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本九年級下冊歷史提問式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第1課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1.19世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狀況如何?◆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仍處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之下。其中,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區基本處于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下。2.拉丁美洲殖民地社會等級結構是什么樣的?◆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個按血統劃分階層的金字塔式的等級社會:最底層:印第安人和黑人,他們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對象。中間層:混血種人(歐洲人與印第安人或黑人結合所生的后代),主要做工匠、小販和牧民。次頂層:土生白人(移民的后代),主要為地主和商人,部分充任中下級官吏。最上層:掌握政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白人殖民者。◆殖民者內部也存在矛盾,白人殖民者對土生白人也排擠歧視,這種矛盾日益尖銳,土生白人中的一些人,后來成為獨立運動的領導人。3.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原因有哪些?◆啟蒙思想的影響: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啟蒙思想傳播到拉丁美洲,激發了當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意識。◆殖民統治的壓迫: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殖民地人民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民族意識的覺醒:拉丁美洲人民在長期反抗殖民統治的過程中,民族意識逐漸覺醒,渴望擺脫殖民統治,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4.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經過如何?◆19世紀初,拉丁美洲各地掀起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北部地區:以西蒙·玻利瓦爾為代表。他領導起義軍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并建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南部地區:以何塞·德·圣馬丁為代表,他領導起義軍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最終,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都取得了獨立。5.西蒙·玻利瓦爾是什么樣的人物?他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做出了哪些貢獻?◆西蒙·玻利瓦爾出生于委內瑞拉加拉加斯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青年時期在歐洲游歷,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回國后決心為祖國獨立而奮斗。他是拉丁美洲北部地區的解放者,被稱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的貢獻:領導和組織了拉丁美洲北部地區的獨立運動,取得一系列勝利。提出建立拉丁美洲各國的聯盟,并為此做出巨大努力。解放黑人奴隸,承諾勝利后分給士兵土地,團結各階層人民參加解放運動。6.何塞·德·圣馬丁是什么樣的人物?他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做出了哪些貢獻?◆何塞·德·圣馬丁出生于阿根廷,青年時代在歐洲學習軍事。他是拉丁美洲南部地區的解放者,也是“南美的解放者”。◆圣馬丁的貢獻:領導和組織了拉丁美洲南部地區的獨立運動。幫助智利和秘魯人民取得民族獨立。7.19世紀中期印度的殖民地狀況如何?◆19世紀中期,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強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手段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摧毀印度傳統手工業:英國從印度進口大量棉花,并在印度傾銷機器生產的棉紡織品,導致印度傳統手工業遭到沉重打擊。瘋狂掠奪土地:英國殖民者以種種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領地,加劇社會矛盾。壓迫和歧視印度土兵:英國殖民者取消了對印度土兵的較優厚待遇,不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激起土兵的不滿。8.“土兵”指什么?◆“土兵”指英國在侵略印度的過程中,雇用當地人當兵,為殖民統治服務的人。9.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的導火索是什么?起義經過如何?◆導火索:1857年,英國殖民當局強迫土兵使用涂有牛油和豬油的新式步槍子彈。◆經過:1857年5月,駐守密拉特城的土兵率先發動起義,起義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義軍奪取了德里,英軍雖然武器先進,但還是用了幾個月時間才攻陷德里。英軍進攻章西,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英勇抵抗,最終壯烈犧牲。10.如何評價印度民族大起義?◆印度民族大起義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但最終由于缺乏統一領導和明確目標,起義失敗。11.章西女王是什么樣的人物?她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發揮了什么作用?◆章西女王是一位勇敢善戰、充滿傳奇色彩的印度民族英雄。她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領導章西軍民英勇抗擊英軍,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領導才能。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斗志。12.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異同?13.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對你的學習有哪些啟示?◆殖民統治不得人心,殖民地人民必然會奮起反抗,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勇敢地與壓迫和剝削作斗爭。◆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第2課 俄國的改革1.17世紀的俄國是什么樣的國家?◆17世紀的俄國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封建國家,保留著落后的農奴制,農奴沒有人身自由,社會生產力低下。◆沙皇實行專制統治,強化中央集權。◆與西歐國家相比,俄國的社會發展大大落后,既不能有效抵御外敵入侵,也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2.什么是農奴制?◆農奴制是一種封建人身依附關系,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沒有人身自由,必須無償地為地主勞動,并向地主繳納沉重的賦稅和徭役。俄國地廣人稀,勞動效率低下,為了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地主竭力加強對農奴的人身控制,農奴制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俄國社會的發展。3.彼得一世為什么要進行改革?◆西歐國家先進的社會制度和強大的經濟實力讓彼得一世深感震驚,他決心改變俄國落后的面貌,讓俄國躋身歐洲強國之列。◆農奴制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俄國社會的發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了富國強兵,維護沙皇的專制統治,彼得一世決定進行改革。4.彼得一世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多個方面:政治方面: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加強沙皇的專制權力。軍事方面:創建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經濟方面:鼓勵發展工商業,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農奴。文化教育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5.彼得一世改革產生了哪些積極作用?◆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沙皇的統治。經濟上:推動了俄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提高了俄國的經濟實力。軍事上:使俄國軍隊實力大增,成為歐洲軍事強國。對外關系上:俄國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文化上:促進了西方文化在俄國的傳播,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6.彼得一世改革為什么沒有觸動農奴制?◆彼得一世改革的首要目的是維護和加強沙皇的統治。◆彼得一世認為農奴制是俄國社會的基礎,為了鞏固統治,他必須依靠貴族地主,因此沒有觸動農奴制。7.如何評價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俄國近代化的開端。彼得一世改革推動了俄國的社會進步,但具有明顯的局限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奴制問題,這為俄國后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8.亞歷山大二世為什么要進行改革?◆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農奴制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與西歐國家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這使俄國統治者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1853-1856年,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這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下俄國軍事和經濟的落后,同時加劇了國內的社會矛盾,改革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亞歷山大二世認為與其等待農民自下而上地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農民,這樣既可以緩和社會矛盾,又能維護沙皇的統治,因此他決定進行改革。9.1861年改革的內容是什么?◆亞歷山大二世于1861年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主要內容有: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獲得一份土地,但必須以高價贖買,而且贖買價格高于當時的地價。10.1861年改革有什么積極意義?◆廢除了延續幾百年的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推動了俄國各個方面的進步,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使俄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農奴制改革和民族解放運動具有積極的影響。11.1861年改革有什么局限性?◆農奴獲得解放的同時,不得不以高價贖買土地,這對他們來說是沉重的負擔,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貧困狀況。◆農奴制殘余依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成為俄國社會發展道路上的障礙。12.如何評價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改革,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俄國社會的進步。◆亞歷山大二世被稱為“農奴解放者”。◆但這次改革并沒有使俄國擺脫落后的局面,農民依然十分貧困,而且社會矛盾依然尖銳,最終導致了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13.彼得一世改革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異同?14.從俄國改革的歷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只有不斷改革,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改革要從國情出發,切實解決阻礙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否則改革很難成功。◆改革要徹底,不留尾巴,才能真正造福人民,推動社會進步。第3課 美國內戰1.19世紀中期,美國的領土范圍如何?經濟發展狀況如何?◆領土:美國領土西至太平洋,東至大西洋,版圖遼闊,成為一個幅員廣闊的國家。◆經濟:美國經濟發展迅速,工業生產位居世界第四,整體實力不斷增強。2.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的社會經濟存在哪些差異?3.美國南北雙方在哪些問題上存在尖銳矛盾?◆關稅問題: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希望提高關稅,以保護本國工業發展,而南方種植園主則主張自由貿易,希望降低關稅,以便于進口廉價的英國工業品,并擴大農產品出口。◆奴隸制問題:由于道德和經濟利益的雙重原因,北方資本主義經濟要求解放黑奴,發展自由勞動,而南方奴隸主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堅持奴隸制。◆西部領土問題:北方希望限制奴隸制向西部擴張,建立更多自由州,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南方則極力維護奴隸制,主張擴大奴隸制,建立更多蓄奴州。4.美國內戰的導火索是什么?◆導火索:1860年,主張限制奴隸制發展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南方奴隸主以此為借口,發動了戰爭,導致了美國內戰的爆發。5.“南部同盟”是怎樣成立的?◆導火索: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后,南方七個州宣布退出聯邦。◆時間:1861年2月◆成立:這些州成立“美利堅聯盟國”,史稱“南部同盟”。6.美國內戰的名稱、時間、交戰雙方?◆名稱:南北戰爭◆時間:1861年-1865年◆交戰雙方:南方奴隸主軍隊(“南部同盟”軍隊)和北方聯邦軍隊。7.簡述美國南北戰爭的進程。◆初期(1861-1862):南方軍隊占據優勢,一度威脅首都華盛頓的安全。◆轉折(1863):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戰局。◆后期(1864-1865):北方軍隊取得節節勝利,攻占南方首都里士滿。1865年4月,南方軍隊投降,內戰以北方勝利告終。8.《宅地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有什么歷史意義?◆主要內容:1862年5月,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規定凡是年滿21歲、從來沒有參加過反對聯邦政府的戰爭的美國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登記費,就可以在西部獲得一塊不超過160英畝的土地。