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共筑生命家園》教學設計課題 6.2共筑生命家園 課型 新授課 主備人 教具 多媒體、課件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面對人口、資源和環境現狀,樹立憂患意識,提升生態文明素養,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領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懂得走綠色發展道路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道德修養:踐行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做社會的好公民 責任意識:敬畏自然,具有綠色發展理念,初步形成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觀。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熱愛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重點 難點 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道路 怎樣走綠色發展道路教學 方法 故事情景教學+議題式教學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設計意圖時政評說 時政評說 培養核心素養導入新課 《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已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導入新課。互動學習 互動學習 議題:從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看共生之因 (情境創設)地球的心聲視頻 (互動設問) (1)地球想跟我們說的話是什么? (2)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情境創設)解析生態保護補償條例 (互動設問) 以上條例內容彰顯了我國堅持怎樣的生態理念 你還知道哪些保護生態基本國策? 議題:從美麗湖南建設探綠色發展之路 (情景創設)湖南:逐“綠”而行“碳”新路 (互動設問) 湖南:逐“綠”而行“碳”新路過程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哪些經驗? 思考并回答問題。 從生態保護補償條例頒布感受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結合地球心聲的視頻了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因。 解讀條例的相關內容,引發學生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做法。 通過學習美麗湖南建設探究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青春寄語: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我們,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作為新時代的生態環境青年鐵軍,同學們要用青春的汗水、精彩的文字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新征程中書寫人生精彩華章。 總結提升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 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 ②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③人類可以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2.怎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 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五大發展理念) 3、為什么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①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 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 4、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①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②走綠色發展道路,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 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④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自主學習并進行課堂整理 學習內化板書設計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