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知識清單(1-10課)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知識清單(1-10課)

資源簡介

2024-2025年最新部編版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考試知識點歸納(1-10課)
第1課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一、我國境內的古人類
(一)元謀人
1.距今年代:約170萬年
2.發現地點:云南元謀
3.生產生活: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
4.(遺址)地位: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
(二)藍田人
1.距今年代:約160萬年
2.發現地點:陜西藍田
3.生產生活: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
(三)鄖縣人
1.距今年代:約100萬年
2.發現地點:湖北鄖陽
3.生產生活: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
思考: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
會不會制作和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距今年代:約70萬--20萬年
2.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3.外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產生活:使用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采集狩獵;群居生活;已經會使用火
5.(遺址)地位: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
三、山頂洞人
1.距今年代:約3萬年
2.發現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
3.外貌特征: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屬于晚期智人
4.生產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可能已經知道
人工取火;有愛美意識;與其他的原始人群交往,過著集體生活
注:
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不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
2.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山頂洞人可能已經知道人工取火
3.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頂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
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
起源:
距今約2萬年,我國先民開始對一些野生的植物進行管理
距今約1萬年,我國南北方都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
2.貢獻: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
3.地位: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
4.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標志:農作物的種植、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飼養家畜
5.影響:
(1)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
(2)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稻作農業的繁榮
1.區域: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
2代表:河姆渡人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思考:
為什么半坡人的房屋與河姆渡人的房屋類型不同?
與自然環境有關
北方冬季寒冷干旱,夏季炎熱多雨,半地穴式房屋冬冷夏涼
南方溫暖潮濕,干欄式房屋利于通風、防潮
人類在農業生產和房屋建造上有何特點?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
1.時間:大約在5000多年前
2.標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
3.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二、考古遺址
1.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
(1)時間:距今約5800-5000年
(2)發現地點:遼寧朝陽(西遼河流域)
(3)考古意義:紅山文化晚期出現社會分化和祭祀禮儀
2.良諸古城
(1)時間:距今約5300-4300年
(2)發現地點:浙江余杭(長江流城)
(3)考古意義: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
3.陶寺古城
(1)時間:距今約4300-4000年
(2)發現地點:山西襄汾(黃河流域)
(3)考古意義::表明當時黃河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
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何特點
①多元一體②兼收并蓄③綿延不絕
三、遠古的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1)時間:五六千年前,我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
地點:黃河流域
主要戰役:
阪泉之戰:炎帝部落PK黃帝部落→炎帝敗,歸順黃帝,結成炎黃聯盟
涿鹿之戰:炎黃聯盟PK蚩尤部落 →蚩尤敗,炎黃聯盟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聯盟首領
(3)后來,炎黃聯盟逐漸演化為后來的華夏族
華夏族的形成特點:華夏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2.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首領傳位給賢德之人
(2)大禹治水(黃河):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引洪水入海
典故:“三過其門而不入”
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敢于創新的精神
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斗爭精神
敬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一、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
1.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陽城
2.夏朝的地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3.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的標志:啟繼承禹的王位(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4.夏朝遺址:二里頭遺址
5.亡國之君:夏桀(jié)(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夏朝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暴政
約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湯所滅(鳴條之戰)
二、商朝的統治
1.商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約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湯
都城:亳(bó)
注:盤庚遷殷: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曾多遷都,到商盤庚時遷徙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對的穩定。
商朝的遺址:稱“殷墟”
商朝鞏固統治:
對外:多年征戰→商朝控制的范圍不斷拓展
對內:增強軍力,設置監獄,制定刑法,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控制
但商朝后期,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
3.亡國之君:商王紂 (軍事上連年征伐,耗費國力;經濟上橫征暴斂;
政治上施行嚴刑峻法,民不聊生)→暴政
商的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商朝被周武王所滅(牧野之戰)
三、西周的興衰
1.西周的建立:
建立時間: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鎬京
2.實行分封制
(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
(2)依據: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進行分封
(3)對象:宗親、功臣(姜子牙的封地在齊國)
(4)諸侯權力:
①周天子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民眾的權力,建立諸侯國
②同時諸侯國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5)諸侯義務:受封的諸侯需向周王進獻貢賦,并服從周王調兵
(6)作用:
積極: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和統治秩序;鞏固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范圍
消極:分封制下諸侯獨立性較大,后期導致王室衰微,形成諸侯爭霸
割據混戰的局面
3.西周的滅亡
(1)衰落: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與民(平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
(2)滅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西周滅亡
亡國之君: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朝政腐敗,內外矛盾激化)→暴政
課堂延伸:
歸納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啟示:
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國君統治殘暴,失去民心而亡
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以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5課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東周:(公元前470年一公元前221年)周平王、洛邑
前期: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后期:戰國時期 (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
