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一、課標分析課標要求目標: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概述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主要舉措;認識新中國為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過渡所作出的努力。二、教材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為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九單元第一課的教學內容,授課對象為新高一學生。本課上承《人民解放戰爭》,即新民民主義革命的勝利,下啟《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即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基礎上曲折探索。而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這七年,中國實現兩大歷史性的轉變: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的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意義。因此,學好本課是掌握和理解現代中國發展脈絡的第一把鑰匙。在對比初高中教材后發現,初中教材并沒有涉及“毛澤東思想”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意義,但高中教科書對該理論概念則有著清晰的表述:“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毛澤東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在初高中知識點的對接過程中,哪里有斷層,哪里就必然有教學設計的生長點。三、學情分析初中教學注重講述具體的、生動地歷史史實,拋開新高一學生形象與抽象思維、智力與能力等的個體差異,新高一學生在上課前應對本課四子目的具體史實和表征知識已基本掌握。在此基礎上,高中教學應避免相同的知識點簡單重復,高中授課應更注重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注重顯性歷史知識背后隱性、深層的信息,拓展學生的思維維度、視野廣度和思考深度; 逐步實現“頭腦理論化、知識體系化、概念清晰化”,幫助學生完成歷史學習思維方式由初中到高中的轉變。四、學習目標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學情,制定本課時的學習目標如下:1.了解新中國成立與政權鞏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開創、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等史實。2.運用歷史地圖、視頻,綜合多種史料信息,從傳統、現實、國際等視角,理解過渡時期各項舉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體會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培育愛國主義精神。五、重點、難點重點: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及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措施。難點:鞏固政權的斗爭與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教學準備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八、課時安排:1課時九、教學整體思路本課內容包含四個子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向社會主義過渡”、“人民政權的鞏固”、“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四個子目,相當于初中歷史統編版教科書五課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西藏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高度凝練的“綱要”式內容,濃縮的教學時間以及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要求,都決定了高中課堂教學必然重在梳理歷史發展的脈絡與大勢,不可能面面俱到、精講細講。故而本課遴選重點內容,把重點內容串聯起來,突出反映歷史學科的知識性;而學生通過大概念能夠把握歷史要件的位置和作用,在頭腦中擁有大概念的上位意義。此外,大概念呈現出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因人而異,千差萬別,所以本課通過通過生動、具體、有過程的歷史要件來豐富大概念,進而使得對大概念的歷史解釋多樣化,從而發揮出知識建構的教育作用。十、教學活動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高一級的口號是什么?我們班的口號是什么?能否大聲的喊出來?情境呈現:----《百年中國口號解說》問題設計:依據圖片上的標語口號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標語口號中相應的歷史事件?材料:標語折射出各個時代社會發展的政治、文化背景的變化。同時,標語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標語能夠引導社會成員的思想和意識,凝聚社會共識,形成社會合力,促進社會發展。--劉秀娟《標語的社會功能研究——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標語變遷為視角》設計意圖:以口號標語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環節一 從標語口號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面貌材料:-------《百年中國口號解說》材料: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問題設計: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是如何理解“中國人站起來了?設計意圖:透過標語和材料更直觀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面貌。材料:播放一位農民曹鐵參與一屆政協及開國大典的口述史視頻,借助視頻中的旁白“那是翻身的日子”。問題設問:(1)根據視頻內容說一說為什么“那是翻身的日子”。結合教材一屆政協和開國大典的具體史實論證該觀點。設計意圖:以視頻為載體、以親歷者的口述歷史為內容創設情境,將教材高度濃縮的敘述化為有血有肉的歷史圖景,引發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同時根據教材內容,按照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設問,引導學生對新中國的新面貌進行有條理的、清晰的描述,達成歷史解釋的第一層次。材料:材料:呈現開國大典煙花表演結束后,毛澤東與其衛士李家驥的對話材料問題設計:請根據曹鐵的經歷和毛澤東的言語,從個人和國家兩個層面說明新中國成立的意義。設計意圖:以親歷者對話式的材料引入教學可給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現場感。而根據曹鐵親身經歷的口述和毛澤東形象的語言表述,引導學生將歷史敘述的史實描述與歷史解釋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達成歷史解釋的第二層次,突破第一個教學重點。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材料:情境呈現:問題設計:提取圖片呈現的信息,概括建國初期存在哪些“腳下的問題”?如何解決?效果如何?設計意圖:標語、口號是時代的產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記錄歷史跳動的脈搏,勾勒社會演進的軌跡。地圖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由此,將教材顯性敘述的碎片化知識聯系起來,勾連出事件與事件之間的內在邏輯,通過設疑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環節二 從標語口號看中華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征途閱讀教材第二個子目,梳理歸納人民政權鞏固的措施,完成表格。設計意圖:利用表格的形式,有助于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基本知識,有重要教育意義的內容重點講解,這對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是非常有幫助。環節三 從標語口號看中華民族騰飛新起點材料:新中國70年來,每個外交時代都有這一階段的主題詞,且這一主題詞,可看作該時代外交標語口號之靈魂,推動著我國外交工作的時代發展。---鐘帥《我國標語口號的時代變遷及其意識形態功能探析》問題:根據材料結合教材,概述我國在建國初期我國外交上的主題詞有哪些?設計意圖:采用問題引領的方式,分析建國初期的外交成就。材料:問題設計:問題:圖片中提到的標語“總路線萬歲”中的總路線指的是?材料:中國國民經濟主要指標——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81》第VII-4問題設計:(1)根據表格,你認為以上數據的變化說明了什么?(2)根據圖片,你認為以上數據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其變化的實質是什么?設計意圖:根據一組數據和問題鏈的方式,形象直觀、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化三改造”之間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達成涵養唯物史觀素養的第一層次。