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內容 第二章 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教學內容 分析 《無脊椎動物》是本章第一節內容,開篇通過提出“魷魚和鮑魚含有“魚'字,但為什么不是魚?”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接著直接引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群概念的學習,然后進入無脊椎動物的學習。無脊椎動物的種類繁多,本節課重點列舉五種主要類群的代表動物,先介紹代表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進而總結它們的主要特征,這樣方便學生的了解與記憶。然后簡單介紹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的常見例子。最后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這一模塊是課標要求掌握的內容,通過案例引導學生辯證看待無脊椎動物對人類生活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同時通過這節課,讓學生認識到在防治有害動物、保護和利用有益動物方面,都應該秉持科學的態度。教學目標 1、簡述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的概念,說出它們的主要區別。 2、舉例說明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評價任務 1、通過課堂學習要讓學生認識到無脊椎動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并能觀察、比較并歸納無脊椎動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代表動物及生活環境等。 2、課后收集整理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資料,特別是當地的實例,最好是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例子。 3、要讓學生認識到無脊椎動物各類群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也要意識到保護珍稀動物的重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情分析 本次教學針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學生的好奇心重,求知欲強,思維活躍,對生物學科內容較為感興趣。但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方法欠缺,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和整理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及代表動物。學生對無脊椎動物的類群分類歸納還是比較模糊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相似的形態結構特征來辨認分析,以及辯證認識無脊椎動物對人類生活的積極或消極影響。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的主要區別; 2、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難點: 從進化與適應的角度看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導入 1.播放一段關于海洋生物的視頻,并提問:“視頻中出現了哪些動物?世界上動物有很多,那么我們如何將它們進行分類呢?” 教師引導“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椎骨組成的脊柱來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2.展示兩張圖片,提問:這兩種動物的俗名中都有“魚”,為什么說它們不是魚呢?根據上面所學的,它們都屬于什么動物?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將學習無脊椎動物。 學生思考并回答: 1.鯊魚,章魚,烏賊,水母等。 2.無脊椎動物。 通過視頻和圖片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認識無脊椎動物的特征,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探究新知 一、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 無脊椎動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它們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如海洋、河流、森林、草地、荒漠和苔原等。展示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代表動物的圖片,講解每個類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動物的生活習性。 1、刺胞動物代表動物--水螅,展示圖片。 體長0.5-1厘米,身體呈 ;有 無_。口周圍伸展著細長的 ,用于探尋和捕獲獵物,體表上(特別是觸手上)有攻擊和防御的利器 。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其他的刺胞動物嗎? 教師介紹:海洋(水母、珊瑚蟲、海蜇等)、淡水(水螅)。 小結刺胞動物的主要特征: (1)身體呈 (2)體表有 (3) 。 2、扁形動物 代表動物-渦蟲,展示圖片。大多體長1-1.5米,背面有兩個可以感光的黑色_ ,腹面有 ,。 提問:與水螅比較,渦蟲經身體的縱軸有幾個 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渦蟲身體呈 (也稱 對稱),常見的扁形動物:按照生活方式分為(自由生活:渦蟲,寄生: 華支睪吸蟲、血吸蟲和絳蟲等) 適于寄生: ①消化器官簡單;②生殖器官發達 小結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 (1)身體呈 ; (2)背腹 ; (3)有口 肛門。教師提問:刺胞動物和扁形動物的共同點是?3、線蟲動物 代表動物-蛔蟲,展示圖片。 雌蟲長20~35cm。雄蟲比雌蟲略短。 (2)它的身體呈 ,前端有_,后端 肛門。 (3)蛔蟲主要寄生在人的 里,靠吸食小 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體表最外面是 ,起保護作用; 消化器官 ,生殖器官 。 小組討論:蛔蟲有哪些特點適應寄生生活? ①體表有角質層(保護) 1.觀察圖片,比較不同類群無脊椎動物的形態特征。 2.根據教師提示及翻閱課本,找出以上PPT的填空答案,并回答問題。 3.根據生活經驗,嘗試識別圖片中的無脊椎動 物。 4.認真閱讀相關內容, 畫出相應重難點,并及時整理課堂筆記。學生思考并回答: 有口無肛門學生根據以上內容回答問題,并牢記“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 通過圖片觀察和課本學習,讓學生掌握無脊椎動物各類群的主要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歸納的能力。 讓學生深入課本學習,鞏固對無脊椎動物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整理筆記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的能力。