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 李王輝【學習目標】唯物史觀 讓學生講解隋朝的滅亡原因,幫助學生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時空觀念 讓學生梳理隋唐到五代十國政權更迭,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幫助學生樹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讓學生分析文獻資料,理解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現,認識隋唐時期是國家大一統和民族大融合的新成就。幫助學生樹立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學科素養。【重點難點】重點: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現難點: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的新成就預 習 案【教材助讀】一、隋唐的統一1、隋朝的統一與建設(1)隋朝的統一:隋文帝______,國家呈現出繁盛局面。589年,隋滅__,結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文帝死后次子____即位,就是_____。(2)隋朝的建設:隋朝各項建設較多,規模擴大。倉庫在___、____兩都和地方廣設,既包括供應___________的倉庫,也包括備水旱賑濟、遍置于鄉間的____,積儲豐富。隋煬帝興建的_____,宏偉壯麗,聞名于世;開通的______,貫通南北,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2、隋朝的滅亡隋煬帝自恃強盛,_______,窮奢極欲,又3次大舉_______。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終引發大規模起義。618年,隋煬帝在_____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3、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留守太原的隋朝貴族____趁機起兵。李淵在____稱帝,建立唐朝,是為______。隨后,唐軍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唐朝統一全國。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1、貞觀之治在唐朝建立和統一的過程里,李淵的次子_____功勞卓著,后繼帝位,是為_____。他吸取隋亡的教訓,______,_______,_______;在政治上,_______,_______。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_______”。2、武周政治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時,皇后_______參與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廢唐稱帝,改國號為___。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______。在她當權期間,盡管政局紛紜,但唐朝_______持續發展。3、開元盛世武周政權結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孫______即位,是為_____。他具有革新魄力,最終將唐朝統治推向歷史上的____時期,史稱“_______”。這是我國歷史上繼西漢前期之后又一個盛世局面。這一時期,經濟有很大發展,社會______。4、唐朝的民族關系(1)東突厥:唐朝時,周邊各族迅速發展。唐太宗統治時期,對周邊各族實行____的民族政策。東突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進攻。貞觀初年,唐朝大敗東突厥,俘獲______。唐太宗對東突厥的降眾,在不改變_________、_______的情況下,委派_______管轄。對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領,唐朝給予官職。對頡利可汗,唐太宗歸還他的家屬,賜以良田美宅。這些措施對北方各族產生巨大影響。他們紛紛入朝,尊稱唐太宗為“______”。(2)西突厥:西突厥控制著_______的西域各國,勢力強大,影響了______的暢通。640年,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設置________。高宗在位時,滅亡西突厥。后來武則天在位時,設置_________,與安西都護府分治_______。(3)回紇:7世紀初,回紇生活在色楞格河一帶,受____統治。東突厥滅亡后,回紇南移,歸附唐朝。唐玄宗統治時期,冊封回紇首領為_______,回紇控制著東起______、西至______的廣大地域。安史之亂期間,回紇出兵______。后來,回紇改名____,9世紀政權瓦解。(4)吐蕃:7世紀前期,吐蕃贊普______統一______。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______嫁給他。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大批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________交流。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____。此后,唐蕃間基本上停止了紛爭。(5)靺鞨:唐玄宗統治時期,____的靺鞨族___部強大起來。唐玄宗封其首領大祚榮為________。(6)唐朝疆域:唐朝前期,疆域東到___,西達____,東北至_______、_____一帶,南及____,空前遼闊。南海諸島及相關領域納入中國的版圖。唐朝__________建立的政權,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作出了________。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1、安史之亂(1)背景:唐玄宗統治后期,沉于享樂,______。_______隨著版圖的拓展也日益緊張。開元年間,唐玄宗在邊境重地增置軍鎮,設_____加強邊防。節度使兵力隨之擴大,至唐玄宗統治后期,國家出現________的局面。(2)經過:755年,身兼三個節度使的______在范陽起兵,發動叛亂,歷時8年,史稱“_______”。安史之亂于____年被唐平定。(3)影響:在平叛過程中,唐軍許多將領_______,_______被削弱;邊防空虛,吐蕃占領河西隴右地區,邊疆頻頻告急。