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同步教學 《歷史選擇性必修2》 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同步教學 《歷史選擇性必修2》 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同步教學 歷史選擇性必修2
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 教學設計
課標要求:
1.了解現代農業、漁業發展過程中,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
2.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核心素養:
【時空觀念】認識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唯物史觀】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糧食和食品安全的影響,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史料實證】通過歷史資料提出問題,探究食物生產和儲備技術的進步,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歷史解釋】明確科技發展對人類食物歷史的重大意義,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認識食物生產和儲備技術、糧食和食品安全的影響,培養“民以食為天”和關注民生的家國情懷
教學分析:
教學重點: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成就。
教學難點: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時空坐標: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講授法、對比法、討論法、問題探究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情景創設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相結合。
教學設計:
本課為第一單元最后一課,從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三個方面說明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農業在人類社會發展和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高二的學生已經完成了中外通史課程的學習,對于各個歷史時期的已經形成了基本的認識。為學生創設情境,夯實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由于學生們基本都長期生活在城市之中,對于農村日新月異的農業機械發展并沒有清楚、宏觀的認知,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關注農業發展,維護糧食安全,養成克勤克儉的好習慣。。
3.通過地圖、圖表和文字材料,了解世界糧食危機和食品安全的現狀及中國作出的貢獻,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情景導入:
同學們經常去超市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被擺放在不同的區域,因為不同事物會需要不同的儲存條件,而且每種食物都有保質期。
那這些食物是如何生產的,為了延長食物的存儲時間我們會采取什么方法呢?
我們經常看到食物中毒的新聞,那我們平時吃的食物會不會有安全隱患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
食物生產的現代化
(一)農業的發展階段
1.原始農業:
采用簡陋的石器、棍棒等生產工具,從事簡單農事活動的農業。系由采集、狩獵逐步過渡而來,屬世界農業發展的最初階段。其特征是使用簡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實行以簡單協作為主的集體勞動。
2.傳統農業: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發展,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家庭成員參加生產勞動并進行家庭內部分工,生產方式較為穩定。其特征是脆弱性、生產率低、技術停滯、產業單一,產量受自然環境條件影響大。
3.現代農業:
是現代科學基礎上,以現代工業化為主要特征,用現代組織管理方式經營的社會化、商品化的農業,在二戰后形成。其主要特征是機械化、集約化、產業化、商品化、科學化。
(二)農業生產的現代化
1.原因:
材料一 1856年...法國的阿拉巴爾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拖拉機,比德國奔馳公司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汽車早了整整30年,可見當時人們對農業機械需求的迫切性。然而有些地方土壤潮濕松軟,輪胎很容易陷入泥沼中。1906年,美國人又生產出履帶式拖拉機,大大提升了越野能力。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硝煙彌漫。英國人借鑒拖拉機的履帶,研制出了橫沖直撞的坦克。就此而言,拖拉機是大哥,汽車和坦克才是小弟。
——崔凱《谷物的故事:讀解大國文明的生存密碼》
材料二 自19世紀后半期起,美國就開始投資在各州興建專門的農業試驗站,到19世紀末期,美國從聯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縣一級政府都成立了農業科研機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美國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腳步進一步加快了,如皮特式打谷機、小麥播種機、玉米種植機等各類新型農具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
——劉鵬《淺析19世紀美國農業科研研發體系的構建與影響》
歸納為:
(1)工業革命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
(2)科學技術的進步;
(3)政府的支持和推廣。
2.歷程:
(1)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農業機械化(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
(2)第二次工業革命,汽油柴油機械和農業化學等技術發展;
(3)20世紀中葉,歐美完成農業機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
(4)21世紀初農業科技從人工向自動化轉變。
3.趨勢:
(1)農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
(2)農業經營模式規模化、集約化。
4.表現:
(1)農業機械化廣泛使用。
①前提:汽油、柴油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
②特點:各國國情不同,農業機械的規模不同。
美國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 ,法國以中型為主,日本以小型為主,中國大、中、小型相結合。
③影響:農用機械從人工化朝向自動化發展。
(2)雜交育種技術的新突破。
①時間:20世紀以來,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的雜交育種技術有了新的突破。
②成就:1930年美國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玉米新品種;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麥新品種;20世紀60年代,菲律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在東南亞推廣;2014年,袁隆平研究的“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創世界紀錄。
③影響:提高了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為人類消除饑餓做出了突出貢獻。