春秋時期的總體特征:動蕩變化
政:王室衰微
軍:諸侯爭霸
經: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春秋后期,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
一、王室衰微(政治上)
1.主要表現:
制度上:分封制逐瓦解一些諸侯國國君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
統治區域上:周王室管轄地區范圍縮小,僅在洛邑一帶
政治地位上:諸侯王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經濟上:諸侯王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使周王室財政陷入困境
變化:西周(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2.影響:王室衰微導致諸侯崛起,競相爭霸
二.諸侯爭霸(軍事上)
1.原因:
①王室衰微
②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③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對別國的支配權
2.口號:尊王攘夷
3.要霸主及其相應的典故:
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的原因:①地理位置優越,近海盛產漁鹽;②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國力增強;③打著"尊王援夷"的口號,獲得政治優勢
4.影響:
積極影響:諸侯國數量減少,促進了局部地區的統一;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華夏認同觀念產生
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三、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
表現
農業:
春秋后期,出現鐵制農具(優點:堅硬、鋒利,有利于農業生產)和牛耕
影響:使農業的深耕細作、山林的開發、耕地的擴大都具備了條件,糧食產量有了明顯增長、人口也不斷增多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之一
手工業:
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更加細致,鑄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
影響:產品的增加,促進了城市商業活動的發展
商業:
商業活動逐漸活躍起來,金屬貨幣廣泛應用
課堂延伸:
闡述春秋時期鐵制農具與牛耕的出現、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之間的內在聯系:
春秋時期鐵制農具與牛耕的出現,使大量荒地得到開墾,不向國家納稅的私田大量出現。周天子無法控制天下土地,井田制逐漸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壞,與分封制有關的一系列制度也相繼遭到破壞,周王室衰微,為多征稅,諸侯國相繼進行改革,承認私田的合法性,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他們競相爭霸操控政治局面
第6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戰國時期:東周后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戰國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地理位置: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上中下)
2.戰國時期的戰爭
①性質:由春秋時期的爭霸轉變為兼并
②特點:戰爭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戰爭慘烈
③主要戰役及其相對應的典故
桂陵之戰:齊pk魏 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齊pK魏 減灶誘敵
長平之戰:秦pk趙 紙上談兵
二.商鞅變法
1.原因:
直接原因:渴望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根本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的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
2.目的:富國強兵(直接目的),鞏固統治(根本目的)
3.時間:公元前356年
4.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公孫鞅、衛鞅)主持變法
5.主要內容及其作用:
(1)政治:
①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對后世影響最深遠
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有利于削弱守舊勢力
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有利于加強對基層的管理
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體現治國理念:以法治國
(2)經濟(國富)
①廢除舊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承認土地私有),最能體現變法性質
②鼓勵媒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
③統一度量衡→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3)軍事(兵強)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有利于提高軍隊戰斗力,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
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地主階級的封建性質的改革
結果:成功(商鞅雖死、秦法猶存)
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個人公正無私,敢于同舊勢力堅決斗爭,不畏艱難,不怕犧牲
8.影響:
①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
②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
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9.啟示:
①改革應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具有創新精神
②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③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
三、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戰國時期鐵犁、牛耕進一步推廣
2.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
3.商業:日益發達,貨幣流通廣泛,城市商賈云集
4.水利工程:十分注重興修水利
都江堰:
修建時間:公元前256年
修建者:秦國蜀郡郡守李冰,地點:四川成都岷江
功能:防洪、灌溉、水運
影響: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天府之國),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
百家爭鳴
老子和《道德經》
老子:李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國人,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又名《老子》
主張:
思想:①“道”是孕育萬物的總根源,是萬事萬物運行的總規律,人們要順應事物內在規律來行事;②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處世: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張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孔子和儒家學說
孔子:姓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而成)
主張:
思想:核心是“仁”,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
政治:主張恢復周禮;反對苛政,“為政以德”
(孔子提倡的“為政以德”有什么積極意義?使民眾心悅誠服,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教育:①興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②主張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④總結教育規律,提出教學原則和方法(因材施教、舉一反三)
文化成就: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訂古代重要典籍(如《詩經》《尚書》《春秋》等),對傳承我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4.影響:①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②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百家爭鳴
概念:戰國時期,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史稱“百家爭鳴”
原因:
(1) 政治: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在爭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這種寬松的學術氛圍為各學派的興起提供了條件(齊國的稷下學宮)
經濟: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使得某些人成為有閑階層,有時間從事學術活動,為學術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
文化: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文化學術由貴族壟斷向社會下層擴散,私學勃興。這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接受教育,促進了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興起
學術:各學術團體相對獨立,不依附于政治權勢集團,能夠自由地著書立說,闡述哲理
主要學派及其代表人物、主張、著作
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8課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成就
天文
商朝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
《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日食,這是傳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
《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即哈雷彗星
歷法
夏朝時可能有了歷法
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甲骨文中已經出現干支紀日
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
思考:制定歷法、測出二十四節氣的意義是什么?
