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4.2《以禮待人》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鼓勵學生檢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素養; 道德修養:知道禮是什么,文明有禮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法治觀念:懂得文明有禮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自覺遵守規則和禮儀,做到以禮待人; 健全人格:明白從語言、儀表、舉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并能在實踐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文明有禮意識,能夠在具體情境中表達、展現文明有禮。 教學 重點 理解文明有禮的重要性。 教學 難點 做文明有禮的人。 教學過程導入 故事導入: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小華一起去參加一個聚會。聚會上,小明表現得非常隨意,大聲說話,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而小華則表現得很有禮貌,他輕聲細語,尊重每一個人。聚會結束后,大家都對小華贊不絕口,而小明則顯得有些尷尬。 思考:同學們,你們覺得為什么小華會受到大家的稱贊,而小明卻感到尷尬呢? 學生 :(邀請幾位學生發表他們的看法,引導他們理解禮貌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師 :沒錯,正是因為小華以禮待人,尊重他人,所以他才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和稱贊。而小明因為缺乏禮貌,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所以顯得有些尷尬。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以禮待人》這一課,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禮待人,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誼。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學習之旅吧! 授新課 材料分享: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總書記彎腰頒獎致敬,夏森老人幾次欲奮力站起,總書記輕輕攔下老人,老人接過證書隨輪椅轉身向現場致意…… 夏森老人已經99歲高齡;這次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老人是中國社科院原外事局研究員,退休后心系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省吃儉用捐了203.2萬元,其中100萬元設立“夏森助學金”,截至目前資助182名貧困孩子圓了大學夢。 思考:老人兩次想站起來接受證書,體現了什么? 提示:在接總書記頒發證書之前,年近百旬的老人,兩次想站起來,這是對總書記的尊重,更是自己禮貌和修養的體現。 筆記:含義: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 表現:禮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儀表端莊、舉止文明等方面。 情境展示:(書店) 小明:阿姨,請您給我拿一本《愛的教育》 小康:喂!快給我拿本《射雕英雄傳》 小明:謝謝阿姨! 店員:這是你要的書。 小康:我先到的,憑什么先給他拿? 店員:你人到了,可禮貌沒有到。 思考:小明小康兩個學生的行為有什么不同?分別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 學生: 教師:小康的行為是不禮貌的,讓售貨員感覺到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因而受到售貨員的批評和冷落。小明的行為是文明禮貌的,讓售貨員感到這個學生有修養、愿意為他服務。 筆記: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 觀察下列生活情境: 思考:談談會給社會造成什么影響? 學生: 教師:造成的影響:不文明行為不僅影響小區環境,還會傷害鄰里感情,特別是高空拋物、私占樓道堆積雜物等行為更是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筆記: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維系社會正常生活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 圖片展示: 思考:文明禮儀對國家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中國形象。我們舉行的各種儀式,體現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 材料一:中華文化寶庫中有許多表示謙虛、恭敬的禮貌用語: 探望別人,要說 “拜訪” 。起身作別,要說 “告辭” 。 中途先走,要說 “失陪” 。請人別送,要說 “留步” 。 請人批評,要說 “指教” 。請人指點,要說 “賜教” 。 請人幫助,要說 “勞駕” 。托人辦事,要說 “拜托” 。 麻煩別人,要說 “打擾” 。求人諒解,要說 “包涵” 。 材料二:參加社安活動應注意的幾點 1. ……………容貌整潔。 男生頭發要短而干凈,修剪好指甲。女生頭發要梳理有型、潔凈菜觀,不能披頭散發。青春是自然的美,無須化妝,如果化妝也要自然淡雅。 2.…………服裝整潔、美觀、大方。 要符合民族習慣,不穿奇裝異服;要與年齡、性格、氣質相協調,適合社交所。參加文藝晚會等演出活動,衣著可適當鮮艷些;參加重要集會,則要深沉莊些。 3.…………舉止規范。 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與他人打鬧;與人交談時語調親切溫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舉止得體,體現行為美。 思考:怎樣做一個文明有禮的人? 提示:①要態度謙和,用語文明。①態度謙恭,說話和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談吐文雅,不說粗話臟話;與人交談時,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自以為是,不盛氣凌人。 ②要儀表整潔、舉止端莊。 ③要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 目前,我國進入“大眾旅游”時代,一些游客在出國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損害了國家形象。對此我們應該( ) ①遵守社會公德,提高自身素質 ②減少出國旅游,維護國家形象 ③提倡文明出游,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華文明 ④學會自我保護,掌握旅游知識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說明了( ) ①在待人接物中,語言有明顯的冷暖、美丑之別,它所產生的心理效應也有天壤之別 ②文明用語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 ③舉止端莊,是我們要培養的良好行為 ④禮貌文明的語言,能讓人感到暖意融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如圖漫畫《不一樣的結局》給我們的啟示是( ) A.公交車上使用禮貌用語是個人的事情 B.文明禮貌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C.人際交往中要做到誠實守信,拒絕謊言 D.通過他人的評價來了解自己,改進不足 4、北京市首部《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規范》地方標準規定,司售人員要使用規范用語。你認為下列應該收錄的用語有( ) ①對持有效票證的乘客,查驗過后說:“謝謝!請收好。” ②乘客投大額錢幣時說:“沒零錢找,損失自負。” ③受到乘客表揚時說:“謝謝!” ④不慎失禮或失誤時說:“對不起。”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