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八上《6.1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一框的內容,本框題的知識涉及:責任的含義和來源,角色與責任的關系,負責任的表現和意義。八年級教學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面向逐步拓展的社會生活、公共生活和國家生活,因此,本框題的教學應緊密圍繞“負責任”這一課程內容設計相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學習過程中破解“負責任”的核心問題,并不斷走向負責任的人生。【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初中生一般對自己所承擔的學習責任有些思考和感悟,但對自己該承擔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公民責任缺乏認知;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負責任就是多做事,擺不正“主動承擔責任”在自己成長中的意義和價值;部分學生只愿意承擔“對自己有好處”的責任,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公民責任的現象還有誤解,因此,本課的教學需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在逐步拓展的生活圈中主動承擔責任。3.【教學目標】道德修養:通過分析“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王永志的成長歷程,認識角色與責任的關系,理解責任的內涵,增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培育優良的品行。健全人格:通過分析“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王振義、黃宗德的經歷,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培養積極負責任的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責任意識:通過分析“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的經歷,明確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學會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自覺履行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責任和角色的關系教學難點:如何對待責任【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啟發法;多媒體教學法6.【設計思路】本課以4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的經歷(估計上到這課的時候已經頒獎了,就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教師可以自己更改下描述)為主線,設置一個總議題:責任你我他,如何擔當國與家?下設兩個子議題,子議題1:知責于心—從青絲到白發,有何責任?子議題2:履責于行—從自己到他人,如何負責?使學生從榜樣人物的經歷中感悟角色與責任的關系,學會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負責任,勇于承擔責任,努力盡心盡責,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7.【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黨中央決定,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4人成為“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這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對社會貢獻與責任的體現!今天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故事,感悟“責任”!設計意圖:通過時事熱點點明本課主題,引出主線人物。二、新課講授總議題:責任你我他,如何擔當國與家?子議題1:知責于心—從青絲到白發,有何責任?知識關聯:1.責任的含義和來源?2.角色與責任的關系?【議學情境】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1932年,王永志生于遼寧鐵嶺昌圖縣八面城鎮老房村一個貧農家庭。1955年,王永志赴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求學。1960年9月,王永志和同班同學王丹陽在北京結婚,育有兩女。1964年,王永志擔任中近程火箭總體設計組組長、中程火箭總體設計室副主任。1992年到2007年間,王永志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2004年,王永志擔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議學任務】在王永志的成長歷程中,他扮演著哪些角色,承擔著什么責任,這些責任來源于什么?(學生填寫角色—責任—責任來源表格)【知識總結】1.責任的含義和來源?含義: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來源:責任來自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等。【議學追問】①結合自身談談,你在成長歷程中扮演著哪些角色?(提示:現在的角色是學生、兒女;以后的角色是教師、公務員等各種職業)②你扮演的角色又承擔著哪些責任?(提示:身為子女孝順父母是責任;身為社會一員要遵守規則、維護秩序等...)【知識總結】2.角色與責任的關系?①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②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王永志的成長歷程,認識角色與責任的關系,理解責任的內涵,增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培育優良的品行。子議題2:履責于行—從自己到他人,如何負責?知識關聯:3.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和意義?4.對他人負責的原因?5.如何對他人負責?【議學情境】視頻—“雜交小麥之父”李振聲: 一生只為麥浪滾滾的“當代后稷”李振聲認準目標,持之以恒,傾其一生,一干就是幾十年,培育出了“小偃6號”等一系列優良的抗病新麥種。在同事和學生眼中,愛惜糧食、要種好糧食的“老李”十分好學。64歲時,為了開展高光效育種,他聽說葉子的氣孔在中午關閉,就頂著大太陽,跑到田里觀察葉子。40歲學英語、50歲學電腦、80多歲學用微信,樣樣不落。從風華正茂的年輕學子,砥礪行走在一條艱辛的長路上,這一走就走到了90多歲。【議學任務】你有向往的職業,想要擔當的使命嗎?如果有,從現在起需要怎么做?【知識總結】3.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和意義?表現:小到按時完成作業、為自己的一次約定守時,大到終身信守承諾、認真做事。意義: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才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擔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議學情境】屢立戰功的戰斗英雄—黃宗德17歲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參加渡江戰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在多場戰役戰斗中沖鋒在前、英勇頑強,屢立戰功。榮獲“二級戰斗英雄”、勝利功勛榮譽章,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議學任務】黃宗德用青春和熱血浴血奮戰,承擔著保家衛國的責任,結合你的生活經驗想想,還有哪些人在為我們享受的美好生活,負重前行?(提示:教師、父母、消防員、解放軍等,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有的離我們很近,有的離我們很遠,有的我們很熟悉,有的我們甚至永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的付出和擔責,讓我們更好地生活。)【知識總結】4.對他人負責的原因?①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②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沒有他們履行各自承擔的責任,很難想象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議學情境】百歲院士王振義—“盡瘁科學 造福人群”這句話記了75載王振義長期奮斗在醫學教育一線,潛心攻克血液疑難雜癥,造就“一門四院士”佳話。他培養扶持了幾代血液學領域的中青年才俊,推動我國基礎和臨床血液學與相關學科發展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他對病人負責,“完成該做的任務”,始終將“余于病者當悉心診治,不因貧富而歧視,并當盡瘁科學,隨其進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群”銘記在心,鞭策自己一路前行。【議學任務】關于對他人負責,我們可以從王振義院士身上學習到什么?【知識總結】5.如何對他人負責?①我們應該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在辛苦付出中體驗對他人負責的快樂和幸福。②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我們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王振義、李振聲、黃宗德的經歷,明確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自覺履行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三、課堂總結不朽功勛,鐫刻國家發展史冊;光輝榜樣,照亮民族復興征程。國家最高榮譽,是禮遇,是昭示,更是激勵。我們要向英雄模范學習,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甘于奉獻,盡好分內職責,篤定目標久久為功、撲下身子不懈奮斗,才能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希望同學們也能夠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四、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1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教學設計.docx 6.1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課件.pptx 視頻素材1.mp4 視頻素材2.mp4 視頻素材3.mp4 視頻素材4.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