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講 中國的山水畫卷 ——南方地區 【課程標準】 利用相關圖文資料,掌握南方地區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素養目標】 綜合思維:根據南方地區的圖文資料,綜合分析南方地區地理環境的主要差異及影響因素; 地理實踐力:利用實例認識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環境特征。 人地協調觀:利用南方地區地理環境的主要差異,說明我國人民如何因地制宜進行生產、生活活動。 區域認知:根據南方地區的相關地圖,認知南方地區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范圍: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部和南部面臨東海和南海。 讀圖指出南方地區包含的行政區劃和鄰國 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從自然地理角度看,包括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南方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5%,人口約占全國的55%。漢族占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 二.自然地理特征: ——山水交融展畫卷 畫之骨(地形地貌) 畫之韻(氣候) 畫之魂(河湖) 畫之肌(土壤) 畫之眼(植被)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南丘陵 云貴高原 讀圖描述南方地區的地形特點 A.地勢西高東低,跨二、三級階梯; B.地形復雜多樣,以低山丘陵為主; C.東部多丘陵、平原,東部海岸線曲折,平原多沿江分布; D.西部為盆地、高原,云貴高原多喀斯特地貌。 (一)畫之骨——地形地貌 1.地形特征 2.特殊的地貌-“地無三里平”的喀斯特地貌 1.讀圖分析,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說明云貴高原地貌的形成過程。 云貴高原在地質時期是一片熱帶淺海,沉積了石灰巖;地殼抬升,海水退縮,形成了高原;石灰巖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侵蝕和溶蝕隨水流失,高原面變得崎嶇不平,地下巖層多溶洞、暗河;隨著侵蝕的進一步加強,原面不斷降低,只有一些石灰巖殘峰殘留在地表。 2.云貴高原的這種地形地貌形態對土地利用和水資源利用有哪些不利影響? A.地形崎嶇、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B.山間小盆地為主要耕地; C.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貧瘠; D.水資源下泄快、埋藏深,地表水資源不足等。 “地無三里平” 影 響 有利 不利 旅游資源豐富 交通不便 生態脆弱 地下水豐富 石漠化嚴重,土壤退化,耕地減少,植被減少,水資源短缺,旱澇災害頻發。 農業生產條件差 平地少,地表水缺乏,土壤貧瘠; 地表破碎,崎嶇不平;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地質條件復雜(崩塌、斷層),多地質災害; 材料1:石漠化是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巖溶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壞,導致土壤嚴重流失,基巖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也是巖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云貴高原石漠化嚴重。左圖為云貴高原石漠化嚴重景觀圖 3.分析云貴高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自然原因: 喀斯特地貌,地形坡度大;氣候溫暖濕潤,多暴雨;成土速度慢; 人為原因: 經濟貧困、人口增長,過度樵采;陡坡開荒;過度放牧等。 人無三兩銀 思考:南方地區的石漠化有哪些危害? A.導致土地退化,生產能力下降,糧食減產; B.加劇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C.加劇地區貧困,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 D.導致植被群落簡化,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 E.嚴重影響長江,珠江流域的生態安全。 4.基于云貴地區現狀,貧困地區如實現脫貧致富。 發展特色產業; 加強生態保護和宣傳,發展生態旅游業。 加強政策扶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教育培訓,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加強對外開放,提高招商引資的力度 地形 氣 候 影 響 分布特征 防治措施 喀斯特地貌 石漠化 危 害 成 因 管理措施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技術措施 3.流水地貌顯著 (1)流水侵蝕(溶蝕)地貌 V型谷 典型代表:橫斷山區 流水侵蝕地貌 典型代表:丹霞山 (2)流水沉積地貌 三角洲 典型代表: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沖積平原 典型代表: 長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 (二)畫之韻(氣候) 1.