登記人連續耕種五年后,就可成為這塊土地的合法主人。◆歷史意義:《宅地法》吸引了大批移民到西部定居,擴大了國內市場,推動了西部開發和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并為北方最終取得內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兵源保障。9.《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有什么歷史意義?◆主要內容:1863年1月1日,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解放“叛亂各州”中的所有奴隸。◆歷史意義:《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沉重打擊了南方的奴隸制,有利于瓦解南方奴隸主的軍隊,也促使廣大黑人紛紛參加北方軍隊,為北方最終取得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10.美國內戰中,聯邦政府如何扭轉被動局面?◆1862年9月,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5月,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這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參加北方聯邦軍隊的熱情,壯大了北方聯邦軍隊的力量,也調動了黑奴參加反對奴隸制的斗爭的積極性,為最終戰勝南方奴隸主奠定了堅實基礎。11.美國內戰的性質是什么?這場戰爭有何重大意義?◆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意義: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并為美國在19世紀末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奠定了基礎。美國最終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人權,推動了社會進步,并為世界其他國家的廢奴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12.如何評價林肯總統在美國內戰中的作用?◆林肯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和軍事家,在維護國家統一、解放黑人奴隸的斗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重要法令,推動了內戰進程,促成了內戰的勝利。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1.19世紀中期,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9世紀中期,日本實行幕藩體制,天皇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幕府將軍掌握國家實際權力。◆此時的幕府是德川幕府,它在政治上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對外關系上,德川幕府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允許日本與中國、荷蘭有限的貿易往來。2.德川幕府為什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為了維護幕府統治,避免西方殖民勢力入侵。◆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抵制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由于當時日本經濟落后,擔心開放貿易會沖擊本國經濟。3.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消極影響: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日本長期與世隔絕,阻礙了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使日本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積極影響: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日本傳統文化和民族經濟的發展。4.美國是如何迫使日本開國的?◆1853-1854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率領艦隊兩次駛入日本江戶灣,以武力威脅幕府開放門戶。◆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德川幕府被迫與美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打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5.美國打開日本國門后,西方列強對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動?美國打開日本國門后,其他西方列強也紛紛效仿,以武力威脅幕府,強迫日本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并迫使日本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6.西方列強迫使日本開國后,對日本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西方列強迫使日本開國后,日本經濟受到西方列強的沖擊,國內矛盾進一步激化,幕府的統治地位開始動搖。◆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制度,才能使日本擺脫困境,富強起來,進而抵御外來侵略。7.倒幕運動的主要力量有哪些?他們的目標是什么?◆主要力量:以中下級武士為主,聯合西南強藩的藩主以及支持天皇的公卿,共同參與倒幕運動。◆目標:推翻幕府統治,擁戴天皇親政。8.“大名”指的是什么?◆在德川幕府時期,藩主也被稱作“大名”。9.倒幕派發動政變、推翻幕府統治的事件是什么?◆事件:王政復古政變◆時間:1868年1月◆地點:京都◆主要人物:薩摩藩和長州藩的倒幕派武士◆結果:推翻了幕府統治,結束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天皇重新掌握了國家權力。10.明治維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標志:1868年,天皇睦仁頒布“五條誓文”,決心勵精圖治,富國強兵。11.日本天皇睦仁遷都江戶后,江戶被改成什么名字?◆東京12.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廢除原來的封建割據制度,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個縣,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加強中央集權。制定憲法: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君主立憲制。◆經濟方面:推行地稅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并按地價征收統一的地稅,促進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大力發展近代工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并建立了許多國營的近代企業。◆軍事方面:建立近代化軍隊:仿效西方國家,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加強國防力量。◆文化教育方面:學習西方,推行文明開化政策,鼓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創辦學校,發展教育。13.明治維新使日本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政治:日本從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天皇權力至高無上。◆經濟:日本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總值躍居世界前列,一躍成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社會:封建等級制度被打破,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漸傳入日本,對日本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14.明治維新為什么能取得成功?◆領導人勵精圖治:明治天皇以及維新派領導人具有強烈的危機感和改革意識,并積極學習西方,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民族危機感:西方列強的入侵以及社會內部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社會各階層都意識到變革的重要性,支持維新運動。◆人民群眾的參與:倒幕運動以及之后的明治維新改革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為改革的成功奠定了群眾基礎。15.如何評價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使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命運,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近代化的國家。◆但明治維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天皇權力至高無上,為后來的軍國主義道路埋下了隱患。16.明治維新對你的學習有哪些啟示?◆要順應歷史發展趨勢,進行改革創新。◆要重視教育,培養人才,發展科技。◆要獨立自主,增強綜合國力,避免受制于人。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1.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2.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區別是什么?3.第二次工業革命首先興起于哪些國家?◆美國和德國等國家。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哪些發明與電力的應用直接相關?◆發電機◆電動機◆電燈6.誰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什么?◆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人們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后來經過不斷的完善,最終在19世紀70年代投入生產領域。7.電力的廣泛應用對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工業生產: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逐漸取代蒸汽動力,帶動機器運轉,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社會生活:電力應用于照明、交通、通訊等領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比如電燈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夜晚的生活方式,延長了人們的工作和娛樂時間。8.托馬斯·愛迪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重要貢獻?◆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他利用電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使電燈走進了千家萬戶。◆他還發明了留聲機、電影放映機和堿性蓄電池等。◆愛迪生在紐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火力發電站,大大促進了電力工業的發展。9.哪些發明與內燃機的應用直接相關?◆汽車◆飛機◆輪船10.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煤氣內燃機?◆德國人奧托在1876年制造出第一臺煤氣內燃機。11.內燃機有哪些種類?分別由誰發明?◆煤氣內燃機:由德國人奧托發明。◆汽油內燃機:由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發明。◆柴油內燃機:由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12.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3.亨利·福特對汽車工業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美國企業家亨利·福特率先采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大大降低了汽車的生產成本,使汽車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加速了汽車的普及,極大地推動了汽車工業的發展。14.誰制造出了飛機?◆1903年12月17日,美國人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制造的飛機,成功地進行了持續12秒,飛行36.5米的飛行試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次成功的飛機飛行。1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化學工業領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新的生產方法:人們利用新的方法生產出了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堿、硫酸、染料等產品。◆新型炸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安全炸藥和威力更大的黃色炸藥,在礦山開采、道路和橋梁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新材料: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為塑料工業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為化纖工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16.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的技術發明和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新興的工業國家,如美國和德國,在經濟和軍事實力上迅速崛起,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和法國,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聯系: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交通運輸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國際貿易蓬勃發展,世界經濟形成了一個整體。◆世界各地聯系加強,加劇了列強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加劇了列強瓜分世界的斗爭。第6課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1.工業革命給工業化國家帶來了哪些顯著變化?◆人口增長迅速:工業革命促進了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使得人口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由于工業生產集中在城市,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張,城市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產生了新的社會階層,如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生活水平提高: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種類更加豐富,價格也更加低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教育事業發展:為了適應工業生產的需要,各國政府開始重視教育,發展義務教育,推動了教育的普及。