核心素養: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家國情懷)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并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 ,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余篇。
2004年,袁隆平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頒獎詞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三)養殖及畜牧業生產的現代化
1.機械化和自動化:
養殖場和牧場的各個生產環節,從給料、給水到產品收集、包裝、運輸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控制。
2.規模化:
大型養雞場、養豬場、肉牛場、奶牛場規模大量出現。
(四)漁業的現代化
①現代科學技術用于海洋捕撈,漁船、網具等日趨現代化。
②水產養殖向工廠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發展,從淡水養殖向海水養殖發展。
問題探究: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世界農業現代化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
材料 人類在漁獵、采集農業階段,每500公頃土地只能養活2人;刀耕火種階段可以養活50人;而在資本技術集約型經營的現代農業階段,增至5000人。……馬克思曾經指出:“現代農業科學在農業的運用,將把農村居民從土地上趕走,使人口集中于工業城鎮”。……總之,世界農業現代化是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實質和核心是化“農”,就是農民比重大幅減少,農業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歷史演進進程。
——張新光《20世紀以來世界農業發展中的幾個帶有規律性的問題》
提示:
(1)特點:
①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發展;
②高效率與高效益相結合;
③農業從業人員大幅度下降;
④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2)影響:
①極大提高了生產力和勞動效率;
②提高農產品的產量,為人類消除饑餓做出重大貢獻;
③有效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轉移,有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發展;
④有利于建立合理的農業生態結構和產業結構;
⑤飲食方式與飲食觀念的更新變化;
⑥有利于促進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歸納綜合: 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主要區別。
二、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
(一)糧食儲備技術的提高
1.古代糧食儲備技術:
(1)出現:
原始農業社會,人們利用地窖和陶器來存儲余糧。
(2)發展:
在古代社,隨著古代農業的發展,糧倉的儲備技術逐漸改進,不僅防鼠、防盜、防潮、防火,還具有良好的保鮮功能。
歷史解釋: 含嘉倉
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倉,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大窖可儲糧1萬石以上,小窖也可儲糧數千石。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大的古代糧倉。
含嘉倉糧窖內發現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糧食,且“谷粒顆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專家把這歸功于糧窖設計的科學——“席子夾糠”法,可以達到低溫儲糧的效果。這樣的糧窖不僅防鼠防盜、防潮防火,還具有良好的“保鮮”功能,在唐代,這樣的地下窖倉里稻米的“保質期”為5年。 ,谷子的“保質期”更是長達9年。
2.現代糧食儲備技術
1.條件:
20世紀以來,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糧食儲備技術的進步。
2.表現:
①20世紀以來,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糧食儲備技術的進步;
③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經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
④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采用機械制冷低溫儲糧技術;
⑤21世紀以來,新型制冷設備相繼推出,糧倉倉容量不斷擴大,糧食儲備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3.特點:
防鼠、防盜、防潮、防火、保鮮。
(二)食品儲備技術發展
1.古代:
人們利用腌制或風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還利用自然界的冰來延長食品保藏期。
2.現代:
(1)冷凍食品加工:
自20世紀20年代起,速凍加工、冷凍設備、冷凍食品以及冷凍食品包裝等領域的技術不斷進步。
(2)冷凍食品儲存:
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凍食品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冷鏈物流產業也發展起來。
(3)中國冷鏈物流產業:
2010年,中國頒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大大促進了這項產業的發展。
教材思考點: 冷鏈物流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冷鏈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必須盡早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宏觀政策。冷鏈物流的要求比較高,相應的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溫物流要大。
提示:
①能夠為人們提供更新鮮、營養保存更好的生鮮農產品,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
②可實現農產品跨區域、跨季節均衡銷售,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食品種類。
③可極大地減少農產品的損失,有利于防止食品變質,保障食品安全。
④能夠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有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帶動一方冷凍食品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了一個城市的就業率和經濟發展
三、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
(一)糧食安全
1.概念:
指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夠食品。(曾經任世界糧農組織總干事的愛德華·薩烏馬在1984年提出的)。
原因:
歸納為:
①人口的激增;
②城市化、工業化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③對糧食安全、農業與農村發展長期投入不足;
④經濟與金融危機致貧;
⑤糧食成為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的手段;
⑥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的風險等。
3.應對措施:(學思之窗:我們該如何應對糧食安全問題?)