有利于劃分農耕周期,指導農業生產,推動農耕經濟發展
醫學
傳說中神農(炎帝)嘗百草,認識了一些治病藥物
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發明了切脈診法(望聞問切)
戰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總結當時的醫學經驗,講述了人體內臟部位和血脈循行情況;是我國現存最早、影響最大的一部醫書,被后世尊為“醫家之宗”
夏商周時期的文化成就——文學(詩歌)
《詩經》
時期:西周和春秋時期
組成: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地位: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
價值: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
楚辭——新體詩歌
時期:戰國時期
代表人物:屈原
代表作:《離騷》
典型文明代表
甲骨文
含義:商朝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記錄占卜情況的文字
發現:1899年,王懿榮(清)
內容: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
意義:①甲骨文已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②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青銅器
含義:指以銅、錫、鉛為主要原料鑄造加工而成的器具
典型器物:
四羊方尊(商):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司母戊鼎(商):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之一
何尊(西周):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記載,這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
特點:①青銅鑄造業由國家掌控;②規模宏大,組織嚴密,分工細致,制作工藝高超;③數量多,種類豐富
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及軍事,成為地位、權力的象征
總結歸納: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文化特點:成就輝煌
夏商周時期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中華文明發展的奠基階段
第9課秦統一中國
秦滅六國
秦滅六國
時間、順序: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
策略:遠交近攻,各個擊破(范雎提出)
秦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秦王嬴政
都城:咸陽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的原因有哪些?
①順應民心,符合歷史潮流(根本原因)
②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具備了統一的實力(主要原因)
③秦王嬴政積極籌劃統一大計,重用人才
④運用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秦的統一有什么意義?
①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②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地位)
注意:秦國不能等同于秦朝,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而秦朝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皇帝制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嬴政宣布自己為天下第一個皇帝,史稱“秦始皇”),總攬全國的政治、軍事、財政等一切大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中央)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設有丞相(行政)、太尉(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稱為三公;三公之下,設置九卿
三公九卿由皇帝任免,聽命于皇帝,領取俸祿,概不世襲(體現君主專制的特點)
(地方)廢分封,實行郡縣制
郡和縣的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由中央直接管轄(體現中央集權的特點)
作用: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制度變化:
制度創新推動社會進步
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有什么影響?
使國家的一切權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對以后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文化上:統一文字為小篆,后來又流行一種更加簡易的隸書
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經濟上: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錢(秦半兩),統一度量衡
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經濟的交流和發展
交通上:
統一車軌和道路的寬度,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陸路)
開鑿靈渠,溝通湘江(長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水路)
促進了陸路和水路交通的發展
軍事上:統一嶺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
北擊匈奴(蒙恬),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秦朝對邊疆地區的開拓和經營,使其管轄的范圍大為拓展
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帶來了什么影響?
使秦朝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秦末農民大起義
秦的暴政
主要表現:
賦稅沉重(三分之二)
徭役、兵役繁重
法律嚴苛、刑法殘酷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禁錮了思想
秦二世更加殘暴
結果:民眾陷入無法生活的境地,掀起農民大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
原因
直接原因(導火線):遇雨誤期,按律當斬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時間:公元前209年夏
領導者:陳勝、吳廣
地點:大澤鄉
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典故: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過程:
思考:陳勝、吳廣起義為什么會失敗?
起義軍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作戰實力有限,內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
意義: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地位),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體現了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創精神和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統治的斗爭
秦朝的滅亡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但反秦的浪潮并沒有平息
項羽驍勇善戰,在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
巨鹿之戰后,劉邦抓住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歸納: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秦末農民起義
從秦的滅亡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1.統治者應該愛惜百姓,以民為本
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
四、評價秦始皇
1.秦始皇我國封建社會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功過分明,但功大于過
2.功:順應了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的混亂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符合廣大人民的心愿。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的實行更是開創了此后中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他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3.過:秦始皇統治十分殘暴,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制定嚴苛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意義:《詩經》和“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铁岭市| 天津市| 阿克苏市| 武宣县| 霍林郭勒市| 陈巴尔虎旗| 三河市| 香河县| 黄浦区| 湘潭县| 高唐县| 海宁市| 昌黎县| 岗巴县| 亳州市| 山西省| 会同县| 哈尔滨市| 台湾省| 垦利县| 百色市| 玉门市| 大同县| 云霄县| 洪江市| 甘洛县| 西盟| 明光市| 黑河市| 鄂伦春自治旗| 平邑县| 焦作市| 汕尾市| 芜湖市| 昌吉市| 延寿县| 邵东县| 吉隆县| 琼中|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