2.工業革命對人口的影響?◆促進了人口的快速增長:生產力的發展改善了生活條件和醫療衛生,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推動了人口流動和遷移:城市工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導致城市人口膨脹,城市化進程加快。3.什么是城市化?工業化對城市化產生了什么影響?◆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城市不斷發展擴張的過程,表現為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和城市規模的擴大。◆工業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動力:由于工業生產集中在城市,吸引農村人口不斷涌向城市,推動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4.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事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對社會發展有何意義?◆重視程度提高: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開始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并投入更多資金,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義務教育普及:英國、法國等國先后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德國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內的國民教育體系。◆積極意義: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同時也促進了科學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5.工業革命是如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衣食住行: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顯著變化。工業化生產使得人們能夠購買到價格更加低廉的衣服,食品更加多樣化,交通方式更加便捷快速。◆文化娛樂:工業革命還改變了人們的文化娛樂方式。報紙、雜志以及其他印刷品的出現,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6.19世紀中期以后,西方城市的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基礎設施完善:西方城市開始重視城市環境衛生和基礎設施建設,并投入大量資金鋪設道路、修建排水系統、安裝路燈。◆環境改善:經過改造,城市環境衛生條件逐漸改善,生活更加便利,也更加舒適。7.工業革命推動了哪些新興工業部門的發展?◆石油工業◆電力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飛機制造業8.工業革命導致了哪些社會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氣和污水,污染環境。◆貧富差距問題:工業革命使得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但是,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9.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推動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工業革命加速了西方列強對外殖民擴張的步伐,世界各地聯系加強,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第7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1.艾薩克·牛頓在科學領域有哪些重要貢獻?◆艾薩克·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主要貢獻:力學三定律:他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慣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為經典力學奠定了基礎。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世間萬物相互吸引的原理,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和天體運動概括到同一個理論體系中,促進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光學研究:牛頓在光學領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用三棱鏡分析了白光,發現了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微積分學:微積分學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為研究運動和變化的規律提供了新的工具,推動了數學的發展。2.查爾斯·達爾文在生物學領域有哪些重要貢獻?◆查爾斯·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主要貢獻:提出生物進化論:他經過長期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觀點,指出生物是不斷進化的,物種是可變的。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動力,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重要方式。出版《物種起源》:1859年,他出版了《物種起源》,系統地闡述了他的生物進化論思想,在生物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生物進化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為什么在當時具有劃時代意義?◆主要內容:生物進化論認為生物是不斷進化的,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自然界中生物存在著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進化過程,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主要方式。◆劃時代意義:挑戰神創論:生物進化論挑戰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改變了人們對人類起源和生物發展規律的認識。推動生物學發展:生物進化論為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向,推動了生物學的進一步發展。4.“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內涵?這句話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意思是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環境的個體或物種更容易生存下來并繁衍后代,而那些不適應環境的個體或物種則更容易被淘汰。5.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主要成就?◆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主要成就:“人間喜劇”:他創作了大量的小說,總稱為“人間喜劇”,以豐富的想象力,深刻地描繪了法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代表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至上和人性的丑惡。6.列夫·托爾斯泰在文學領域有哪些重要成就?◆托爾斯泰是19世紀后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創作了眾多偉大的文學作品,揭露了俄國社會的黑暗,探索了人類的道德和精神世界。◆主要成就:現實主義巨著:他創作了現實主義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這些作品具有史詩般的宏大規模,深刻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現實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對世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道主義精神:托爾斯泰的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他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追求人類的幸福和解放,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7.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是誰?他在音樂領域的主要成就?◆代表人物: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主要成就:革新音樂風格:他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打破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傳統模式,創作了許多充滿激情和力量的音樂作品。代表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等,這些作品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也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精神,對后世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8.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在藝術領域的主要成就?◆代表人物:梵高、塞尚、高更◆主要成就:他們不滿于印象派對客觀事物表面色彩的追求,更加注重個人感受和主觀情感的表達。他們在繪畫技巧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對后世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國為爭奪殖民地、市場和霸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釀成戰爭。2.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集中表現在哪里?◆主要表現在巴爾干地區。3.巴爾干地區在20世紀初為什么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復雜的民族矛盾:巴爾干地區民族成分復雜,歷史上長期受到奧斯曼帝國統治,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錯綜復雜。◆列強爭奪:20世紀初,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巴爾干地區成為歐洲列強爭奪的對象。俄國、奧匈帝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都試圖在該地區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使巴爾干地區成為歐洲政治局勢最為動蕩的地區。4.19世紀末,歐洲形成了哪兩大軍事集團?分別由哪些國家組成?◆三國同盟: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三國組成。◆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和俄國三國組成。5.薩拉熱窩事件的時間?事件經過?對世界局勢有什么影響?◆時間:1914年6月28日◆經過: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影響: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6.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及標志?◆時間:1914年7月28日◆標志: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家有哪些?◆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日本、美國等30多個國家。8.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戰爭主要在哪些地區進行?分別形成了哪幾條戰線?◆戰爭主要在歐洲進行,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條主要戰線。9.簡述凡爾登戰役的概況及意義。◆時間:1916年2月-12月◆地點:法國東北部凡爾登◆交戰雙方:德國和法國◆概況:凡爾登戰役是一場長達十個月的血腥陣地戰,雙方傷亡慘重。◆意義: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之一,它被視為西線戰場的轉折點。雖然這場戰役最終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它表明了德國在西線無法取得突破,也消耗了德國的軍事力量,為協約國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10.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凡爾登戰役(1916年):西線戰場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美國參戰(1917年):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加強了協約國的力量。◆俄國退出戰爭(1918年):俄國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同盟國得以集中力量進攻西線,加速了戰爭的結束。11.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間及標志?◆時間:1918年11月11日◆標志:德國簽署停戰協定。1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有哪些?◆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超過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參戰各國都背上了沉重的戰爭債務。◆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了歐洲舊秩序的崩潰,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德國、俄國等封建君主制國家垮臺。美國成為新的世界強國,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深刻變化。◆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戰后,歐洲社會動蕩不安,革命運動風起云涌,同時,戰爭還加速了法西斯主義的興起。◆促進了科技的發展:戰爭期間,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各國都加大了科技投入,許多新技術被發明出來并應用到戰場上,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戰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國主義的矛盾,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13.