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肖形印認真觀察,比較這三件篆刻作品的異同邊欄的殘破 剛制作出來時肯定邊欄不是殘破的。有一個說法:一位治印者刻制一枚印章后老覺得不滿意,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將邊角磕破了,發(fā)現(xiàn)效果大為改觀,后來于是就有意將印邊弄破。邊欄的殘破如前所說,印章在使用和流傳的過程中邊欄會出現(xiàn)破損,這個破損肯定會引起篆刻家的注意,特別是當篆刻家將崇尚的目光投向遙遠的秦漢,發(fā)現(xiàn)古銅印因歲月腐蝕而引起的邊欄殘爛有令人不可言喻的美感。篆刻家“會思考”(韓天衡語),在探索篆刻藝術時對邊欄進行一定的加工是理所當然的。邊欄的殘破邊欄的風格必須從屬于印文的風格,這也是“會思考”的篆刻家必然會注意的。黃牧甫不喜歡初期浙派筆畫的“鋸齒形”,說過大概意思的話:古人作印章,剛做好的時候線條肯定光滑的,為什么要效仿殘爛后的效果呢?牧甫中、晚期印章作品筆畫直爽凌厲,邊欄也是不殘或少殘。王福庵、方介堪、韓登安等也有不少印章的邊欄是工整的。當然,也有許多篆刻家印文取的是蒼茫、雄渾的筆畫線條,其中最突出的是吳昌碩、鄧散木等等,相應的印章邊欄也會蒼茫、殘爛。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導致了邊欄風格的多樣性,不單是不同的篆刻家會如此,同一個篆刻家的不同作品也會因印而異,工整與殘爛完全應以印文風格為依歸。邊欄的殘破的目的造成一種歷史滄桑感。強調(diào)“石”的材質(zhì)感。好的篆刻作品應該具備“筆墨刀石”四品,而將邊欄大幅度地弄殘破,可以有如國畫畫山石的皴擦,凸顯石材的剛硬粗糙質(zhì)感。齊白石的晚年作品多有這樣的處理。邊欄的殘破的目的破出透氣的空洞或延伸的空間。筆畫的平行靠邊會給人局促感,可以將緊靠的邊欄弄破透氣。平行粘邊,兩線寬度相加為一條線,可將印邊那部分寬度局部甚至大部刻掉(注意這和“借邊”稍有不同)。印文線條的端點粘了邊,可以有選擇地將部分粘點的邊欄弄破,給人以遐想延伸的空間,在刻制圓形或不定形(也叫隨形)印的時候特別常用這種方法。殘破的手段邊欄處理⑴為邊欄未處理;⑵為削了四個角;⑶為敲了邊;⑷為在筆畫與邊平行的地方開了一些“透氣”口。邊欄的處理“書”右上一垂為粘邊,將部分邊框刻去。“心”左上、“畫”左下均為破邊令人感到筆畫有延伸的空間。認真觀察,體會以上印章的印文與邊欄特點,并將它們分類比較一下,這方印去掉了邊欄后,有什么變化?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