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煉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期末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煉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期末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農耕文明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第一課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
5.1.1 明清帝國的興替
1. 明朝(1368-1644)
概況: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應天(南京)
永樂盛世:朱棣
(明成祖)
都城:京師(北京)
明初的統治:
政治:廢除丞相、設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遷都北京;→強化皇權
經濟:獎勵墾荒、輕徭薄賦、提高手工匠身份;→經濟得到全面恢復、發展
明末農民起義:
爆發:1627年;
領導人: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
結果:1644年,李自成(闖王)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起義成功的原因: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1.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極防御政策(增修長城);X k B 1 . c o m
清:懷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喇嘛廟,接見蒙古、西藏等首領,與他們聯絡感情,冊封達賴、班禪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強邊疆地區管理措施:
★★2.中央政府加強邊疆地區管理措施:
①措施:








②意義:維護國家統一,奠定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明至清前期,我國農耕文明鼎盛的表現
農業的興盛
①耕細作農業持續發展;
②培育、引進、推廣大量新品種(甘薯、玉米引進)
③多熟制的種植制度逐漸成熟
手工業的發達
①工具、技術、產品質量、行業種類、規模、產量超過前代,
棉紡織業特別發達
②民間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③出現新的工廠手工業經營形式,織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
商業的繁榮
①工商業市鎮興起; ②商幫形成(徽商、晉商)
海外貿易的發達
茶葉、生絲、瓷器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②白銀在明代中后期成為主要貨幣
總結
明至清前期,中國農業興盛、手工業發展、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的發達,我國農耕文明達到鼎盛。
★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P12-14
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
★★文字獄
目的:鞏固統治,加強思想文化專制
實質:思想專制文化
危害: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八股取士
命題范圍:“四書五經”;考生只能根據制定的觀點答卷
文體:八股文
危害: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大都成為皇帝的重視奴仆
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
★進步思潮
背景:正統禮教遭到懷疑,一些進步知識分子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的進步思潮
代表人物:黃宗羲(明末清初)
主張:批判專制皇權(“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對重農抑商,主張工商界本
世俗文化
★古典小說興起
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羅貫中 最早一部長篇小說
《水滸傳》:施耐庵 第一部以農民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西游記》:吳承恩 一部長篇神話小說
《紅樓夢》:曹雪芹 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
京劇
新的劇種(19世紀中期),以徽、漢兩個劇種為基礎
1. 晚明科技發展的原因:社會生產力提高,商品經濟繁榮,促進科技的發展;
作者
書籍+類別
評價
李時珍
《本草綱目》(藥物)
①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②李時珍創立當時世界先進的藥物分類法,提出“腦為元神之府”的觀點。
徐光啟
《農政全書》(農學)
①農業百科全書
②徐光啟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
宋應星
《天工開物》(工藝:生產技術)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徐霞客
《徐霞客游記》(地理)
最早揭示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
3. 科技特點:重視實驗,注重運用數理方法,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
4. 整體表現:與西方相比,已遠為遜色,中國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第三課 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明朝
地方:①廢行中書省,設“三司”(作用:三司互不同屬,分權鼎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中央:②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權分六部(作用: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增設內閣制度
設立“廠衛”特務機構(群臣人民)
設立“廷杖”制度(群臣)
八股取士(知識分子)
清朝
⑥設立軍機處(為什么軍機處的設置是中國古代皇權發展到頂峰的標志?