如何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它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重要轉折點。第9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俄國國內的形勢如何?◆形勢嚴峻:由于經濟落后、軍事指揮不力、政治腐敗等原因,俄國在戰爭中節節敗退,經濟遭受重創,物資匱乏,人民生活陷入極度困苦之中,社會矛盾異常尖銳。2.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有何影響?◆事件:二月革命◆影響: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結束了羅曼諾夫王朝長達三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俄國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3.俄國二月革命后,為什么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臨時政府和蘇維埃:二月革命后,俄國出現了臨時政府和蘇維埃并存的局面。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建立的政權,而蘇維埃是由工人、士兵和農民代表組成的革命政權。4.臨時政府的政治主張是什么?它為什么不得人心?◆政治主張:堅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維護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拒絕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不得人心:由于臨時政府的政策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特別是不能滿足農民對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要求,最終導致其失去民心。5.列寧是誰?他回國后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張?◆列寧是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領袖,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主要主張:“四月提綱”:1917年4月,列寧從流亡地返回俄國,并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提出“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口號,號召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無產階級專政。6.什么是布爾什維克黨?◆布爾什維克黨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一個派別,它是俄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代表了俄國廣大工人和農民的利益,它的目標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7.“一切權力歸蘇維埃”這句口號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含義:這句口號表明了布爾什維克黨要將全部權力交給人民,建立一個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體現了布爾什維克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得到支持:當時,俄國人民長期生活在沙皇專制統治之下,迫切希望獲得解放,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國家。“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口號表達了俄國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他們的擁護和支持。8.列寧認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成熟了嗎?他為什么決定發動武裝起義?◆條件成熟:1917年秋天,臨時政府統治面臨崩潰,國內出現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人民群眾對臨時政府已經徹底失望。蘇維埃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取得了優勢,布爾什維克黨在蘇維埃中也掌握了領導權,工農武裝力量也日益壯大。列寧認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已經成熟。◆決定武裝起義:為了迅速推翻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決定在彼得格勒發動武裝起義。9.十月革命的時間、地點?十月革命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時間:1917年11月7日◆地點:俄國彼得格勒(圣彼得堡)◆經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發動武裝起義,占領了冬宮等重要據點,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10.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了什么政權?這個政權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新政權: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由布爾什維克黨領導。◆重要舉措:頒布《和平法令》: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謀求世界和平。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將銀行、鐵路、大型企業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11.十月革命對俄國和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對俄國: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它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俄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為后來蘇聯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對世界: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鼓舞了世界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十月革命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思潮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1.巴黎和會召開的目的?◆目的:為了解決戰后問題,決定對戰敗國進行處置,以及建立新的國際秩序。2.巴黎和會召開的相關信息?◆時間:1919年1月◆地點: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參會國家:27個戰勝國以及一些新成立的國家。◆操縱者:和會被戰勝國中實力最強的英、法、美三國操縱。3.巴黎和會上,哪些國家被排斥在外?◆被排斥國家:蘇維埃俄國:因為擔心社會主義革命會蔓延到西方國家。德國和其他戰敗國:由于他們是戰敗國。4.《凡爾賽條約》簽訂的相關信息?◆時間:1919年6月28日◆地點:法國巴黎凡爾賽宮◆締約國:協約國集團和德國◆內容:領土方面:德國被割去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其他一些領土。萊茵河以東地區50公里以內設立為非軍事區,禁止德軍駐扎。薩爾煤礦由法國開采15年。軍事方面:德國的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以內,不準擁有空軍、潛艇和其他重型武器,禁止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經濟方面:德國要支付巨額戰爭賠款,并接受協約國的經濟控制。殖民地方面:德國喪失全部海外殖民地,由戰勝國瓜分。5.《凡爾賽條約》的性質?◆性質:《凡爾賽條約》是一個極其苛刻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實力,防止德國再次發動戰爭。6.《凡爾賽條約》產生了哪些影響?◆對德國:民族復仇情緒高漲:《凡爾賽條約》使德國人民背上了沉重的戰爭負擔,喪失了大量的領土和主權,損害了德國的民族尊嚴,德國國內充滿了民族復仇情緒。經濟衰退:巨額的賠款和苛刻的條款使得德國經濟嚴重衰退,為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提供了土壤。◆對歐洲:加劇矛盾和沖突:《凡爾賽條約》并沒有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反而加劇了歐洲各國的矛盾。◆對世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條約》與其他對戰敗國簽訂的一系列和約一起構成了戰后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秩序,這個統治秩序被稱為凡爾賽體系。7.什么組織是在巴黎和會上決定成立的?◆國際聯盟8.國際聯盟成立的相關信息?◆時間:1920年◆地點:瑞士日內瓦◆宗旨: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和平與安全。9.為什么美國沒有加入國際聯盟?◆美國參議院認為,《凡爾賽條約》有損于美國利益,不愿接受國際聯盟的約束。◆美國在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中未能如愿。◆美國孤立主義盛行,不愿介入歐洲事務。10.華盛頓會議召開的背景?◆為了解決太平洋地區日益激化的矛盾,緩和美國與日本在該地區的爭奪。在凡爾賽體系的基礎上,調整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11.華盛頓會議的相關信息?◆時間: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地點:美國華盛頓◆參加國家: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以及中國9國。◆主導者:美國主導華盛頓會議,并起草會議主要文件。12.華盛頓會議的成果有哪些?◆簽訂《九國公約》:該公約確認了“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的原則,要求各締約國尊重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簽訂一系列海軍條約:限制各國海軍軍備。13.華盛頓會議有什么意義?◆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華盛頓會議實際上延續了巴黎和會,它在東亞地區建立了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新秩序,這一新秩序通常被稱為華盛頓體系。◆改變世界格局:凡爾賽體系與華盛頓體系一起構成了戰后新的國際體系,也就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國家戰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完成。世界格局重新洗牌。14.如何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帝國主義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所建立的新國際體系和國際關系格局。這一體系以凡爾賽體系為核心,并將其擴展到東亞,形成了一個以歐洲為中心、聯系亞太地區的國際秩序。第11課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權面臨哪些嚴峻挑戰?◆國內戰爭:國內外反動勢力聯合起來,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發動武裝進攻,爆發了持續三年的國內戰爭。◆經濟困難:國內戰爭以及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使俄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工農業生產陷入癱瘓,物資極度匱乏,人民生活異常困難。2.為了戰勝敵人、鞏固新生政權,蘇維埃政權實行了什么政策?◆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3.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國家控制一切經濟活動:將大工業、鐵路、銀行以及外貿收歸國有,實行余糧收集制,強制征收農民除維持生存所需之外的全部余糧。◆國家統一分配產品:實行產品配給制,由國家統一分配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實行義務勞動:一切年滿16-50歲的公民都必須參加勞動。4.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積極作用: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為戰勝國內外敵人、鞏固新生政權,保證軍需品的供應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最終取得國內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局限性: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限制了農民和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對經濟恢復和發展不利。5.1921年春天,蘇俄(俄國)政府開始實施什么政策?它的目的是什么?◆政策:新經濟政策◆目的:為了克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弊端,盡快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蘇維埃政權。6.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農業: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交納糧食稅后,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糧食,還可以出租土地,雇傭工人,自由出售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工業:國家掌握經濟命脈,如大型企業、銀行、鐵路和對外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一些中小企業和手工業作坊。◆商業:允許私人自由貿易,發展商品經濟。7.新經濟政策的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恢復:新經濟政策調動了農民和工人的積極性,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的統治。◆為蘇聯的工業化奠定基礎:為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經驗,奠定了物質基礎。8.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什么?◆簡稱“蘇聯”。9.蘇聯成立的意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從理論變為現實。10.列寧逝世的時間?他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哪些貢獻?◆時間:1924年1月◆主要貢獻: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方針政策。制定并實施新經濟政策,為蘇聯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11.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內容?◆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國家控制一切經濟活動,由國家制定經濟計劃,統一分配資源。