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名稱 《愛的人間》學情分析 依據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重點”的理論,將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音樂的體驗與感知上,通過創(chuàng)設利于學生參與體驗、探索、實踐的條件,引導學生在欣賞、表達、比較、思考、交流過程中,不斷深化藝術感受與審美體驗,獲得聽覺經驗與能力。通過音樂自身特有魅力對人的情感、心靈作用方能奏效”的特點,認真挖掘《愛的人間》歌曲內涵,將音樂的育人功能滲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朗讀歌詞、感受音樂內涵過程中,激起學生的愛心,學會關愛他人。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識結構或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等。 《愛的人間》是由我國著名音樂家谷建芬作曲,王健作詞,是電視連續(xù)劇《光明世界》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優(yōu)美、流暢,歌詞動人、極富感染力。整首歌曲以“愛心”為情感主線貫穿,培養(yǎng)對殘疾人的關愛之情。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愛的人間》歌曲的教學,能用真摯的情感來表現,理解歌曲所表現的內容;在豐富的音樂表現形式中感悟“愛”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聽、朗誦、唱、動等音樂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愛護的美好情感,懂得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人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人間處處有真情,以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去關愛社會、關愛他人。教學重難點 重點:1、用柔美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各種音樂活動中感悟體驗“愛”的主題,抒發(fā)愛的情懷 難點:能正確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節(jié)、休止符。教學策略: 1、教法:視覺圖像法、音樂想象法、談話交流法 2、學法:內心感受法、聽唱法、教唱法、自主控究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嘗試、體驗整個過程,達到陶冶情操。 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愛的呼喚 (二) 愛的體驗 1、體會旋律美(播放視頻) (三)愛的升華(德育滲透) 游戲導入: 首先老師想和同學們做個游戲: 1、請兩位同學來表演:一位是健全的人,一位來模仿盲人,同時到講臺前來拿老師指定的課本。 老師朗讀時你們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呢?從歌詞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情感?這首歌曲的歌詞主要是表達健全人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以及殘疾人對社會的感恩。作為健康快樂的你們愿意不愿意深入體會他們的心靈感受呢? 、 體會歌曲美(學唱歌曲) 提問: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這首歌曲是哪一種呢? 通過學習這首歌曲,你們從中感受到了殘疾人什么樣的精神? 師小結:生活是精彩的,在殘疾面前,他們毫不畏懼,所以我們要想他們學習,勇于向生活挑戰(zhàn),不向困難低頭,處處就會充滿奇跡。 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的感受?那同學們覺得眼睛對我們重要嗎? 師小結:在我們的周圍就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雙目失明,無法用眼睛去感知這美麗的世界,在他們的生活里全憑耳朵來聽,全靠雙手來摸索,他們被成為“盲童”,雖然他們的眼睛看不到,可是他們卻和我們一樣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因為他們心中有“愛”, 因為我們生活在“愛的人間”。 1,聆聽歌曲《愛的人間》,感受一下這首歌曲的情緒。 2、體會歌詞美 那咱們請一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然后老師朗讀。那咱們請一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然后老師朗讀。 A + B + C A + B + A'(重復再現) 分三部分學唱歌曲: A部分:采用聽唱法 請同學們跟琴學唱歌曲,處理歌曲的弱起小節(jié)。 B部分:采用教唱法 找出相似樂句?再找出相似樂句的不同之處。然后教師教唱歌曲。 A'部分:找出與A部分不同的地方(尾聲處)進行重點處理。(休止符) 4、表現歌曲 這首歌曲三部分的情緒都一樣嗎?老師想請同學們分組為歌曲處理一下歌曲的情緒及力度,當然老師也給同學們提供了一些關鍵詞來幫助你們,加油! 關鍵詞:溫馨、甜美,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寧靜感,激動 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展示歌曲:個人展示、小組展示 同學們還記得2005年的春節(jié)晚會所震撼忍心的一個舞蹈嗎?出示圖片(千手觀音)最后老師把《千手觀音》的編導張繼剛先生的話送給大家: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愛,就會有一千只手來幫助我們;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一千只手去幫助別人。所以同學們讓我們在成長中、生活中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將愛延續(xù)! 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創(chuàng)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導課中先用手語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為了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愛,所以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聽:在聽的設計上我使用了視頻,使用視頻就是讓學生邊聽邊看畫面,能使自己真正的感受到殘疾人的生活。 讀:通過聽,使學生能把自己的感情表現出來。大部分學生都不敢大膽的表現自我,所以在上課中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唱:聽、讀其實都是為唱打基礎的,歌曲是以情帶聲,所以只有體會出殘疾人的心情才能更好的表現歌曲。其中在唱方面我采用了兩種方法:在A部分我采用的聽唱法,在音樂方面現在所倡導的是聽唱,所以平常我就把這種方法一直滲透到教學中。在B部分我采用的是教唱法,我認為,在教學中只要敢于嘗試教學,才會在教學中有更大的進步! 我覺得課與課之間都相互聯(lián)系的,這樣的設計只是想讓學生從中學習殘疾人這種勇于向生活挑戰(zhàn)的精神,不要遇到事只會去埋怨。另外還通過圖片和音樂讓學生去了解殘疾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殘疾人以堅強的毅力超越殘疾,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還讓學生知道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板書設計 《愛的人間》 1. x. x x x.x ︱ x xxx x o ‖ 2. xxx xx x x x ︱ x xx x o ‖ 3. x.x xx x x. ︱ x. x xx x ‖ 分層作業(yè)設計 1、分樂段聽辨對比,引導學生從情緒、力度兩方面對歌曲進行分樂段情感處理。 2、通過聽辨對比,引導學生對歌曲尾聲進行速度(漸慢)力度(漸弱)處理。 3、有感情演唱歌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