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91張PPT)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第4節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2025年高考地理專項復習知識點 流域內協調發展1.水資源協作開發2.黃河調沙減淤區域 背景 任務 措施中游 (侵蝕區) 流經黃土高原,水 土流失嚴重 減少入河泥沙量 (水土保持是根本 措施) 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耕作措施:沿等高線耕作、留茬少耕、免耕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溝、打壩淤地、挖魚鱗坑下游 (堆積區) 流經華北平原,地 勢平坦,泥沙沉積 減少河道淤積 利用水庫調水調沙(汛期前,水庫放水制造洪峰,沖刷下游河床)1.流域內部水資源協作開發(1)水系與流域水系又稱河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級支流以及連通的湖泊、沼澤構成。流域由分水嶺所包圍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區域構成。(2)水資源的協作開發①流域內的水資源功能:農業灌溉、淡水養殖、提供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發展航運、水能發電、生態保護、旅游等多種功能。②存在的問題不同的利益主體對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不同,導致地區之間、上下游之間、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在水資源利用、水質保護中出現利益沖突。③協作開發的措施總體思路:綜合運用工程技術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對流域進行統籌管理,分擔義務、分享權利、協調行為,為流域內各區域提供公平的共同發展的機會。具體措施:流域水資源狀況分析(1)流域水資源狀況流域水資源豐富程度主要看徑流量的大小;徑流量大,說明水資源豐富;徑流量小,則流域水資源貧乏。(2)流域內水資源供給狀況分析流域內水資源的供給狀況主要看流域內水資源的需求量與供給量之間的關系,而流域的需求量則取決于流域內的人口、城市及產業的分布狀況。人口、城市密集,產業發達,水資源需求量大,則會表現出水資源緊張狀況。此外,流域內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也會導致水資源的浪費、污染,加劇水資源緊張狀況。流域開發與治理的分析思路流域的開發建設一般以河流的利用與治理為核心,結合資源條件對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同時對流域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治理。流域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及資源)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明確流域內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河流的影響是避免盲目開發、防止生態環境問題出現的首要條件。對流域進行因地制宜的綜合開發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流域開發與治理的分析思路圖解如下:②堆積區——減少河道淤積治理措施 利用水庫對黃河調水調沙,其中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對遏止下游河道淤積具有重要作用具體做法 每年在黃河汛期到來之前,應用調水調沙的原理對上下游水庫進行聯動調度,同時調動上中游的水庫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治理效果 提高下游行洪輸沙能力,實現對黃河下游河床全線沖刷,將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流域水資源的調配措施(1)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進行開發利用①修建水庫蓄水→解決季節性用水不足。②修建引水工程、跨流域調水→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③修建治污工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2)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流域的整體性和關聯性特征決定了流域內水資源必須統一調度和分配。因此必須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科學合理地進行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分配,既要兼顧流域生態用水,也要保證生產、生活用水。(3)通過技術措施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①推廣節水技術,發展節水農業。②推廣節水技術,在工業生產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③發展治污技術,提高水資源污染的治理水平。④發展循環經濟,促使水資源循環利用。2.黃河流域水資源的調配(1)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原因原因 具體表現人水矛盾突出 黃河流域人口、城鄉較為密集,耕地數量多,徑流量僅占全國河川徑流量的 ,但人口、生產總值、糧食產量均占全國總量的 左右下游出現斷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黃河下游斷流的影響空間范圍 主要影響主河道 ①河道萎縮,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決口的風險;②干涸河道演變為沙帶,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河流沿岸 ①影響工業供水與城鄉居民生活供水;②影響農田的灌溉用水,農田受旱面積增大;③水環境容量越來越小,加劇了黃河水污染;④沿岸大量開采地下水河口三角洲及海域 ①海岸侵蝕后退,海水倒灌;②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③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餌料來源,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2)黃河流域水資源調配的措施3.黃河的調沙減淤(1)黃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原因含沙量大是黃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導致黃河挾帶泥沙數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2)黃河沙患的解決黃河沙患的解決需要流域內綜合協調:侵蝕區需要減少入河泥沙量,堆積區需要減少河道淤積。①侵蝕區——減少入河泥沙量中游的黃土高原是黃河流域的主要侵蝕區,水土保持是減少入黃泥沙的根本措施。在黃土高原,由政府投資、補償,以小流域為單元,因地制宜進行水土保持措施(如下圖所示)。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流域統籌管理與“數字黃河”建設[人教選必2-P60導入、P61圖4.4、P64案例變式]“數字黃河”的核心思想是用數字化手段統一處理黃河問題,同時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類信息資源。下圖示意某地水務局的“智慧生態黃河”網頁界面(局部)。據此完成1—2題。1.黃河水質自動監測站多建設在下游,這里水質監測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主要原因有( )B①水、沙條件復雜 ②河道狹窄,水流較湍急 ③地形、地質復雜 ④水質較差,污染物復雜【解析】分析如下,選B。選肢 分析 結論① 黃河下游為地上懸河,河流含沙量大,水沙條件復雜,監測難度大 ①正確② 黃河下游地勢平坦,河道開闊,水流速度平緩 ②錯誤③ 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地區,華北平原為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地質簡單 ③錯誤④ 黃河下游匯入水量小,流速緩慢,水體更新速度慢,且流經地區工農業發達,污染 物復雜多樣,監測技術要求高 ④正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關于“數字黃河”,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CA.用“3S”等技術可動態監測流域水旱災情、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狀況B.可評估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監測河道演變,指導水量調動C.便于專業人士獲取河流數據和政務信息,與人們生產生活關系不大D.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可視化信息,服務于流域的統一管理決策【解析】“數字黃河”建設通過“3S”等技術可動態監測流域水旱災情、水土保持和水污染狀況,評估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監測河道演變,指導水量調動,還可以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可視化信息,服務于流域的統一管理決策,A、B、D選項不符合題意;“數字黃河”不僅方便專業人士獲取河流數據和政務信息,也可幫助普通人根據河流數據和政務信息,適時調整生產生活用水的需要,C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變式2 流域治理措施[人教選必2-P61圖4.3變式]北京市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確立了以水源保護為中心,構筑“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下圖為“生態清潔小流域”景觀圖。據此完成3—4題。3.該小流域整治措施對應正確的是( )AA.修復——利用自然修復生態B.治理——修筑梯田種植小麥C.保護——大力發展水上旅游D.保護——恢復植被保持水土【解析】生態修復多指進行封禁治理、生態移民、生態補償等措施,自然修復生態環境。圖中生態修復區為河流源地,需進行自然修復,保護河流水源生態,A正確;修筑梯田種植小麥會污染水源,B錯誤;保護措施應是對河道兩側及水庫周邊地區進行生態保護,清理河道,保育植被,恢復和建設河道及水庫周邊濕地生態系統,凈化水質,而發展水上旅游會增加人類活動,污染水源,恢復植被應屬于治理措施,C、D錯誤。4.“生態清潔小流域”對北京的效益影響包括( )BA.解決水資源短缺 B.改善人居環境 C.降低沙塵暴頻率 D.調節局地氣候【解析】“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重在保護水源生態,不能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A錯誤;可以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環境,改善人居環境,B正確;主要治理的是河流生態問題,不能降低沙塵暴的頻率,C錯誤;水域面積并沒有變化,因而對北京的小氣候影響較小,D錯誤。[人教選必2-P63案例變式]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有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條件,提供適生環境。該地某小流域有寬廣而平坦的塬面,經過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條田連片,溝坡林草茂密,溝底壩庫相連。下圖為該小流域塬面附近綜合治理示意圖。據此完成5—7題。5.在該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對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AA.增加水分 B.平整土地 C.改善熱量 D.提高土壤肥力【解析】讀圖可知,林地分布區多有壩地分布,壩地的主要作用是攔截水分,增加水分,滿足樹木生長條件,A正確;地形對林木種植的限制作用較小,B錯誤;熱量主要受太陽輻射影響,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對當地熱量沒有影響,C錯誤;提高土壤肥力是較長期的過程,在水土流失治理的后期可以實現,D錯誤。6.該小流域溝頭防護設施的主要作用是( )DA.攔截泥沙造田 B.增加農業用水 C.減少雨水下滲 D.減少溯源侵蝕【解析】讀圖可知,溝頭防護措施主要位于河流源頭,而河流源頭/溝頭以溯源侵蝕為主,故溝頭防護設施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溯源侵蝕,D正確。7.近年來,該地由打壩淤地轉為人工削坡填溝增加溝道耕地數量,主要原因是( )BA.勞動力成本上升 B.泥沙來源減少 C.河流徑流量減小 D.人口增長迅速【解析】人工削坡填溝會增加勞動力投入,與勞動力成本上升矛盾,A錯誤;打壩淤地是將自然流失的土壤淤積成農田,需要時間較為漫長,且隨著水土治理,自然流失的泥沙來源也會減少,現轉為人工削坡填溝,可短時間增加耕地數量,B正確;隨著當地植被恢復,生態環境改善,河流徑流量趨于穩定,C錯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國內人口增長較為緩慢,D錯誤。變式3 流域調水調沙與沖淤平衡原理8.[人教選必2-P64思考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2002年起,每年汛期通過三門峽、小浪底等水利樞紐進行的調水調沙(指通過人工調控洪水,在短時間內將大量水沙集中輸送入海)活動顯著影響了黃河尾閭河段(指利津以下河段,見圖1)的沖淤變化,河口向外海推移速度大幅降低。受上游用水等方面影響,2015—2017年尾閭河段年徑流量約為2002—2014年的56%。沖淤量是河水帶走河床所淤積的泥沙數量,是淤積量與沖刷量的差值。圖2示意2002—2017年黃河尾閭河段年沖淤強度變化(沖淤強度指單位時間單位河長的沖淤量)。圖1圖2【解題思路】沖淤強度變化分析如圖:“時空變化”要注意分析空間變化和時間變化,如有明顯轉折,可分段描述。(1)描述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以來尾閭河段沖淤強度的時空變化。(6分)【答案】黃河尾閭河段從上游至下游,沖刷強度減弱,淤積強度增強;(2分)2002—2014年黃河尾閭河段總體處于沖刷狀態,但沖刷強度減弱;(2分)2015—2017年,黃河尾閭河段表現為淤積狀態。(2分)(2)分析2015—2017年尾閭全河段沖淤狀態變化的原因。(6分)【答案】黃河上游來水量(徑流量)減少,對河床的沖刷作用不明顯;(2分)河口向外海推移,河道延伸,河道坡度下降;(2分)水流速度減慢,上游來沙沉積。(2分)【解題思路】根據圖中信息可知,2015—2017年尾閭全河段沖淤狀態轉為淤積,原因主要從沖刷作用減弱、沉積作用增強的角度分析。分析材料,2015—2017年尾閭河段年徑流量約為2002—2014年的56%,上游來水量(徑流量)減少,對河床的沖刷作用不明顯;同時河口向渤海推移,河道延伸→河道坡度下降→水流速度減慢→上游來沙沉積增強。(3)從流域協調的角度,說明2015—2017年針對尾閭河段沖淤狀況可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加強流域徑流量統一協調管理,增加下游徑流量;加強對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力度,減少產沙量;加強對小浪底等水庫調水調沙方式的研究,提高尾閭河段的沖淤能力;進行河口挖河疏浚,提高洪水下泄能力;加強對尾閭河段徑流量、河床等的監測。(6分,3點即可)【解題思路】注意關鍵詞“從流域協調的角度”,可從上下游統一管理、分段治理等角度思考。2015—2017年沖淤狀況為淤積增強,一方面要減少產沙量,一方面要加強沖淤能力。知識點 資源跨區域調配1.