◆政治上高度集權:由斯大林為首的黨中央控制著國家的一切權力。12.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和農業集體化運動分別是指什么?◆工業化建設:是指蘇聯在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和行動。◆農業集體化運動:是指蘇聯通過行政手段,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將農民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收歸集體所有的政策和行動。13.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間?主要目標?取得了哪些成就?◆時間:1928年-1932年◆主要目標:重點發展重工業,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成就: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新建了1500多家企業,工業產值翻了一番多,提前完成了計劃。14.蘇聯的農業集體化運動開展于什么時期?其特點是什么?它有什么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時間:20世紀20-30年代◆特點: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強制推行。◆積極意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蘇聯農業機械化和生產力的發展,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資金和勞動力,保障了糧食供應。◆消極影響: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壓制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農業生產下降,甚至發生人為的饑荒,農民和政府的矛盾激化。15.蘇聯模式對蘇聯的發展和世界的影響?◆對蘇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蘇聯模式在短時間內使蘇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迅速轉變為一個工業化強國,并使蘇聯成為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但是,蘇聯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和僵化的經濟體制,長期以來,蘇聯經濟發展緩慢,社會發展缺乏活力,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對世界:蘇聯模式對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都借鑒了蘇聯模式,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但也暴露了蘇聯模式存在的弊端。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地區出現了什么新形勢?◆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由于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放松了對殖民地的控制,為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后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聲勢蓬勃興起,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社會主義運動發展: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亞非拉人民,也為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注入了新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許多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都打起了社會主義的旗號。2.20世紀20-30年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發展到了什么階段?有哪些突出特點?◆階段:高漲階段◆特點:規模更大: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卷入民族民主運動,反帝反殖的斗爭更加波瀾壯闊。形式多樣:民族解放運動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從政治斗爭、經濟斗爭到武裝斗爭,不一而足。目標更明確:民族解放運動的目標更加明確,就是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3.圣雄甘地是誰?◆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倡導者,他被尊稱為“圣雄”(Mahatma)。4.“圣雄”這一尊稱代表著什么含義?◆印度教中Mahatma指的是“偉大靈魂”。◆甘地畢生致力于用非暴力方式爭取印度獨立,贏得了印度人民的愛戴。5.20世紀20年代,甘地領導的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主要內容有哪些?◆主要形式: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內容:不與殖民當局合作:抵制英貨,拒絕購買英國商品,提倡手工紡紗和織布,發展民族工業。不參加殖民機構:辭去政府公職,退出英國開辦的學校,抵制英國法律。6.1930年,甘地領導了哪次著名的運動?◆“食鹽進軍”運動7.“食鹽進軍”運動產生的背景?◆背景:為了抗議英國殖民當局對食鹽實行專賣制度,強迫印度人民高價購買英國食鹽。8.簡述“食鹽進軍”運動的經過和結果?◆經過:甘地率領他的支持者,從內陸步行240英里,到海邊自取海水曬鹽,打破了英國殖民當局的食鹽專賣制度。◆結果:“食鹽進軍”運動引發了印度各地民眾的積極響應,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英運動。雖然甘地不久被捕入獄,但是英國殖民當局迫于壓力,最終被迫釋放了他。9.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特點是什么?這種方式有何利弊?◆特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非暴力抵抗”為原則,用和平的方式抵制殖民統治,而不是使用武力手段。◆優點:避免了流血沖突,爭取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缺點:難以調動所有民眾的積極性,斗爭效果有時也比較有限。10.如何評價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20世紀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形式,它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加速了印度獨立進程,也對后世其他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11.扎格魯爾是什么人?他領導了哪次重要的運動?◆扎格魯爾是埃及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埃及華夫脫黨創始人。◆運動:華夫脫運動12.簡述“華夫脫”的含義及埃及華夫脫黨的主要目標。◆含義:“華夫脫”是阿拉伯語“代表團”的音譯。◆目標:埃及華夫脫黨的目標是爭取埃及民族獨立和完全自治。13.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發展過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扎格魯爾要求帶領埃及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提出埃及獨立要求,遭到英國殖民當局拒絕并被捕,激發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怒潮。◆1919-1920年:埃及爆發大規模的反英示威游行,一些地區發生武裝起義。◆1922年: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但保留對埃及的內政外交和國防等方面的一系列特權。14.埃及人民最終實現獨立是在什么時間?◆時間:1952年,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傀儡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國。埃及獲得真正的獨立。15.拉丁美洲人民是如何維護國家主權的?請以古巴和巴拿馬的斗爭為例說明。◆古巴:1959年,古巴人民在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下,推翻了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建立革命政府,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美國一直對古巴革命政府采取敵對政策,進行封鎖和顛覆活動,但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頑強地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巴拿馬:巴拿馬人民一直要求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1977年,美國和巴拿馬簽訂了新條約,同意分階段地將巴拿馬運河的全部主權移交給巴拿馬。1999年年底,巴拿馬終于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全部主權,獲得了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徹底勝利。16.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蓬勃發展,這充分說明了什么?◆說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注定要失敗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終將獲得解放,贏得獨立和自由,成為自己國家和民族的主人。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3課 羅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事件: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史稱1929年經濟大危機,這是資本主義歷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危機。2.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處于什么狀態?◆虛假繁榮狀態:從表面上看,美國經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新興工業發展迅速,汽車、收音機、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進入了普通家庭,股票價格一路飆升,資本家賺得盆滿缽滿。3.20世紀20年代美國繁榮景象背后隱藏著哪些危機?◆生產過剩危機:資本家追逐利潤,不斷擴大生產,而工人工資增長緩慢,購買力有限,造成市場上的商品供過于求,產品大量積壓。◆股票投機狂熱:大量的資金流入股票市場,股票價格脫離實際價值瘋狂上漲,形成了嚴重的泡沫經濟。◆農業危機:農產品價格不斷下跌,農民收入銳減,債臺高筑,難以維持生計。4.1929年經濟大危機最先爆發于哪里?◆美國紐約華爾街5.簡述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達到頂峰。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而勞動人民的消費能力有限,最終導致了生產過剩危機,引發經濟大危機。6.1929年經濟大危機是如何爆發的?它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爆發過程: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價格突然暴跌,引發了股市崩盤,隨后,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其他行業,銀行紛紛倒閉,企業大規模破產,失業人數激增,生產和貿易大幅萎縮,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經濟蕭條。◆影響:1929年經濟大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重創世界經濟,并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動蕩。7.為了應對經濟危機,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自由放任:胡佛政府起初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相信市場可以自我調節,不愿意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效果:胡佛政府的政策效果甚微,未能有效阻止經濟危機的蔓延,反而加劇了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8.1932年美國總統選舉,誰當選為美國新一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9.羅斯福就任總統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應對經濟危機?◆措施:羅斯福就任總統后,立即宣布實行新政,采用國家干預的方式來拯救經濟。10.什么是“新政”?◆“新政”是指羅斯福政府為應對1929年經濟大危機而采取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旨在復興美國經濟、緩解社會矛盾,維護資本主義制度。11.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整頓金融體系:關閉所有銀行,對銀行進行審查,允許經營狀況良好的銀行重新開業,并加強政府對金融業的監管,恢復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調整工業:制定《國家工業復興法》,對工業生產進行計劃指導,加強行業自律,以防止盲目競爭和生產過剩。同時,羅斯福政府還采取措施,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工人的工資水平,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調整農業:為了緩解農業危機,羅斯福政府實施了《農業調整法》,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農民減少農作物種植面積,以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以工代賑:為了解決失業問題,羅斯福政府興建大量公共工程,例如修建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增加社會購買力。◆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羅斯福政府建立了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為失業者、老人和病人等弱勢群體提供社會救助。12.羅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積極作用:羅斯福新政緩和了社會矛盾,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社會經濟秩序,促進了美國經濟的恢復,為資本主義世界各國提供了治理經濟危機的經驗。歷史意義:◆改變了美國人對政府職能的看法,美國政府開始扮演干預經濟的角色,對美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調整,使資本主義制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13.羅斯福新政存在哪些局限性?◆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羅斯福新政并沒有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規律。