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在學習了課題1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重點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通過比較不同金屬與同一種物質的反應,總結出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推理過程。在氧氣的化學性質的學習中,已做過鐵絲等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學生已具備一定地方的基礎知識,教材采用實驗事實——歸納的編寫方法,重點說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這能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屬的活潑性強弱。教材的通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對實驗事實進行分析,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結合置換反應特點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的能力。通過練習,讓學生能應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金屬與氧氣、稀酸的反應課題 金屬與氧氣、稀酸的反應 課型 新授課素養目標 1.比較Fe、Al、Cu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3.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4.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5.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6.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7.樹立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觀點,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質的觀念。教學重點 1.金屬的化學性質。2.對置換反應的理解。教學難點 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教具準備 試管(若干)、鐵片、鋁片、鎂片、銅片、稀鹽酸、稀硫酸、小木條、火柴、砂紙等。課前預習 1.(1)鋁抗腐蝕性好的原因為鋁在空氣中氧化時,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2)鎂、鋁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其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Mg+O2=2MgO;4Al+3O2=2Al2O3。(3)銅絲在氧氣中加熱的化學方程式為(4)“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化學性質穩定。備課筆記易錯提醒:鋁具有抗腐蝕性不是因為它不活潑,而是因為它與氧氣反應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課前預習 鎂、鐵、鋅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Mg+2HCl=MgCl2+H2↑;(2)Fe+2HCl=FeCl2+H2↑;(3)Zn+2HCl=ZnCl2+H2↑;(4)Mg+H2SO4=MgSO4+H2↑;(5)Fe+H2SO4=FeSO4+H2↑;(6)Zn+H2SO4=ZnSO4+H2↑。以上反應均屬于置換反應。新課導入 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時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黃銅(銅鋅合金)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今天我們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屬,就需要了解金屬的各種性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屬的物理性質,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吧!進行新課 [交流]黃銅和黃金的外觀很相似,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鑒別它們呢?請同學討論分析是否能用上節課知識來解決這一問題。[回答]可利用密度不同測量它們的密度進行區分或利用硬度不同,把它們相互刻畫,硬度大的為黃銅,小的為黃金。知識點1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復習]我們已經知道鎂和鐵都能與氧氣反應。實驗表明,大多數金屬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例如,鎂、鋁等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鉛(Al2O3)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鐵、銅等在常溫幾乎不與氧氣反應,但在高溫時能與氧氣反應。“真金不怕火煉”說明即使在高溫時金也不與氧氣反應。[小結]金屬與氧氣反應:1.常溫下能反應:鎂、鋁2Mg+O2==2MgO4 Al+3O2==2Al2O32.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反應:鐵、銅2Cu+O2△2CuO Fe+2O2點燃Fe3O43.高溫下也不能反應:金、銀[設問]為什么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存在反應難易程度不同的差異呢?[講解]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與金屬的活潑性有關(即金屬活動性)。實驗表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越活潑的金屬,備課筆記拓展延伸: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首先與金屬本身的性質有關,其次還與金屬粉碎的程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氧氣的濃度、溫度等因素有關。特別提醒:根據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可以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條件分為三種:常溫條件下、加熱、高溫。條件越容易說明金屬活動性越強。進行新課 越容易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從上述實驗事實可以歸納得出,鎂、鋁比較活潑,鐵、銅次之,金、銀最不活潑。知識點2 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發生反應 [答]很多金屬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活動與探究]請各位同學分組完成課本P10探究實驗。現象:金屬現象化學方程式鎂反應劇烈,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仍為無色,試管壁發熱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且燃燒時產生淡藍色火焰Mg + 2HCl ==MgCl2+H2↑Mg+H2SO4==MgSO4+H2↑鋅反應較劇烈,有較多氣泡產生,溶液仍為無色,試管壁發熱,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Zn+2HCl = ZnCl2+H2↑Zn+H2SO4==ZnSO4+H2↑鐵反應緩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Fe+2HCl =FeCl2+H2↑Fe+H2SO4==FeSO4+H2↑銅無明顯現象[結論]1.并不是所有金屬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如:Cu不反應)。2.鎂、鋅、鐵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銅不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可推斷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Mg、Zn、Fe>Cu。[交流]1.反應中生成的氣體是什么?2.對于能發生的反應,根據其化學方程式,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 將這一類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進行比較。[回答]1.根據反應物的元素種類分析,反應中產生的可燃性氣體是氫氣。2.