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特征 讀圖概括南方地區的氣候有什么特征? (1)大部分為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熱量條件南北差異大 一月份均溫在0°C以上,冬溫夏熱,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區一月均溫大于15°C )。 積溫4500~8000℃(亞熱帶)和8000℃以上(熱帶)。 (2)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變短。 年降水大于800毫米,為濕潤區,(臺灣東北部火燒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最高記錄達8409毫米,為我國“雨極”) (4)主要的氣象災害:冬半年寒潮、6、7 月梅雨;7、8月伏旱; 夏秋季節臺風。 (3)特殊的天氣現象多 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6-7月間受江淮靜止鋒影響,出現梅雨,7-8月在副高控制下形成伏旱天氣。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區夏秋季臺風是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橫斷山區氣候垂直變化大,云貴高原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兩類季風交匯處,冬季昆明靜止鋒以東陰雨冷濕,以西晴朗溫暖。 3.梅雨與臺風 江淮梅雨是指江淮地區等地在每年6、7月份出現的持續陰雨的天氣現象,因大致與江南梅子成熟期相當,故稱其為“梅雨”。 江淮梅雨 據圖簡析影響浙江的天氣系統,說明該天氣系統的特點。 準靜止鋒。 鋒線(面)兩側冷暖氣團(氣溫、氣壓)勢均力敵,鋒面較長時間停留,造成連續陰雨天氣。 江淮梅雨 據圖說明副熱帶高壓強弱與梅雨區分布及浙江一帶梅雨雨量的關系。 梅雨帶位于副熱帶高壓北側邊緣。當副熱帶高壓勢力強時,浙江一帶被副熱帶高壓控制,梅雨期變短或“空”梅,降水較少;當副熱帶高壓勢力減弱時,浙江一帶處在副熱帶高壓北側,梅雨期較長,降水較多。 江淮梅雨 簡析部分年份雨帶夏季北進慢,初秋南撤快的原因。 北進慢原因:夏季風勢力較弱,而大陸上的冷空氣勢力還較強,加上副熱帶高壓脊的阻擋,所以北進慢。 南撤快原因:初秋,來自高緯大陸(亞洲高壓)的冷空氣降溫較快,冬季風勢力較強:而大陸上的暖空氣 勢力已較弱;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使冬季風南下勢力進一步加強,迫使雨帶迅速南撤。 臺風 概念: 中心附近風力大于12級的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氣壓很低。 形成過程: 熱帶或副熱帶洋面氣溫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使近洋面氣壓降低,外圍空氣不斷補充流入上升區。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流入空氣旋轉輻合上升,上升空氣冷卻凝結放熱,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形成風力大于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 臺風(颶風)路徑 主要生成區 各生成區比例 西北太平洋 (個數) 36% 16% 11% 11% 10% 10% 3% 3% 路徑 主要生成區 10% 各生成區比例 概括臺風的形成條件。 廣闊的洋面; 水溫在26.5℃以上; 地轉偏向力。 (三)畫之魂(河湖) 1.河湖分布 主要河流有淮河、長江、錢塘江、閩江、 珠江、瀾滄江、怒江等。 主要湖泊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 湖泊類型及其形成過程 2.河湖特征 河湖眾多,水資源與水能豐富: ①水量豐富,汛期長,水位季節變化小; ②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貴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③長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運河航運價值高; ④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讀圖分析珠江被譽為“華南大動脈”的原因有那些? A.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 B.下游地勢平坦,水流平穩,河網密集,有利于通航; C.無結冰期,可全年通航; D.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客貨運量大; E.水運成本低。 (2024 年山東省等級考,19 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 近年來,丹江口水庫以《丹江口水利樞紐調度規程(試行)》為基礎,主要從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個方面進行優化調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準的降水、洪水預報,丹江口水庫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調度超額完成供水計劃,并首次蓄水至設計蓄水位170 m。圖3示意漢江流域概況。圖4示意優化調度方式與規程調度方式的對比。 (2)分析與規程調度方式相比,優化調度方式的供水優勢。(8分) 汛前提前消落并加大消落深度;(2分)增加汛前供水量;(2分)汛期運行水位適度上浮,增加的汛期蓄水可用于增大汛期供水量,并為夏秋汛期過渡;(2分)汛末抓住來水有利時機提前蓄水,可有效提高汛后蓄水位,保障下一供水年度供水安全。