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6.1《友誼的真諦》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認識友誼的真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道德修養:理解友誼是平等的,與朋友互幫互助,共同分擔,共同成 長。 責任意識:感受友誼的力量,認同友誼的重要特質,學會與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誼,做到關心朋友。 教學 重點 友誼的真諦是什么 教學 難點 在實際生活中,能正確對待友誼。 教學過程導入 聚焦熱搜:中國小將王梓與利特維諾維奇的擁抱 在巴黎奧運會蹦床項目中,白俄羅斯選手利特維諾維奇以個人名義參賽并奪冠。盡管因政治原因無法代表祖國參賽,但他在領獎臺上的孤獨和失落并未持續太久。在遇到因激動而落淚的中國小將王梓賽后,利特維諾維奇主動上前安慰,并給予無聲的鼓勵。這一幕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讓人們看到了體育精神的無盡魅力。 授新課 【材料分享】恩格斯在柏林當兵時,加入過一個叫“自由人”的組織,也就是那個時候,恩格斯開始給《萊茵報》投稿而馬克思有點瞧不上“自由人組織,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對恩格斯也就沒啥熱情。他們通過在《德法年鑒》上各自發表的文章,對彼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又迫切希望能進一步交換思想,在一起共同探計問題。 其實,那個時候恩格斯剛跟那個組織斷絕了關系,兩個人產生誤會了馬恩二人初相識并沒有成為好友。 思考:他們是怎樣成為朋友的?結合你與你歡喜冤家的故事,分享你的友情體驗感 提示: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從陌生到越來越了解和熟悉,逐漸建立了友誼。 【材料分享】全紅蟬與陳芋汐的友誼,不同于尋常閨蜜那般在逛街、看電影、喝奶茶中度過閑暇時光。身為運動員,她們每日都需直面高強度的訓練。當動作配合欠佳時,她們需共同承受教練的嚴厲訓話;為了控制體重,即使是最喜愛的零食,也不得不狠心戒掉。然而,在斬獲冠軍的那一刻,她們內心的喜悅亦是難以言表。在她們的交往中,有因訓練艱苦而產生的淚水與苦澀,也有奪冠時刻的歡笑與甜蜜。這種友誼,雖歷經磨難,卻也因共同的奮斗目標而更加深厚和珍貴。 思考:在倆人的交往中,都有哪些情感體驗 提示: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 【觀看視頻】“馬克思與思格斯”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是人類友誼的典范。從184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會晤起,40年里,他們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中,團結作戰,患難與共,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由于革命斗爭的需要,他們曾身處兩地近20年,但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沒有因此而疏遠,反而聯系越來越密切。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談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理論問題,共同指導著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思考:為什么馬克思和恩格斯要一直互相通信? 提示: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 【視角鏡頭】“一切如常,不同的只是,你用腳走路,他用輪子走路?!边@是史鐵生朋友們的視角。 “一切如?!矣幂喿幼呗贰!边@是史鐵生的視角。 思考:生活境遇天差地別的余華和鐵生卻成了莫逆之交,這說明友誼的真諦是什么 提示: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 【材料分享】當余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剛剛出版。余華便遭到了來自文學界諸多的質疑,作為朋友的史鐵生卻鼓勵贊揚余華的寫作風格。。 鐵生不會魔術,但他的思想會魔術。史鐵生時刻用自己的豁達樂觀,鼓舞著身邊的朋友,也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真摯的友誼成就了兩位杰出的作家,同時兩位杰出的作家也成就了真摯的友誼。 思考:為什么余華至今懷念好友鐵生 這體現了友誼的什么特質 提示: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課堂筆記:友誼的真諦是什么? ①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 ②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誼更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人生的美好。 ③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剛升入初中時,小靜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喜歡獨來獨往,學習成績也一般。后來,在好朋友的幫助下,她逐漸融入集體,并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小靜前后的變化告訴我們( ) ①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人生的美好 ②只要有朋友的幫助,我們就會健康成長 ③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④朋友讓我們更好地與人相處,享受交往的快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東漢末年的禰衡和孔融年齡相差很大,一個未滿二十歲,一個已經四十多歲,他們卻互相欣賞,忘記了彼此的年齡差距,成為忘年好友。之后“忘年之交”成為一個經常使用的成語,指的是不限于年齡輩分的友情。從友誼的真諦角度看,“忘年之交”體現了( ) A.友誼讓我們體悟人生的美好 B.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C.友誼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 D.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3.李梅和王芳原來是一對好朋友,接觸一段時間后,李梅發現王芳沒有把心里的秘密全部告訴自己,感到對方不可交,便疏遠了王芳。對此,正確的認識應該是( ) A.朋友之間一定要不分彼此、無話不說、毫無保留 B.需要給對方一些空間,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C.不允許朋友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否則就要放棄友誼 D.這件事表明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友誼 4.2024年8月11日,一名小男孩的三個伙伴組團去水庫游泳,男孩苦勸無果后直接撥通了110求助。小男孩大義滅親式報警,眾多網友點贊“這才是真朋友!”這啟示我們( ) A.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B.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 C.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D.友誼不能沒有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