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管弦樂《熱巴舞曲》教學設計年級:八年級課程名稱:第三單元 《熱巴舞曲》 年級 教 者 課型八年級 欣賞課作 品 分 析 《熱巴舞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上冊第三單元雪域天音中的一首管弦樂作品。是由作曲家方可杰吸取了西藏傳統熱巴舞中最具影響的“弦子”和“鍋莊舞”等民間樂調,采用寫實與寫意并舉的創作手法創作的,著重渲染了西藏民間歌舞表演中的情緒與氣氛,表現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全曲手法簡練,結構嚴謹,具有熱烈的場景感。從音樂整體結構看,管弦樂《熱巴舞曲》基本忠實了藏族民間“熱巴舞”由慢而快的速度特點。除引子外,這首管弦樂主要圍繞五個主題音樂發展而成,可分為三個部分。樂曲的結構圖示:引子+開場(主題一)+歌舞表演(主題二、三)+結尾(主題四、五)作品影響:2004年在“中國第十屆音樂作品評比”中獲三等獎。2005年入選維也納中國新春音樂會,有薩爾茨堡莫扎特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出。是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的優秀管弦樂曲之一。學 情 分 析 學生情況:八年級學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愿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驗。 學習狀況: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讀樂譜、器樂演奏和音樂聽賞能力,可以對旋律的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音樂的不同特點進行分析與辨別。缺乏的是音樂想象與表現,需要在特定的情境創設和活動參與中加以引導。教學 目 標 通過欣賞《熱巴舞曲》引導學生體驗掌握其豐富的音樂文化內涵,了解“熱巴舞”的由來及藝術特點。 能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感受其鮮明的藏族民族音樂風格和現代專業創作音樂的突出色彩。 3通過分段賞析,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音樂要素的變化,通過聽、唱、表現主題等方式,使學生感受主題音樂旋律的變化、及音樂形象的不同,從而記住每個主題。 4通過對《熱巴舞曲》學習,激發學生對藏族音樂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喜歡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并進一步將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傳承下去。重點 抓住音樂要素的變化,通過聽、唱、表現主題等方式,感受主題音樂。難點 感受藏族民族音樂風格,對藏族音樂的學習興趣教 學 過 程導入 觀看視頻,展現的是什么內容?(生答:藏族舞蹈) 介紹熱巴舞并揭示主題 什么是熱巴舞呢?(請學生按照PPT介紹) 我們今天就來欣賞《熱巴舞曲》。 《熱巴舞曲》是作曲家方可杰吸收了藏族熱巴舞的民間曲調特點創作而成。著重渲染了藏族民間歌舞表演時的情緒與氣氛,展現了藏民幸福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激發興趣,幫助學生了解藏族民間“熱巴舞”。 二、分段賞析 (一)主題一 1.請聆聽主題一,關注速度與情緒的特點,并聽辨主奏樂器。 (生答:速度是慢速,情緒是熱烈地)(主奏樂器雙簧管) 2.下面我們來聽辨主題一,請你聽一聽打擊樂器是什么? 打擊樂器的節奏是什么? 師:誰聽出來了?對,是鈴鼓和小軍鼓的音色。 作曲家用鈴鼓和小軍鼓的音色模仿藏族鈴鼓的音色,既保留了熱巴原有的藝術特征,又增添了新的活力。我相信大家也捕捉到了這個節奏短句: 師:下面我們就用擊掌的方式來學習這個節奏短句。(師生練習) 請大家隨主題一的音樂,用擊掌的方式來體驗打擊樂聲部的演奏。請同學注意,這個節奏短句在前面的音樂中出現了四遍,因此我們要連續演奏四遍,請同學們準備好,音樂開始。(師生擊掌、鈴鼓演奏) 3再聽主題一,請你聽辨旋律空拍處的樂器音色? 師:大家一定聽出來了,是串鈴的演奏。 師:下面我們就跟隨雙簧管的旋律,老師演奏串鈴,同學們繼續用擊教 學 環 節 教 學 環 節 教學反思 掌的方式來體驗打擊樂聲部,我們一起合作吧!(師生合作)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我相信,同學們對主題一的旋律已經很熟悉了,隨著熱烈的鼓聲,聚集的人們越來越多,盛大的舞會即將開幕。 主題二和主題三 1.對比聆聽主題二和主題三,感受速度和情緒的變化。 主題二:速度——快速; 情緒——歡快熱烈;具有舞動感 主題三:速度——中速;情緒——溫柔親切;具有歌唱性 2.師:主題二中是否發現了堆諧的典型節奏?(生答:第2、4小節) 師:這一主題正是作曲家根據藏族踢踏舞的元素創作的。我們一起隨著音樂跳一跳踢踏舞。 再次聆聽主題三,請同學邊劃旋律線邊看老師舞蹈 旋律線呈拋物線狀,仿佛是藏族女孩子們跳圓圈舞時甩出去的長袖。 4.師生同跳圓圈舞。(主題三音樂) (三)聆聽主題四和主題五 師:感受了熱烈歡快的踢踏舞和優美抒展的圓圈舞,音樂來到了主題四和主題五,請你對比聆聽并為它們選擇合適的音樂特點。 (學生聽后選擇答案) 1.主題四的旋律你們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它和歌曲《天路》的前奏相似。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師生視唱) 2.主題五 樂隊全奏色彩輝煌,仿佛是集體歡歌熱舞的場景。我們也一起加入吧。跟老師用拍手的動作表現。(師生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聽、看、跳、比、奏等方式,根據音樂要素聽辨與理解各個主題表達的不同情感。 三、完整聆聽《熱巴舞曲》并分析曲式結構 師:請同學們在欣賞后,為每個主題選擇合適的元素。 (欣賞后學生給出答案) 我們來看一下《熱巴舞曲》的曲式結構,除引子外,五個音樂主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主題一為第一部分,主題二和主題三為第二部分,主題四和主題五為第三部分。這就是作曲家結合了熱巴舞開場、歌舞表演和結尾相對固定的三部曲式結構框架。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熱巴舞的三個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檢測,考查學生對音樂主題的熟悉程度。 四、課堂小結 現在許多作曲家選擇汲取民族音樂要素創作極其優秀的現代音樂作品,(例如大家熟悉的《天路》、《天堂》等)深受人們的喜愛,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將我們的民族音樂傳承下去。我們也可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如:多聽、多學、多了解民族音樂),先做到喜歡我們的民族音樂,為傳承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 這節課我本著貫徹音樂教學以聆聽為基礎,重視藝術感知和情感體驗的基本理念,遵循教學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音樂課中常用的“分總式”欣賞模式。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目標,通過聽、唱、奏、賞、說、合作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表現音樂,層層遞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足:本節課設計內容比較多,時間較緊張,為了能完成教學任務,個別小環節進行不夠深入,學生掌握不夠扎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