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3節 第1課時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比較和體溫調節 同步學案[-------自主學習-------]1.體液調節2.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3.體溫穩定的原理:機體的產熱量=散熱量4.體溫調節過程(1)體溫調節中樞: 。(2)溫度感受器:包括 感受器和 感受器。(3)調節途徑①②③體溫調節是由 共同實現的。5.體溫調節的意義(1)人體的體溫調節能力是 的,長時間在高溫或寒冷環境中,人的體溫會升高或降低。(2)體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物質代謝,使細胞、組織、器官功能紊亂,破壞 。[-------互動探究-------]探討一 分析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提高理解能力1.細胞通訊是細胞間或細胞內高度精確和高效地發送與接收信息的通訊機制,是一種對環境作出綜合反應的細胞行為。圖中甲、乙所示為人體內激素和神經遞質兩種類型的信號分子及其信號傳導方式,據圖討論:(1)圖甲表示的調節方式是 ,圖乙表示的調節方式是 。(2)與圖甲所示調節方式相比,圖乙所示調節方式的特點是 。(3)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頻率加快,請分析該過程的調節機制。探討二 分析人體的體溫調節模型2.根據模型回答有關問題:(1)上圖中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甲狀腺激素釋放增多,增加產熱,屬于 (填“神經”“體液”或“神經—體液”)調節。(2)下丘腦調控骨骼肌戰栗,增加產熱,屬于 ?。ㄌ睢吧窠洝薄绑w液”或“神經—體液”)調節。探討三 分析體溫調節的原理,提高理解能力3.嘗試繪出人體散熱量隨環境溫度變化的曲線,并分析比較25 ℃與10 ℃條件下機體產熱量的大小關系。4.當環境溫度由25 ℃降至10 ℃時,人體內酶的活性怎么變化?原因是什么?5.嘗試寫出在寒冷條件下產生冷覺的神經傳導路徑。6.分析下圖,回答問題?。?)體液調節是 。(2)臨床上給患者輸入O2時,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氣體,目的是 。(3)一般情況下,冬天人的尿較多,夏天人的尿較少。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原因是什么?[-------整合提升-------]歸納概括體溫調節中的“三、二、一”辨析體溫調節的四個易錯點(1)溫度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溫度的變化,而非絕對溫度。(2)寒冷環境中比炎熱環境中散熱更快、更多。寒冷環境中機體代謝旺盛,產熱增加,以維持體溫的恒定。(3)在發高燒時,人體的產熱不一定大于散熱,除非病人的體溫在持續升高,如果體溫保持不變,則產熱就等于散熱。(4)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體溫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溫度感受器是感受溫度變化速率的感覺神經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膚,還廣泛分布在黏膜及內臟器官中。第三章 第3節 第1課時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比較和體溫調節 同步學案 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體液傳送 激素、組胺2. 體液運輸 較緩慢 準確、比較局限3. 肝、腦 骨骼肌 皮膚 對流4.(1)下丘腦 (2)冷覺 熱覺?。?)① 減少 皮膚血管 增多 腎上腺 ② 熱覺 下丘腦 舒張 增多?、凵窠浾{節和體液調節5.(1)有限?。?)內環境穩態[-------互動探究-------]探究一1.(1)答案:激素調節 神經調節(2)答案:調節更準確、更迅速、作用時間短(3)答案:血液中CO2增多,高濃度的CO2隨體液運輸,可有效刺激呼吸中樞,呼吸中樞活動加強,肺的通氣量增大,從而加快對CO2的清除,此過程是由體液和神經共同調節的。探究二2.(1)神經—體液 (2)神經3.答案:如圖所示當人從25 ℃的環境到10 ℃的環境后,經過機體調節人體的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人體25 ℃時的產熱量(a)、散熱量(b)和10 ℃時的產熱量(c)、散熱量(d)的大小關系是:人體25 ℃時產熱量(a)=25 ℃時散熱量(b)<10 ℃時產熱量(c)=10 ℃時散熱量(d)。4.答案:人體內酶的活性不變。人是恒溫動物,在不同的外界溫度條件下,人的體溫維持相對穩定。5.答案:皮膚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大腦皮層→產生冷覺。6.(1)答案:激素等化學物質,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2)答案:以達到刺激呼吸中樞的目的(3)答案: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減少,同時由于環境溫度低,機體因代謝生成的水增加,故導致尿液量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