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九課 9.1《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設計七年級上冊 9.1《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設計第九課 守護生命安全第1課時 增強安全意識課程標準1.學習主題: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2.內容要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和敬畏生命,熱愛生活。3. 能夠具有基本的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遵守規則和法律規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預防意外傷害。教材分析第九課第一框圍繞增強安全意識展開,從對保護生命的認識層面進行闡述。以總分總思路進行設計,闡述了面對安全風險隱患如何增強安全意識的問題。首先從整體介紹了安全意識,接著闡明了規則意識和風險意識,最后在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生命安全的基礎上,總述了生命安全與他人、家庭、社會的密切關聯,理解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就是對家庭和社會負責。學情分析具備安全意識,能夠更好地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無論對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還是對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希望能夠增強安全意識。初中學生對遵守規則通常已經有較好的理解,但在判斷風險并做好預警防范等方面主動性不足,而且缺少相關經驗。初中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能夠理解生命安全是自己享受美好生活、順利成長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對于自己的安全與他人、社會相聯系的認知水平還有待提高。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樹立規則意識和增強風險意識。 2.道德修養:增強安全意識,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規則與風險隱患,懂得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3.健全人格:增強安全意識、規則意識、風險意識,樹立正確的生命安全觀,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4.責任意識:培養生命意識,學會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教學重點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學會如何增強安全意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將安全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形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生命安全是維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條件和保障,也是我們創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增強安全意識,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當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時,我們應該怎樣守護生命安全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增強安全意識”。(二)新課探究活動一:生命安全很重要 生命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維持生命、維護生命安全利益、生理機能正常、維護健康利益的權利。生命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是其他人格權和人格利益的基礎。健康以身體為物質載體,破壞身體完整性,通常會導致對健康的損害。侵害生命健康權的應給予受害人 或其家屬以財產和精神賠償。合作探究:結合材料,說說我們為什么要增強安全意識。學生回答:(1) 生命安全是維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條件和保障,也是我們創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2) 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事情不僅影響到自己,也影響著他人。(3) 我們用心對待和做好事關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也是對家庭和社會負責。活動二:安全在我身邊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一、交通安全;二、食品安全;三、用電安全;四、建筑安全;五、消防安全;六、財產安全;七、校園安全;等等。合作探究:你知道在這些領域有哪些安全知識嗎?教師點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對那些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外在環境、人為侵害有所警覺和戒備,保護好我們的生命。活動三:樹立規則意識2023年12月5日,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發布公告,酒駕的最新檢驗標準正式出臺。這一新標準2024年3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旨在進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減少酒駕事故的發生。新標準更加嚴格、更加準確、更加公正,斬斷喝酒開車的任何僥幸心理。合作探究:酒駕的最新檢驗標準的實施,是不是對我們自由的限制?我們如何看待“酒駕”禁令? 學生回答:不是對我們自由的限制;遵守這些規則和要求,能夠有效保護我們的自由和生命安全。教師講述:樹立規則意識。生活中的諸多“禁令”看似是對我們的限制,其實是對我們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對自身行為是否安全作出恰當評估,并及時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從而有效地保護我們的生命。活動四:增強風險意識 “小習慣”成為“大隱患”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小習慣”往往會成為引發家庭住宅火災的“大隱患”。如手機充好電后不拔充電器、電動車進樓入戶充電、煙頭亂丟等。平日里大家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風險意識,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有可能釀成一場損失慘重的火災。合作探究:面對這些安全隱患,我們應該如何加以預防呢? 學生回答:增強風險意識。我們要能夠覺察潛在的威脅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也不盲目觸碰一些危險的領域。遠離危險,方能平安生活。教師點撥: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事情不僅影響到自己,也影響著他人。我們用心對待和做好事關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也是對家庭和社會負責。學以致用:電動車因其輕巧方便的特點,已成為大眾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電動車引發火災的事件頻發。2024年2月23日4時39分,南京市雨花臺區某小區發生火災,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傷。經初步分析,火災為6棟建筑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合作探究:這一案例給我們帶來什么警示?學生回答: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對那些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外在環境、人為侵害有所警覺和戒備,保護好我們的生命。②樹立規則意識,自覺遵守規則。③增強風險意識,遠離危險。④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事情不僅影響到自己,也影響著他人。我們用心對待和做好事關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也是對家庭和社會負責。(三)課堂小結生命安全是維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條件和保障,也是我們創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增強安全意識,樹立規則意識,增強風險意識。“安全無小事”,我們要樹立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觀念,對自己、對他人的生命負責,也就是對家庭、對社會負責。(四)板書設計9.1增強安全意識一、守護生命安全的原因1. 生存發展的條件和保障,一切美好的前提2. 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二、增強安全意識的做法1.樹立安全意識1.樹立規則意識2.增強風險意識(五)課堂練習1. 影院、商場、賓館等公共場所都設有消防安全標志,標志的顏色不同,表示的意義也不同。其中綠色標志表示 ( C )A. 禁止通行 B. 火災爆炸危險C. 安全和疏散途徑 D. 工作人員專用通道2.以下戶外活動符合“安全”這一要求的有( D )①暑假,小福經常在父親的陪伴下到正規的游泳館游泳鍛煉②每次在戶外遇到雷雨天氣,小閩都會立即跑到大樹下躲避 ③小福與同學騎車郊游,在公路上你追我趕、雙手離把“耍車技”④暑假,小閩和媽媽參加了旅行團,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游覽了白云山風景區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3.“君子不立于危墻”這句話源自《孟子·盡心》。以下對這句話理解不正確的是( C )A.我們要有安全意識,遠離危險 B.我們要增強風險意識,能夠察覺威脅安全的因素 C.我們要增強自己的勇氣,大膽前行 D.我們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4.初中生小宏駕駛電動自行車上學時被交警攔下。交警批評并教育小宏,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騎電動車。小宏將此事告訴家人后得到不同回應,其中你認同的是( C )A.爸爸:從明天起,你騎電動車再遇到交警就趕緊掉頭,千萬不要被交警發現 B.奶奶:你騎電動車上下學不過十分鐘,交警連這都不允許,管這么多干什么 C.姐姐:你的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要學會杜絕不良行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D.媽媽:你要慶幸交警這次沒有嚴格執法,只是對你進行批評教育,沒有罰款 5.因玩手機而引發的各類道路交通事故屢見不鮮,“低頭族”已成為當前社會的普遍現象,尤其是過馬路玩手機的行為已成為道路交通安全的新隱患,不少人也因為在過馬路時看手機發生了慘劇……假如讓你給這些人提個醒,你會說( B )①生命是脆弱的,要敬畏生命 ②生命至上,只需珍愛自己的生命 ③要增強交通安全意識,遵守交通法規 ④日常生活中,“手機低頭族”越來越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理解生命安全的意義,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注意多媒體的運用,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可視性,效果好,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較好地落實了新課程的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