能發生的這些反應的反應物都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分析]鎂、鋅、鐵與稀鹽酸(或稀硫酸)的反應:備課筆記易錯提示:(1)常見金屬與酸的反應,這里的酸并不是所有的酸,主要是指稀鹽酸和稀硫酸,而不包括濃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性強的酸。金屬與濃硫酸和硝酸反應不能生成H2。(2)鐵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中鐵顯+2價,且亞鐵的化合物的稀溶液為淺綠色。進行新課 [小結]這幾個反應都是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講解]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作置換反應。[歸納]置換反應:教師可在此進行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比較,以加深學生對置換反應的理解:[小結]金屬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的難易程度與金屬活動性有關,金屬活動性越強,與酸的反應越容易發生,金屬活動性越弱,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越難發生,甚至不反應。鎂、鋅、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它們能置換出稀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教學板書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 金屬與氧氣、稀酸的反應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與氧氣反應(1)常溫下能反應:鎂、鋁(2)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反應:鐵、銅(3)高溫下也不反應:金、銀2.金屬與鹽酸、稀硫酸反應3.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學習,我們知道了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且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各不相同,根據金屬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的難易程度,可判斷出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同時我們也認識了一種新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備課筆記知識歸納:置換反應前后物質的類別:①單質(A和B):可以是金屬,也可以是非金屬(碳或氫氣);②化合物(BC和AC):可以是酸或金屬化合物(溶液),也可以是氧化物。條件: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置換反應,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規律:置換反應中因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單質,參加反應的單質和生成物的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一定有變化教材習題解答 練習與應用(P15)1.B 2.C 3. ①C+O2點燃CO2(化合反應)[或C+2CuO高溫2Cu+CO2↑(置換反應)];②CO2+C 高溫2CO(化合反應);③3Fe+2O2點燃Fe3O4(化合反應);④Fe3O4+4CO高溫3Fe+4CO2;⑤Fe+H2SO4===FeSO4+H2↑(置換反應)[或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⑥Fe+2HCl===FeCl2+H2↑(置換反應)[或Fe+CuCl2===FeCl2+Cu(置換反應)]。4.2Mg+O2點燃2MgO(化合反應)Mg+2HCl===MgCl2+H2↑(置換反應)2Cu+O2 △ 2CuO(化合反應)難題解答 [例]現有等質量的X,Y兩種金屬,分別放入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價均為+2價)。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生成氫氣的質量:X>YB.相對原子質量:X>Y C.金屬活動性:Y>XD.消耗硫酸的質量:X>Y[解析]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所示,在兩種金屬完全反應后,放出H2的質量是X>Y,故A項說法正確;X、Y金屬的化合價、金屬的質量都相等,完全反應放出氫氣的質量與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成反比,即產生備課筆記知識拓展:(1)實驗室制取氫氣選用塊狀鋅粒和稀硫酸,其原因之一是反應速率適中;(2)若用m表示參加反應的金屬質量,M表示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則金屬與足量的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m×金屬的化合價數M。方法點撥:化合價相同的等質量金屬完全反應放出氫氣的質量與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成反比。難題解答 氫氣多的相對原子質量小。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所示,在金屬完全反應后,放出H2的質量是X>Y,因此可判斷相對原子質量是Y>X,故B項說法錯誤;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所示,稀硫酸與Y反應生成H2的速率比稀硫酸與X反應的速率快,可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是Y>X,故C項說法正確;金屬與酸的反應生成氫氣時,氫氣來源于酸中的氫元素,所以生成的氫氣與消耗的酸的多少順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質量:X>Y,故D項說法正確。[答案]B布置作業: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教學反思 1.對于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教學,可以再次做鎂條、鋁箔、鐵絲、銅絲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認真地對比和分析,從中得出金屬與氧氣反應的一些規律性知識。2.置換反應的概念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得出的,即通過對鎂、鋅、鐵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從反應物和生成物類別的角度歸納得出的。這樣的方法比較直觀,學生容易接受。置換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練習題來感受的。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習題,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教師點評和總結:備課筆記PAGE1第2課時 金屬活動性順序課題 金屬活動性順序 課型 新授課素養目標 1.通過實驗判斷金屬的活潑性程度。2.通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學習,能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3.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活動性順序。4.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5.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6.通過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對比實驗,初步形成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的習慣,建立從細微實驗現象差別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意識。7.使學生體會到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價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教學難點 1.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初步探究。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教具準備 鋅片、鐵絲、銅絲、鋁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Al2(SO4)3溶液、試管(若干)等。課前預習 1.