資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發展目的 解決國內資源及其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空間不匹配問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資源跨區域調配通過市場機制、行政指令和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及產品在區域之間的空間位移,滿足區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以達到優化配置資源、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資源調配除了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效益,在資源開發、調運的過程中,還會對社會、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需要兼顧多方效益典例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等續表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主要原因:區域差異(區域問資源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即供需關系差異) 區域聯系(各種要素的流動)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1)概況(2)我國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①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③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未來開發的戰略重點之一。我國其他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項目 南水北調 西電東送原因 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長江流域集水面積大,水量豐富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地區差異大;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客觀需求;能源開發重心在西部項目 南水北調 西電東送線路 東線: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沿京杭運河輸水到華北地區,有運河可用,工程量小,但黃河以南部分需動力提水,且水質較差 中線:從丹江口水庫輸水到北京、天津等地,可自流引水,水質較好,但工程量大 西線:從長江上游支流雅礱江、大渡河等輸水到黃河上游地區,水質好,但沿線地形復雜,工程量大 北線:晉、陜、內蒙古(火電)和黃河上游(水電)→京津唐地區中線:三峽和金沙江干支流(水電)→華東地區南線:瀾滄江、紅水河等(水電)和黔、滇(火電)→廣東續表項目 南水北調 西電東送影響 調入區 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補充生產、生活用水;有利于回補地下水;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但中線和東線工程會使北方灌區土壤次生鹽漬化加重 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污染;減輕鐵路運輸壓力調出區 水源區的河流徑流量減小;影響下游水質,河口鹽度上升;可能導致長江泥沙淤積加重,航道淤塞 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縮小東西部差距,有利于社會穩定續表3.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地區 西部地區 東部地區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資源開發與經濟建設 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使之成為當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緩解能源短缺狀況,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 促進當地天然氣產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 進行西氣東輸工程的配套建設,將極大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地區 西部地區 東部地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有利影響 沿線農村推廣使用天然氣,可減少對薪柴的需求,緩解因植被破壞帶來的環境壓力 天然氣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氣環境不利影響 輸氣管道線路長,規模大,施工方式 多樣,途經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易造成破壞續表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分析方法(1)資源跨區域調配原因的分析思路①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資源的地區分布差異;資源的地區供求關系差異。②調入地資源緊張的原因:本地資源少;消耗量大(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費、污染)。(2)緩解資源短缺途徑的分析思路開源和節流,如資源跨區域調配、尋找替代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3)線路選擇的分析思路①穩定的資源供應和市場消費能力。②新建線路短、施工難度小、建設成本低。③安全系數高。④對沿線自然環境的影響小。(4)對區域影響的分析思路①經濟效益:可從調出區和調入區兩個方面考慮。調出區可獲得經濟收入,并且可擴大相關產業規模,完善基礎設施,獲得經濟效益;調入區可獲取資源,緩解資源短缺問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②社會效益:調出區可發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機會;調入區經濟發展加速。兩地區協調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社會穩定。③生態效益:對沿途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應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分析。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資源調配工程開發條件與線路布局[人教選必2-P73活動變式]蘭鄭長成品油管道起于蘭州,經過西安、鄭州、武漢,止于長沙。該工程是國家實施西油東輸戰略工程的具體體現。在沿途的配套油庫中,某企業投資3.6億元打造鄭州油庫擴建工程。據此完成1—3題。1.蘭鄭長成品油管道輸油線跨越的高原是( )C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解析】蘭鄭長成品油管道起于蘭州,止于長沙,途經西安、鄭州、武漢。結合所學中國地形區分布知識可知,該管道跨越的高原為黃土高原,C正確。2.擴建鄭州油庫的主要原因是鄭州( )CA.地理位置優越 B.交通便捷暢通 C.市場需求量大 D.運營成本較低【解析】鄭州是河南的省會城市,能源消耗多,市場對成品油的需求量大,故進行油庫擴建,C正確。3.修建蘭鄭長成品油管道的意義是( )B①實現油品生產地區與消費地區供需的對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穩、高效運輸③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能源短缺的問題 ④為國家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解析】該管道的修建有利于改善能源生產地與主要消費地不匹配的局面,而且管道輸油相對安全、高效,能為國家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能源短缺問題,因此①②④正確,③錯誤。故選B。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變式2 資源調配工程的實施條件與影響4.[人教選必2-P73活動、P75活動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9分)2023年7月16日,引漢濟渭工程實現向西安輸水,該工程將漢江黃金峽水庫的水通過泵站隧洞等設施向關中平原輸送。該工程橫跨多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施工過程中生態保護任務艱巨。下面為引漢濟渭工程線路示意圖和引漢濟渭主體工程示意圖。(1)分析漢江上游成為引漢濟渭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條件。(6分)【答案】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或支流多,匯水面積大,)水資源豐富;(2分)位于漢江中上游,植被覆蓋率高,水質好;(2分)距離渭河較近,輸水距離短。(2分)【解題思路】 主要從水資源豐富、水質好、工程量小等角度分析。(2)說明該工程輸水線路設計的優點。(10分)【答案】自流為主,能耗較低;輸水線路短,工程量較小;多隧洞輸水,水量損耗少;同時對地表植被破壞少;線路兩端的水庫可調節輸水量。(10分,每點2分)【解題思路】 工程線路設計的優點一般從工程量小、造價低、對環境破壞小等方面回答,輸水線路一般還涉及水源損耗、水量調節等問題。讀圖可知,該輸水線路主體以自流為主,能耗較低;通過泵站和隧洞實現了引水線路的直線輸送,輸水線路短,工程量小;通過隧洞輸水,采取防水措施,控制滲漏量,可減少蒸發,水量損耗小;且隧洞引水的方式對地面的擾動影響非常小,對地表植被破壞小;工程主要由線路兩端的水庫和秦嶺隧道三大部分組成,水庫便于調節輸水量。(3)施工過程中,該工程生態保護任務艱巨。試為施工單位提出可行性建議。(3分)【答案】施工過程中排放的污水經過處理后實現達標排放;需進行植被恢復和綠化;最大限度地減小噪聲對野生動物的影響。(3分,每點1分)【解題思路】 生態保護涉及植被(和動物)、土壤、水文、巖石等,可從這些角度考慮。施工產生廢渣、污水等,會污染河流和地下水,因此施工過程中排放的污水需經過處理后實現達標排放;施工會破壞原始地貌景觀,引起山體結構不穩定,植被被破壞,加劇巖石風化和水土流失,需進行植被恢復和綠化;施工會干擾和破壞動物棲息地,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應最大限度地減小噪聲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知識點 產業轉移1.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1)產業轉移概況①概念和轉移主體:產業轉移是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經濟現象。轉移主體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輕工業轉移,然后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重工業轉移。 ②方向:通常是由相對發達的區域向欠發達區域轉移。③分類:國內產業轉移、國際產業轉移。④目的: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潤。產業轉移的方向(1)由發達國家或地區向發展中國家或欠發達地區轉移。(2)資源密集型產業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市場和交通優勢地轉移。例如鋼鐵工業,一開始是接近煤炭產區,即接近能源產地,隨著技術的發展、能耗的下降,鋼鐵工業的主導因素由原來的能源變為原料,工業區位傾向于鐵礦石產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和市場對工業區位影響力的加強,鋼鐵工業區位又傾向于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的沿海地區,如日本的鋼鐵工業、我國的寶山鋼鐵總廠。(3)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勞動力數量較多、工資較低的地區。(4)污染嚴重的工業多由發達國家或地區轉向發展中國家或欠發達地區。(2)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因素 具體影響勞動力 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工資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市場 產品的國內市場趨于飽和,或者國內市場滿足不了其發展壯大的需要,企業就會開辟國際市場企業為了避開跨國銷售所面臨的各種限制,直接在市場廣闊的國家或地區投資建廠市場不斷變化,因此產業承接地也會發生變化因素 具體影響政策 對于產業轉出地來說,政府可以通過間接干預的方式迫使一些落后產業向外轉移對于產業承接地來說,政府可以通過優惠的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礎設施、提升政府服務水平等來吸引企業進駐其他 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原生產區地價昂貴、原材料短缺及運輸成本增加等續表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因素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和市場是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三個重要因素。在現實中,國際產業轉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分析如下圖所示:2.東亞、東南亞的產業轉移時間 產業轉移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紀60年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間 產業轉移情況20世紀70年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時間 產業轉移情況20世紀80年代開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以來 更具有勞動力優勢的中國中西部地區,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成為服裝、制鞋、家電等產業轉移的新的承接地續表3.東亞、東南亞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3)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促進區域產業 結構調整 促進區域產業分工 與合作 改變區域地理環境 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對轉出地區 原主導產業向外轉移,使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創造條件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處于開發期和增長期的產業;進行產品的設計 將污染企業向外轉移,環境污染狀況得到改善 就業機會向外轉移,減少就業機會,導致失業人口增加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促進區域產業 結構調整 促進區域產業分工 與合作 改變區域地理環境 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對轉入地區 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加快工業化進程 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處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產業;組織產品的加工組裝 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也導致了環境污染 大量吸收產業轉移,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續表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產業轉移的原因及影響[人教選必2-P77知識變式]據《環球時報》、英國《泰晤士報》2022年10月15日報道,德國車企寶馬集團正式宣布,英國牛津工廠將只專注于生產制造汽油動力的MINI車,把MINI電動汽車的生產線從牛津工廠撤離,搬遷至中國。