答:軍機處雖是清朝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但是軍機達成受皇帝召見,只能跪受筆錄,完全聽命于皇帝,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皇權達到頂峰(理解)
皇權膨脹消極后果(了解)
1.造成皇帝個人專斷,隨意性,易出現失誤;
2.造成官僚機構膨脹,貪污腐敗之風盛行;
3.絕對君主專制,唯上是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的風氣。
4.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步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5.皇帝崇拜使人們缺乏民主思想,對中國人的性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有很大影響。
近代前夜的危機P23-25
近代前夜的危機
的表現
★“重農抑商”
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仍占主體地位,清統治者仍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原因:①工商也不能生產糧食,與農業爭奪勞動力;②工商業發展容易滋生奢華之風,敗壞社會風氣;
影響: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
★★
閉關鎖國
含義:關閉國門,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原因:①清朝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需同外國通商買賣。
②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表現:① 清初實行海禁政策。② 清朝統一臺灣以后,開放四個港口
③只開放廣州一處為通商口岸
影響: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一定作用
②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閉塞,停滯,遠離世界發展潮流
啟示: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對外學習交流,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清朝中后期統治危機
土地兼并、社會矛盾尖銳;
政治腐敗黑暗,官場腐化奢靡;
軍事削弱;數十次起義新 課 標 第 一 網
綜合探究五 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乾隆盛世”表現
①民族:統一多民族的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和發展,確立世界大國地位
②經濟:農耕文明達到鼎盛,人口迅速增長,農業、手工業、商業取得巨大進步
③經濟:經濟實力居世界前列
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上最大叢書《四庫全書》,文學巨作《紅樓夢》
探究項目
乾隆盛世
西方國家(英國)
政治
史實:強化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史實:完成資產階級革命
結論:專制
結論:民主
經濟
史實: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
史實:工業革命席卷西方
結論:經濟發展緩慢
結論:經濟迅速發展
軍事
史實:主要使用的是冷兵器(如刀、矛等)
史實:使用熱兵器(火炮、步槍等)
結論:落后
結論:先進
思想文化
史實:明清科學技術與西方相比,已遠為遜色,特別是入清以后,在文化專制和八股取士的影響下,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結論:閉塞落后
結論:開放先進
第六單元 世界工業文明的曙光與近代社會的開端
一、“發現新大陸”(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條件)  最根本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1)西方對東方商品的需求
(2)在資本主義萌芽影響下,對貨幣需求量增加
(3)傳統商路被阻斷
(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掌握豐富的航海知識。
(5)指南針已經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
(6)古希臘人托密的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
(7)國王支持
(8)航海家具有探險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9)《馬可·波羅行記》的影響
2、人物與事件
時間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瑪
麥哲倫
國別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線
西歐-好望角
西歐-美洲
西歐-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哥倫布到達美洲被歐洲人稱為“發現新大陸”
3、意義(作用):歐洲航海家的這些活動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
4、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或新航路開辟的評價)(如何評價哥倫布)
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
(1)促進了人口的遷移和新的民族的形成
(2)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動植物品種的傳播
(3)促進了文明的交融
(4)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傳播
(5)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1)殖民擴張,掠奪土地和財富。
(2)屠殺印第安人、毀滅印第安文明
(3)販賣黑奴
(4)總之,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落后與貧窮。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專題一 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
啟蒙運動
歷史背景
發生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在西歐封建社會內部發展
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科學的發展促進人們對社會的思考
時間
14-16世紀
17-18世紀
開始國家
興起于意大利,
起源于英,以法為中心
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神曲》
達..芬奇,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米開朗基羅,代表作《大衛》
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伏爾泰:主張天賦人權倡導君主立憲制。
盧梭:人民主權
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分立”
核心思想
提倡“人文主義精神”,反對神性,倡導個性解放
提倡“理性主義” 自由、平等、民主、
人權、法制、三權分立
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影響
文藝復興運動時一次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
撼動了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統治。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
6.2.2 科學革命(16-17世紀)
代表人物
成就
意義



提出“日心說”
否定教會權威,改變人們對自然、自身的看法,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開啟科學觀念的變革,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伽利略
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發現月球表面有山谷、金星圍繞太陽運行等
被人們認為“發現新宇宙”
牛頓
提出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科學發展推向新高峰
意義:誕生近代科學,科學受到推崇,科學知識得到普及。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航海
不同
時間
1405-1433
1492-1504
目的
宣揚國威(政治)
獲取商業利益(經濟)
規模
七下西洋,規模大
四次,規模小
作用
促進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友好關系;為明政府造成巨大經濟負擔;
(參見“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相同
①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②具有征服自然的決心和勇氣,不畏艱險,勇于冒險和探險的精神;③掌握先進航海技術、造船技術、航海經驗和海洋知識等;④加強世界各地的聯系;
英國
美國
法國
開始時間
1640年
1775年
1789年
任務