從此以后,唐朝_______。2、藩鎮割據(1)特點: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唐朝陸續增設____。節度使管轄地區,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他們名義上是_________,但有些藩鎮_____強,實為_______。(2)權力:這些藩鎮在政治上擁有______,可以_________,節度使死后職位傳給兒子或部將;在經濟上,擁有____;在軍事上,擁有__________,獨霸一方。很多藩鎮雖受朝廷控制,但內部兵變時有發生。這種藩鎮割據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續了____多年。3、黃巢起義唐朝后期,_______和_______,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唐末爆發了____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一度攻占____,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黃巢起義軍的將領____降唐,被封為節度使。他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黃巢起義,逐漸______。4、五代十國(1)五代十國更替: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__,史稱____。唐朝滅亡。此后50多年間,黃河流域先后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5個短命王朝,稱為“____”。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陽外,其余都定都____。與五代同時,南方各地先后出現____、____等9個割據政權,連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___,稱為“____”。(2)后周的崛起:到五代十國后期,后周世宗____順應當時形勢,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實力逐漸增強,為后來的____奠定了基礎。探 究 案材料 唐朝在總結秦漢邊地設置郡縣得失的基礎上,首創了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設置羈縻府州,任命該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世襲其職,讓其繼續統轄本族人民,但必須由中央任命,同時取消了少數民族首領原有的“可汗”稱號。羈縻府州賦稅不上交中央財政,戶口一般也不上報戶部。該制度在突厥實施成功后,又推廣到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唐政府在上述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代表中央行使對羈縻府州的管理權,如安西、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各羈縻府州。都護由漢人擔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襲。唐王朝設置的羈縻府州遍布于東西南北各邊疆民族地區,邊疆的行政包括都護府、都督府、州、縣四級,共八百多個。后來宋代在西南地區設置羈縻州、縣,明代在邊境部分地區設置羈縻衛所。——韋慶遠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探究一: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對邊疆民族地區管理的特點。探究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對邊疆民族地區管理的影響。拓 展 延 伸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隋唐大運河的開通是在地方性運河的基礎上形成的,分裂時期,地方政權為大都開鑿了一些地方性運河,這些運河,從客觀上講隋唐大運河做了準備。隋煬帝修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條: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運河。隋唐大運河的歷史作用:(主觀:漕糧運輸、鞏固江南統治;客觀:城市繁榮)第一、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第二、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借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宋元以后歷朝歷代都對運河進行了拓寬改造。從元朝開始,國都變遷到北京,國家政治中心轉移,元朝忽必烈下令開鑿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開鑿了元朝京杭大運河,直通南北,運河從此由江蘇淮安經宿遷、徐州直上山東抵達北京。至此,誕生了現今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皮日休認為,開鑿大運河是“弊在當代,功在千秋”之舉,認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雖然造成了當時民生的艱難、社會的動亂,以至于隋朝因“河”而亡,但是大運河至今仍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國軍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若不是因為隋煬帝奢侈浪費,他開鑿大運河的功績都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論了。隋代開通南北大運河及發展東西向的漕運,當是因應當時首都糧食供應的實際困難,卻也因此為東南農業及工業開拓了運輸產品的路線,使東南產業能以北方人口為國內市場。同時,遼與西夏建國北邊,其政治中心也是人口眾多,消費力強大。因此,不僅宋代北方成為東南的市場,遼與西夏經過北方的轉輸,也成為中國東南的消費市場。從漢唐中國的規模言之,一方面因為遼(及其后繼的金、元)及西夏之建立,大中國的政治中心分化為多元多中心的形態。另一方面,廣大的東南地區,一躍為大中國經濟圈的主要生產基地、經濟中心,獲得了強大的影響力。——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第五章 P270—27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