據此完成1—3題。1.該公司選擇在中國建廠,主要是因為中國( )AA.消費市場廣闊 B.生產原料充足 C.勞動力價格低 D.科技力量雄厚【解析】與英國相比,中國人口眾多,且經濟發展較快,對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大,消費市場廣闊,因此寶馬集團選擇在中國建電動汽車生產廠,A正確;英國是產業轉出國,轉出的是電動汽車生產線,對原料依賴程度不高,B錯誤;中國勞動力價格雖然比英國低,但相比其他發展中國家較高,且寶馬汽車要求的技術相對較高,勞動力價格不是主要影響因素,C錯誤;該車企僅將生產線搬遷至中國,主要考慮因素應不是科技實力,D錯誤。2.該公司把MINI電動汽車的生產線從牛津工廠撤離,主要是因為當地電動汽車( )BA.生產線產能過剩 B.生產成本比較高 C.銷售市場過飽和 D.研發技術力量弱【解析】相比于英國,中國人工等成本較低,該生產線搬遷主要是由于當地生產成本較高,B正確。英國把MINI電動汽車的生產線從牛津工廠撤離并搬遷至中國,只專注于生產制造汽油動力的MINI車,因此并非因為生產線產能過剩,A錯誤;該公司撤離電動汽車生產線并保留汽油動力車生產線,說明該國汽車銷售市場并沒有過飽和,C錯誤;英國是發達國家,研發技術力量強,D錯誤。3.該公司把MINI電動汽車的生產線從英國撤離,可能會導致( )AA.零部件供應商搬離 B.銷售市場銳減 C.產業升級放緩 D.技術人才流失【解析】MINI電動汽車的生產線從英國撤離,相關的零部件供應商為降低運輸成本,保證零部件產品的銷售,可能會隨著生產線一起搬遷至中國,A正確;該公司電動汽車生產線搬遷至中國,拓展了消費市場,產業升級加快,B、C錯誤;該公司的產業轉移并沒有導致技術人才流失,D錯誤。[人教選必2-P81思考變式]陜西省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區腹地,近年來,依托蘇陜協作承接江蘇省毛絨玩具制造業,目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毛絨玩具生產中心。據此完成4—5題。4.與江蘇省相比,安康市發展毛絨玩具制造業的優勢條件是( )A①優惠政策扶持 ②勞動力成本低 ③物流成本低 ④研發能力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近年來,陜西省安康市依托蘇陜協作承接江蘇省毛絨玩具制造業,成為我國重要的毛絨玩具生產中心,說明與江蘇省相比,安康市發展毛絨玩具制造業有優惠政策扶持,①正確;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區腹地,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因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②正確;安康市經濟水平低,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物流成本高,③錯誤;由于位置偏僻,科教水平低,人才不足,研發能力相對較弱,④錯誤。故選A。解后反思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一般具有勞動力價格低、地價低等的區位優勢;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一般具有交通、人才、科技、市場等方面的區位優勢。5.為促進毛絨玩具產業發展,安康市建設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原輔料批發、物流分撥、電商運營等部門,其主要目的是( )CA.增加產品產量 B.提高產品價格 C.完善產業鏈條 D.減少原料消耗【解析】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原輔料批發屬于毛絨玩具制造業的上游產業,物流分撥、電商運營主要屬于原料、產品運輸和銷售環節,因此安康市建設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原輔料批發、物流分撥、電商運營等部門,主要目的是完善其產業鏈條,促進毛絨玩具產業的發展,C正確。產品產量和價格主要受市場影響,A、B錯誤;產品原料消耗主要受生產工藝水平和勞動者技能影響,完善產業鏈并不能減少原料消耗,D錯誤。變式2 產業鏈布局與產業轉移[人教選必2-P77知識、P81圖4.31變式]中國某主流汽車零部件企業海外產業廣泛分布于歐洲、美洲、東南亞、東亞、南亞和非洲等區域,規模以中小型為主。據此完成6—8題。6.截至2022年底,該企業以研發和運營為主的海外產業在美國分布較多,主要考慮當地( )C①交通便利 ②原材料豐富 ③經濟發達 ④勞動力素質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以研發和運營為主的企業對勞動力素質和市場條件要求較高。美國經濟發達,勞動力素質高,市場廣闊,有利于該企業研發和運營布局,③④正確。故選C。7.該企業海外產業的生產工廠布局在馬來西亞、斯洛伐克等國,其主導原則是( )AA.生產成本最低化 B.產品本土化 C.交通最優化 D.信息網絡通達化【解析】該企業在馬來西亞、斯洛伐克等國布局的是生產工廠,生產環節布局主要考慮成本問題。馬來西亞等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勞動力成本低、地價低,有利于生產成本最低化,A正確;馬來西亞市場需求較小,布局該國不是為了產品本土化,B錯誤;斯洛伐克位于歐洲中部,交通條件并不優越,C錯誤;汽車零部件生產工廠對信息網絡的要求不高,且馬來西亞等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信息網絡通達度并不優越,D錯誤。8.縱觀中國制造業海外投資企業,中小型企業是主體。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國制造業中小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優勢有( )D①更好地服務小市場,滿足多樣化需求 ②研發資金雄厚,創新能力較強③大多為民營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強 ④管理人員較少,管理成本較低【解析】中小型企業組織更加靈活,能更好地服務小市場,可以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①正確;但是企業規模小,研發資金薄弱,技術投入少,②錯誤;大多為民營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弱,③錯誤;中小型企業規模不大,管理人員較少,管理成本遠低于大型企業,④正確。故選D。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技巧點撥“微笑曲線”與產業鏈布局解答涉及產業鏈的試題,需要理解“微笑曲線”的含義。在國際上,設計、加工和營銷三者利潤形成兩高中低的“微笑曲線”,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設計和營銷,處于中間環節的加工附加值最低。一般來說,企業會把利潤低的生產環節轉移出去,而保留設計和營銷環節,因為這兩個環節利潤高;產業轉移要考慮轉入地的比較優勢,如資源、勞動力、地價優勢等,或接近資源產地、市場、勞動力豐富且價格較低的地區等,以尋找最優區位,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知識點 國際合作1.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合作(1)經濟全球化概述含義:經濟全球化可以理解為跨國界的經濟活動驅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商品、服務、生產要素和信息跨國流動的規模與形式的不斷擴大與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和跨國投資,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2)國際合作的必要性①在生產領域,生產組裝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購,由此形成全球生產網絡。②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世界各國之間形成了新的勞動地域分工。③由于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世界已經出現密切的勞動分工格局。④世界各國之間只有加強合作,才能推動世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經濟全球化的影響2.“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1)“一帶一路”建設提出的大背景“一帶一路”的含義“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是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二是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2)“一帶一路”建設對國際合作的意義①打造新型國際合作模式。②推動新型國際關系建設。③開拓國家間深化合作的新空間。④提供國家間深化合作的文化驅動力。⑤促進相關國家的共同繁榮。“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與意義相關國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1)合作重點主要內容 具體表現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相關國家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主要內容 具體表現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領域。在尊重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相關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續表主要內容 具體表現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愿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續表(2)意義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經濟全球化與全球分包制造商[人教選必2-P83知識變式,2023湖南卷]服裝制造商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分包商,產品殘次率是影響其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貨期允許的情況下,洛杉磯時尚區內的韓國制造商更傾向選擇代工廠位于東南亞的韓國分包商,而不是代工廠位于拉丁美洲的分包商。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面料生產所需的棉花來自北美洲。據此完成1—2題。1.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是因為中國( )BA.原材料豐富 B.產業基礎好 C.勞動力廉價 D.環境容量大【解析】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歷史悠久、產業基礎好,服裝面料質量好、種類多、價格便宜,因此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B正確;面料生產所需的棉花來自北美洲,說明原材料豐富是北美洲的優勢,不是中國的優勢,A錯誤;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水電費成本和優惠的稅率是服裝代工廠遷移到東南亞地區的原因,而非面料來自中國的主要原因,C錯誤;環境容量指在確保人類生存、發展不受危害、自然生態平衡不受破壞的前提下,某一環境所能容納污染物的最大負荷值,中國的環境容量與東南亞服裝生產所需的面料大多產自中國關系不大,D錯誤。2.時尚區內的韓國制造商更傾向選擇代工廠位于東南亞的韓國分包商,最可能考慮的是( )C①貿易壁壘 ②文化關聯 ③市場環境 ④生產技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韓國制造商更傾向選擇韓國分包商主要考慮的是文化關聯,②正確;結合所學世界地理知識可知,與拉丁美洲相比,韓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水平較高,生產技術水平較高,產品殘次率相對較低,④正確;洛杉磯時尚區內的韓國制造商在全球范圍內選擇分包商,無論是東南亞還是拉丁美洲,與其之間都存在貿易壁壘問題;兩地區人口稠密,服裝需求量大,市場環境均較好,①③錯誤。C正確。變式2 “一帶一路”建設與海南自貿港3.[人教選必2-P85知識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宣布將把海南島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海南島面積3.5萬平方千米,遠超1 000平方千米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4 000平方千米左右的迪拜。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更有利于發揮海南在“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在泛南海經濟合作中的中心樞紐作用。下圖為海南示意圖。(1)簡述海南島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的區位優勢。(6分)【答案】位于“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旅游資源豐富;海南島面積較大,可開發空間大;國家政策支持;國內廣闊市場和經濟腹地;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機遇。(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解題思路】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如下:信息 分析文字材料信息 國家正式宣布將把海南島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貿 易港” 國家政策支持面積遠超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著名自由貿易港 海南島面積大,可開發空間大更有利于發揮海南在“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在泛南 海經濟合作中的中心樞紐作用 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闊區域地理背景 礦產等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社會背景信息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機遇(2)推測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推進的主導產業類型。(6分)【答案】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高效農業、油氣化工產業等。(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解題思路】海南島是著名旅游勝地→旅游業;島嶼海港條件、自貿區實施減稅等優惠政策→航運等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特色農產品豐富→熱帶高效農業;南海油氣資源豐富,又處于國際油氣運輸通道→油氣化工產業等。(3)分析自由貿易港建設對海南的意義。(6分)【答案】帶動海南國際貿易、旅游、金融等產業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突顯交通優勢地位;利于引進高素質人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戰略支持,樹立發展新模式;與粵港澳地區產業發展具有互補性,豐富和提升與東盟國家的合作;與廣西形成聯動發展的態勢,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的吸引力。