②消化結構簡單(口、肛門、腸) ③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 教師引導:這符合“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教室繼續提問:蛔蟲感染人體后有哪些危害?教師接著介紹其他的線蟲動物:絲線蟯鉤蛔小結線蟲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 ; 體表有 ; 有口 肛門 4、環節動物 代表動物--蚯蚓,展示圖片。 (1)生活環境 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 (2)形態結構身體呈長 。 由許多相似的環形 構成。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 蚯蚓體壁分泌的黏液可以濕潤體表,利于 。教師介紹常見的環節動物:沙蠶、蛭等。 小結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 由許多相似的 組成;多靠_____或 輔助運動。 5、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超過100萬種,是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 代表動物--蝗蟲,展示圖片。 ①身體分為 、 、 三部分。 ②觸角、足等都分節,頭部有用于攝食的 。 提問:身體表面包裹堅韌的外骨骼,作用是? 【古話今議】 《本草綱目》中有“蟬蛻”可入藥的記載。成語有“金蟬脫殼”。這里的“蟬蛻”和“殼”是指昆蟲的什么結構?(展示圖片) 教師介紹常見的節肢動物:螃蟹、蜈蚣和蝦等小結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 , 和 都分節。 6、其他無脊椎動物 (1)軟體動物(展示圖片) 舉例:河蚌、扇貝和河蚌等 驗進行討論,并回答問題。 學生從課本尋找出答案,并回答。 學生根據教師提示找出“外骨骼”的作用,并畫出重點。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習的興趣。 幫助學生積極整理重難點,利于他們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脈絡。 便于學生理解動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調節學生課堂教師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是軟體動物嗎?軟體動物特征:身體柔軟,大都具有貝殼。 (2)棘皮動物(展示圖片) 舉例:海膽、海參和海星等 【分析討論】 從進化和適應的角度看無脊椎動物: 1.刺胞動物是輻射對稱,扁形動物是兩側對稱,這兩種體型對于動物適應環境分別有什么有什么優勢? 2.如何判斷某種動物是線蟲動物還是環節動物? 3.昆蟲的外骨骼對其生存有什么意義? 二、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有益方面 食物來源(如蝦、蟹); 農業生產(如蚯蚓疏松土壤);還有蜜蜂幫助傳粉等。 (2)有害方面 蝗蟲啃食農作物,引發蝗災等。 教師引導:無脊椎動物對人類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學生紛紛展開討論。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和根據教師提示,回答:“兩側對稱使運動更加準確、迅速且有效,有利于動物運動、捕食和防御。” 學生從課本中找出答案并回答。 學生從課本中找出有益和有害的例子。 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鞏固深入理解知識點,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全面了解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引導學生辯證看待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課堂小結 刺胞 動物 扁形 動物 線蟲 動物 環節 動物 節肢 動物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重點,強化記憶,引導學生記住“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代表 動物主要 特征板書設計 第二章 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 根據有無脊柱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一、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 1、刺胞動物(如水螅) 2、扁形動物(如渦蟲) 3、線蟲動物(如蛔蟲) 4、環節動物(如蚯蚓) 5、節肢動物(如蝗蟲) 6、其他無脊椎動物(如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二、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有益方面 食物來源(如蝦、蟹) 農業生產(如蚯蚓疏松土壤) 2、有害方面危害農作物(如蝗蟲)課后作業 作業內容 參考答案、評價建議 設計意圖提高性作業 1.沙蠶、海葵、渦蟲、蛔蟲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抓住特征仔細辨別它們分別屬于哪類動物( ) A.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線蟲動物、扁形動物 B.線蟲動物、軟體動物、扁形動物、刺胞動物 C.環節動物、刺胞動物、線蟲動物、扁形動物 D.環節動物、刺胞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 2.請你結合如圖五種動物的特征,回答問題。 (1)五種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內都沒有 。所以都屬于 動物。 (2)圖中水螅的身體呈 對稱,渦蟲的身體呈 對稱,水螅與渦蟲的共同特征是 (3)蛔蟲體表有 ,消化管簡單,這是與其 生活相適應的。 (4)蝸牛屬于 動物,大多具有 。 (5)與蚯蚓共屬于一類的動物是 ,它 們的身體都由許多彼此相似的 組成。 答案: 第1題:選D。 第2題: (1)(脊椎骨組成 的)脊柱;無脊椎 (2)輻射;兩側;有口無肛門 (3)角質層;寄生 (4)軟體;貝殼 (5)沙蠶;體節 建議: 能準確回答出列舉動物所屬的類群并能列舉出該類群其他常見的代表動物。 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及時反思,為下節課做準備。拓展性作 業 1、網上搜集有關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關系的實例,如日本血吸蟲病的傳播史,蝗蟲的防 治方法等。2、利用假期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地質博物館,進一步了解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及進化歷程,并將你印象深刻的動物類群或進化趨勢記錄下來。 答案:開放性題目,無標準答案。建議:如果學生能以故事或者紀錄片的形式展示他們的作業,要給予大力的表揚。 鼓勵學生多尋找網上或社會 資源拓寬視 野,提高知識面,延伸課堂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