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1.什么是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主義有什么特點?◆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主義是一種極端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它產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20世紀20-40年代盛行于歐洲一些國家,是一種反民主、反自由、反理性的政治思潮。◆主要特點:極端民族主義:強調本民族的優越性,鼓吹民族擴張和種族歧視。領袖崇拜:強調領袖的絕對權威和個人崇拜,認為領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人民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領袖。國家至上:強調國家權力至高無上,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國家可以不擇手段地實現自己的目標。暴力和恐怖:主張用暴力和恐怖手段來鎮壓反對派,維持社會秩序,鼓吹對外擴張,發動侵略戰爭。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為什么法西斯主義會在一些歐洲國家盛行?◆戰后社會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社會動蕩不安,經濟蕭條,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人們普遍感到失望:對舊制度的失望,對民主政治的失望,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這些都為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提供了土壤。◆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戰敗國人民心中普遍存在著民族復仇情緒,法西斯主義利用這種情緒,鼓吹民族復興,并得到了廣泛的社會支持。◆綏靖政策:英法等國推行綏靖政策,姑息縱容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徑,使法西斯國家更加肆無忌憚,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3.哪些國家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權?◆意大利◆德國◆日本4.1922年,墨索里尼是通過什么方式上臺執政的?標志著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方式:法西斯黨徒在墨索里尼的帶領下向羅馬進軍,通過政變的方式迫使意大利國王任命墨索里尼為首相,建立了法西斯政權。5.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權后,對意大利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實行獨裁統治:取締其他政黨,壓制工人運動,對人民進行嚴密控制,剝奪公民自由,意大利進入法西斯獨裁統治時期。6.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對德國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加劇經濟困境:德國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工業生產和貿易大幅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加劇社會矛盾: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社會動蕩不安。◆為法西斯上臺創造條件:納粹黨趁機煽動民眾的不滿情緒,宣揚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主張以對外擴張解決國內危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7.希特勒上臺的相關信息?◆時間:1933年◆方式:被任命為德國總理8.希特勒上臺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頒布《授權法》,取締所有政黨,建立納粹黨一黨專政,加強對軍隊、警察和司法部門的控制。◆迫害猶太人:制定種族歧視法律,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利,焚燒書籍,制造“水晶之夜”事件,瘋狂迫害猶太人。◆積極擴軍備戰:違反《凡爾賽條約》,擴充軍隊,建立龐大的空軍,為發動戰爭作準備。9.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后,對外擴張的事件?◆1936年:進軍萊茵非軍事區◆1938年:吞并奧地利◆1939年:占領捷克斯洛伐克10.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部法西斯勢力擴張的事件?◆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意大利、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對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破壞世界和平:它們瘋狂地進行對外擴張,發動侵略戰爭,破壞了世界和平,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法西斯國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策源地。它們的侵略行徑是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原因。12.面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英法等國采取了什么政策?這種政策產生的影響是什么?◆政策:綏靖政策◆影響:綏靖政策是一種妥協退讓政策,它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戰爭的爆發,最終導致了更大的災難。第15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1.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是什么?標志性事件的相關信息?◆標志:德國閃擊波蘭◆事件相關信息:時間:1939年9月1日凌晨過程:德國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出動150萬大軍、28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向波蘭發起進攻。結果:波蘭軍隊在短時間內就被擊潰,波蘭迅速淪陷。影響: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后,主要有哪些參戰國?◆軸心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同盟國:英國、法國、蘇聯、美國、中國等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歐洲戰場◆亞洲戰場◆非洲戰場◆太平洋戰場4.“閃電戰”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含義:“閃電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采用的一種進攻戰術。◆特點:突然性:在短時間內,集中優勢兵力,向敵方發起突然襲擊,打敵方一個措手不及。快速性:以快速機動的方式,突破敵方防線,深入敵后,迅速占領重要目標。立體化:將坦克、飛機、步兵等兵種協同作戰,形成立體化的進攻模式。5.“閃電戰”的效果?◆效果:“閃電戰”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功,幫助德國迅速占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國。6.簡述不列顛之戰。◆時間:1940年7月-1941年5月◆參戰國:德國和英國◆過程:德軍在占領法國后,計劃入侵英國。為了瓦解英國的抵抗意志,德軍對英國實施了大規模空襲,史稱“不列顛之戰”。英國皇家空軍頑強抵抗,擊落了大量的德軍飛機,粉碎了德國入侵英國的計劃。7.不列顛之戰的結果及影響是什么?◆結果:英國取得了勝利,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影響:鼓舞士氣:不列顛之戰的勝利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拖延戰爭時間:阻止了法西斯勢力在西歐的擴張,為反法西斯聯盟爭取了寶貴時間。8.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發動了什么戰爭?◆蘇德戰爭9.簡述蘇德戰爭初期德國進攻蘇聯的情況?◆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集結190個師,3700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兵分三路,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損失慘重:蘇聯毫無準備,損失慘重。僅在戰爭的頭幾個月,就損失了200多萬軍隊和大量武器裝備。德軍占領了蘇聯的大片領土,并逼近莫斯科。10.莫斯科保衛戰的時間?結果及意義?◆時間:1941年10月-1942年1月◆結果:蘇聯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意義:扭轉戰爭局勢: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它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德國在東線的速戰速決計劃破產。增強信心:莫斯科保衛戰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11.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間和原因是什么?◆時間:1941年12月7日◆原因:日本為了爭奪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向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爆發。12.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珍珠港?◆打擊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為了消除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為其南下東南亞、掠奪資源掃清障礙。13.簡述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的戰局?◆初期(1941年12月-1942年6月):日本占優勢,攻占了東南亞等地區的很多地方。◆中期(1942年6月-1944年底):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美軍逐步取得了優勢。◆后期(1945年年初-8月):美軍接連發動攻勢,迫使日本走向失敗。14.標志著太平洋戰爭形勢發生轉折的事件是什么?相關信息?◆事件:中途島海戰◆相關信息:時間:1942年6月參戰方:日本和美國結果:美國海軍大敗日本海軍,擊沉了日本4艘航空母艦,重創日本海軍,太平洋戰爭的形勢開始逆轉。15.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大大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6.雅爾塔會議的相關信息?◆時間:1945年2月◆地點: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參會國:美、英、蘇三國首腦◆主要內容:徹底戰勝德國:商討如何協調盟軍軍事行動,盡快戰勝德國法西斯。戰后世界秩序:對戰后世界秩序進行了安排。17.雅爾塔會議召開有哪些歷史意義?◆加速戰爭勝利:對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以及對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戰后秩序的基礎:這次會議奠定了戰后世界秩序的基礎。1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有哪些?時間?◆德國無條件投降:1945年5月8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19.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的影響?◆造成巨大的損失: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它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超過7000萬人喪生,9000多萬人受傷,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促進科技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政府都加大了科技投入,推動了科技的進步,例如雷達、原子彈等技術都在戰爭期間得到應用。◆促進世界格局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歐洲中心地位下降,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世界進入冷戰時期。◆推動民族解放運動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一大批亞非拉國家獲得獨立,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土崩瓦解。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第16課 冷戰1.什么是冷戰?◆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進行的對抗和爭奪,是一種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狀態。2.冷戰發生的背景是什么?◆意識形態的對立:美國和蘇聯在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意識形態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異,雙方都力圖維護和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這成為冷戰的根源。◆實力對比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兩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在世界格局中形成了兩極對峙的局面,兩國都想稱霸世界,彼此爭奪世界霸權。3.美國是如何稱霸世界,形成資本主義陣營的?◆經濟:經濟實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實力強大,擁有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美元霸權:美國利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控制著世界金融市場。援助:推行“馬歇爾計劃”,以經濟援助的方式,控制西歐國家,將西歐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貿易: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政治:制度:美國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力圖將資本主義制度推廣到全世界。軍事同盟: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與西歐國家結成軍事同盟,對抗蘇聯。海外軍事基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軍事基地,以便隨時對蘇聯及其盟友進行軍事干預。4.蘇聯如何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并形成社會主義陣營的?◆社會主義建設:在二戰后,蘇聯經濟快速發展,軍事力量不斷壯大。◆東歐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在東歐建立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軍事同盟:蘇聯與東歐國家結成了華沙條約組織,與北約對抗。