(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解題思路】自由貿易港建設,可直接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改善,政策扶持下,海南貿易條件和貿易地位大大提升,拓展了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機會,帶動海南國際貿易、旅游、金融等產業發展,吸引高素質人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基于海南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優越性,東北與粵港澳地區產業發展具有互補性,可豐富和提升與東盟國家的合作,西北可與廣西形成聯動發展的態勢,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的吸引力。這些“先行先試”的新舉措可以使海南成為中國新一輪深化對外開放的標桿地區,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戰略支持,樹立發展新模式。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42張PPT)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第3節 城市、產業與區域發展2025年高考地理專項復習知識點 城市的輻射功能1.基于區域空間組織視角下的大都市輻射功能2.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地理位置、資源因素、交通條件、人口因素、經濟發展水平。1.城市在區域中的作用(1)城市與區域的關系(2)城市的功能指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有生產、服務、管理、集散、創新等功能。(3)城市的輻射功能①概念:是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②影響因素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因素 影響 表現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腹地廣闊,輻射范圍大,發展條件優越,潛力大 優越的地理位置能極大地提高城市等級,擴大輻射范圍,如上海市城市規模的變化過程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關系密切資源因素 城市因大規模的產業集聚,使得資源需求擴大,促進更大范圍內的資源的開發利用 因產業集聚使城市所需資源的來源區擴大,促進了城市與區域之間的產業聯系,增強了城市的輻射功能交通條件 位于交通樞紐上的城市,能夠通過發達的交通網絡為更遠的區域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輻射功能相對較強因素 影響 表現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對廣大區域內的人口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的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輻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區域之間的經濟關聯程度越高,產業、資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經濟要素的流動與聯系越密切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交通運輸網絡越發達、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動越頻繁、產業互動越高效,城市的輻射功能越強續表(4)城市的發展與腹地特征的關系關系 舉例城市的發展往往 受腹地經濟特征的影響 腹地農業發達,農產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發展輕工業;腹地礦產資源得到開發,有助于城市發展重工業城市的輻射功能因腹地條件而異 腹地中具有工業發展優勢的城鎮,有可能承接中心城市產業鏈的某部分而發展為工業中心;離中心城市較近,且交通較便利的城鎮,也有機會發展為中心城市的“臥城”(5)城市體系①形成:從空間組織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不同規模等級的城市,構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結構的城市體系。②特點:城市規模越大,交通運輸網絡越密,聯通效率越高,聯系強度越大,輻射范圍越大,其在區域城市體系中地位越高。基于區域空間組織視角下的大都市輻射功能示意圖教材素材變式變式 城市群與產業布局[人教選必2-P46活動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核心,覆蓋周邊8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圈(如下圖),集中了湖北省50%以上的人口、60%以上的經濟總量。武漢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大型商業蓬勃發展,呈現“城內大商場,城郊大市場(以居住用地為主),城外大物流”的格局。汽車產業是武漢市引領武漢城市圈的重要引擎和支撐。近年來武漢市積極推動“整零協作”模式,實現不同地區的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孝感市主動對接武漢東風本田、上汽通用和東風乘用車等整車企業。仙桃市與武漢經開區合作共建龍華山工業園,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建設武漢“車都”重要配套生產基地。(1)分析武漢市大型商業呈現“城內大商場,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格局的原因。(6分)【答案】城內交通通達度高,地租水平高,集聚了較多的大型商場;(2分)城郊以居住用地為主,人口較多,布局較大的市場,便于居民就近購物消費;(2分)城外地租水平較低,交通干線附近集聚了占地面積較大、對交通依賴性較強的物流業。(2分)【解題思路】 第一步,分析設問,找方向。分析商業格局的原因即分析商業布局考慮的因素,商業布局主要考慮市場最優、便民最優、交通最優、承租能力等。第二步,分析區位,找答案。城內市場、交通最優,地租最高,適宜分布大商場;城郊以居住用地為主,便于居民就近消費,占地面積大,逐漸形成大市場;城外土地價格低,物流成本低,靠近交通干線,適宜分布物流業。(2)分析“整零協作”模式對武漢城市圈汽車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6分)【答案】有利于汽車企業實現專業化生產(分工協作),避免重復建設或惡性競爭;(2分)促進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增強集群(聚)效應;(2分)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汽車工業水平。(2分)【解題思路】 由材料可知,武漢“整零協作”模式實現了不同地區的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從產業集聚的優勢等角度回答即可。(3)從產業發展視角,簡述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答案】規劃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產業升級;合理規劃圈內產業分工與協作;出臺產業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引入優質產業。(6分,3點即可)【解題思路】 注意設問關鍵詞“從產業發展視角”,可從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規劃產業分工協作、出臺優惠政策等方面回答。知識點 地區產業結構的變化1.地區產業結構(1)概念: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類型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如以工業或者第二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我國三大產業的劃分產業 內容第一產業 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 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 也稱服務業,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2)影響因素影響因素 產業結構特點舉例資源稟賦 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可能以第二產業為主技術條件 技術發達的地區,以第三產業為主分工深化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步形成社會分工,社會分工促使第二、三產業的形成;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影響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落后的地區,以第一產業為主;經濟發達的地區,以第二、三產業為主(3)不同地區產業結構差異①非洲的加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②亞洲的新加坡經濟較發達,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三大產業比重與某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三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說明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因為一個區域的產業結構不僅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關,還與其他因素相關。例如,美國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這與美國的耕地面積廣、農業投入較多等有關,但不能說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其他發達國家低。2.產業結構的升級(1)表現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升級的過程。其表現如下:②工業內部:由以輕紡工業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業為主;由以原材料為主上升到以加工組裝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2)意義: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3)原因①比較優勢的變化和政策的引導②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不斷升級的根本原因產業轉型升級的內涵3.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1)產業結構變化概況上海產業結構經歷了由第二產業為主導向第三產業為主導的轉變過程,其中工業經歷了輕紡工業—綜合性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典型升級過程。(2)產業結構變化過程發展階段 產業特點、地位 區位優勢工業化初期 以輕紡工業為支柱產業,是我國經濟中心和最大的輕工業基地 接近原料產地,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和最大的消費市場;對外聯系和貿易頻繁發展階段 產業特點、地位 區位優勢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 輕重工業協調發展,成為我國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國家實施了重工業化戰略決策;原有的基礎設施、技術和勞動力等優勢明顯20世紀90年代以后 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發展迅速 國家設立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良好的工業基礎、雄厚的科研實力、開放的服務環境等今后 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 依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續表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地區產業結構特征分析[人教選必2-P49活動變式]下表為2019年全國及四大地區人口增長幅度(與2012年相比)、三次產業結構統計表。據此完成1—2題。地區 全國 甲 乙 丙 丁人口增幅(%) 3.4 -1.7 4.5 2.6 4.2三次產業結構 (%) 第一產業 7.2 13.2 4.6 8.2 11.0第二產業 39.1 34.4 38.9 41.8 37.9第三產業 53.7 52.4 56.5 50.0 51.11.甲是( )DA.東部地區 B.中部地區 C.西部地區 D.東北地區【解析】甲地區人口增幅為負值,是四個地區中最低的,說明與2012年相比,2019年該地區人口總數減少,而且該地區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是四個地區中最大的,說明該地區的農業在全國的地位比較重要。四大地區中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所占比重較大,且由于當地經濟衰退,大量勞動力遷出,人口減少,故選D。2.四大地區中( )BA.主導丁地區發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納外資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丙、甲、丁、乙 D.乙、丙地區第二產業比重最高,以重型工業為主【解析】結合表中數據可知,丙地區人口增幅較低,說明當地人口增長較慢,且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在四大地區中最低,最可能是因為經濟不發達,對外地人口吸引力較小,因此丙是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大于中部地區,對外地人口吸引力較中部地區大,可判斷人口增幅最大的乙地區是東部地區,則丁地區是中部地區。高科技是東部地區(乙地區)發展的主導因素,A錯誤;東部地區是我國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確;吸納外資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西部地區,即乙、丁、甲、丙,C錯誤;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均是第三產業比重最高,D錯誤。變式2 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區位條件分析3.[人教選必2-P51知識、P55活動變式,2022河北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廣東東莞依托區位優勢,制造產業起步早、發展快,但2008年后多個行業的制造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當地政府于2014年開始推進制造產業“機器換人”(見下圖),通過制定產業政策與搭建服務平臺,助推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縱向各環節(核心零部件制造、機器人本體制造和生產系統集成)企業在東莞快速發展。生產系統集成環節技術含量高,企業主要由當地相關企業衍生。(1)簡述使用工業機器人對東莞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利影響。(4分)【答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與檔次;帶動本地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設問,找方向。抓住關鍵詞“使用工業機器人”和“東莞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注意提取工業機器人的特征和東莞產業轉型的背景,以及產業轉型方向。第二步,分析材料,建立聯系。