通過直觀地數據對比,引導學生認識到 “同時并舉”、“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是對蘇聯工業化模式的局部修正,體現出中國共產黨探索出符合本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體現了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材料:材料:“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周年。”“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成功。”“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1954年國慶節慶典材料:序言:我國人民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斗爭中已經結成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今后……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將繼續發揮它的作用。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問題設計:研讀五四憲法部分內容,思考期中包含了哪些政治制度概念?結合教材內容,畫出示他們之間的關系意圖。小結:1949--1957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時期。期間,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和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歷史證明,中國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中國人的努力是值得的,中國的前途是無比光明的。十一、課堂小結1949--1957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時期。期間,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和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歷史證明,中國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中國人的努力是值得的,中國的前途是無比光明的。十二、板書設計第26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環節一 從標語口號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面貌環節二 從標語口號看中華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征途環節三 從標語口號看中華民族騰飛新起點十三、達標評價核心素養達成評價量表項目 優秀 一般 得分唯物史觀(10--20分) 能夠史論結合、實事求是地論證歷史與現實問題,理解人民群眾在新中國發展歷史上的作用,認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發展規律(20分) 能夠理解唯物史觀是科學歷史觀,了解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規律,認識到社會主義是一種優越的社會制度(10分)時空觀念(10--20分) 對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獨立探究時,能夠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并能靈活運用相關材料加以說明(20分) 能夠理解空間和環境因素對認識歷史與現實的重要性,能夠將某一具體史實定位在特定的時空中(10分)史料實證(10--20分) 在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探究中能夠恰當運用史料進行論述;能夠符合規范地引用史料,比較分析不同的史料(20分) 能夠掌握獲取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夠在問題的論述過程中,嘗試運用史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10分)歷史解釋(10--20分) 能夠在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全面、客觀地論述新中國成立等相關歷史問題(20分) 能夠組織相關材料和使用相關術語對新中國成立等史實做出合理的解釋(10分)家國情懷(10--20分) 能夠將歷史學習與民族發展結合起來,形成強烈的歷史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激發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的豪情壯志(20分) 能夠發現新中國成立前后認同民族國家的事例,找到中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依據,做到愛祖國、愛人民(10分)合計得分課堂檢測1.標語、口號是時代的產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記錄歷史跳動的脈搏,勾勒社會演進的軌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下列標語口號按其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 )①中國人民站起來 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③開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④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夕,發動群眾宣傳和討論憲法草案的標語口號有( B )A.“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B.“爭取社會主義在我國的完滿實現”C.“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D.“熱烈慶祝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基本建立”選做題: 特定歷史時期膾炙人口的口號,往往有較強的感染力,含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下表為中國近代以來各歷史時期的部分口號。從“時代與口號”關系的角度,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近現代某一歷史時期,自擬一個能反映其時代特征的口號,并運用具體史實予以論證。(要求:不能照抄材料中的口號,論證充分,史實準確,表述清晰。)示例一:口號:實業救國論證:"實業救國“是中國在19世紀末興起20世紀初盛行的一種口號。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改變了古老中國的歷史命運,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把中國推向災難深淵。面對苦難的中國,先進國人不懈斗爭、上下求索。甲午戰爭后,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產階級大受鼓舞。19世紀末,以張譽、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近代民族資產階級,宣揚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的愛國口號。“實業救國”口號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愿望,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的救國思潮。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一戰期間迅速發展的民族資本主義重新受到壓制,張騫等創辦的民族工業不斷衰退,“實業救國”的命運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體資本主義,民族工業就不可能得到獨立發展,“實業救國”是不可能實現的,雖然實業救國未能實現,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綜上所述,流行口號是時代的見證,口號廣泛傳播反映了時代特征和社會需求,利于鼓舞精神,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評價標準 學生表現 自評 同伴評 教師評1、能完成作業+☆☆☆2、能完成作業且作業規范+☆☆☆☆3、能完成作業,作業規范,且答案正確+☆☆☆☆☆十五、教學反思本課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思想、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課堂容量較大,教學難度不小。本課講授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的困惑有如下幾點:如何合理分配時間?對于龐雜的知識點,比如“一五計劃”,需要處理到什么程度?從知識落實的角度,本課難度不大,但要充分發揮本節課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的功能,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就需要授課老師好好下一番功夫,費一番腦筋了。有待加強之處是,雖然本課的主題是從標語口號來看,但在實施中存在著連貫性能否保持和梯度上是否有遞進的疑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