5.冷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標志:杜魯門主義◆時間:1947年6.什么事件表明冷戰局面基本形成?時間?◆事件: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時間:1949年7.概括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的主要表現。◆軍事:進行瘋狂的軍備競賽,研發核武器,不斷增加軍費開支。◆政治:支持代理人戰爭,例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意識形態:對對方進行宣傳攻勢,爭奪國際輿論主導權。◆經濟:進行經濟封鎖,對對方國家實行貿易禁運。8.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的時間?主要成員國有哪些?◆時間:1949年◆成員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葡萄牙、冰島◆目的: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9.華沙條約組織建立的時間?主要成員國有哪些?◆時間:1955年◆成員國: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民主德國、阿爾巴尼亞◆目的:為了對抗北約。10.冷戰對世界政治格局和國際關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兩極格局:形成了美蘇兩極格局,世界被分為兩個對立的陣營。◆國際關系緊張:國際關系緊張,世界長期處于戰爭邊緣,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軍備競賽:美蘇之間進行軍備競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不利于世界經濟發展。11.冷戰對20世紀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戰爭威脅:世界長期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下,使人類面臨核戰爭的威脅。◆社會發展:使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受到阻礙。◆發展中國家:加劇了世界各國之間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一些國家和地區因此陷入長期的動亂和沖突。第17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二戰后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什么?◆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2.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時間?主要內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時間:1944年◆內容:美元與黃金掛鉤:確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確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為維護戰后世界經濟秩序。◆作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但也為美國稱霸世界創造了條件。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恢復經濟?◆利用外援:接受美國的經濟援助,利用“馬歇爾計劃”的資金,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恢復和發展經濟。◆經濟改革:借鑒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經驗,對經濟進行改革,推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刺激經濟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為了更好地應對經濟危機,西方國家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經濟發展的周期性波動。◆聯合自強:西歐國家開始走上聯合自強的道路,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后來又發展成為歐洲共同體和歐洲聯盟。4.“馬歇爾計劃”實施的時間?目的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時間:1947年◆目的:幫助西歐國家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把西歐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對抗蘇聯。◆影響:西歐經濟得到恢復:“馬歇爾計劃”使西歐國家的經濟迅速得到恢復,為歐洲一體化奠定了基礎。資本主義陣營形成:加強了美國對西歐國家的控制,促進了資本主義陣營的形成。5.二戰后初期,日本是如何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民主改革:在美國的占領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例如制定新憲法,解散財閥,實行土地改革。這些改革為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利用有利條件:經濟援助:接受美國的經濟援助,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朝鮮戰爭:利用朝鮮戰爭的爆發,為美軍提供軍需物資,獲得了大量的經濟利益,推動了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政府扶持:日本政府積極制定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大力扶持重點產業,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持續增長。6.歐洲一體化的發展進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2年):由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8年):六國在此基礎上建立◆歐洲共同體(歐共體)(1967年):三個組織合并成◆歐洲聯盟(歐盟)(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建立。7.歐洲一體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主要目的:維護西歐的和平:消除歷史上國家之間的積怨,防止再次發生戰爭。提高西歐國際地位:提高西歐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影響:歐洲一體化進程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穩定,使歐洲成為世界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8.二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什么新變化?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變化:福利國家◆原因:社會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國家為了緩解社會矛盾,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紛紛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為人民提供醫療保健、養老、失業救濟等福利,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9.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也被稱為混合經濟,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國家和私人資本共同參與經濟發展。10.二戰后,日本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主要原因是什么?◆利用有利國際環境: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發展科技教育,重視人才培養。◆制定有利經濟政策:日本政府制定了正確而有效的經濟政策,引導和扶持企業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推動經濟高速發展。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1.二戰后初期,社會主義國家有哪些?◆東歐: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民主德國、阿爾巴尼亞◆亞洲:中國、朝鮮、越南、蒙古◆拉丁美洲:古巴2.這些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與蘇聯結盟,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影響很大。3.“經互會”是什么?它成立的時間?◆經互會:“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是蘇聯和東歐國家之間的一個經濟合作組織,以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馬歇爾計劃。◆時間:1949年4.經互會的成員國有哪些?◆成員國: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民主德國、阿爾巴尼亞◆后來,蒙古、越南、古巴也加入了經互會。5.蘇聯為什么要建立經互會?它的作用是什么?◆原因:為了加強對東歐國家的控制,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作用:經互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和發展,但它也加劇了這些國家對蘇聯的依賴,不利于這些國家的自主發展。6.冷戰時期,蘇聯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什么特點?◆成就:蘇聯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取得了巨大成就,重工業發展尤其迅速,并在軍事領域和太空領域取得重大成就,例如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和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都是蘇聯人。◆弊端:蘇聯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和計劃的模式,長期以來,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發展,也忽視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導致經濟發展缺乏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高。7.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它的弊端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指的是蘇聯在斯大林領導時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這種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于蘇聯實現工業化,鞏固國防,戰勝法西斯侵略,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它也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弊端:高度集中,缺乏效率,壓制了人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最終導致蘇聯經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8.二戰后,蘇聯對社會主義國家模式的輸出有什么消極影響?◆加劇矛盾:蘇聯的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很多社會主義國家在照搬蘇聯模式時,沒有考慮到本國的國情,導致出現了一些問題,并加劇了與蘇聯的矛盾。9.赫魯曉夫改革開始于什么時候?改革措施?產生的影響?◆時間: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臺后◆措施:批判斯大林模式:批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和錯誤政策。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輕工業和農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社會的控制,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影響:赫魯曉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蘇聯經濟出現了短暫的復蘇,但是,他的改革并沒有觸動斯大林模式的根基,最終沒有能夠挽救蘇聯走向衰落的命運。10.勃列日涅夫改革開始于什么時候?改革措施?產生的影響?◆時間:1964年,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上臺后◆措施:進行了一些改革,但這些改革力度不大,主要集中在科技方面,企圖通過科技進步帶動經濟增長,并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甚至加劇了蘇聯模式存在的弊端。11.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是指哪些國家?◆國家: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民主德國、阿爾巴尼亞等12.冷戰時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是如何發展的?面臨怎樣的問題?◆發展模式:在蘇聯的影響和控制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問題:由于受蘇聯模式的影響,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普遍存在著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以及社會缺乏活力等問題,也導致民眾不滿情緒逐漸增長。13.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20世紀50-60年代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1953年:東德工人舉行起義,抗議蘇聯的控制和剝削,遭到蘇聯軍隊的鎮壓。◆1956年:匈牙利爆發了反對蘇聯控制的革命,遭到蘇聯軍隊的殘酷鎮壓。◆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發生“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遭到蘇聯為首的華約軍隊入侵,改革被迫終止。14.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時間?主要內容?它對蘇聯的命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時間:1985年◆內容: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為了解決蘇聯社會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開始進行改革,主要包括:經濟方面:推行“加速戰略”,試圖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政治方面:實行“民主化”和“公開性”,放松對社會的控制。◆影響: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措施不僅沒有能夠挽救蘇聯,反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15.