材料信息 建立聯系多個行業的制造企業面臨“轉型 升級”壓力;政府推進制造產業 “機器換人” 東莞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隨著勞動力成本升高,該地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壓力,使用工業機器人可以減少勞動力使用數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使用工業機器人可以實現生產過程標準化,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助推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縱向各 環節企業在東莞快速發展 工業機器人制造為高端產業,使用工業機器人可以帶動本地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利于實現產業轉型升級(2)說明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各環節縱向分解并在東莞集聚的益處。(6分)【答案】利于各環節專業化發展;利于降低成本;利于技術交流與創新。【解題思路】可從產業鏈縱向分解的好處和在東莞集聚的好處兩方面來回答。產業鏈縱向分解有利于各環節生產的專業化,在東莞集聚的好處可從降低生產成本和便于信息交流等角度回答。(3)闡述工業機器人生產系統集成環節的企業在當地衍生的有利條件。(6分)【答案】本地制造產業具有多樣、旺盛的市場需求;本地相關制造產業提供設備、人才與技術支撐;當地政策與產業服務平臺提供扶持。【解題思路】結合材料,主要從市場需求、人才技術支撐以及政策支撐等方面分析。問題解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或地區為搶占產業分工制高點和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紛紛實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產業經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國家或地區如何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研究思路:問題研究 產業發展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實踐應用1.[人教選必2-P57問題研究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是全國汽車產業地域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其以汽車產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產值約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1/3。下圖為吉林省略圖。(1)根據材料信息,說出吉林省的主要工業部門。(4分)【答案】汽車(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鋼鐵、有色金屬冶煉、機械制造、煤炭、電力等工業部門。(任答4點得4分)【解題思路】可從汽車生產的產業鏈角度思考,如原料(鋼鐵、有色金屬冶煉)、能源(煤炭、電力)、加工(機械、汽車制造)等。(2)簡述汽車工業發展對吉林省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6分)【答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吉林省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增加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等。(任答3點得6分)【解題思路】經濟方面,主要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了居民和財政收入;社會方面,主要是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等。(3)吉林省將努力建設成國內規模最大、研發實力最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請結合所學知識,提出有助于吉林省實現該目標的具體措施。(6分)【答案】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發展汽車自主品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和完善汽車產業鏈,推進汽車產業升級;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和人才的培養力度等。(任答3點得6分)【解題思路】措施需要根據目標提出。建設“國內規模最大”則需要發展和完善汽車產業鏈,推進汽車產業升級;“研發實力強”則需要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提高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發展自主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則需要積極拓展國際市場。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航運服務業在國際經濟貿易往來中至關重要。粵港澳大灣區(下圖)區位優勢明顯,已經成為全球航運中心之一,深圳、廣州和香港均名列2022年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粵港澳大灣區依托貨流和船流支撐的船舶代理、燃料供應、淡水物料供應、維修等基礎航運服務業的發展已頗具規模,但以航運金融、航運保險、海事仲裁、航運經紀、航運信息咨詢為代表的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高端航運服務業的區位選擇主要受資本、技術和市場等因素的共同影響。(1)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為加強珠江口東西兩岸聯系,興建大橋過程中主要遇到的自然環境困難。(6分)【答案】復雜的海洋氣象氣候環境,多臺風等惡劣海洋天氣;水體運動復雜,多風浪、潮差大;珠江口泥沙淤積,海底軟基深厚,不利于橋墩、人工島、沉管等工程建設;海水腐蝕性強,對建筑材料要求高;咸淡水交匯處,多珍稀物種,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難度大。(6分,3點即可)【解題思路】 結合當地自然環境,主要從氣象、水文、地質、生態環境等方面分析。(2)簡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交通運輸優勢。(6分)【答案】地處太平洋重要國際航線上(或答地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通道上),有利于擴大對外聯系和經貿往來;眾多優良港口且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或答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大),國際航運能力強;海運與航空、鐵路、公路等方式構成綜合交通運輸網,提高國際運輸能力和效率。(6分,每點2分)【解題思路】 第一步,拆解設問,找方向。設問可拆解為3個小問題,①發展國際經濟貿易需要什么樣的交通運輸基礎條件?②交通運輸優勢主要從哪些方面分析?③粵港澳大灣區有什么交通優勢可以滿足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的需求?第二步,調用知識,分析材料,建立聯系。(3)從區域經濟效益、產業發展和航運市場等角度,說明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中心的積極意義。(6分)【答案】高端航運服務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等特點,有更好的經濟效益(或答增加利潤及稅收);促進航運業向高端航運服務業轉變,實現區域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質量;高端航運服務業能增強區域對外貿易競爭力,擴大貿易進出口市場份額;高端航運服務業能擴大國際航運中心的服務市場規模和范圍,豐富服務類型,增加外匯和產業收入。(6分,3點即可)【解析】 分析如下:回答角度 產業特征 產生的意義經濟效益(利潤 角度) 高附加值、低資 源消耗,利潤高 不僅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盈利潛力,還有助于提升整個區域的經濟價值,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增加企業利潤、稅收收入)產業發展(產業 結構角度) 更高端、更專業 可實現區域產業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等目標;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推動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區域產業水平航運市場(市場 規模、市場份 額) 技術和服務水平 更高,稀缺性強 通過高效的物流管理、供應鏈優化等服務,能夠降低貿易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擴大貿易進出口市場份額;能夠擴大國際航運中心的服務市場規模、范圍,豐富服務類型,增加外匯和產業收入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48張PPT)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第1節 區域與區域發展2025年高考地理專項復習知識點 區域整體與區域發展特別注意:在地理學中,尺度是指地理事象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量度,即空間范圍大小和時間間隔長短。研究的時空尺度越大,越關注宏觀和整體;研究的時空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觀和細節。當研究對象是局地小區域時,在沒有資料支撐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區域的規律來說明。考點1 區域及其類型1.不同類型的區域(1)區域的概念區域是人們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目的和標準劃定的空間單元。區域≠地域“區域”和“地域”的實質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圍內的地理空間。但是“區域”是泛指,其范圍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圍較大,且更加強調地方性、景觀性,如農業地域、工業地域。(2)區域的內涵內涵 舉例區域具有一定的范圍、形狀和邊界 云南省輪廓形似孔雀有些區域,邊界是明確的; 有些區域,邊界具有過渡性質 行政區或流域,邊界是明確的;自然帶或語言區,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 濕潤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3)區域的類型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不同,人們劃分的區域類型也不同。如下圖所示:區域的類型 2.不同空間尺度的區域(1)較高層級的區域往往與較大尺度對應;較大尺度的區域可包含若干較小尺度的區域。&1& 區域空間尺度的大小與區域面積的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空間尺度大的區域,面積不一定大;空間尺度小的區域,面積不一定小;面積大小不能決定空間尺度的大小。(2)不同尺度的區域發展可以相互促進。(3)同一尺度的區域,因面積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異,具有不同的發展條件和發展方向。認識區域的一般思路根據區域的內涵和特點,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認識區域:1.區域整體性(1)區域要素構成:自然要素有地質、地貌、氣候 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有人口、文化、經濟等。(2)要素之間的關系:區域內各類要素是相互影響的,有些是直接影響,有些是間接影響。(3)整體性的形成:區域內各類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使得區域具有整體性,進而影響區域的發展。(4)區域地理特征2.區域差異與區域關聯性(1)區域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如地理位置差異、自然條件差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文化習俗差異等。自然環境因素差異和社會經濟因素差異1.自然環境因素差異(1)氣候差異的形成(2)地貌差異的形成(3)河流水文差異的形成(4)土壤差異的形成(5)植被差異的形成2.社會經濟因素差異人類活動 差異成因 具體表現農業 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差異 作物種類、耕作制度、產量等差異市場、勞動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差異 機械化水平、勞動生產率、商品率等差異工業 資源、市場、勞動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異 工業類型、規模等差異人口 區域耕地、水資源等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科技水平、開發歷史等社會條件差異 人口規模、密度、素質、增長速度等差異人類活動 差異成因 具體表現城市 地形、氣候、河流、資源、交通等差異 城市形態、分布、數量、規模、發展水平等差異交通 地形、氣候、位置、經濟、科技、人口等差異 交通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差異(2)區域關聯:主要是通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區域間流動實現的。區域之間流動的要素種類及其方向、強度的變化,可以改變區域生產、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區域的發展方向。區域差異是區域關聯的基礎。續表(3)區域差異的分析思路區域差異既包括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各個區域在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異,也包括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各個區域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區域地理環境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深刻影響著區域的發展,具體表現如下。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區域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整體分析[人教選必2-P7思考變式]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巖畫是北方游牧民族在不同歷史階段制作的綿長畫卷,記錄了自然環境和社會風貌。如圖示意曼德拉山巖畫部分動物圖案。據此完成1—2題。1.通過研究曼德拉山巖畫動物類型推知古地理環境特征,是依據地理環境的( )BA.空間臨近性 B.區域整體性 C.空間關聯性 D.區域差異性【解析】圖示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巖畫中有駱駝、馬、羊等食草動物,反映了當地干旱半干旱的古地理環境特征,這種動物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B正確。曼德拉山巖畫并沒有出現周邊農耕地區動物類型,因而不能反映該地與周邊地區的空間臨近性和關聯性,A、C錯誤;巖畫中的動物類型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不能反映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D錯誤。2.曼德拉山巖畫面臨自然損毀,主要是因為( )C①風沙侵蝕②山洪暴發③氣候變化④霧霾多發【解析】阿拉善盟曼德拉山巖畫位于內蒙古,當地距海較遠,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風沙天氣多,風沙侵蝕作用強,山洪出現概率較小,①正確、②錯誤;隨著氣候變化,當地易出現極端災害天氣,會加劇巖石風化,更易損毀巖畫,③正確;阿拉善盟主要為荒漠環境,人類活動很少,大氣污染較少,霧霾天氣很少發生,④錯誤。