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章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設計課題 4.3《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單元 第4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上教 材 分 析 本節教材主要圍繞降水的變化和分布展開。在降水變化部分,介紹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測量以及降水的時間變化(包括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并通過圖表和實例讓學生了解降水變化的規律和特點。在降水分布部分,講解了等降水量線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規律和影響因素,使學生能夠從空間角度認識降水的差異。2022新課標要求 (1)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2)閱讀某地區降水數據資料,并據此繪制降水量柱狀圖,說出降水量隨時間變化的特點。 (3)結合實例,說明降水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學習 目標與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世界降水分布規律,認識不同區域的降水差異,了解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 【綜合思維】理解降水變化與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如緯度、海陸位置、地形等,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降水分布規律以及降水異常現象。 【地理實踐力】學會使用雨量器測量降水,記錄并分析降水數據。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降水現象,如降雨、降雪等,提高對地理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人地協調觀】認識到人類活動對降水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城市化導致的局部降水變化等,樹立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學 情 分 析 本節是第四章的第三節內容,降水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后續學習氣候的基礎,大多數學生對降水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通過學習,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等降水量線圖,從等降水量線的疏密、彎曲等情況判斷降水的多少和變化趨勢,進一步了解降水的變化和分布的特點,認識影響降水變化和分布的因素。重點 難點 (1)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和繪制;世界降水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2)降水柱狀圖的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的判讀。課時 1課時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等降水量線圖、降水柱狀圖、世界降水分布圖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新課 【導入新課】觀看視頻“什么是降水” 觀看視頻 通過視頻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 授 新 課 講 授 新 課 講 授 新 課 講 授 新 課 【學習活動一】降水的定義、形式和降水量的測量 【方法指引】讀圖4.17及課本79頁文字,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引領1】 (1)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降雨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學生自主學習】……(略)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講解】 【教師小結】 ①定義形式: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②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降水量的測量: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問題引領2】 什么是降水量?如何劃分降水等級? 怎么測量降水量?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 ①降水量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降水或固態降水(經融化后),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 ②氣象部門根據一定時間內的降水量,把降雨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不同等級,降水量以mm為單位。 ③測量降水量的儀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學習活動二】繪制和閱讀降水量柱狀圖。 【方法指引】研讀課文P80頁和圖4.19 【問題引領1】降水量柱狀圖有什么作用?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回答略) 【教師講解歸納】 ①一個地區,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通常用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②降水量柱狀圖有利于直觀分析降水的季節變化特點。 【問題引領2】繪制和閱讀降水量柱狀圖。 【方法指引】研讀課文P81頁和表4.2,學習繪制降水柱狀圖的步驟。 根據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圖4.2上依次畫出12根柱狀圖。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回答略)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講解】 【教師陳述】 【問題引領3】根據繪制的圖4.20,分析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特點。 (1)哪幾個月降水量較多? (2)哪幾個月降水量較少? (3)年降水量大約是多少毫米? (4)降水的季節變化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陳述】 ①該地月降水量超過100mm有7、8、9三個月,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 ②全年降水量大約是700毫米。 ③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雨熱同期) (承轉)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的一般方法,就可以分析一個地方的降水量的季節分配特點。 【問題引領4】認識降水量柱狀圖的幾種類型(以北半球為例),說出降水的變化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略) 【教師陳述】圖①是冬季多雨型,圖②是全年多雨型,圖③是夏季多雨型,圖④是全年濕潤型。 (承轉)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季節存在著降水的變化;同一個時間,不同地方的降水往往也不一樣,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學習活動三】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 【方法指引】研讀課文P82頁,讀圖3.24。 【問題引領1】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兩極地區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下? (2)比較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3)以亞歐大陸為例,比較中緯度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略) 【教師陳述】 ①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②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大陸西岸降水較少; ③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大陸內部降水較少。 ④在內陸地區,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問題引領2】影響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 ①赤道附近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緯度因素) ②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大陸西岸降水較少。(海陸因素) ③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海陸因素) ④在內陸地區,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讀課文,聽講解,交流發言 看圖析圖,交流發言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學習心得 觀看多媒體課件展示,回答問題 合作探究,回答問題 讀課文,聽講解,觀察地圖并分析降水規律。 讀課文,聽講解,觀察地圖并分析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 讓學生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和形式,了解降水的測量方法,為后續學習降水變化和分布奠定基礎。 讓學生學會使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培養學地理實踐能力。 讓學生了解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學生各抒己見,發表看法,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讓學生從圖①到圖④的降水差異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實踐能力。 研讀課文,發表看法,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讓學生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規律和影響因素,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課堂 練習 【課堂活動】課文P83頁,結合圖4.21,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規律和影響因素。 學練結合,培養地理實踐能力課堂 小結 在講解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和世界降水分布規律時,通過閱讀課本、觀察圖表和地圖、教師講解和學生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這些知識有了深入的理解。板 書教 學 反 思 降水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因此概念的學習并不是難點,學生很容易接受,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求知欲強,好奇心大,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高,并且敢于表達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但在讀圖方法與技巧以及用途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等方面還有待于提高。所以在新課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好讀圖繪圖析圖的方法引領,并注重拓展延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