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峽【學習目標】1.了解《水經注》及作者酈道元。2.對照注解,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本課生字,積累重點詞語。3.反復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5.背誦并默寫全文。【學習重點】文學常識、字詞、翻譯等基礎知識。【學習難點】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課時】一、自主突破1.文學常識填空。《三峽》選自 ,作者 , 著名 、散文家。三峽指 、 和 。2.給加點的字注音。略無闕( )處 重巖疊嶂( ) 不見曦( )月夏水襄( )陵 沿溯( )阻絕 乘奔( )御風素湍( )綠潭 絕巘( )怪柏 高猿長嘯( )屬( )引凄異 哀轉( )久絕3.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1)自( )三峽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 )夜分( ),不見曦( )月。(3)雖( )乘奔( )御風,不以疾( )也(4)沿( )溯( )阻絕(5)絕巘( )多生怪柏(6)每至晴初霜旦( )(7)屬引( )凄異4.找出并解釋句中的通假字。(1)略無闕處( )(2)哀轉久絕( )5.解釋句中的古今異義詞。(1)或王命急宣( )(2)雖乘奔御風( )(3)略無闕處 ( )(4)至于夏水襄陵( )(5)良多趣味 ( )6.解釋句中詞類活用的詞。(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 )(3)每至晴初霜旦( )(4)素湍綠潭 ( )(5)空谷傳響 ( )(6)清榮峻茂 ( )7.翻譯句子。(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2)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二、合作探究1.文中描寫的三峽兩岸的山勢有哪些特點?請舉例說明。2.三峽的夏水有何特點?結合文中的語句說說。三、拓展延伸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四、當堂測試1.下面加點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略無闕處(quē) 乘奔御風(yù)B.不見曦月(xī) 素湍綠潭(tuān)C.夏水襄陵(xiāng) 飛漱其間(shù)D.沿溯阻絕(sù) 屬引凄異(shǔ)2.下列加點字的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A.略無闕處(通“缺”) 重巖疊嶂(直立像屏障的山)D.亭午夜分(正午) 夏水襄陵(上、漫上)C.沿溯阻絕(順流而下) 或王命急宣(或者)D.早乘奔御風(即使) 不以疾也(快)3.將下列寫景的句子與相應的季節用線連接起來。①沿溯阻絕 春②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夏③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秋④清榮峻茂 冬4.根據課文內容默寫。(1)側面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狹窄的句子是 。(2)寫三峽秋天景象的句子是 , , ,, ,5.(2016.梧州中考)閱讀《三峽》回答后面的問題。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略無闕處(闕,通“缺”) B.雖乘奔御風(奔,這里指飛奔的馬)C.其間千二百里(間,間隔,相距) D.哀轉久絕(絕,極)(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三峽的 山的特征,再寫三峽不同季節的水的特點,布局自然。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時”領起,時易則景異,先揚后抑,動靜相生,搖曳多姿。C.文章語言精練,表現力強,充滿生氣,如“清榮峻茂”,以極為凝練的語言狀寫了四種各具特色的景物。D.文章采用了對偶句式,如“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等。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第二課時】一、自主突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①夏水襄陵( ) ②亭午夜分( ) ③不見曦月( )④沿溯阻絕( ) ⑤乘奔御風( ) ⑥絕巘 ( )⑦霜旦( ) ⑧屬引凄異( )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至于/夏水襄陵 B.絕巘/多生怪柏 C.雖/乘奔御風 D.常有高/猿長嘯3.按要求默寫課文中的句子。①描寫三峽兩岸山峰險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描寫三峽春冬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描寫三峽猿猴鳴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與李白《朝發白帝城》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對“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B.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二、合作探究1.三峽很美,你覺得三峽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峽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仿照示例說一說。示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2.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繪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令人稱奇。請你說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寫得妙。(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等方面著手)3.寫景狀物要抓住特征。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4.文章結尾引用漁人之歌,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2.三峽,一條七百里的水廊如此牽動一個民族的思緒,除了它的美景之外,還有揮之不去的關于三峽的民族記憶。請你寫出與三峽有關的人物、故事或詩句。四、當堂測試閱讀下面兩段文言語段,完成1—4題。【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②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乙】①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②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陸游《入蜀記》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①沿溯阻絕( )②或王命急宣( )③雖乘奔御風( )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2.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②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3.[甲] 第一段描寫三峽夏季的景色,側面描寫水流湍急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段描寫春秋冬三季的景色,結尾引用漁歌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甲] [乙]兩文段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一、自主突破1.《水經注· 江水》 酈道元 北魏 地理學家 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2.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bēn tuān yǎn xiào zhǔ zhuǎn3.(1)在 (2)正午,中午 半夜 日光,這里指太陽 (3)即使 這里指飛奔的馬 快 (4)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 (5)極高的山峰 (6)早晨 (7)接連不斷。屬,動詞,連續接連。引,延長。4.(1)“闕”通“缺”,中斷。 (2)“轉”通“囀”,婉轉發聲。5.(1)或,古義:有時。今義:或許,也許 (2)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略,古義:完全、全部。今義:省略。(4)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襄,古義:漫上。今義:幫助。 (5)良,古義:的確。今義:良好。6.(1)奔:動詞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2)清:形容詞作名詞,清波。(3)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4)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急流。(5)響:動詞用作名詞,回聲。(6)清、榮、峻、茂四個詞均為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水清、木榮、山峻、草茂”。7.(1)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2)則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3)(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4)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的確趣味無窮。二、合作探究1.(1)連綿不斷:“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高峻:“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答案:兇險、奔放:“襄陵,沿溯阻絕”迅疾、湍急:“朝發白帝……不以疾也”三、拓展延伸答案示例:各位旅客:歡迎你們來三峽參觀。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風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品嘗金黃的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四、當堂測試答案:1.D2.C3.①沿溯阻絕——夏 ②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春③晴初霜旦,林寒澗肅——秋④清榮峻茂——冬4.(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5.答案:(1)D (2)B (3)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第二課時】一、自主突破1.答案:①上 ②正午 ③日光,文中指太陽 ④順流而下 ⑤這里指飛奔的馬 ⑥極高的山峰 ⑦下霜的早晨 ⑧接連不斷2.D3.答案: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②素湍綠潭,回請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 ③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4.A二、合作探究1.答案示例:三峽的水美,你看春冬時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真是一副歡快明朗的丹青圖。2.答案示例:(1)動靜結合:例句: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作用:靜中微動,展現一副動靜結合的山水圖,行文平靜舒緩語言簡潔:例句: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作用:8個字形象的寫出了山的高峻,語言簡練生動3.答案: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能體現長江三峽的特征,故作者將“夏水”置于首位。相較而言,“春冬”二季的長江皆有“清榮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為一體描繪。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4.答案:總結上句內容,強調了猿啼的凄厲哀轉,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表現力。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渲染了一種秋天蕭瑟凄涼的氣氛。三、拓展延伸1.答案示例: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2.答案:人物:屈原、杜甫、李白、劉備、王昭君 故事:白帝城托孤 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四、當堂測試答案:1.①逆流而上②有時③奔馳的快馬④全,都2.①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②峰巒很高沖入高空,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3.“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作用:渲染凄涼氣氛,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的悲慘生活和對他們表示同情。4.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11 / 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