故選C。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變式2 區域因地制宜進行發展3.[人教選必2-P8案例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里下河地區位于江蘇省中部,西起京杭運河、東臨通榆河,北至蘇北灌渠,南至通揚運河,是長江與淮河之間最低洼的地區,湖蕩沼澤廣布,洪澇多發。多年來,里下河地區通過建設抽水站、退耕還湖、拓浚入海河道等措施,形成“上抽、中滯、下排”水利工程體系,有效防治了洪澇災害。(1)結合區域氣候和地形特征,分析“上抽、中滯、下排”水利工程體系建設的原因。(6分)【答案】里下河地區年降水量大且集中于夏秋季節;地勢低洼,河湖眾多,匯水量大,排水不暢;建設抽水站可減少進入里下河地區的水量,降低該地區水位;退耕還湖,恢復湖蕩灘地,可提高蓄水滯洪能力;拓浚入海河道利于泄洪排水,有效防治洪澇災害等。(任答3點得6分)【解題思路】如下圖:里下河地區人們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在原湖蕩沼澤區開挖排水溝,把取出的河泥壘土成垛,垛上種田,每塊垛田四面環水,以垛間溝相隔,形成聚落—農田—水利三合一的鄉村聚落系統(下圖)。(2)闡述該鄉村聚落系統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條件的表現。(6分)【答案】聚落分布在地勢較高處,可以躲避洪水威脅;垛田壘土成垛,增加耕地面積,建設堤壩和蓄水池,與外河相隔離,減少洪澇威脅;保留內河和垛間溝,便于水運和灌溉。(6分)【解題思路】根據“聚落—農田—水利”三合一的鄉村聚落系統的構成,可從聚落、農田、水利三方面分析。聚落方面,結合上問分析,該地區湖蕩沼澤廣布,洪澇災害多發,聚落需要分布在地勢較高處,便于躲避洪水威脅。農田方面,在原湖蕩沼澤區開挖排水溝,把取出的河泥壘土成垛,垛上種田,增加耕地面積。水利方面,建設堤壩和蓄水池,并與外河相隔離,可減少洪澇威脅;每塊垛田四面環水,以垛間溝相隔,保留內河和垛間溝,便于水運和灌溉。知識點76 區域差異與區域發展知識點 區域差異與區域發展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1)區域的發展,既要根據自身的地理條件,合理安排人類活動,又要充分考慮自身地理條件和區域關聯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人類的活動方式,從而做到因地制宜。(2)比較不同區域的發展,既需要研究各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也要分析各區域與區外的關聯性。(3)因地制宜是發展變化的:區域各要素的綜合作用,以及區域的對外聯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是隨著技術、經濟、社會以及自然等因素的變化而改變的。區域差異案例分析①區域自然環境的差異要素 區域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地理位置 緯度 附近 大致位于 海陸位置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入海口 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氣候條件 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特征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雨熱同期,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要素 區域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耕地條件 類型 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土壤 以經過人們長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為主,生產力較高 黑土分布廣泛,肥力更高礦產資源條件 礦產資源貧乏 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續表②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經濟 區域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農業 類型 水田耕作業、水產業 旱地耕作業、畜牧業作物 經濟作物 油菜、棉花等 大豆、甜菜等糧食作物 水稻 玉米、春小麥耕作制度 一年兩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經濟 區域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工業 依托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鄰近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發展變化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人口持續增加,土地利用結構不斷調整,耕地面積大幅減少,逐漸由全國的糧食凈輸出區變為糧食凈輸入區 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全球氣候變暖,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續表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比較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差異[人教選必2-P9、P11知識變式]近年來,浙江省著眼于山區與沿海優勢共同發揮,推進“山海協作”工程,重點建設了一批“山海協作”產業園、跨行政區“飛地”園區等共建平臺,成效顯著。2021年浙江省成功建設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區,成為共同富裕的探路先鋒。據此完成1—2題。1.與江蘇省相比,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更具有代表性,主要是因為浙江省( )CA.經濟區域差異小 B.經濟發展水平高 C.地域單元更復雜 D.氣候差異更顯著【解析】與以平原為主的江蘇省相比,浙江省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山區占比較大,地域單元更復雜,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類型較多,有適合全國不同地域類型的建設模式,建設經驗更值得在全國推廣,C正確;浙江省地域單元復雜,經濟區域差異大,A錯誤;江蘇與浙江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不大,B錯誤;浙江省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而江蘇省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差異比浙江更顯著,D錯誤。2.相對于山區城市,在沿海城市建設跨行政區“飛地”園區的主要優勢是( )BA.利用沿海的生態優勢 B.便于引進優質產業和人才C.利用便利的海運優勢 D.便于發展資源加工型產業【解析】沿海城市的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且科教發達,因此浙江省在沿海城市建設“飛地”園區便于利用沿海地區的區位優勢、人才優勢、資金優勢,引進上下游關聯的優質產業,快速發展現代產業集群,B正確;一般山區經濟較為落后,人口較少,污染較少,自然環境受破壞程度較沿海城市輕,山區更具有生態優勢,A錯誤;在沿海城市建設的跨行政區“飛地”園區大多為高新技術產業,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量較小,便利的海運并不是沿海城市建設跨行政區“飛地”園區的主要優勢條件,C錯誤;沿海地區一般資源比較貧乏,不利于發展資源加工型產業,D錯誤。[人教選必2-P9知識變式,2023江蘇卷]考古研究發現,從距今6 000年到距今2 200多年,歐亞大陸東西方交流和農牧業擴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兩個主要通道。下圖為歐亞大陸農牧業擴散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距今4 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為東西方農牧業擴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 )DA.地廣人稀有利于東西方農牧業擴散 B.距離東亞和西亞農牧業中心位置近C.與東西方農牧業中心生產條件相似 D.環境對東西方農牧業擴散的阻礙小【解析】由圖可知,歐亞“草原之路”沿線沒有高大的山脈,地勢相對平坦,地理環境對東西方農牧業擴散的阻礙小,D正確;地廣人稀,不利于東西方農牧業交流,A錯誤;由圖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離東亞和西亞農牧業中心位置近的路線,B錯誤;由圖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業為主,而東亞農牧業中心以種植業為主,其生產條件并不相似,C錯誤。4.距今2 200年以前,隨著“綠洲之路”貫通,東西方農牧業進一步交融。據此可推斷出( )BA.“草原之路”農業生產規模達到極限 B.河西走廊以東農業生產模式更加多樣C.中亞地區的適農生產區域整體向東移 D.西亞種植業規模超過畜牧業生產規模【解析】由圖可知,“綠洲之路”與“草原之路”都是歐亞大陸東西方農牧業交流的通道,其主要與通道上農牧業生產方式有關,與農業生產規模關系不大,A錯誤;“綠洲之路”貫通,會促進綠洲農業生產方式與東西方農牧業進一步交融,進而使得河西走廊以東農業生產類型更加多樣,模式更多,B正確;中亞地處大陸內部,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適合種植業發展,適農生產區域受氣候的影響不會向東移動,C錯誤;西亞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適合發展種植業,該地區以畜牧業為主,只在綠洲地區發展種植業,且規模較小,D錯誤。5.早期農牧文明交融過程中,“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沿線人地關系演變的主要驅動力是( )AA.人口擴散遷移 B.交通工具變化 C.文化語言交流 D.聚落規模擴大【解析】人口擴散遷移是文化語言交流、聚落規模擴大的原因,所以“草原之路”和“綠洲之路”沿線人地關系演變的主要驅動力是人口的擴散遷移,A正確,C、D錯誤;交通工具變化不是其主要驅動力,B錯誤。變式2 分析區域生活差異[人教選必2-P12活動變式]嘉絨藏族是位于橫斷山區的農耕民族,其生產的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該民族有著在農歷臘月制作熏肉的傳統習慣,當地熏肉故稱臘肉,一般可常溫儲藏至來年的春季。據此完成6—7題。6.橫斷山區種植的糧食作物品種比同緯度東部地區更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BA.耕地面積狹小 B.水熱組合多樣 C.物種多樣性好 D.土壤淺薄貧瘠【解析】第一步,進行區域定位。橫斷山區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同緯度東部地區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第二步,調用區域知識,進行區域對比分析。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相比,橫斷山區地勢起伏大→山地水熱組合多樣→氣候差異大→適合多種作物生長→作物種類豐富,B正確。地勢起伏大會導致耕地面積狹小,土壤易流失,土層淺薄,不利于作物生長,會導致作物品種較少,A、D錯誤;橫斷山區氣候差異大,地形較封閉,受人類活動影響小,物種多樣性豐富,但物種多樣性豐富與作物品種多關系不大,C錯誤。7.當地選擇特定季節制作臘肉,主要因為該季節( )A①氣候干燥 ②氣溫較低 ③勞動力充足 ④肉類消費量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第一步,分析設問材料。由材料可知,當地在農歷臘月制作臘肉,制作的臘肉可保存至來年春天,說明此季節適合制作臘肉,臘肉保存時間長。第二步,調用知識,建立聯系,得出答案。臘月屬于冬季,氣候干燥,適合制作臘肉,①正確;該季節氣溫較低,肉制品不易腐爛變質,臘肉保存時間長,②正確;勞動力充足與制作臘肉的季節并無太大關系,故③錯誤;該季節為冬季,肉類消費量并不小,故④錯誤。故選A。問題解讀:每個區域在特定的條件下會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在分析對比兩個區域的整體性和關聯性的基礎上,做出選擇或改進。研究思路:問題研究 區域發展模式的分析與借鑒實踐應用1.[人教選必2-P14問題研究變式,2022全國甲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瑞士礦產資源貧乏,經濟發達,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河湖眾多,工業、金融業、旅游業為經濟的三大支柱,工業以低原料消耗的機械制造、精細化工、醫藥、鐘表等為主,技術先進。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提供廣泛、專業、高度國際化的金融服務。在能源消費構成中,水電占30%以上。下圖為瑞士的地形。(1)說明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6分)【答案】降水豐富,河湖眾多,地勢落差大,可發展水電產業;河湖眾多,有冰雪覆蓋,風景優美,可發展旅游產業。【解題思路】從自然資源類型和瑞士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入手,明確瑞士的自然資源優勢,進而確定可以依托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2)分析瑞士主要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原因。(8分)【答案】本國礦產資源貧乏,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可減少對進口原料的依賴程度,降低原料成本、運輸成本;技術先進,可通過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產品價值(附加值),獲取更多的利潤。【解題思路】主要從發展高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的不利條件和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以先進技術為主導的工業部門)對區域發展的有利影響兩大角度分析。(3)指出瑞士發展金融業的自身優勢因素。(4分)【答案】政策支持;金融法律和監管體系完整;控制人口,提高勞動力素質;人才專業化程度高。【解題思路】本問考查服務業的區位因素。結合圖文信息及瑞士的社會經濟特點可知,瑞士發展金融業(經濟支柱)的自身優勢主要有政策支持、法律和監管體系完善、有專業人才、勞動力素質高(服務水平高)等。(4)簡述瑞士經濟發展特點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4分)【答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環境(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人們的創新能力;制定合適的政策、制度、規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解題思路】結合瑞士經濟的三大支柱及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從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發展低原料消耗的工業部門(技術密集型工業)、建立主導產業(如瑞士的金融業)及開發旅游業等角度進行闡述。2.[人教選必2-P14問題研究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新加坡是一個面積狹小、資源匱乏的島國,但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多元,是全球重要的金融服務及港口物流中心。