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天氣與氣候”第二課時 風向和風力教案一、背景分析 大概念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旨在讓學生通過對學科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實現知識的系統化、整體化。根據《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小學科學教學應“遵循‘少而精’原則,聚焦學科核心概念,精選與每個核心概念相關的學習內容”。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圍繞氣象學的核心概念,如氣壓、溫度、濕度等,引導學生理解風的形成原理和特性,幫助學生構建關于天氣和氣候的整體認識,促進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現象并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風向和風力”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天氣與氣候”第二課時的重要內容,集中探究天氣現象中的風向和風力。教材從活動準備開始就主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怎樣描述風的大小呢”這一問題引領學生從氣溫的描述轉向理解更為復雜的風向、風力,建立對天氣多元化描述的認知框架。教學內容的核心部分,分為觀測、探索和實踐三大環節:(1)“我們來觀測風”的環節,通過實地觀測的方式,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體驗風的方向變化。(2)“怎樣知道風力的大小呢”部分引入了科學儀器——風速儀,讓學生了解風力測量有其科學的量化標準。(3)“自制風向標”的活動讓學生使用不同材料制作風向標,將抽象的風向概念轉化為具體的物理實體。 (二)大概念界定 大概念的一般模型架構能夠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學科知識,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該模型架構通常包括核心概念、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三個層級。核心概念是學科內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識點,即理解該學科的基石;上位概念則提供了更寬廣的視角,是對核心概念的擴展和深化;下位概念則更為具體,是核心概念的具體實例或是對其的具體應用。對于本節而言,教學內容的核心概念為“風”,上位概念是“氣象學”,下位概念則包括“風向”和“風力”。具體概念體系可見圖1。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過晴天、陰天等天氣狀況,基本了解天氣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可以初步使用符號描述天氣情況變化。同時,學生處于中年級向高年級邁進的階段,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學習主動性不足、耐心有限,仍需教師加強引導。因年紀尚小,學生對天氣與氣候的認識較為淺顯,對于準確測量、科學實驗的具體方法所知甚少,因此在天氣與氣候這一類需要長久觀測的項目恒心不足,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關心與鼓勵。 四、教學目標 1.科學觀念:能夠全面理解風的概念,包括風的形成、風向和風力的定義及其重要性,解釋風在不同環境中的作用,以及風與天氣、氣候的關聯。 2.科學思維:能夠運用觀察、分類、比較和推理等科學方法,分析風的特性。 3.探究實踐:能夠設計并執行關于風向、風力的科學實驗,包括使用風向標和風速儀等工具進行觀測。 4.態度責任:養成對科學探究的積極態度,對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保持好奇心。在科學實踐中秉持誠實、公正的道德原則,理解氣象觀測技術對社會和環境的意義。教學重難點1.能夠運用觀察、分類、比較和推理等科學方法,分析風的特性。 2.能夠設計并執行關于風向、風力的科學實驗,包括使用風向標和風速儀等工具進行觀測。 五、教學準備 指南針、視頻播放設備、教學視頻(關于風向、風力和風速的基礎知識)、紙巾、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包括紙板、吸管、針和紙片)、風速計(用于演示)、《風級歌》相關資料、紙筆(用于記錄觀測數據)、自制風向標(學生用于實際觀測的工具)。 六、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回想一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氣溫的測量。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新的主題。你們覺得風是怎樣的?請分享你們的想法。 生1:風可以讓樹葉搖擺,在夏天給人們帶來涼爽。 生2:風可以幫助風車轉動,還可以讓我們的風箏飛得更高。 師:非常好,大家對風都有直觀的感受。那么,天氣預報里是如何描述風的呢?讓我們看一段視頻。 (教師播放精選的天氣預報視頻片段,其中詳細描述風的方向和強度:今天下午將有東北風逐漸轉為西南風,風力預計達3到4級。) 生:視頻里說到了東北風轉西南風,還有風力3級到4級。 師:很好,你們注意到了風的兩個重要特征:風向和風力。那么,風向和風力到底指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究的問題。 (板書課題:風向和風力)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師生互動和實際的天氣預報視頻,旨在激發學生對“風”這一主題的興趣和探究欲望。視頻提供了生動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從日常生活的經驗出發,自然過渡到對風向和風力這兩個科學概念的理解。) (二)實驗探究,感受風向 師:現在我們去校園里觀測風向。首先,讓我們明確校園的東南西北方向。你們知道怎么判斷方向嗎? 生:可以用指南針來判斷。 師:非常好!現在我們知道了方向,讓我們找一些物體來幫助我們觀測風向。 (教師帶領學生到校園里,指出各個方向,并觀察校園內飄動的物體,如樹葉、旗幟等。) 