(2分) (2024 年山東省等級考,19 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 近年來,丹江口水庫以《丹江口水利樞紐調度規程(試行)》為基礎,主要從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個方面進行優化調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準的降水、洪水預報,丹江口水庫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調度超額完成供水計劃,并首次蓄水至設計蓄水位170 m。圖3示意漢江流域概況。圖4示意優化調度方式與規程調度方式的對比。 (2)以保證防洪安全為前提,優化調度過程中,水庫汛期運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礎上適度上浮。說明丹江口水庫汛期運行水位可適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條件。(4分) 隨著氣象預報和水文監測技術的提高,洪水的可靠預見期更長,防洪調度更精準; (2分)有多個水庫,可實現聯合調度,提高漢江流域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2分) 讀圖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哪些? A.珠江流域處于亞熱帶季風區,流域內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豐富; B.珠江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布,河道縱橫交錯; C.珠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河水流速減慢;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三江匯集,珠江干流流程短,水量大,易分流; D.流水沉積作用明顯,形成河汊密布的三角洲。 (四)畫之肌(土壤) 水稻土 紅土 紫色土 黃土地 黑土地 1.地帶性土壤——紅壤或黃壤 高溫多雨環境下發育而成的一種低產土壤, 紅壤特點為酸、瘦、黏。 改造措施: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在土壤中攙入沙子,改良土壤結構;種植各種綠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2.非地帶性土壤——紫色土 分布在四川盆地,由盆地中紫紅色的砂巖和頁巖發育而成,較為肥沃。 3.耕作土壤——水稻土 紫色土 紅壤或黃壤 水稻土 (五)畫之眼(植被) 地帶性植被為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 云南西雙版納是全國最大的原始熱帶季雨林,東南丘陵是我國第三大林區,主要為次生林和人工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熱帶季雨林 三、人文地理環境特征 ——依山傍水謀發展 (一)水田為主 產品多樣的水田農業 南方地區種植業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 南方地區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豬、柑橘、茶葉、桑蠶、甘蔗、淡水魚等農產品生產基地。 農業發展 結合學過的地理知識,評價南方地區農業發展的條件有哪些? 有利條件: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雨熱同期,水熱資源豐富,適合發展水田為主、產品多樣的農業; 低山、丘陵面積廣大,森林覆蓋高; 河湖眾多,海域寬闊,有利于漁業的發展。 長江流域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生產水平高。 江淮地區伏旱期,氣溫高,降水減少,蒸發旺盛,易對水稻生產產生影響、南部沿海地區夏秋季臺風影響很大。 長江以南地區為紅壤分布區,土壤酸性強,土質粘重,不利于種植業的發展。 云貴地區喀斯特地貌發育,地表崎嶇,土層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農業發展。 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 科皮村地處湘西州永順縣芙蓉鎮西南部,是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的貧困村,總面積12.24平方公里,居民1288人。過去主要種植水稻,近年來科皮村創建了獼猴桃種植協會、湘西黑豬養殖協會、水產養殖協會、中藥材種植協會、生態禽類養殖協會、油茶種植協會、和諧科皮文藝協會等專業合作社。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突破8000元。據此完成1-3題。 1.科皮村創建的農村專業合作社類型多,主要是基于當地( ) A.地勢起伏較大B.土地連片集中C.村民生活需求 D.氣候類型多樣 2.科皮村種植水稻村民不能致富,主要是因為( ) A.勞動力缺乏 B.產品較單一 C.生產規模小 D.產品單產低 3.成立專業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為了( ) A.擴大種植面積 B.抵御市場風險C.減少運輸成本D.增加產品種類 (二)多種多樣的特色農業 1.立體農業 江西省泰和縣千煙洲立體農業示意圖 東南丘陵和橫斷山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條件 優勢 山地丘陵比例大,垂直地帶顯著 因地制宜安排農業品種,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潛力,發展多種經營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后備耕地不足 綜合開發山地丘陵,促進多種經營,減輕土地壓力 生態環境脆弱 農、林、牧同步發展,改變單一種糧的局面,改善環境,建立良性生態循環 2.基塘農業 A.分布地區: 珠江三角洲 B.優點: 地形,地勢低洼 C.主導因素: D.