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5.1《法不可違》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通過探討法律對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作用,培養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的意識。 法治觀念:通過身邊的違法行為分析,明確違法無小事,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 責任意識:通過違法行為的辨析,明確違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法,依法辦事。 教學 重點 什么是違法行為及違法行為的種類。 教學 難點 學會辨別違法行為的種類。 教學過程導入 新聞熱點:涉案數千萬,團伙有6人! 2024年3月,德州臨邑經偵大隊在工作中獲悉,轄區內的某木材加工企業存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重大嫌疑。經過實地摸排,民警在涉案公司工商及稅務登記注冊的地址均未發現實體公司或從事木材加工的場所,初步分析是犯罪分子借用他人身份注冊,專門為掩飾虛開、制造進銷項虛假資金流的空殼公司。為查清整個犯罪脈絡,民警仔細梳理虛開發票上下游環節,并輾轉德州陵城區、臨沂費縣、江西南昌等多地,從涉案嫌疑人、涉案企業銀行交易明細及相關稅務發票等上百萬條信息中抽絲剝繭,分析資金流向,還原涉案資金脈絡,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犯罪證據鏈。 經專案民警反復摸排、深入研判、循線追蹤,逐步摸清了該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運作模式,掌握了信息、貨物、資金等方面的關鍵證據,最終鎖定了童某、全某、楊某等6名嫌疑人,并成功將其抓獲。目前,該案已移送至檢察院審查起訴。 思考:受到法律的懲罰說明了什么 授新課 探究一:如何理解“法不可違”? 法律鏈接:《中華人民治安管理法》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 思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法律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①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 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探究二:違法行為 以案說法:欄目組接到了同學們的熱線電話,描述了這樣的三個畫面 畫面一:朱某在學校操場拾到蘇某丟失的手表,拒絕歸還。 畫面二:李某等人在體育館觀看比賽時,起哄、打鬧,向場內投擲礦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標語。 畫面三:陳某為牟取非法利益,介紹楊某向吳某等人(均另案審理)非法收購走私入境的馬來穿山甲(I類瀕危野生動物)。 思考:上述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 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 提示:①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 ②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行政制裁:①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②行政處罰(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③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處罰: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案例分享:2023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依法立案偵辦何某國等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經查,犯罪嫌疑人何某國以其實際控制的內蒙古某農業科技公司名義與農戶簽訂燕麥收購協議,從事生產、加工、銷售燕麥等商品。在此過程中,該傳銷團伙打著“訂單農業”的旗號,以“扶貧”“養生”為噱頭,要求參加者通過購買“一畝田”套餐等獲得加入和發展下線的資格,引誘農戶簽訂遠超日常生活所需數量的農產品訂購合同,并設定多個會員層級,承諾發展新會員可獲得積分及該公司境外上市原始股等高額收益,吸引參與者積極發展下線參與傳銷活動。截至案發,該傳銷團伙共發展會員1萬余人,涉案金額5.2億元。 思考:傳銷行為屬于什么行為? 提示:犯罪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 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反的法律舉例承擔的法律責任一般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相對輕微民事法律規范欠錢不還、侵犯肖像權、著作權、違反合同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行政違法行為相對輕微行政法律規范闖紅燈、違反治安管理、擾亂公共秩序行政制裁:①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②行政處罰(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犯罪刑事違法行為嚴重刑事法律規范故意殺人、搶劫刑罰處罰: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聯系①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②二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材料分享:國家此次“網暴立法”征求意見側重的是以公檢法為主體的執法、司法機制,這并非反網暴法制建設的終點。 未來,除了及時修改相關立法,還有必要出臺專門的反網絡暴力法,調動公民群體的積極參與等等。文明和法治,終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提示:以上材料對我們參與社會生活有何啟示 提示: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②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 ③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 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 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 A.法律 守紀律 B.法律 不違法 C.道德 守紀律 D.道德 不違法 2. 下列屬于違法行為的有( ) ①小東參與搶劫他人財物 ②小哲經常參與賭博、尋釁滋事、打架斗毆 ③小青周末沒有參加社區的獻愛心活動 ④小強多次撥打119謊報火情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小光同學撿到了價值4 000元的手機,當失主索要時他拒不歸還。小光同學的行為( ) A. 是行政違法行為,應受到行政制裁 B. 是刑事違法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 C. 只是不道德行為,應受到輿論的譴責 D. 是侵犯財產所有權的行為 4.李某因違反交通法規被罰款,張某因欠債不還遭起訴,劉某因持刀搶劫而被判刑。根據違反的法律可將他們的行為分為( ) A.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C.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 D.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