師:請觀察這面紅旗,它是朝哪個方向飄動的? 生:紅旗朝東飄,所以風應該是從西邊吹來的。 師:很好,風向通常是指風從哪個方向吹來的。現在讓我們回到教室一起玩一個小游戲——吹紙巾游戲。請大家手持紙巾,看看它們在風中是如何飄動的,以此來判斷風是從哪個方向吹來的。 (學生參與游戲,觀察并討論紙巾的飄動方向。) 師:通過這個游戲,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風的方向。風向的觀察不僅是科學探究,還是一種有趣的活動。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實地觀測+互動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風的方向,深化其對風向概念的理解。通過直接觀察校園內的飄動物體,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現象結合起來,加深對風向的理解,從而對風向的認識更為深刻、直觀。) (三)風級精講,認識風力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了如何觀測風向,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風力。你們知道風力是怎么定義的嗎? 生:風力是不是和風的強度有關? 師:是的,風力確實是指風的強度,它與風的速度直接相關。風速越大,風力也就越大。那么,我們通常用什么來表示風力的大小呢? 生:是不是用風級來表示? 師:對!風力的大小通常用“風級”來表示。但風級是怎樣劃分的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了解一下。 (教師播放介紹風級劃分的視頻,視頻詳細解釋了不同風級的特征。) 師:視頻里提到了不同風級的特點。了解風力對于我們理解天氣非常重要。那么,氣象觀測站是用什么工具來觀測風力的呢? 生:是用風速計嗎? 師:是的,風速計可以準確測量風速,從而判斷風力。但如果沒有風速計,我們該怎么辦呢? (學生思考其他觀測風力的方法。) 師:我們可以通過生動的風級歌來幫助我們判斷風力。讓我們一起學習《風級歌》,看看如何用它來估計風力。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風力的概念及其與風速的關系,并學習風級的劃分方法。視頻資料主要提供直觀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理解風速與風力的關系,并將這些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四)合作實驗,拓展知識 師: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組合作制作風向標。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風向標是什么,它是怎樣工作的。讓我們先觀看一個視頻,了解如何制作和使用風向標。 教師播放教學視頻,展示風向標的制作過程和使用方法。 師:我們可以使用簡單的材料,如紙板、吸管、針和紙片來制作。現在,每個小組將收到這些材料,并開始制作自己的風向標。 (學生分組制作風向標。) 師:在制作過程中,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風向標的哪些設計細節對測量風向特別重要呢? 生:我注意到風向標的箭頭和尾部需要平衡,這樣才能準確指示風的方向。 師:非常好!確保風向標的平衡非常重要。接下來,我們將把制作好的風向標帶到戶外,進行實際的風向觀測。在進行觀測時,我們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 生:我們需要確保風向標放在開闊地,遠離建筑物和樹木,這樣觀測才不會受到阻礙。 師:正確!在開闊地方觀測可以避免周圍環境對風向的干擾。現在,讓我們一起到戶外進行觀測吧! (學生將風向標放在適當的位置,進行風向觀測,教師提供指導。)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小組合作和實踐活動,旨在加深學生對風向標制作和使用的理解。通過親手制作和實際使用風向標,學生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還能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五)復習回顧,提高延伸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關于風的很多知識。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首先,風是由什么造成的? 生:風是由氣壓差引起的空氣流動。 師:非常好!我們還學習了怎樣測量風向和風力。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極端天氣。你們知道什么是極端天氣嗎? 生:像臺風、龍卷風這樣的強烈天氣現象。 師:正確。極端天氣事件通常伴隨著強風。我們為什么需要了解這些極端天氣現象呢? 生:了解極端天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這些天氣帶來的影響。 師:很好。接下來,我們將使用熱水和冷水來模擬溫差,并觀察產生的“風”。 (教師演示實驗,將熱水和冷水的容器放置在一起,并使用煙霧或輕紗來展示空氣流動的效果。) 師:最后我想給大家布置一個小任務。請利用你們自制的風向標,連續觀測并記錄一周的風向。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復習和拓展知識,加深學生對風及其在氣象學中作用的理解。通過討論極端天氣和氣象預測,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深化氣象學重要性的認識。) 七、教學總結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以“風”作為大概念的核心,從風的形成、風向和風力的測量,到風在極端天氣中的作用,我成功地將這一概念滲透教學環節的各個方面。通過師生互動、視頻教學、實驗制作和戶外觀測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理解了風這一自然現象,還學會了如何觀測和記錄風的變化。在基于大概念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興趣為起點,引導其主動發現、勤于探索、勤加思考,使學習過程自然而有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