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發展資本主義
擺脫殖民統治,發展資本主義
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發展資本主義
開始標志
1640年議會的召開
來克星頓槍聲
攻克巴士底獄
根本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
資產階級
代表人物
克倫威爾
華盛頓
羅伯斯比爾
文獻
《權力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過程
曲折反復,處死查理一世
得到國際援助(法、荷等)
遭到外國武裝干涉(反法同盟)
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
既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運動
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
政權形式
君主立憲制
共和制
共和制
影響
確立了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揭開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贏得了獨立,確立了共和制,一個嶄新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在北美大陸上建立起來。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傳播
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共和政體最終確立起來,延續至今
第一次工業革命 標志: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開始
首先發生于英國的原因
(1)前提:17世紀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工業革命條件:①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②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豐厚的資本
③工場手工業時代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
(3)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商品生產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時間
18世紀60年代
開始部門
棉紡織業
發展
瓦特改進蒸汽機
意義: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交通工具的革命
原因:人們開始利用蒸汽機推動交通工具
表現:美國人富爾頓首先制造了蒸汽機作用動力的輪船,
英國人史蒂芬孫于1841年發明了蒸汽機車
工廠及工廠制度的出現
工廠建立規模逐漸擴大
工廠制度的出現:嚴格的勞動紀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1840年,英國主要工業部門,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 c
完成
擴展情況及作用
19世紀初,從英國擴展到德意志、法國等歐洲國家及美國,開啟歐美社會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
完成時間
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
完成標志
及器材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
影響
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西方家逐步確立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課 工人的斗爭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P62-65





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
工業革命給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差別,造成社會的不公正現象 。
工人斗爭
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的大規模的工人運動: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英國的憲章運動; 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
空想社會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代表人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 ;英國的歐文,
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
(1)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
(2)為什么能創立:馬克思、恩格斯從小就有大志,關心工人疾苦;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人類優秀文化成果;考察了當時工人的情況,親自參加工人階級的斗爭。
(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4)意義: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為剝削和壓迫、沒有貧困和愚昧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工人階級政黨,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的號角,成為工業時代的最強音。
巴黎公社
1871年,是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德國統一 P66-68
背景
德意志的分裂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核心人物
俾斯麥(鐵血宰相)
核心力量
普魯士
方式
三次王朝戰爭(對丹麥、奧地利、法國)
時間
1871年
標志
德意志帝國的建立(威廉一世成為帝國皇帝)
影響
積極:對德意志民族的進一步現代化提供了良好基礎,德國成為世界強國
消極:德國統一是通過“鐵血道路”實現的,奠定了德國軍國主義傳統,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未得到充分實現。
二、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P68-70
美國的領土擴張
美國成為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的大國
原因
兩種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南方大種植園經濟 造成南北矛盾
矛盾的焦點:奴隸制的廢除問題
北方廢奴運動高漲(湯姆叔叔的小屋)
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過程
起止時間:1861-1865年
逆轉戰局的舉措:1862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作用:激起了廣大黑人的參戰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
《宅地法》頒布
結果:1865年,以北方的勝利告終
意義
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種族平等問題仍 未徹底解決
知識拓展:美國獨立戰爭VS.南北戰爭
獨立戰爭
南北戰爭
時間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原因
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殖民統治的阻礙
南北兩種經濟模式之間的矛盾
內容
要求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取得民族獨立
維護國家統一,廢除黑人奴隸制
方式
民族解放斗爭的方式
以內戰的方式進行
領導人
華盛頓
林肯
導火線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開始標志
1775年萊克星敦的槍聲
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內戰
頒布文件
《獨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性質
具有民族解放戰爭和資產階級革命的雙重性質
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掃除障礙
英國殖民統治
黑人奴隸制度
影響
贏得了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階段特征
屬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處在工場手工業階段
處在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時期,處在資本主義的擴展階段
相同點
都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都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獨立戰爭使美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道路;兩者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俄國改革P71-72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農奴制阻礙工商業發展