(1)世界:
①各國政府都把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作為首先任務。
②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多次召開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制訂糧食安全行動計劃,為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統籌資源。
(2)中國:
1996年,中國發布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此后,我國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
中國方案: 建設生態文明
基本原則包括:一是堅持發展與保護統一;二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三是堅持點面結合、長短結合;四是在經濟措施上堅持激勵與約束并舉;五是主動作為與國際合作結合,這一點主要是從應對氣候變化角度來看的。
問題思考: 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
材料一 二戰后,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向西歐、日本等國家運送糧食等農產品,以促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從而鞏固美國的政治領導地位。1954年,美國國會通過第480號公法,對發展中國家實行糧食授助,力圖使其在糧食上依賴美國,在國內外政策上受美國的控制,并把它們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1974年,美國國會通過“杰克遜一瓦尼克修正案”,以削減糧食等供應相威脅,要求蘇聯在中東問題上向美國讓步。
材料二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放松。”
——習近平《飯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提示:
①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糧食安全是治國安邦的基礎,是穩定時局的利器;
②糧食安全有利于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保障民生;
③糧食能保障國家安全,是應對戰爭的必需品。
(二)食品安全
1.概念:
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原因:
(1)化肥農藥:
過度使用造成土壤嚴重污染,并通過食物鏈進入農作物和禽畜體內。
(2)抗生素:
禽畜飼養中過度使用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3)食品添加劑: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違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劑,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3.應對措施:
(1)世界:
各國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治理。
(2)中國: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
①立法規范:
用法律手段確保食品安全,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后又修訂。
②嚴格監管:
中國政府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
合作探究: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世界饑餓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決世界貧困和饑餓問題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材料 在全球環境危機、糧食危機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解決本國人口的溫飽和保障本國的糧食安全成為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貧困和饑餓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特別是對那些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科學、理性、合理地調整優化本國農作物種植結構,尤其是“民以食為天”的主要糧食作物,必須改變單一作物種植依賴。我們要力爭糧食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盡最大可能減少因意外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危機。
——摘編自曹瑞臣《作物改變世界》
提示:
(1)原因:
①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口控制不力;
②世界糧食生產的不均衡性和消費的不合理性長期存在;
③國際經濟舊秩序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差距拉大;
④近年來,厄爾尼諾等現象引發的自然災害頻發等。
(2)途徑:
①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和可持續性農業;
②力爭糧食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盡最大可能減少因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危機;
③大力發展融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工程裝備技術于農業生產的“精確農業”;
④積極構建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的長效發展機制;⑤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注重食物安全和營養發展相結合等。
高考真題演練:
1.(2024·浙江高考1月)閱讀下表,據此可知( )
A.發展中國家的饑餓人口數量與饑餓發生率同向變化
