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年級下學期經典詩文誦讀計劃一、基本理念誦讀,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良傳統。與朗讀比,它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葉圣陶先生對老師指導學生誦讀提出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從漢語言的特點來看,誦讀是發揮了漢語富有音樂性的特點,特別是我國古代的詩文講究平仄押韻,易于誦記。從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特點來看,誦讀是培養小學生記憶力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對小學生記憶潛能的有效開發。二、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使學生在誦讀經典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德智并行,快樂健康地成長。三、教學目標1.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2.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讀書習慣,開闊眼界、提升語文水平,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情趣和人文底蘊。3.培養小學生讀書興趣。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四、課程內容及編排誦讀課以教授10首古詩、10首兒童詩以及《三字經》(節選)為主。五、具體措施1.以黑板報、手貼報的形式進行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版塊,創設學習環境。2.每日讀10分鐘。在學校,每兩周一節的誦讀課時間學習誦讀內容,并利用晨誦課的十分鐘誦讀學過的內容。回家后,再由家長帶動誦讀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3.不求甚解,只求熟讀成誦;講求鼓勵,不統一強求。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內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讀,而后從中獲得誦讀的樂趣和成就感。4.通過開展競賽,激發學生的熱情。利用誦讀課的一部分時間,舉辦擂臺賽,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競賽,來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六、具體安排三月份:1. 古詩《詠鵝》《村居》《池上》2. 兒童詩《過年了》《小枕頭》《春天來了嗎》四月份:1. 古詩《憫農(一)》《憫農(二)》《所見》2. 兒童詩《春雨》《蒲公英》《春》五月份:1. 古詩《江上漁者》《詠柳》《鄉村四月》《小池》2. 兒童詩《影子》《梳子》六月份:1. 《三字經》(節選)2. 兒童詩《滑冰》《小楓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