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 E.發展趨勢: 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環境;形成土地利用精細、水陸互養、能量循環、地力歷久不竭的農耕系統;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生產規模日漸萎縮,逐漸被工業用地和建設用地所取代 (2022年廣東高考)田螺是廣西稻田養殖的重要水產品。近年來,為助力鄉村振興,當地一些農民在傳統稻田養螺基礎上,開挖螺溝,發展了新型“稻—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圖4)。據此完成11~12題。 11.稻田中開挖螺溝主要是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強度 B.加強稻田通風透氣 C.減少田螺天敵威脅 D.改善田螺生長環境 12.圖中生態循環過程最為復雜的區域是( ) A.進水區 B.出水區 C.水稻區 D.螺溝區 B C 第11題,稻田中開挖螺溝對光照強度無任何影響,選項A錯誤;通過開挖螺溝,稻田形成一定寬度的間隙,可加強稻田通風透氣,有利于稻田生態系統,選項B正確;開挖螺溝與減少田螺天敵威脅無邏輯聯系,選項C錯誤;田螺生長在稻田中,是否開挖螺溝無關緊要,選項D錯誤。 第12題,從生態循環角度考慮,水稻區涉及到土壤、水分、植物、動物等多種地理要素,其復雜程度比其他區域高,選項C正確。 A.分布地區: 云貴高原的山間盆地、河流沿岸、山麓地帶 B.優點: 斷陷壩、巖溶壩、冰川壩、火山壩 C.壩子成因: 在喀斯特地貌區,壩子內形成小塊沖積平原,水土條件較好 3.壩子農業 4.彩色農業 A.分布地區: 云南 B.生產對象: C.發展條件: 花卉、蔬菜、水果、 優質烤煙等 a. 氣候溫暖濕潤,適合花卉生長; b. 地表起伏大,適合不同植物生長,品種多樣; c. 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d. 交通運輸便利; e. 市場廣闊(需求量大)。 f. 交通運輸改善和保鮮冷藏技術的進步。 3.農業發展中的環境問題 思考:南方地區發展農業中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是什么? 生態問題:水土流失嚴重,紅漠化。 思考:南方地區發展農業中出現該環境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侵蝕強烈 ②地形崎嶇,地勢起伏大, ③人多地少,毀林開荒④農村能源缺乏,亂砍濫伐嚴重,破壞植被; 思考:面對南方地區發展農業中出現該環境問題應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①封山育林,解決農村生活能源問題;(推廣生活用煤、推廣省柴灶、辦沼氣、營造速生薪炭林、開發小水電) ②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大力發展經濟林。 主題探討:哈尼梯田 材料1:一千多年來,生活在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開辟了梯田,種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賴山泉溪流。經長時間摸索,人們發現森林是涵養水源的寶庫,必須保證山上的森林面積足夠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間規定特定范圍的森林不得砍伐。這里風景如畫,處于季風區,年降水量不穩定,季風分配也不均勻,為了緩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溝渠,連接各家的稻田,每個村都選出一位正直公正,責任心強的人來擔任分水官,負責分配每一塊田的用水量;各村之間也有分水的約定。尤其在干旱的季節,分水制度更為重要。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1)據材料以哈尼梯田為例說明梯田價值(功能) 生產功能、生態功能 、美學功能、文化功能 材料2:哈尼梯田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系統。 (2)哈尼人“山頂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分析村寨在山腰的優點。 避免洪澇災害; 避免農業生產造成的水源污染, 獲得森林涵養的優質水源; 氣候適宜; 有利于上山下山耕作。 (3)推測我國丘陵山區梯田撂荒較多的原因。 山區地勢起伏較大,梯田灌溉條件差,梯田肥力較差; 山區野生動物較多,對梯田產生破壞大; 耕作交通條件差; 山區經濟相對落后,梯田生產收益低,農民種植積極性差。 梯田土地規模小,梯田耕作機械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低,不利于土地流轉; 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較多; (4)山區梯田撂荒現象與工業化、城市化密切相關,請分析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種糧成本上升 梯田撂荒 土地退化 勞動力不足 水熱配合條件 單產較低 機械化程度低 生態退耕 …… 青壯年勞動力流失 工業化 城市化 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 人口由鄉村向城市轉移 用地類型轉變 (5)山區梯田撂荒帶來的影響。 不利 影響 有利 影響 耕地減少,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梯田撂荒后缺乏維護,水土流失加劇,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威脅國家生態安全; 梯田是農業文明的重要遺產,撂荒不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耕地撂荒可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復,有利于恢復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植被恢復后,有利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減輕石漠化現象,減輕自然災害; 植被恢復后,有利于改善當地的局域氣候。 (6)請為減少梯田撂荒提出合理建議。 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開發特色農產品,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經濟收益; 政府采取農村補貼,鼓勵農戶種植,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 可以加大科技投入,推廣適合梯田工作的小型農機具,提高其機械化水平; (2022年廣東高考)汞是一種易揮發的重金屬元素,大氣汞主要以氣態形式存在。南嶺周邊省區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分布區。在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某山頂附近監測得知,該地大氣汞含量日變化明顯,最高值在午后出現;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高且變幅大。據此完成5-6題。 5.導致該地大氣汞含量在午后出現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對流雨多發②谷風環流較強 ③植被蒸騰較弱 ④地面蒸發旺盛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該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氣汞含量變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氣更頻繁 C.準靜止鋒更加強盛 D.植被的覆蓋度更低 C B 材料:南繁是指將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當地秋季收獲后拿到我國南方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的方法。海南的三亞、陵水和樂東是我國最大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國各地的育種專家和工作人員在此從事農作物種子繁殖、制7 樂東種、加代、鑒定等科研生產活動,被稱為“育種的天堂”三亞市劃定10萬畝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保護區110°E實行分類管理,分時利用。在南繁育種基地實施“糧食育種+糧食生產(綠肥)”等模式:在水稻制種基地實施“冬季瓜菜+水稻制種+水稻生產”等模式;在產業發展保障用地一個年度內至少進行一次糧食種植,嚴禁“非糧化”。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有國家級南繁科技城、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位于一個小島上),致力于建設成為“南繁硅谷”及產學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圖示意海南島水系及南繁育種基地分布。 (1)從氣候和地形角度評價海南南繁育種基地的自然條件。 氣候:有利條件:緯度低,熱量、光照充足,作物可一年三熟,縮短育種周期;不利條件:位于沿海,多臺風災害季風氣候降水變率大,多旱澇災害。 地形:有利條件:山地南側,夏季風迎風坡,降水豐沛;冬季風背風坡,氣候溫暖;山地地形阻隔,保證種子的純度。不利條件:平地面積小,耕地面積不足。 我國的南方繁育基地 材料:南繁是指將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當地秋季收獲后拿到我國南方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的方法。海南的三亞、陵水和樂東是我國最大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國各地的育種專家和工作人員在此從事農作物種子繁殖、制7 樂東種、加代、鑒定等科研生產活動,被稱為“育種的天堂”三亞市劃定10萬畝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保護區110°E實行分類管理,分時利用。在南繁育種基地實施“糧食育種+糧食生產(綠肥)”等模式:在水稻制種基地實施“冬季瓜菜+水稻制種+水稻生產”等模式;在產業發展保障用地一個年度內至少進行一次糧食種植,嚴禁“非糧化”。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有國家級南繁科技城、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位于一個小島上),致力于建設成為“南繁硅谷”及產學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圖示意海南島水系及南繁育種基地分布。 (2)簡述對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保護區實行分類管理,分時利用的原因 A.保證育種和制種的用地面積,并留有備用地; B.保證耕地質量; C.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民收入。 材料:南繁是指將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當地秋季收獲后拿到我國南方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的方法。