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體知識古代文體知識詩歌:起源于先秦,興盛于唐。按音律可分為兩類:一是古體詩;二是近體詩。(1)古體詩是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這種詩體產生較早,唐以前各種形式的詩歌都是古體詩,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體詩規則的詩歌也叫古體詩。古體詩的特點是章無定句,句無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長可短,每句字數可多可少。不講平仄,不講對仗。用韻押韻,自由靈活。樂府詩是古體詩的一種。樂府原為漢武帝劉徹設立的專管音樂的官署,因兼及創作和搜集民間詩歌、樂曲,后遂稱這類詩歌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后世將魏晉至唐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后人襲用樂府題名仿作的不合樂的作品,統稱樂府。宋元以后,配樂歌唱的詞、散曲等,有時亦稱樂府。(2)近體詩中國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由于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們又把它稱作格律詩。絕句每首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簡稱“五絕”;每句七字的,簡稱“七絕”。律詩律詩的格律十分嚴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詩的每句字數整齊劃一,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簡稱“五律”“七律”。②詩句的數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過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③有特定的對仗要求。八句者每兩句為一聯,計四聯,依次通常稱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每聯的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每首中間兩聯,即頷聯、頸聯必須對仗。④聲韻格律的要求嚴格。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二、四、六、八句押韻,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說來,五律首句多數不押韻,七律首句多數押韻。詞:起源于唐,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樂歌唱的歌詞,故又稱為“曲”或“曲子詞”等。又稱“長短句”“詩余”,句式長短不一,講究韻律,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詞的流派有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有李煜、晏殊、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有蘇軾、辛棄疾等。曲:元代盛行的新文學形式,分為雜劇和散曲兩種形式。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套數和小令兩種基本形式。歌行體:我古典詩歌的一種體裁。由漢魏六朝樂府詩發展而來,篇幅可長可短;句式靈活,多為七言,有些以七言為主,穿插三、五、九言。其形式較自由,大抵模擬樂府詩風格,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其中多有敘事之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說:古代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與現代雜文相似。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用韻,形式短小、語言簡潔,內容多含頌揚、警誡之意。序:序是一種文體,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贈序,即臨別贈言,內容多是對所贈之人的贊許、推崇或勉勵之辭。在行文風格上,往往集敘事、說理、抒情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表: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古代不同時期臣子寫給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表”主要表達臣子對帝王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基本特征。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是諸葛亮呈給后主劉禪的表。記: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可分為碑記、游記、雜記、傳記。以記敘、描寫為主,大多數是游記,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如《桃花源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核舟記》等。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文章,叫“騷體賦”,簡稱“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叫“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叫“文賦”。如司馬相如《子虛賦》,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古典小說:萌芽于先秦(傳說、寓言)、兩漢(史傳文學),雛形于魏晉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說、筆記小說),成熟于唐代(唐傳奇),繁榮于宋元(話本、演義),鼎盛于明清(章回體小說)。明清時期涌現了無數的經典之作并流傳于世,如“明代四大奇書”(《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等。后人按照成書順序將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統稱為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小品文:散文的形式之一。題材的包容和體裁的自由,可以說是小品文的主要特點。尺牘、游記、日記、序、跋、小說等文體都可以是小品文。如酈道元的《三峽》、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等。現代文體知識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結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個部分。按照小說的篇幅及容量,一般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小說三類,篇幅特別短小的叫微型小說。戲劇:一種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綜合藝術。戲劇有演員、故事(情景)、舞臺(表演場地)和觀眾四要素,戲劇的主要特點:①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②人物、場景、情節高度集中;③劇本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常見的戲劇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散文:一種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應用范圍最廣泛,語言表達方式更靈活。根據散文表達方式的側重點,可分抒情性散文、敘事性散文、議論性散文三類。“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結構的主要特點。現代詩:又稱新詩,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詩歌,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體詩。形式自由,內涵開放,意象經營重于修辭,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基本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其中現代詩歌又分為現代風體詩歌和現代格律詩歌。傳記:又叫人物傳記,是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應用文,體裁屬于記敘文樣式的一種。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新聞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標題一般包括引題、正題、副題,導語,一般指“電頭”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來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實,使讀者一目了然;主體,隨導語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敘述事件、闡發問題和表明觀點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間的關鍵所在。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背景,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語言簡明準確。通訊:對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進行具體報道的叫通訊。通訊分事件通訊和人物通訊。特寫:報告文學的一種,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段,細致地加以描述。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采用擬人的方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記敘文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說明文說明文根據說明對象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說明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主要有六種:從整體到局部,由概括到具體,由現象到本質,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結果。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作詮釋、配圖表等。議論文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論據是作者闡述或論證論點的根據。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