同時,新加坡鼓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擁有以電子、能源化工、精密工程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為全球第四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下圖示意新加坡的地理位置。(1)說明新加坡交通位置的優越性。(6分)【答案】地處亞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十字路口”,位置優越;扼守馬六甲海峽,是海上航行要道;有機場和海港,利于海陸轉運。(每點2分)【解題思路】由圖示及所學知識可知,新加坡地處亞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優越;扼守馬六甲海峽,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海上航行要道;有機場和海港,利于海陸轉運,對外交通便利等。(2)從自然環境的角度,分析新加坡重點發展港口物流業的原因。(6分)【答案】四面環海,海岸線曲折,多自然深水港;位于赤道無風帶,風浪小,利于船舶航行和停靠;溫度適宜,可全年通航;緊鄰馬六甲海峽,利于貨物集散。(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解題思路】新加坡重點發展港口物流業的自然原因,主要從港口優越性方面解答,如航道狀況、港灣面積、風浪大小、通航季節、航道地位等。分析如下:(3)簡述新加坡經濟發展特點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啟示。(4分)【答案】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利用自然環境(自然條件),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人的創新能力(制定合適的政策、制度、規則等)。(每點2分)【解題思路】啟示應從如何因地制宜,化劣勢為優勢;如何調動人的創新能力等方面回答。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55張PPT)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第2節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2025年高考地理專項復習知識點 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1.土地退化的成因類型 分布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土地沙漠 化 北方農牧交錯帶、西 北荒漠綠洲交錯帶 氣候干旱(基本條件)→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多疏松沙 質沉積物(物質條件)+多大風天氣(動力條件) 過度開發,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資源利用方式石質荒漠 化 西南巖溶山地、南方 紅壤丘陵山地 氣候炎熱濕潤(基本條件)→土層瘠薄(物質條件)+夏季多 暴雨(動力條件),地表水蝕嚴重 土壤鹽堿 化 綠洲農業區、沿海水 陸交接帶 地勢低洼,排水不暢→地下水抬升至土壤層+蒸發旺盛→土壤 鹽分在地表積聚 2.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措施:生物措施(退耕還林還草,恢復自然植被等)+工程措施(沙障,固溝、護坡等)+技術措施(發展節水農業、灌溉技術等)+經濟措施(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等)+社會措施(控制人口增長,加大監管力度等)1.生態脆弱區(1)概念:指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難以恢復的地區。(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濕交替、農牧交錯 農牧交錯、水陸交界、森林邊緣、沙漠邊緣等地區。(3)面臨的主要問題:生態系統穩定性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現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蝕、土壤鹽堿化 (4) 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地退化現象(1)風蝕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如我國西北地區沙漠化。(2)水蝕荒漠化:分布于濕潤、半濕潤地區,如我國東南丘陵紅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區石質荒漠化。(3)鹽漬(堿)化:分布于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地區,如黃淮海平原。(4)凍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區,如青藏高原。2.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概況①位置特征:位于農區與牧區的過渡地帶,也是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過渡地帶。②現象變化:氣候出現冷暖、干濕變化時,就會出現農進牧退或牧進農退的現象。(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具有臨界性且變率大——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變率大,夏季暴雨集中。②多大風——大風多集中于冬春季節,地表易遭受大風侵蝕。(3)土地退化的人為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不合理的開礦、樵采、道路建設等。我國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原因3.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1)綜合治理步驟①首先應樹立生態脆弱區要以保護、恢復自然環境為第一要務的觀念。②其次應綜合運用生物、工程、經濟、社會等措施解決問題,實現人地和諧發展。(2)綜合治理措施措施 具體表現優化土地利用結構 ①從土地適宜性出發,宜農則農,宜牧則牧;②合理利用水資源,發展集約化、高效、特色農牧業及農牧產品加工業措施 具體表現構筑防護體系 利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①草地退化嚴重地區:采用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適當人工補種植物,固沙防沙;②黃土高原水蝕、風蝕嚴重地區: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以地養地,自然恢復 選擇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人工種植高產牧草,解決牲畜食草問題,從而使退化的草場通過休牧得以自然恢復調整牲畜結構和數量 ①控制牲畜數量在草場承載力范圍內;②調整牲畜結構,減少山羊等對草場破壞嚴重的畜種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過快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續表常見生態環境問題成因及治理措施(1)常見生態環境問題成因生態環境問題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水土流失 土質疏松;多暴雨;地表植被覆蓋率較低;地面起伏大,沖刷力強 破壞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坡地開墾等荒漠化 氣候干旱;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質沉積物;全球變暖,蒸發旺盛 過度農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開發、居民點和道路建設時不注意環境保護等生態環境問題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濕地萎縮 氣候變干,蒸發加強;沉積物長期積累 圍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環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等森林破壞 氣候異常,生物演化 濫伐森林,毀林開荒,商業性伐木,居民燒柴等生物多樣性減少 物種有出現、演化和消亡的過程 亂砍濫伐,生物生存環境遭破壞;過度捕獵等續表(2)常見生態環境問題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 具體表現工程措施 農業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興建水利設施(打壩淤地,建水庫、水電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蓄洪區、蓄清排渾、加固堤壩等生物措施 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秸稈還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護區,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動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農業技術措施 深耕改土、科學施肥、科學育種、輪作套種、地膜覆蓋、溫室栽培、噴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 建沼氣池、推廣省柴灶、以天然氣作燃料等治理措施 具體表現經濟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如開展多種農業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工業由資源消耗型向高科技、節約型轉變;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等政策措施 主要有開發性移民,投入資金、勞動力,城市規劃或旅游等環保措施 發展生態農業、立體農業和環保產業,控制、治理環境污染,立法進行環境監督、管理、保護,提高環保意識,禁止破壞生態環境等續表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綜合治理與立體化生態治沙模式[人教選必2-P28圖2.17變式]光伏治沙將治沙、發電、種植“三合一”,是中國正在大力推廣的綠色發展模式。庫布齊沙漠位于黃河“幾”字形河段南側,當地光伏建設運營企業成功探索了“光伏板上發電,板下種草,板間養羊”的立體化治理新模式。下圖示意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據此完成1—3題。1.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的核心環節是( )AA.甘草種植 B.有機瓜果蔬菜 C.飼養牛羊 D.特色旅游【解析】根據圖示箭頭方向可知,治理沙漠的首要措施是甘草種植,通過甘草的固沙、固氮作用改良土壤,有機瓜果蔬菜、飼養牛羊、特色旅游均是在土壤得到治理改善之后發展起來的,所以該地生態治沙模式的核心環節是甘草種植。選A。2.該地光伏治沙初期的主要保障措施是( )CA.光伏板定期清洗降溫 B.選種優質牧草 C.從黃河流域引水 D.政策和資金支持【解析】選C。分析如下:3.庫布齊沙漠治理的成功經驗不包括( )DA.“綠起來”與“富起來”結合 B.企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結合C.治沙與民生結合 D.資源開發與保護相結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庫布齊沙漠先是種植甘草改良土壤,然后再種植牧草、瓜果蔬菜,實現沙漠“綠起來”與“富起來”的結合,A不符合題意;藥品、保健品、畜牧產品等的生產和銷售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的結合,B不符合題意;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實現了治沙與民生的結合,C不符合題意;庫布齊沙漠的治理主要是采取生物、工程措施使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并沒有體現資源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特點,D符合題意。選D。變式2 土壤鹽堿化原理與濱海濕地治理過程[鏈接人教選必2-P23知識]土壤鹽度決定了濱海濕地種植和養殖類型。濱海濕地開發利用后土壤鹽度與土地利用方式的演變路徑關系密切。下圖示意江蘇鹽城某濱海濕地土地利用演變路徑。據此完成4—5題。4.根據農田演變路徑,推測農田土壤鹽度由低到高排列是( )A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解析】結合圖示可知,①地離海岸線較遠并且為直接開墾農田,適宜種植農田的土壤鹽度應較低,說明①地土壤鹽度較低;②地由蘆葦轉變為農田,說明②地土壤鹽度降低,土地利用方式發生轉變,因此②地鹽度高于①地;③地距海岸線和咸水養殖區較近,且③地濕地利用類型轉變路徑為從堿蓬(【提示】多生長于海濱、荒地、渠岸、田邊等含鹽堿的土壤上,適宜生長的土壤鹽度較高)到養殖塘再到農田,說明③地鹽度較②地和①地高。因此三地土壤鹽度由低到高排列為①<②<③,故選A。5.濱海濕地轉化為農業用地后,土壤脫鹽效果最好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DA.蘆葦種植 B.海產養殖 C.小麥種植 D.水稻種植【解析】土壤脫鹽措施主要是建立完善的灌排系統,做到灌、排分開,加強用水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通過灌水沖洗、引洪放淤等,不斷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鹽分。水稻種植需要灌水、排水,能夠幫助鹽堿土壤脫鹽,D正確;蘆葦種植和海產養殖是對濕地的充分利用,對土壤脫鹽影響不大,A、B錯誤;小麥種植屬于旱作農業,水鹽運動較水稻種植差,C錯誤。關鍵點撥鹽堿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傳統改良方式一般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第二步,種植耐鹽堿的植物,培肥土壤;第三步,種植作物。變式3 探討人類干涉對植物恢復的影響6.[人教選必2-P30自學窗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渾善達克沙地(下圖)曾經水草豐美,20世紀后期,由于草場退化嚴重,沙塵暴頻發。21世紀初,這里開始進行生態恢復,在渾善達克沙地深處某行政村,設計了喬—灌—草多層次、高密度防風林,同時,為了保證樹木成活,使用生根劑處理樹木。當年種植的旱柳萌芽了,然而好景不長,次年這些樹木就不再抽葉,并逐漸枯死。2002年,人們在嚴重退化的土地上,建起了圍欄,讓其自然恢復。到2008年,該行政村植被完全恢復,自然生長的榆樹高5—8米。(1)推斷渾善達克沙地的主要氣候特征。(4分)【答案】年降水量較小,(1分)降水變率大,(1分)多大風,(1分)氣溫年較差大。(1分)【解題思路】由圖可知,渾善達克沙地年降水量較小,且緯度高,靠近冬季風源地,多大風天氣;其氣候大陸性強,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降水變率大),氣溫年較差大。(2)分析當地在嚴重退化的沙地上,人工樹木短暫存活后逐漸枯死的原因。(6分)【答案】人工樹木移栽初期,依賴自身儲存的養分能夠維持其短期的生長。(3分)當地土壤貧瘠、土質疏松,冬季嚴寒,多大風,且蒸發強烈,水分不足,不利于人工樹木存活。(3分)【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可知,在人工樹木移栽初期,植物依賴自身儲存的養分能夠維持其短期的生長;當地為砂質土壤,土壤貧瘠、土質疏松,養分少,植物生長不良;且當地氣候大陸性強,冬季嚴寒,多大風,植物越冬困難;當地種植多層次、高密度防風林,對水資源需求量大,春夏季升溫快,降水少,當地蒸發強烈,水分不足,不利于人工樹木存活。(3)說明建起圍欄后當地植被自然恢復的過程。(6分)【答案】原有土壤保留有當地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適應性強的植物在裸地上首先生長;(3分)生長過程中,土壤、水分等條件逐步改善,從而有更多種類的植物逐步恢復,直至形成穩定的植被。