海南的三亞、陵水和樂東是我國最大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國各地的育種專家和工作人員在此從事農作物種子繁殖、制7 樂東種、加代、鑒定等科研生產活動,被稱為“育種的天堂”三亞市劃定10萬畝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保護區110°E實行分類管理,分時利用。在南繁育種基地實施“糧食育種+糧食生產(綠肥)”等模式:在水稻制種基地實施“冬季瓜菜+水稻制種+水稻生產”等模式;在產業發展保障用地一個年度內至少進行一次糧食種植,嚴禁“非糧化”。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有國家級南繁科技城、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位于一個小島上),致力于建設成為“南繁硅谷”及產學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圖示意海南島水系及南繁育種基地分布。 (3)簡述海南三亞建成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的條件及對國家糧食安全的作用 條件:位于小島,利于加強生物安全管理;交通便利,便于種質資源引進和輸出;產業基礎好國家政策支持。 作用:豐富種質資源,保障我國種質品種數量、質量安全;依托全球種質資源,選取、改良優質高產品種,提高單產,保證糧食安全。 A.人口稠密,城市眾多,消費市場廣闊; B.長江沿岸地區水運發達,東部和南部沿海海運便利; C.西南地區資源豐富,農產品豐富,工業基礎好; D.珠江三角洲具有僑鄉優勢,有利于引進外資。 (一)南方地區發展工業的條件 工業發展 有利條件 不利條件 A.煤、石油資源較少,能源供應緊張,制約經濟。 B.酸雨污染嚴重。 據圖指出南方地區的核電站分布有何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等經濟發達地區,遠離城市,靠近水域的地區。(3分) 原因: ①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 ②危險系數高,遠離城區; ③靠近河流、海域,冷卻水資源豐富 (2022年廣東高考)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Z村位于嶺南某城市邊緣,國道穿村而過,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積1605.2 hm2,其中農林用地占85.36%;戶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務工人口占38.37%,村民總體收入水平不高。該村經濟以種植與養殖為主,僅有一家自辦企業,服務業幾乎空白;另有三家外來重工業企業和一個度假村,企業原料與市場“兩頭在外”。與2008年相比,2018年該村的農林用地顯著減少,建設用地增加明顯。圖8反映2018年該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構成。(20分) (1)推測2008- 2018年該村農林用地顯著減少的主要原因。(6分) A.滿足城鎮發展的用地需求,部分農林用地轉變為城鎮建設用地(2分); B.外來企業建設需要征用農林用地(2分); C.村莊道路、住宅建設占用農林用地(2分)。 (2022年廣東高考)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Z村位于嶺南某城市邊緣,國道穿村而過,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積1605.2 hm2,其中農林用地占85.36%;戶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務工人口占38.37%,村民總體收入水平不高。該村經濟以種植與養殖為主,僅有一家自辦企業,服務業幾乎空白;另有三家外來重工業企業和一個度假村,企業原料與市場“兩頭在外”。與2008年相比,2018年該村的農林用地顯著減少,建設用地增加明顯。圖8反映2018年該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構成。 (2)分析該村村民外出務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8分) A.外來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少(2分); B.外出務工人員多(2分); C.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務工方便(2分); D.與傳統農業相比,外出務工收入水平相對較高(2分) (2022年廣東高考)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Z村位于嶺南某城市邊緣,國道穿村而過,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積1605.2 hm2,其中農林用地占85.36%;戶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務工人口占38.37%,村民總體收入水平不高。該村經濟以種植與養殖為主,僅有一家自辦企業,服務業幾乎空白;另有三家外來重工業企業和一個度假村,企業原料與市場“兩頭在外”。與2008年相比,2018年該村的農林用地顯著減少,建設用地增加明顯。圖8反映2018年該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構成。 (3)從該村與外來企業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體措施。(8分) (國家層面B,企業層面D:鄉村層面AC:) A.發揮該村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農副產品(2分); B.滿足企業需求,提供民俗、餐飲、休閑等生活配套服務(2分); C.發揮區位優勢,配合企業發展物流、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2分); D.