東歐劇變的時間?主要內容?它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時間:1989年開始◆內容: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爆發了劇烈的政治變革,共產黨政權紛紛垮臺,這些國家紛紛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影響:東歐劇變是冷戰時期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標志,它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世界兩極格局結束,世界開始向多極化發展。16.蘇聯解體的時間?原因是什么?◆時間:1991年◆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長期得不到解決,最終導致了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加速了蘇聯的解體,改革缺乏有效的措施,也忽視了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民族矛盾尖銳,各加盟共和國要求獨立。17.蘇聯解體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世界兩極格局結束:蘇聯的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結束,冷戰結束,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第19課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地區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趨勢?◆發展趨勢:蓬勃發展2.為什么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迅速發展?◆帝國主義力量被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力量被大大削弱,這為殖民地人民的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國際環境有利:戰后,民族自決原則得到廣泛認可,民族解放運動得到國際社會普遍同情和支持。◆民族意識覺醒:亞非拉人民在戰爭期間,進一步認識到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的重要性,民族意識普遍覺醒。◆各國共產黨領導:在許多亞非拉國家,共產黨成為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者,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將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相結合,為民族解放運動指明了方向,也為獨立后的國家發展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基礎。3.請列舉一些國家獲得民族獨立的典型事件。◆亞洲:印度:1947年獲得獨立印度尼西亞:1945年宣布獨立越南:1954年,越南取得抗法戰爭的勝利,實現國家統一。中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非洲:埃及:1952年,納賽爾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推翻了法魯克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國。阿爾及利亞:1962年取得民族獨立納米比亞:1990年宣布獨立南非:1994年舉行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黑人領袖曼德拉當選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標志著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徹底崩潰,南非走向民族和解之路。4.1960年被稱為“非洲年”,為什么?◆獨立國家多: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了民族獨立,使非洲獨立的國家數量達到了歷史新高。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國家的發展道路并不平坦,請具體分析。◆經濟落后:長期的殖民統治導致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嚴重落后,缺乏工業基礎,農業生產落后,許多國家獨立后,仍然面臨著貧困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狀況。◆政局不穩:一些國家獨立后,面臨著政治動蕩、軍事政變等問題,難以建立起穩定的政治秩序。◆外部勢力:一些外部勢力仍然試圖控制和干預這些國家的內政和外交,影響了這些國家的自主發展。6.亞非拉國家為了改變國家落后面貌,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國家建設: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加強國家建設,鞏固國家主權。政策:推行各種改革措施,例如土地改革、教育改革等,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合作:加強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例如不結盟運動、非洲聯盟、阿拉伯國家聯盟等。◆經濟:政策:采取各種措施,發展民族經濟,改變國家經濟落后的局面。工業化:大力發展工業,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發展模式:一些國家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實行計劃經濟,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一些國家選擇了資本主義道路。7.“萬隆會議”的時間?地點?參加國家和地區?“萬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時間:1955年4月◆地點:印度尼西亞萬隆◆參加國家和地區:亞洲和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核心:團結合作、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和平共處8.萬隆會議有什么意義?◆加強團結:增強了亞非拉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反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推動了亞非拉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建立國際新秩序:提高了亞非拉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并促進了不結盟運動的興起。9.什么是不結盟運動?它有什么特點?◆含義:不結盟運動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亞非拉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反對卷入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所采取的一種外交政策。◆特點:獨立自主: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不依附任何大國,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內政和外交。和平共處:主張各國和平共處,反對侵略戰爭。發展經濟: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加強南南合作,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10.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對世界格局有什么影響?◆有利于多極化: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緩解國際緊張局勢,并對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11.進入21世紀后,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新興力量:廣大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第20課 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1.聯合國成立的時間 主要發起國?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時間:1945年10月24日◆發起國:美、英、蘇、中等國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爆發。2.聯合國成立大會是在哪里召開的 ◆舊金山3.聯合國的總部設在哪里?◆紐約4.目前,聯合國有多少個會員國?◆193個5.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解決國際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問題,促進和鼓勵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原則:主權平等: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和平解決爭端: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干涉內政: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履行義務:各會員國必須履行其在《聯合國憲章》中所承擔的義務。6.聯合國的主要機構有哪些 ◆聯合國大會(聯大):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每年舉行一次會議。聯大是聯合國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討論和決定聯合國的重大問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安理會):由15個會員國組成,其中,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為5個常任理事國,另外10個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大選舉產生,任期兩年。安理會負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它的決議對所有會員國都具有約束力。◆聯合國秘書處:聯合國的行政管理機構,負責處理聯合國的日常事務。◆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負責聯合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領域的工作。◆國際法院:聯合國的司法機構,負責審理國家之間發生的爭端。◆托管理事會:負責任的托管殖民地,推動殖民地的自治和獨立。7.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有哪些?它們擁有什么特殊權利?◆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特殊權利:否決權,即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任何一項決議都不能通過。8.“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又稱為什么?這支部隊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什么作用?◆又稱“藍盔部隊”◆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了幫助有關國家和地區解決沖突,維持和平,聯合國根據有關決議,向有關國家和地區派遣了維和部隊。維和部隊在調解沖突,監督停火,恢復和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9.聯合國成立以來,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制止了一些局部戰爭:例如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緩解國際緊張局勢:促進了一些國家之間的對話和談判。◆解決一些地區的沖突:例如中東地區的巴以沖突、非洲地區的盧旺達內戰。10.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時間?它與哪一個國際組織有關?◆時間:1995年◆相關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是GATT的繼承者。11.世界貿易組織的總部?◆瑞士日內瓦12.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什么?◆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為各國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貿易環境,推動世界經濟發展。13.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職能有哪些?◆制定多邊貿易規則:規范各成員國的貿易行為,協調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組織貿易談判:通過多邊貿易談判,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解決貿易爭端:公平、公正地解決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爭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穩定。◆對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培訓和政策咨詢等方式,幫助發展中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融入世界經濟。14.世界貿易組織對世界經濟有什么作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進一步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降低了貿易壁壘,擴大了國際市場,對世界經濟的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15.目前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164個16.中國是什么時候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2001年17.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什么重要意義?◆融入世界經濟:表明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推動多邊貿易體制發展,愿意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競爭,也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8.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了哪些積極的影響?◆促進貿易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提高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第21課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1.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兩極格局瓦解:以美蘇兩極對峙為標志的冷戰格局結束。◆世界多極化:世界開始呈現多極化趨勢,表現為多個力量中心正在崛起。2.冷戰結束后,影響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美國:美國仍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