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7.1《關愛他人》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的傳統美德。 道德修養 :感受關愛的力量,增強關愛他人的意識,培養關愛情懷。 法治觀念 :增強關愛他人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己權利,尊重他人權利。 健全人格 :熱愛生活,積極進取,擁有同理心,具有互助精神,懂得關愛要盡己所能。 責任意識 :在生活中自覺做到樂于助人,關愛他人,增強責任意識和關愛他人的能力。 教學 重點 關愛他人的意義;怎樣關愛他人 教學 難點 怎樣關愛他人。 教學過程導入 新聞鏈接:扶不扶?小伙扶起摔倒老人反被毆打,老人被拘了 撫州南城人孟欣軒(以下稱小孟)今年17歲,正值暑假,小孟騎車外出,在路上遠遠看到一個老人摔倒在地。小孟立馬停下車,上前攙扶老人從地上起來,還通過老人的手機,幫助老人聯系上了家屬,并在原地陪伴老人等候家屬的到來。可后面發生的事,令小孟倍感意外。 “老人家屬趕來后,我向家屬解釋相關情況,但情緒激動的老人卻開始推搡我,還動手打我。”提到事發場景,小孟依舊心寒,“家屬不感謝也沒事,但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卻誣陷我就是撞了老人的‘肇事者’。” 做了好人好事還被誣陷,任憑是誰內心都會委屈和氣憤。可無論小孟如何解釋,家屬都并不相信。家屬的一句話“不是你撞的人你為什么要扶?”讓小孟更加沮喪。 思考:你怎樣看待這個事件?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扶嗎? 授新課 材料分享:總有一束光是我們堅持下去的意義,您讓我們看到了這束光,謝謝您!(央視新聞主播李梓萌評) 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張鵬程,男,1982年出生,現任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清集鎮二郎廟小學校長。 他畢業于河南省西華師范學校,并在2012年被分配到母校二郎廟小學任教。 10年前,張鵬程放棄南方一家企業的高管職位和高薪收入、毅然決然地回到生他養他的貧困農村去當小學校長,三年時間將一所破舊的、只有27個孩子的、即將被撤銷的農村小學,神奇般地改造成面貌煥然一新的、有二百多生源的“明星”小學,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優異成績熱愛、興趣、情懷還是責任 思考:你來猜猜張校長是因為什么而回到母校任教呢 面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上學和成長問題,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二郎廟村小學校長張鵬程一位年僅41歲卻已經滿頭白發的硬漢,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到“因為感受過愛,所以要去傳播愛”。思考 思考:“因為感受過愛,所以要去傳播愛”你認為關愛是什么意思呢 請列舉一些你曾被關愛的例子 提示:含義:關愛,就是關心愛護。表現: 在長輩的呵護下,我們健康成長。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們增強學習信心。 同學之間相互幫助,我們更懂得友誼的珍貴…… 每個人都被他人關愛著,也都在關愛他人,關愛是相互的,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播放視頻: 山東濟南外賣員剮蹭車輛,車主暖心相助 前不久,在山東濟南,外賣員黃先生在送外賣途中不慎剮蹭了一輛停靠的汽車。由于趕時間,他留下了一張紙條,寫明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并承諾會負責賠償。然而,車主聯系到他后,不僅沒有索要賠償,反而向他轉去了2000元。 思考:黃先生收到車主轉賬時,會有什么感受? 提示: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關心、關愛,感覺很溫暖。 材料分享: 賀州戎威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謝珺,是一位退役軍人,他以勤懇踏實、艱苦奮斗的精神,成為了當地村民心中的楷模。在退役后,他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決然地投身于農業開發事業中。他深知農村發展的重要性,也了解村民對于產業脫貧的渴望。因此,他帶領著一支專業的團隊,通過科學種植、技術創新等方式,成功地讓當地的農產品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他的努力不僅讓公司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他帶領村民走上了產業脫貧的路子,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善。因此,他的卓越貢獻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成為了新時代勞動者的杰出代表。 思考: 眾多先進事跡獲得廣泛點贊和表彰具有什么意義? 提示:對施救者:是對他們見義勇為、關愛他人行為的肯定與贊賞,有利于其增強自豪感和成就感。 對社會:有利于弘揚見義勇為和關愛他人的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發展。 探究與分享:“牛肉面不要牛肉” 思考:為什么要用“暗號” 老板的做法啟示我們,關愛他人應該怎樣做 提示: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在道義上給予支持,物質上給予幫助,精神上給予關懷。 看到阿順小吃店老板的善舉,市民紛紛轉發和點贊。有人評論說:“與那些花巨資扶貧濟困的人相比,阿順小吃店的善舉算不了什么沒必要宣傳報道。” 思考:看到這樣的評論,你會怎樣留言回應 提示:關愛他人,要盡己所能。關愛不分大小,貴在有愛心。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能為他人排憂解難、奉獻社會,就是一個友善和值得稱贊的人。 關于獻愛心,也有同學有不同的看法。 小麗說:“獻愛心是大人的事情,我們小孩子還是以后再說吧。 小軍說:“我要把我的壓歲錢和珍愛的書捐給他們。” 小敏說:“我又不認識他們,跟我有什么關系 ” 小靜說:“我雖然錢不多,但我愿意把零花錢捐給他們。” 思考:你怎么看待同學們的這些想法 提示:關愛他人,要盡己所能。關愛不分大小,貴在有愛心。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盡己所能為他人排憂解難、奉獻社會,就是一個友善和值得稱贊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社會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情境創設:小林是一個心地善良、細心體貼的學生。他注意到自己的同桌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常常無法享用豐盛的早餐,這讓他在學習時分外辛苦。小林深知,直接給予幫助可能會讓同桌感到尷尬或自尊心受損,于是他決定采用一種更為細膩和體貼的方式。 每天早晨,小林都會多買一份早餐,然后故作輕松地告訴同桌:“嘿,今天不小心多買了一份,反正我也吃不完,不如我們一起分享吧!” 思考:這警示我們關愛他人時要注意什么? 提示: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對復雜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動。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當你伸出援手時,要考慮對方能否接受。下列做法中,你認為不妥的是( ) A.主動幫助同學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B.小劉經常帶留守兒童到家里過周末C.當著眾人的面把錢借給有困難的同學D.小李把自己積攢一年的零花錢捐給災區 2.某校櫥窗內張貼了一張愛心捐助金使用情況的公示單,其中受助者信息被有意隱藏了。這體現了() ①對捐助者的尊重 ②信息不夠公開透明 ③關愛他人,講究策略④關愛他人,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對下邊漫畫中人們的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 ①大叔發揚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②大叔的行為是一種關心他人的行為 ③小朋友的行為不利于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④小朋友要得到老人的回報.說明他懂得人與人平等的道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個銷售家用物品的小伙子好長時間沒有顧客了,這時一位商人打扮的好心人買走了這個小伙子的所有商品,從而幫助他完成了銷售任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①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 ②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 ③幫助他人時,要做到持之以恒 ④幫助他人時,要注意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