B.糧食雜交育種新技術為世界消除饑餓作出突出貢獻
C.發展中國家不同區域的饑餓人口數量均持續下降
D.保障糧食安全仍應是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要職責
【解析】據表格數據可知,1990—2007年世界饑餓發生率都維持在10%以上,饑餓人口數量超過800萬,這些饑餓人口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而發達國家也存在饑餓人口,因此饑餓問題依然是各國乃至整個世界面臨的問題,也反映了保障糧食安全仍應是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要職責,故選D項;發展中國家的饑餓人口數量在增長,而饑餓發生率卻在降低,并非“同向變化”,排除A項;20世紀以來,糧食雜交育種新技術為世界消除饑餓作出突出貢獻,但材料表明饑餓問題依然嚴重,且并未體現雜交育種技術對消除饑餓的作用,排除B項;亞太和拉美地區的饑餓人口數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非洲饑餓人口數量呈上升趨勢,“均持續下降”說法錯誤,排除C項。
2.(2023·湖南高考)對下圖的合理解釋是(  )
A.機械投入減少反映農業集約化程度降低
B.農業技術變遷呈現出節約勞動力的傾向
C.化學品廣泛使用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D.勞動力的減少意味著農業逐步走向衰落
【解析】 據材料1910年美國農業的勞動力投入指數高達約350,隨著機械投入、化學品的增加,勞動力投入指數銳減,得出農業生產機械化、化學肥料的使用節約了勞動力,農民不再花費大量精力耕作、照管農作物,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故選B項;機械化作業有利于農業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不斷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排除A項;生態環境問題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不單是化學品造成的,排除C項;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美國農業主要依靠現代科技的推動,排除D項。
3.(2022·北京高考)19世紀70—80年代,美國商人斯威夫特創辦了肉類加工廠,把屠宰和包裝分成幾道獨立工序,利用傳送帶進行流水作業,并雇傭工程師設計冷凍車廂,以便長途運輸鮮肉。他還陸續開辦工廠,利用肉類加工廠的下腳料生產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經營模式(  )
①體現了產業分工不斷細化 ②得益于鐵路交通業的發展
③成為近代機械生產的開端 ④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把屠宰和包裝……流水作業”體現了產業分工的不斷細化,故①正確;“并雇傭工程師設計冷凍車廂,以便長途運輸鮮肉”說明當時鐵路運輸業得到發展,能夠長距離的運輸貨物,故②正確;“開端”說法錯誤,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就已開始了近代機械生產,故③錯誤;農業現代化是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斯威夫特創辦的肉類加工廠是加工業,不屬于農業,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
4.(2022·江蘇高考)據袁隆平回憶,位于井岡山南麓的桂東縣是全國率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的地區之一。1975年全縣僅試種水稻98.88畝,次年便在全縣迅速推開。當地民謠傳唱:“層層梯田持山腰,銀河兩岸種雜交。”這反映了(  )
A.當地提高糧食產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雜交水稻試種成敗取決于環境 D.桂東縣率先實現了糧食自給
【解析】 據材料“1975年全縣僅試種水稻98.88畝,次年便在全縣迅速推開”,可知雜交水稻試種一年后,短時間內便在全縣迅速推廣,反映了當地提高糧食產量的迫切愿望,故選A項;當時政府以階級斗爭為綱,排除B項;雜交水稻試種成敗取決于科技進步,環境只是重要因素之一,排除C項;材料只提到雜交水稻推廣,并未提到產量,無法說明實現糧食自給,排除D項。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食物生產的現代化
(一)農業的發展階段
(二)農業生產的現代化
(三)養殖及畜牧業生產的現代化
(四)漁業的現代化
二、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
(一)糧食儲備技術的提高
(二)食品儲備技術發展
三、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
(一)糧食安全
(二)食品安全
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線索明晰,學生能把握所授課程的整體框架和脈絡。問題的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還要緊扣課本主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加一些史料,包括文字、圖片、文物等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教材內容貼近生活,學習難度較小,大部分學生都能跟上進度。
但教材內容多、知識線索事件多,完成教學任務在時間有點困難。另外,學生對本課涉及到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等概念缺乏全面、準確的認知,且理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歷史選擇性必修2》 第3課 教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老河口市| 萨迦县| 洞口县| 绥芬河市| 南阳市| 昌邑市| 滁州市| 卢氏县| 金昌市| 永宁县| 南木林县| 临桂县| 鸡西市| 石首市| 叶城县| 邯郸县| 宁南县| 合阳县| 宜川县| 紫云| 黄龙县| 兰州市| 玛曲县| 柳江县| 达拉特旗| 图木舒克市| 谢通门县| 海口市| 新源县| 台江县| 静乐县| 丰顺县| 威信县| 和田县| 南陵县| 林口县| 尼勒克县| 金昌市| 修文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