(3分)【解題思路】建起圍欄之后,當地的人為干擾被消除或減少,未完全崩潰的自然生態系統依靠自我調節能力,原有土壤保留有當地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如草、耐旱灌木等適應性強的植物在裸地上首先生長;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當地土壤、水分等條件逐步改善,從而有更多種類的植被逐步恢復,直至形成穩定的植被。(4)對于“在渾善達克沙地類似地區應加強人工恢復植被”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6分)【答案】觀點:不應加強人工植被恢復。(2分)人工植被恢復投入大;(2分)適度減少人類的干擾,自然恢復的效果可能更好。(2分)【解題思路】先表明自己觀點,通過材料分析可知,人工植被較自然植被恢復投入大、成效小;通過適度減少人類的干擾,自然恢復的植被效果可能更好。故不應加強人工植被恢復。變式4 探討綠洲節水技術引發的新問題7.[人教選必2-P30自學窗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新疆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二疊紀期間經歷大規模海退,由海變陸,鹽堿地面積占全國鹽堿地面積的1/3。來自山區的冰雪融水,灌溉了只占新疆7%面積的綠洲,卻養育了新疆90%的人口。近年來新疆已成為我國棉花基地和一些特色農業基地,農業灌溉方式逐漸從傳統的灌排洗鹽(在鹽堿地中挖掘排水渠,用大水把土壤中的鹽淋洗走)轉變為大面積的滴灌,但在大規模使用滴灌技術后,出現了新的生態問題——綠洲積鹽(下圖)和荒漠區植物無法生長。科學家們又改良思路,篩選出了幾種優質“吃鹽植物”在鹽堿地進行種植,這些一年生的“吃鹽植物”能把鹽從土壤中吸收到體內,人們再把這些植物從地上移走,鹽分就徹底從土壤中被帶出來了。除能“吃鹽”外,這些植物還是很好的蔬菜和飼料。(1)簡析新疆大規模鹽堿地的形成條件。(6分)【答案】地處干旱內陸,降水少,蒸發旺盛;(2分)古地中海海退形成,巖層含鹽量高;(2分)綠洲灌溉農業大力發展,水分蒸發留下鹽分。(2分)【解題思路】形成大規模鹽堿地的條件可結合材料和鹽堿地的形成原因(鹽分多+蒸發旺盛→地表積鹽)來分析。(2)相比“灌排洗鹽”,分別闡述滴灌導致綠洲積鹽與荒漠區植物無法生長的原因。(8分)【答案】“灌排洗鹽”可以使土壤鹽分整體排出,長期來看不會出現綠洲積鹽;滴灌水量較小,只能使植物根部土壤鹽分淡化,不能把鹽排出土體,土壤中總鹽分無法減少,出現綠洲積鹽。(4分)灌排洗鹽可以把綠洲或者灌區的鹽淋洗到荒漠去,使得荒漠地區有一定的水源補給,能夠生長一部分耐鹽的荒漠植物;滴灌方式使荒漠無法獲得水源補給,缺乏水源條件,植物無法生長。(4分)【解題思路】第一步,拆解設問,找方向。①灌排洗鹽與滴灌有什么區別?②綠洲積鹽的原因是什么,荒漠區植物生長的關鍵條件是什么?(水分)③這兩種灌溉方式的不同對綠洲積鹽、荒漠區植物生長會產生什么影響?第二步,進行思維構建,得出答案。(3)說出當地種植“吃鹽植物”可能產生的效益。(6分)【答案】能將土壤鹽分帶走,改善土壤鹽堿化;鹽堿化土地改良后,其他植物可以生長,保護生物多樣性;“吃鹽植物”作為蔬菜和飼料,可以產生經濟價值;鹽堿地改良后,可以種植其他作物,產生經濟效益;促進鹽堿化地區的區域可持續發展,提高當地生活水平。(6分,3點即可)【解題思路】產生的效益可從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面進行回答。生態方面:“吃鹽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鹽分,改善土壤鹽堿化;“吃鹽植物”的生長可以提高植被覆蓋率,同時鹽堿化土地改良后適合其他植物生長,生物多樣性提高。經濟方面:當地以畜牧業為主,“吃鹽植物”可以直接提供飼料,同時一部分也可以作為蔬菜,產生經濟價值。社會方面: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鹽堿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當地生活水平。原理呈現土壤鹽堿化的形成原理知識點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1.資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轉型(1)資源型城市通常把因大規模開采自然資源而興起,并以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稱為資源型城市。(2)資源型城市生命周期(3)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4)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路徑措施 意義 舉例延長產業鏈,提升原有資源的利用價值 實施資源深度開發,延長資源產業鏈,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程度 和附加值 大慶油田在歷經近30年穩產、高產之后,于2003年開始產量下降。隨后,其城市經濟開始進入衰退期。大慶選擇了延長資源產業鏈,將油氣資源深加工作為城市轉型之路。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利用進口俄羅斯油氣資源,大慶重點發展石化產業開發新的資 源,培育新 的主導產業 拓展開發可利用的自然資源類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資源范疇,培育新的主導產業 遼寧阜新市在煤炭資源枯竭之后,先依靠發展現代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業,吸納就業,然后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和煤化工產業,推動城市轉型資源型城市面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1)面臨的問題問題 原因 影響產業結構單一 經濟發展過度依賴非可再生資源,對其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充分 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差資源綜合利用率較低 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資源利用率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對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產生負面影響資源枯竭 對非可再生資源的長期開發 主導產業衰落,經濟增長緩慢,失業人口增多問題 原因 影響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資源開發過程中缺少對環境的保護 高新技術產業等其他新興產業對環境質量要求高,不愿入駐,造成區域經濟活力不足可能誘發地質災害 礦產資源開發對原有地形地貌破壞明顯,可能誘發山體開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 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續表(2)應對措施角度 具體措施產業 促進經濟結構多元化;改造傳統產業,鼓勵和引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如旅游業等);發展綠色產業,加強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科技 發展科技和教育,為企業產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持交通 完善交通網絡環境 資源枯竭型城市作為我國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資源型城市的綠色轉型。發展循環經濟是擺脫資源依賴的根本出路,要將循環經濟的技術和理念運用到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過程中,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循環產業集群,促進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2.焦作市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興衰(1)焦作市煤炭產業的興起(2)焦作市煤炭產業衰落的原因3.焦作市的轉型之路(1)轉型思路利用優勢資源和條件,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型主導產業。(2)具體措施措施 有利條件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 耐火黏土、鋁礬土等礦產豐富,水資源較充足大力發展旅游業 獨特的地質地貌等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農業生產條件較好,農產品品質優良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分析思路教材素材變式變式1 經濟轉型發展與經濟韌性[人教選必2-P35圖2.31變式]城市經濟韌性是城市應對經濟沖擊、從中恢復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轉型的綜合衡量標準。湖北省大冶市是中國著名的礦冶城市,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和經濟轉型試點城市。下圖示意2000—2018年大冶市主要工業行業產值占比及不同階段的城市經濟韌性。據此完成1—3題。1.形成Ⅰ階段大冶市城市經濟韌性變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BA.產業基礎差 B.工業慣性大 C.技術水平低 D.勞動力素質低【解析】Ⅰ階段為2009年以前,此時大冶市礦物采選、洗選業和冶金業在主要工業行業中產值占比過大,產業結構單一,工業慣性大,經濟韌性較低,B正確;此階段雖然產業結構單一,但有一定產業基礎,A錯誤;技術水平、勞動力素質對Ⅰ階段大冶市經濟韌性的影響不顯著,C、D錯誤。2.大冶市經濟轉型成效較為顯著的年份是( )DA.2009年 B.2012年 C.2015年 D.2018年【解析】從選項四個年份看,2009年、 2012年、 2015年中,家居、文娛用品、化工、醫藥等制品制造業產值占比始終較低,農副產品加工、紡織等制品制造業產值占比停滯不前,甚至在2012年其產值占比還出現了回落,經濟轉型成效不突出,A、B、C錯誤;2018年上述產業產值占比出現明顯增長,礦冶相關產業產值占比明顯下降,經濟轉型成效較為顯著,D正確。3.大冶市經濟轉型給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啟示是( )AA.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產業多樣化 B.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產業規模化C.調整工業布局,引導工業分散化 D.加大科技投入,確保產品智能化【解析】資源枯竭型城市一般產業結構單一,工業慣性大,經濟韌性較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逐步完善產業結構,可以進一步增強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韌性,A正確;資源枯竭型城市資源已不能支撐經濟繼續發展,整合現有資源作用不大,B錯誤;工業分散化、產品智能化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發展作用較小,C、D錯誤。變式2 城市轉型發展的區位條件分析4.[人教選必2-P35活動變式]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寧夏中東部、銀川市東南部,規劃總面積4 450 km2,是國家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生產基地之一,是依托寧東煤田建設的能源、化工及相關產業集群的大型能源化工基地。近年來,該基地加快實施改革,實現由“灰氫”(利用化石燃料燃燒生產氫氣)向“綠氫”(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工序生產氫氣)的轉變。目前電解水制氫的成本居高不下。下圖示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位置。(1)簡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發展“綠氫”的有利條件。(8分)【答案】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靠近冬季風源地,風能資源豐富;地處我國西北干旱區,降水少,晴朗天氣多,太陽能資源豐富;該地位于黃河流域附近,地勢起伏較大,水能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設施完善;距離鐵路、公路線路較近,交通便利。(每點2分,任答4點即可)【解題思路】由材料可知,“綠氫”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工序生產氫氣,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發展“綠氫”的有利條件具體分析如下表:圖文材料信息 有利條件該地位于寧夏中東部、銀川市東南部,深處我國西北內陸,距離冬季風源地近,冬季風勢力強 風能資源豐富地處我國西北干旱區,降水少,晴朗天氣多 太陽能資源豐富該地是依托寧東煤田建設的能源、化工及相關產業集群的大型能源化工基地 產業基礎好該地距離鐵路、公路線路較近 交通便利方法技巧資源開發條件主要從資源儲量、市場條件、交通運輸條件等方面分析。(2)說明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由“灰氫”向“綠氫”轉變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隨著長期開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面臨著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枯竭的問題;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與“灰氫”相比,“綠氫”生產過程中,基本無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和有害氣體排放,有利于減輕大氣污染,助力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每點2分)【解題思路】“灰氫”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燒生產氫氣,該地是國家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煤炭不可再生,長時間的開采會使資源枯竭;“綠氫”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工序生產氫氣,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由“灰氫”向“綠氫”轉變后,生產過程中基本不產生溫室氣體和有害氣體,利于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原理呈現電解水制氫原理(3)分析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氫能全產業鏈發展的基本思路。(8分)【答案】充分開發當地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科技,加強相關技術研發,促進氫能產業發展;加強輸氫管道和儲氫裝置等基礎設施建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拓寬氫能國內外應用市場。(每點2分,任答4點即可)【解題思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氫能全產業鏈發展的基本思路應從氫能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如下: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 第1節 區域與區域發展.pptx 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 第2節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pptx 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 第3節 城市、產業與區域發展.pptx 專題十三 區域發展 第4節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