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學習目標】通過教材提供的有關史實與材料,了解宋初加強中央集權、北宋中期的統治危機、王安石變法、南宋偏安等政治與軍事變化的基本史實,理解這些變化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兩宋政治與軍事變化的基本趨勢與特點。【學習重點】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影響。2.宋初加強集權、北宋中期統治危機、王安石變法及南宋偏安之間的關系。一、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材料1:(宋太祖)一日召趙普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續資治通鑒長編》·據教材指出宋初統治者“為國家長久計”是如何實現“奪其權、制錢谷、收精兵”的?措施體現了哪些特點? (1)削實權:地方: 中央:(2)制錢谷:中央:地方:(3)收精兵中央:地方:主要特點:材料2:教材P53史料閱讀材料3:今內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極一世之人志慮之所周浹(普遍,完備 ),忽得一智,自以為甚奇,而法固已備之矣,是法之密也。材料4:唐失其道,化內地為藩鎮,內外皆堅,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內外皆柔,雖能自安,而有大不安者。 ---[南宋]葉適:《水心別集》卷14·材料4中的唐朝人“不能自安”指的是什么?宋朝的“大不可安者”指的又是什么?·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影響。二、邊防危機與財政壓力1、邊防危機閱讀教材第54頁《北宋、遼、西夏形勢圖(1111年)》,概括指出北宋邊防危機的主要表現。探究:你覺得北宋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 為什么?材料1: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之后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開展互市貿易……在此后,遼也不再秋季侵擾邊境,北宋進入一百二十年的經濟繁榮期。——紀錄片《歷史的拐點之澶淵之盟》材料2:“雖每歲贈遺,較于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3: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轍《欒城集》2、財政壓力依據上表,簡述北宋社會危機的主要表現。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背景基本原則富國措施強兵措施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材料1:熙寧元豐之間,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歲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宋史 安燾傳》材料2:元豐四年、五年,宋夏之間兩次大戰,宋軍中義勇保甲約占一半,這兩場戰爭都以宋軍敗北、死傷數十萬人而告結束……——吳巨洪《淺談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材料3:兩三年間,開闔動搖,舉天地之間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數十百事交舉并作,欲以歲月變化天下。——劉摯《忠肅集》四、南宋的偏安閱讀教材第56頁《金、南宋、西夏形勢圖(1142年)》,指出南宋政權空間分布特點。紹興十一年發生了什么大事 事件 時間 具體內容紹興和議 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之死材料:這些軍閥的私人武裝和高度獨立的軍隊對政府的和談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高宗可能希望重新建立崇文抑武的秩序,就像太祖皇帝在宋初所做的那樣。與金的和約就如同1005年北宋與契丹簽訂的“澶淵之盟”,確保了之后數十年的可靠和平。總的說來,皇帝的權力和地位只能通過與主和派站在一道才能得到加強。--[加]卜正民主編、德]迪特·庫恩著:《哈佛中國史》“岳飛之死”和“紹興和議”說明了什么問題 1.導致北宋中期財政危機出現的根源是A.皇室開支巨大 B.土地兼并嚴重C.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D.宋遼、宋夏之間經常發生戰爭2、北宋初年,為限制宰相趙普的權力,“始詔參知政事與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武權"。又設樞密院分中書門下之軍權。設三司使以分宰相之財權。這體現的治國理念是A.守內虛外 B.崇文抑武 C.強干弱枝 D.分化事權3、北宋政府奉行養兵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少數民族的進攻 B.平息農民起義C.消除地方割據的基礎 D.穩定社會秩序4、讀圖判斷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是( )A.漢武帝在②頒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改革從③遷都到②C.王安石在②主持變法 D.明太祖在④廢除了宰相制度5、節度使是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往往總攬一道或數州的軍政、民政、財政。宋初使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的措施是A.設置諸路轉運司 B.派文官出任知州C.將地方部隊編入禁軍 D.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宋朝初年軍事制度明確規定: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其下兵權三分:樞密院與三衙分握調兵權和管兵權,帥臣擁有統兵權,但戰時由皇帝臨時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歸三衙。宋朝的軍隊有3種:禁兵、廂兵和鄉兵,邊境地區又有番兵。禁兵是國家的正規軍,任務是守備京師,擔任征戰和屯成邊郡、地方的任務。廂兵是地方軍隊,實際上是一支專任勞役的隊伍,擔負筑城、修路、運輸等任務,多不訓練。鄉兵即民兵,是非正規的地方武裝,但有些區域內的鄉兵反而因保境衛土而有較強的戰斗力。宋朝的禁兵、廂兵都實行募兵制,“亢健者”選入禁兵,“短弱者”選入廂兵。應募后,家屬可以隨營,中途不得退役,實則終身服役。兵員空缺則從子弟中補選,如逃亡或犯罪,懲罰極重。--摘編自詹子慶《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概括北宋軍事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北宋軍事制度實施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