時間
1689年
內容
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廣學校教育
影響
俄國開始躋身歐洲強國之列
1861年農奴制改革
背景
農奴制阻礙工業發展;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
目的
維護貴族地主階級的利益
性質
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人物
亞歷山大二世
內容
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
影響
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推動俄國現代化進程,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四、明治維新P73-74
背景
19世紀中期的日本,內憂外患嚴重(美國侵略日本);倒幕運動的勝利。
時間
1869年 19世紀中后期
內容
政治上: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的國際制度
經濟上: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置產興業)
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近代軍隊
1889年,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
成功經驗
推翻腐敗的幕府統治,主動向西方學習,順應工業文明的大潮進行全方位改革,使自己富強起來,從而擺脫了民族危機。
性質
資產階級改革。
作用
日本逐漸改變落后的面貌,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強大,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啟示
主動學習先進文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放思想,積極進取等
第四課 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P75-77
三角貿易
背景
16-19世紀三百多年間,歐洲殖民的國家對印第安人野蠻屠殺造成美洲勞動力短缺
殖民擴張的中國
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
路線
出程:從歐洲出發,乘船來到非洲
中程:在非洲通過各種手段擄獲黑人運往美洲賣給種植園主
歸程: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
影響
對非洲:三百多年的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動力,導致非洲長期貧困。
對歐洲:黑奴貿易使歐洲奴隸販子大發橫財,他們把賺來的血腥錢投資于工商業,促進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X k B 1 . c o m
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
時間
18-19世紀初
領導人
玻利瓦爾、圣馬丁
結果
擺脫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統治,除古巴少數地區外,幾乎整個拉丁美洲都獲得了獨立
英國在印度的殖民侵略
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18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對印度發動侵略戰爭
后果:印度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1857年,印度爆發可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起義
第五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P78-81
1.工業革命新階段的代表人物及重要發明。
時間
姓名
國家
發明
時間
姓名
國家
發明
1831年
法拉第
英國
磁鐵產生電的實驗
1882年
法國
電力鐵路
1866年
西門子
德國
發電機
1885年
卡爾?本茨
德國
小型發電廠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時
電動機
1903年
萊特兄弟
美國
飛機
1879年
愛迪生
美國
電燈
1876年
貝爾
美國
電話
2.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所處階段
早期階段(蒸汽時代)
新階段(電氣時代)
開始時期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后半期
主要特點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電力的廣泛應用
主要技術發明成果
珍妮紡紗機、蒸汽機、蒸汽機車
電動機、電燈、汽車、飛機、電話
工業發展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
主要工業
門類
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
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
共同影響
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極大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
啟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3.工業革命新階段與早期階段相比的特點
(1)具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2)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最突出特點)
(3)新的技術和發明越出了一國的范圍,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F代工業生產、日常生活都離不開電。
二、★★鴉片戰爭歐美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的對比
鴉片戰爭前歐美
鴉片戰爭前中國
政治
史實
①1640-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議會制約王權的君主立憲制
②1775-1883年美國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確立共和政體
③1789-17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共和政體
①廢行中書省,設“三司”
②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權分六部
③增設內閣制度
④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⑤設立“廷杖”制度⑥設立軍機處
結論
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中國的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經濟
史實
①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② 19世紀初,工業革命從英國擴展到歐美其他國家,開啟了歐美社會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
①明至清前期,中國農業興盛、手工業發展、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的發達,我國農耕文明達到鼎盛
②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仍占主導地位
結論
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大提高,經濟迅速發展
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仍占主導地位(農業是經濟主體),生產力水平低下
思想文化
史實
①14世紀,意大利開始文藝復興
②17、18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誕生,思想啟蒙運動興起
①明清“八股取士”
②大興“文字獄”
結論
科技領先,思想得到解放,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得到傳播,
(民主開放 繁榮活躍)
文化專制,愚昧落后
對外關系
史實
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英國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在美洲建立殖民地,販賣黑人奴隸
① 清初實行海禁政策。
② 清朝統一臺灣以后,開放四個港口
③只開放廣州一處為通商口岸
結論
開辟新航路,積極開展對外貿易,進行殖民擴張
(殖民擴張,開展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
軍事
史實
英國海軍擁有幾百艘艦艇,大軍艦配置火炮,步兵已普遍使用步槍
仍主要使用刀槍弓等老式武器
結論
裝備先進,軍事實力強
裝備落后,軍事實力弱
總結
從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橫向比較,清前期的中國已經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