發揮企業技術和資金優勢,加強村民技能培訓,提高村民就業能力(2分)。 觀看視頻簡要說明我國將稀土資源列為戰略型資源的原因 A.儲量有限; B.應用領域廣泛,且不可替代 C.保障國家安全的需要 D.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2)讀圖概括我國稀土資源分布特點。 A.分布不均勻:北方多,南方少;內蒙古地區分布最多; B.南方七省以重稀土為主,其它地區以輕稀土為主; C.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區。 材料:我國贛南地區離子型稀土資源豐富,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崗巖,在風化殼的剝蝕速度小于或等于風化殼的形成速度的條件下,經風化、淋溶(土壤物質以懸浮狀態或溶解狀態在水分攜帶下由土壤中的上層移動到下層的作用),稀土元素富集在原地的風化層中,形成離子型稀土礦。 (3)據圖文材料推測離子型稀土礦的成礦過程。 富含稀土元素的巖漿侵入地殼內部冷凝形成花崗巖;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優越,風化作用強烈(較顯著);風化殼的剝蝕速度小于或等于風化殼的形成速度,形成深厚風化殼;在淋溶作用和下滲作用下稀土元素在風化層中富集形成礦產。 花崗巖的形成 風華殼的形成 稀土的富集 三、南海海島開發 材料1: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的永暑島(9°37′N,112°58′E)是永暑礁西南礁盤上的人工島,該島西北部為機場跑道。島上部分島基被客土(指非當地原生的、由別處移來用于置換原生土的外地土壤)紅壤混合覆蓋。目前多數空地有綠色植被覆蓋。人工島于2015年完工,完工兩年后多處發現地下淡水資源。“淡水透鏡體”是指在島嶼的地下,有一塊像凸透鏡一樣,中間厚四周薄的淡水層(如下圖)。 (1)據圖文材料說明永暑礁的形成過程。(6分) 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珊瑚蟲的骨架和生物碎屑(主要成分為石灰石)不斷堆積,再經過壓實、石化,形成后經隆起,成為珊瑚礁。(6分) 三、南海海島開發 材料1: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的永暑島(9°37′N,112°58′E)是永暑礁西南礁盤上的人工島,該島西北部為機場跑道。島上部分島基被客土(指非當地原生的、由別處移來用于置換原生土的外地土壤)紅壤混合覆蓋。目前多數空地有綠色植被覆蓋。人工島于2015年完工,完工兩年后多處發現地下淡水資源。“淡水透鏡體”是指在島嶼的地下,有一塊像凸透鏡一樣,中間厚四周薄的淡水層(如下圖)。 (2)據圖文材料描述珊瑚島的主要特點。(4分) 面積小,地表破碎,多潟湖,地表組成物質顆粒大、孔隙大。(4分) 三、南海海島開發 材料1: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的永暑島(9°37′N,112°58′E)是永暑礁西南礁盤上的人工島,該島西北部為機場跑道。島上部分島基被客土(指非當地原生的、由別處移來用于置換原生土的外地土壤)紅壤混合覆蓋。目前多數空地有綠色植被覆蓋。人工島于2015年完工,完工兩年后多處發現地下淡水資源。“淡水透鏡體”是指在島嶼的地下,有一塊像凸透鏡一樣,中間厚四周薄的淡水層(如下圖)。 (3)據圖文材料分析永暑島形成“淡水透鏡體”的必要條件。(6分) A.降水量大; B.島嶼面積較大,能夠承接較多雨水轉化為地下水; C.淺地表層物質顆粒小、孔隙小,海水不易滲入。 三、南海海島開發 材料1: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的永暑島(9°37′N,112°58′E)是永暑礁西南礁盤上的人工島,該島西北部為機場跑道。島上部分島基被客土(指非當地原生的、由別處移來用于置換原生土的外地土壤)紅壤混合覆蓋。目前多數空地有綠色植被覆蓋。人工島于2015年完工,完工兩年后多處發現地下淡水資源。“淡水透鏡體”是指在島嶼的地下,有一塊像凸透鏡一樣,中間厚四周薄的淡水層(如下圖)。 (4)據圖文材料有專家擔心永暑島的淡水有變為咸水的潛在風險,簡述其原因。(6分) A.島上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需求量增大,過量抽取地下淡水,會使地下咸水層的水平面上升; B.海水倒灌,地下水鹽度升高。 (四)“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 據圖:(1)從自然條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橋造價昂貴的原因。(8分) A.海域寬闊,橋梁長度大; B.海底隧道長度大,埋藏深,技術要求高; C.海底地質復雜,施工難度大;D.氣候條件復雜,對施工的影響大; E.海水腐蝕性強,對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據圖:(2)港珠澳大橋工程宏大,試分析該工程得以實施的社會經濟原因。(8分) A.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資金雄厚; B.國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支持; C.擁有先進科技及專業人才隊伍; D.當地經濟發達,對交通運輸的需求高。 據圖:(3)分析港珠澳大橋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橋梁的原因。(6分) A.該處海域海水深度較大,采用隧道比采用橋梁在運行時的安全性要高、維護更方便; B.該處是重要的海運通道,采用隧道對船舶運輸不會產生影響; C.靠近香港國際機場,不影響飛機的起飛和降落。 (4)據圖分析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對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的積極影響。