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7.2《服務社會》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的傳統美德。 道德修養 :增強關愛他人的意識,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熱愛勞動、愛崗敬業。 法治觀念 :增強關愛他人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己權利,尊重他人權利。 健全人格 :懂得關愛要盡己所能,掌握關愛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項。 責任意識 :在生活中自覺做到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服務和奉獻社會。 教學 重點 服務社會的意義。教學 難點 踐行服務和奉獻社會。 教學過程導入 2023年10月8日杭州亞運會閉幕式上當“做自己的冠軍”“青春無悔”“荼譽屬于所有人”等字幕在巨幕上飄出“記憶之河”逐漸顯出模樣。無論是開幕前還是比賽中,3.76萬名時賽會志愿者“小青荷”和100多萬城市側志愿者為遠道而來的人們提供了高質量的志愿服務。“記憶之河”正是對城市中微笑的志愿者致敬。 思考:參加亞運賽事志愿服務對志愿者的成長有何意義 提示:無論是接受崗前培訓,還是提供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志愿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收獲了成就感,服務他人,提升自己!在積極為社會做貢獻同時,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 授新課 【材料分享】“向亞洲和全世界展示中國當代青年的風采風貌,正是賽會志愿服務的一大價值。” 杭州亞(殘)運會國家(地區)奧委會及殘奧委會服務團隊助理項目協調員方盼說,對許多青年人來說,參與亞運會志愿服務就如同經歷一場大型的社會實踐,不僅能提升個人能力、見識,還有機會讓他們成為跨文化的觀察者和交流者。 思考:杭州亞運會志愿者的行為有什么樣的意義 提示: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得到什么。人人都有責任回報社會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只有積極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 新聞鏈接:“能夠在生日當天參與學青會的志愿服務,弘揚奉獻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讓教學漫談,更加特別!”在第一屆學青會(公開組)時筆我的生日更加有意義球比賽現場,禮儀志愿者邢靖誼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 想一想:這個與“小青芒”相伴的特殊生日讓邢靖誼有哪些成長與收獲 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提示: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不斷提高。 【材料分享】胸前一枚枚獎章,默默講述著老英雄不朽的功勛:“榮獲二級戰斗英雄”、勝利功勛榮譽章,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鮮授予“一級國旗勛章”。黃宗德時常會念起當年那些犧牲戰友的名字,他說:“我是幸存者,他們才是英雄!” 1948年12月,1 7歲的黃宗德參軍入伍,成為山東省榮成縣海防大隊的一名戰士。1949年4月,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黃宗德被編入解放軍第25軍74師221團,第一次參加了戰斗。黃宗德回憶說:我不會水,但有一個信念, 我絕不能犧牲在這,我們要解放全中國” 思考:黃宗德的事跡、給我們青年什么啟示? 提示: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青年擔當責任。 相關鏈接: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青年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想一想:標志包含那些元素 分別有哪些寓意 提示:整體構圖為心的造型,同時也是英語“YOUTH”(青年)的第一個字母Y;圖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鴿子的造型,與紅色的背景構成愛心圖案。協會通過組織和指導全國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性質、作用和使命: (1)性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2)作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青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3)使命:在新時代,共青團要組織青年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功立業。 【材料分享】在2024年初,當甘肅地區不幸遭遇地震災害時,韓紅基金會展現出了其高效與貼心的公益行動。地震發生后,韓紅基金會迅速響應,不到10小時的時間內就緊急制定了全面的援助計劃。他們深知在災難面前,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因此毫不猶豫地捐贈了200萬現金以及大量急需的物資。這些物資中,不僅有保暖的防寒用品,還有特別準備的清真自熱食品,充分考慮到了災區群眾的生活習慣和迫切需求。韓紅基金會的這一舉動,不僅為災區人民送去了溫暖與關懷,更彰顯了其在公益領域的敏銳洞察力和高效執行力。 思考:你如何看待韓紅熱衷公益現象? 提示: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材料分享】新冠疫情期間,吳尊友一直在疫情防控一線,他經常要面臨極大的壓力研究疫情的傳播流行規律,為決策提供依據。2022年5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將納爾遜·曼德拉健康促進獎授予吳尊友教授,表彰他在艾滋病防控、健康促進等領域的杰出成就。 2023年10月27日,吳尊友因胰腺癌離世,他的最后一條微博還在提醒戴口罩的問題。 思考:通過吳尊友的事跡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服務社會? 提示: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熱愛勞動,愛崗敬業。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準備。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 四川峨眉山市的雷澤平因腦溢血癱瘓。四年多來,他的同學李潘銀等7人每月都會眾籌1400元資助他的生活。李潘銀等7人的行為( ) ①是關愛他人的表現 ②助人為樂,友善待人 ③讓我們感受到友誼的溫暖 ④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 20年前,江蘇省如皋市郵政黨委組織當時的17個支部和137名鄉村郵遞員,在認真完成投遞任務的同時,順道照顧郵路上的孤寡老人,深情鋪就“愛心郵路”。20年來,在7300多公里的鄉間郵路上,歷年鄉村郵遞員先后為280多位孤寡老人奉獻真愛,目前仍在冊幫扶122戶136位孤寡老人。這些志愿者的行為( ) A .是在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 B .是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表現 C .是提高實踐能力,增加社會經驗的唯一途徑 D .對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沒有任何收獲 3. 譚東,一位普通的公安民警。因搶救落水群眾而身患疾病,但他仍然堅持工作,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譚東的事跡告訴我們( ) A .要處處對自己負責,為自己著想 B .承擔責任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回報,特別是崇高的榮譽 C .承擔責任需要巨大的勇氣,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D .要積極承擔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