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中時,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若鋁絲具有和鐵釘相似的性質,則鋁絲放在硫酸銅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3CuSO4=Al2(SO4)3+3Cu,以上反應的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2.金屬活動性順序(1)規律:(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①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越強。②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③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K、Ca、Na除外)備課筆記思想方法: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金屬與酸反應程度的因素時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實驗中除了變量不同外,其他因素如所用酸的種類、濃度、體積及金屬的形狀等都要保持相同。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稀酸的反應以及置換反應的概念,現在讓我們通過一組實驗來探究金屬與金屬的化合物溶液的反應。進行新課 知識點1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活動與探究]請同學們分組完成課本P11~P12實驗探究。[實驗記錄]實驗內容現象化學方程式將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鋁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發生置換反應:2Al+3CuSO4==Al2(SO4)3+3Cu將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銅絲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的物質,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發生置換反應:Cu+2AgNO3==Cu(NO3)2+2Ag將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銅絲表面和溶液均沒有明顯變化Cu和Al2(SO4)3不發生反應[實驗結論](1)鋁可以將銅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銅可以將銀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銅不可以將鋁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2)金屬活動性:Al>Cu>Ag。[提問]上述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什么?它們屬于哪種反應類型?[答]置換反應。[小結]我們能推理得出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是因為金屬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金屬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這也是我們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的依據之一。知識點2 金屬活動性順序[講解]經過了許多類似上述實驗的探究經過許多實驗探究,人們總結出了常見金屬在水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提問]同學們是否發現: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為什么有氫的位置,有何作用?[答]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生成氫氣,而排在氫后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即不反應)。[追問]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何重要應用呢?[答]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利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應用,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我們可以預測某種金屬是否能與稀鹽酸、稀硫酸或其他金屬的化合物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備課筆記特別提醒:(1)反應一定要在水溶液中進行,不溶于水的金屬化合物一般不與金屬反應。如Mg和AgCl不反應。因為AgCl不溶于水。(2)由于K、Ca、Na的活動性較強,若將它們放入某金屬的化合物溶液中,它們會首先和水發生反應,而不能將金屬化合物中的金屬置換出來。進行新課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金屬能跟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是否所有金屬都能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呢?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應滿足什么條件?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置換反應的特點。[布置任務]請同學們利用手中儀器和藥品完成下列實驗探究活動:探究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活動與探究]實驗目的:探究金屬是否都能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實驗用品:鋅片、鐵絲、銅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試管(若干)。實驗要求: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小片鋅片、鐵片、銅片,然后分別加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實驗記錄: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Zn鋅片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無明顯現象Fe鐵片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無明顯現象Cu無明顯現象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無明顯現象[討論]1.哪些物質間能發生反應,反應產物是什么?2.對照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歸納出金屬和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有什么規律?[回答]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溶液中置換出來。[歸納總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位于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外)。[強化練習1]如何驗證Zn、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交流]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選出最簡便的方案進行匯報。[歸納]方法1:取活動性居中的金屬單質,如銅絲,而比銅活動性強的金屬和比銅活動性弱的金屬取其溶液,如ZnCl2溶液和AgNO3溶液,然后將銅絲分別伸入兩溶液中,通過是否有金屬被置換出來而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即“兩液夾一金”。備課筆記特別提醒:判斷提供的試劑組能否驗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可根據試劑組中的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得出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然后再綜合看能否得出幾種金屬之間活動性的強弱順序。進行新課 方法2:取金屬活動性居中的金屬的化合物溶液,如CuSO4溶液,而比銅活動性強的金屬和比銅活動性弱的金屬取其單質,如鋅片和銀片,然后分別將鋅片和銀片放入CuSO4溶液中,根據是否有紅色的銅被置換出來,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即“兩金夾一液”的方法。[強化練習2]如何驗證Mg、Zn、Cu、Ag的活動性?[交流]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匯報過程中評選出最簡便的方法。