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5.1《走近老師》2024-2025學年統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教師職業所蘊含的價值取向,樹立和諧、友善的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德修養 :培養尊敬老師的道德品質,增強與老師的交往能力,自覺增進師生情誼。 法治觀念 :了解關于教師的法律法規,培養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情感,樹立正確對待老師表揚與批評的態度。 健全人格 :學會全面的認識老師、理解老師,健全真誠友善的人格,增強同老師的交往能力,學會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 責任意識 :了解教師的工作特點,理解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提高對教師教學風格的理解能力,學會處理教學中因老師教學風格不同產生的問題,具備正確的責任認知。 教學 重點 了解教師職業的特點和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 教學 難點 怎樣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走近老師,理解感恩老師。 教學過程導入 熱點引入:中考結束女生向班主任老師送上束脩之禮 山東淄博中考結束后一名女生向班主任送上“束脩之禮”感謝師恩。班主任感動不已難掩淚水,他說一個老師的最大的榮耀就是得到學生的認可。 思考:你知道什么是束脩之禮嗎 (教師:這一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時期,當時學生向老師行束之禮,以示對老師的尊敬和感謝。“束脩六禮”在被賦予學有所成、早日成才等寓意的同時也表明學生感念師恩、勤奮好學之意。正如有位網友評論:“尊師重道大有講究,好多人不知道歷史上的'束脩之禮’,能夠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最大的敬意。”) 授新課 根據教材P35相關鏈接和以下材料,分組探究一下教師的職業特點。 原始社會:父母、氏族首領、具有生產生活經驗的長者,口耳相傳制造和使用工具、傳統生活習慣。 奴隸社會:西周:政教一體、官師合-“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封建社會:春秋戰國:私人講學,百家爭鳴 秦:焚書坑儒,秦亡 漢:天地君親師 隋:首創科舉考試,窮經皓首、心無異志 唐:官學祭孔,教職以官職大小為標準 現代社會:擁有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書、畢業證書才能當教師 提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 連一連: 警察——捍衛群眾人身和財產安全 父母——撫育子女、贍養老人 邊防戰士——守衛祖國疆土 醫生——救死扶傷 思考:根據自身的經驗將他們的使命一一對應進行連線。完成之后請你說說教師的使命 學生: 教師: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 情境創設:兩位同學在教師節時給老師寫了一段話 小明:張老師謝謝您,在您的鼓勵下我這個靦腆的男孩,更大方,更自信,更勇敢了。三生有幸,得您陪伴成長!祝您教師節快樂,身體健康,桃李滿園! 小菊:敬愛的蘇老師,教師節快樂,雖然您不再教我了,可我總是記得您,您每次考試前總是微笑對我說,只要你靜下心來,認真細心,就一定能考好。就這一句鼓勵的話,讓我次次取得較好的成績!讓我對自己更加自信。感謝師恩! 思考:你如何看待同學們的評價?教師對個人成長有何作用? 學生: 教師:老師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師是我們錘煉品格的引路人,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是我們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是我們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材料分享: 張桂梅老師,她致力于教育扶貧,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她常年堅持家訪,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學生1300多名,身患多種疾病,但她拖著病體堅守三尺講臺;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 思考:結合材料,分析張桂梅老師為什么要堅守三尺講臺 提示:張桂梅老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塑造生命等重任。 材料分享: 于瑾老師1984年考入南開大學金融系,后任教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被評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她講課深入淺出,對學生無微不至,深受學生愛戴。她潛心鉆研、精益求精,在新興市場微觀金融學領域卓有建樹,對我國現代金融學科建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于瑾老師從教28年,始終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先后為近1.8萬名本碩博學生授課,培養碩士博士100余名。她無私奉獻、默默耕耘,執教金融學數十年,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圖回報,矢志不渝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思考:于瑾的事跡中體會怎樣成為四有好老師? 學生: 教師: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師正在不斷改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教育家精神的內涵:①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 ②言為士則、行為示范的道德情操 ③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④勤學篤行、求實創新的躬耕態度 ⑤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 ⑥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今后,課堂上,可能們一臺萌萌的機器人帶著同學們朗讀;考場內,可能出現一臺機器人組織考試……“機器人能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同學們就此展開討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教師只傳授知識,機器人完全可以代替 B.只要能讓學生開心,機器人就能完全代替教師 C.如果機器人不具備塑造學生心靈的本領,就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 D.只要機器人能教學生做題、批改學生作業,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師 2.張玉滾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只拿30元錢補助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17年。他是這里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勞,“80后”的張老師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對此,以下看法正確的有 ①張老師把青春奉獻給了家鄉的孩子,實現了人生價值 ②教師就是要犧牲自己,成就別人 ③做張教師這樣甘于貧窮、默默奉獻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④教師是神圣的職業,我們應該尊重、理解老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許多國家設立教師節贊頌、感謝師恩。葡萄牙是世界是最早確定教師節的國家。每年的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下列關于教師的說法正確的是() A.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 B.所有學習收獲都來自教師的講授 C.網絡的發展導致教師專業性下降 D.教師的批評必然阻礙學生健康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