啟示
(可分別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軍事等角度回答)如外交,要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如政治,要推翻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

單元重點歸納
專題一 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戰爭名稱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起止時間
1840年6月—1842年8月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1894年7月—1895年4月
1900年6月—1901年9月
侵略者
英國
英法聯軍
日本
八國聯軍
簽訂條約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等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影響
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加深了中國民族的災難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危害
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中國一步步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陷入苦難深重和極度屈辱的深淵
啟示
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大力發展科技,提高綜合國力

(一) 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英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用意: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進行殖民侵略。
(2)結果及影響:清政府戰敗,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南京條約》內容:①中國把香港島割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銀元,③開放廣州、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國進出口貨物應交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
(1)目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2)結果及影響:中國戰敗,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強迫中國鑒定《北京條約》。加深了中國民族的災難。
(3)《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①增開天津為商埠;②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③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④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 800 萬兩白銀。
(三)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結果及影響:中國戰敗,鑒定《馬關條約》。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大大加深了中國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馬關條約》內容:①中國把遼東半島、臺灣極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給日本,②增辟通商口岸,③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④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結果及影響: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詳見書本
三:悲壯的抗爭(抗爭史)
專題二 不屈不撓的抗爭
抗爭史實
時間
階層
啟示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39年6月
愛國官兵
這些抗爭反映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捍衛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的頑強意志
鄧世昌血灑黃海
1894年9月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19世紀60年代
農民階級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分化戰爭期間
四、拯救國家的探索史(向西方學習)
(一)為什么鴉片戰爭中,英國僅以極少的代價擊敗了清王朝幾十萬大軍?
(1)當西方各國先后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進入工業革命,發展經濟,壯大國力的時候,清王朝卻自大無知,仍沉浸在古代輝煌中。 (2) 朝廷腐敗無能 (3)國家經濟實力貧弱。 (4)資本主義列強的強大軍事優勢。
(二)探索的過程:
(1)洋務運動:(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貫徹)
A、開始時間:19世紀60年代。
B、口號:自強、求富
C、代表人物(洋務派)奕欣 、李鴻章
D、出現的中國近代新事物:
①新式海軍——北洋海軍; ②新式航運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 ③中國最早新式學堂——北京同文館;
④中國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機構——總理衙門
E、內容:主張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學習西方
F、結果: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使人們對這場運動大失所望,這也證明洋務運動不能救中國。
第二部分:民族資產階級的探索:
一 、維新變法(主張采用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
二、辛亥革命(暴力革命,武裝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1)維新變法:
①1895年的“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②維新變法(戊戌變法):
A、開始時間:1898年,光緒皇帝頒布詔書
B、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
C、內容:除了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學習西方外,還主張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
D、結果、: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變法失敗。
E、失敗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仿效西方國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第一部分:先進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的探索:“師以長技以制夷”
(1) 林則徐、魏源:
A、林則徐:被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B、林則徐和魏源對待西方的態度和前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從閉關鎖國時期的自大無知,輕視西方國家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
原因:鴉片戰爭失敗的殘酷現實,使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師夷”才能“制夷”,只有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政治思想,倡導實行社會變革,中國才有出路。
思考題:
1840——1912中國人民是怎樣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結果如何?
①農民階級興起了太平天國運動;②地主階級開明知識分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和洋務運動;③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
結果都失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兴安县| 文化| 湘潭县| 钦州市| 长白| 毕节市| 黎平县| 崇州市| 东至县| SHOW| 通渭县| 宁明县| 宾阳县| 靖江市| 衡阳市| 宜川县| 新源县| 长治市| 浪卡子县| 平遥县| 天台县| 无为县| 孝感市| 扶沟县| 怀集县| 连云港市| 陵川县| 兴化市| 新竹市| 五华县| 浑源县| 砚山县| 鸡西市| 修文县| 吉木萨尔县| 长沙县| 古蔺县| 广州市| 邹城市|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