(10分) 有利于加快港珠澳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區域發展; 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級,擴大城市服務范圍,增強城市服務功能,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區域綜合競爭能力; 有利于縮短港珠澳三地間的行程,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完善區域間的綜合運輸網,加快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 有利于促進珠江兩岸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相互協作,優勢互補,保持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有利于拓展城市經濟腹地;促進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 (一)范圍: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個地市組成。 (二)發展優勢 ①區位優勢明顯; ②經濟實力雄厚; ③國際化水平領先; ④合作基礎良好。 五、粵港澳大灣區及其發展 (三)港珠澳大橋建成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作用: ①縮短港珠澳之間的交通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加強區域內、外聯系,擴大交流; ③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加快區域發展; ④促進資源整合、產業聚集和人才匯聚等。 五、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材料: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良好基礎。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三地將在國家支持下,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珠海澳門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 (1)概括灣區經濟的主要特征. 灣區區域高度開放;經濟高度發達;科技創新;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宜居宜業等。 五、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材料: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良好基礎。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三地將在國家支持下,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珠海澳門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 (2)分析國家選擇粵港澳規劃灣區經濟的特色優勢條件。 粵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網發達,對外經貿合作便利;有廣闊的經濟腹地;經濟發展水平高、速度快,產業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力強;城市密集,城國家政策支持,對外聯系經驗豐富,市場化水平較高;資金雄厚,基礎設施完善;高科技產業密集,引領經濟發展的能力強等 五、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材料: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良好基礎。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三地將在國家支持下,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珠海澳門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 (3)推測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可能遇到的障礙。 政治制度不同;經濟體制不同;城區差異明顯等 五、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材料: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良好基礎。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三地將在國家支持下,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珠海澳門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形成“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格局。 (4)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措施。 加強區域交流合作,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信息網絡;合理布局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深化對外開放,打造高水平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平臺,匯聚創新資源,培育中高端產業發展等 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