革新 (1)背景:國內外市場對 的需求迅速增長,刺激了 生產方式的改進和新技術的發明。 (2)表現:1733年, 發明了 。提高了織布速度。1765年, 發明了紡紗機,命名為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3)影響:其他生產部門也紛紛發明、制造 ,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人們把生產領域這種 性變化稱為“ ”。 二、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確立 1.蒸汽機的改良與應用 (1)改良:早期發明的蒸汽機很不完善,將蒸汽機變為主要動力的發明家是 。 (2)應用:① 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 部門投入使用。②后來,化工、治金、采礦等許多生產部門都開始使用蒸汽機,蒸汽機成為主要的 來源。 (3)意義: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 ,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 2.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 (1)早期工廠:基本上都用 作動力,工廠一般都設在水流湍急的鄉村面不是城市。 (2)蒸汽機對工廠的影響:蒸汽機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 ,從此,工廠可以設在遠離河流的地方,工廠的規模也變得更大。 (3)確立: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 替代, 制度最終確立 三、工廠與鐵路 1.鐵路時代的到來 (1)開始: 年,由 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 時代的開始。 (2)發展:1830年以后,英國嫌棄投資建設 的狂潮,到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 。 (3)意義: 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 2.工業革命的完成 (1)19世紀中期, 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從18世紀后期起,其他西方國家紛紛學習英國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法國、 、 等國先后進行工業革命。 3.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 水平,人類進入“ ”。 【課堂檢測】 1.工業革命前在棉紡織業部門出現了一種新的織布工具,它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其發明者是凱伊。此發明是( ) A.珍妮機 B.飛梭 C.蒸汽機 D.火車機車 2.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導致了生產領域出現革命性的變化。這里“革命性的變化”是指( ) A.人力的解放 B.機器的使用 C.分工的細密 D.技術的改進 3.“它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及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文中的“它”,是( ) A.珍妮紡紗機 B.瓦特的蒸汽機 C.蒸汽機車 D.汽船 4.回顧人類鐵路發展歷史,世界第一條鐵路及火車機車出現在( ) A.德國 B.美國 C.法國 D.英國 5.18世紀后半期,在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進行的同時,在英國正進行著一場其意義毫不遜色甚至更大的革命。這場更大的革命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C.英國工業革命 D.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