[總結]一般情況下金屬可分成兩類:一類氫前金屬,一類氫后金屬,所以通常先取四種金屬的單質和一種稀酸(如鹽酸),分別將四種金屬放于鹽酸中,根據是否有氣泡產生,來確定Mg、Zn(氫前金屬)比Cu、Ag(氫后金屬)活潑。再分別根據金屬單質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的反應對比來確定氫前金屬Mg比Zn活潑(例如將Mg絲放入ZnCl2溶液中);氫后金屬,Cu比Ag活潑(例如將Cu絲放入AgNO3溶液中)。[過渡]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時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欺詐活動。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我們可用什么辦法來鑒別它們呢?[學生活動]設計方案鑒定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匯報]方法1: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的為黃銅、不反應的為黃金。方法2:能與AgNO3溶液反應的為黃銅、不反應的為黃金。方法3:黃金與黃銅的密度不同,測一下它們的密度即可區別。方法4:黃金與黃銅的硬度不同,把它們互相刻畫,硬度大的為黃銅,小的為黃金。[講解]以上各種方案都能鑒別二者,這些方案的設計都運用了預測的思路。預測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依據一定規律和方法對未知事物所進行的一種推測。在化學研究中,可以通過化學實驗等方法來驗證所作預測的合理性,其思路模型如下圖。這些方法都是根據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不同性質特征做出一定的預測,并根據其特點設計實驗,使實驗結果與預測對照,進而驗證得出結論。[思考]常用的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有哪些?[總結]方法1:利用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依據現象判斷:反應越容易實現,其金屬活動性越強。沒有氣體產生的,其金屬活動性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的后面。方法2:利用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依據反應能否發生判斷:能反應說明置換的金屬比被置換金屬活動性強。備課筆記特別提醒:設計實驗時應注意控制變量:幾種金屬形狀大小相同,酸應為同濃度的同種酸。規律總結:要會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實驗,來驗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氫前面的金屬會與酸反應,但氫后面的金屬不會與酸反應,前面的金屬會把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但后面的金屬不能把前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教學板書 第2課時 金屬活動性順序1.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2Al+3CuSO4==3Cu+Al2(SO4)3 Cu+2AgNO3==2Ag+Cu(NO3)2Cu和Al2(SO4)3不反應結論:金屬活動性Al>Cu>Ag金屬活動性順序能幫助判斷置換反應是否能發生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①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越強。②位于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和稀硫酸中的氫。③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外)。3. 探究金屬活動性常用的兩種方法(1)利用金屬和鹽酸、稀硫酸反應探究(2)利用金屬和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探究(驗證Zn、Ag、Cu的金屬活動性)。①“兩液夾一金”的方法(Cu絲、ZnCl2溶液、AgNO3溶液)。②“兩金夾一液”的方法(Zn片、Ag片、CuSO4溶液)。4.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用來預測常見金屬的某些化學性質,并解釋有關的實驗現象和實際應用。課堂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的順序。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應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教材習題解答 練習與應用(P15)5.(1)不能反應;(2)Zn+CuSO4===ZnSO4+Cu;(3)不能反應;(4)Al+3AgNO3===Al(NO3)3+3Ag。6.混合物除去雜質的化學方程式主要操作步驟銅粉(Fe)Fe+2HCl===FeCl2+H2↑加適量鹽酸至無氣泡產生,過濾,洗滌,干燥FeCl2溶液(CuCl2)Fe+CuCl2===FeCl2+Cu加適量無銹鐵釘或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備課筆記教材習題解答 7.金屬活動性由強至弱依次為 X、Y、Z。8.解:設30 g Mg、Zn、Fe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分別為x、y、z。Mg ~ H2 Zn ~ H2 Fe ~ H224 2 65 2 56 230g x 30g y 30g z 答:30 g Mg、Zn、Fe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分別為2.5g、0.9g、1.1g。[解析] 此題計算過程并不復雜,只是計算次數較多。 通過此題的計算我們要注意發現規律,即等質量的Mg、Zn、Fe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時,產生H2的質量由多到少的順序為Mg、Zn、Fe,可見等質量的+2價金屬與足量的酸反應時,相對原子質量越小的金屬,產生的氫氣越多。難題解答 【例】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有下列四種說法: ①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 ②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沉淀產生。 ③濾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濾液中一定含有Fe ( 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以上說法正確的個數為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解析】由于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所以不能判斷金屬是否剩余,而銀不能和酸反應,所以不能判斷一定產生氣泡,故①錯;由于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所以不能判斷是否將硝酸銀全部置換出來,所以不能判斷一定產生沉淀,故②錯;由于鐵和鋁的活動性都比銀強,所以在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單質,故③對;溶液得到是淺綠色溶液,所以可以判斷鋁已完全反應,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鋁溶液和硝酸亞鐵溶液,可能含有硝酸銀,故④錯;即題中所給的說法正確的只有③,即只有一種說法正確,故選B。【答案】B布置作業: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備課筆記方法點撥:(1)當兩種或多種金屬化合物在溶液中共存時,最不活潑的金屬先從溶液中被置換出來。(2)當兩種或多種金屬與一種金屬化合物溶液同時混合時,最活潑的金屬(K、Ca、Na除外)先發生置換反應,置換出金屬化合物溶液中的金屬。即:金屬活動性相差越大,置換反應越易發生(K、Ca、Na除外)。教學反思 1.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討上,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獲取過程,要組織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2.可以通過對一些實例和習題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感受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作為有關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等的判斷依據。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教師點評和總結: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金屬與氧氣、稀酸的反應.doc 第2課時 金屬活動性順序.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