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講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課程標準 核心概念詞提示1.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2.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意義。 3.認識紅軍長征的意義。 1.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寧漢合流、國民政府二次北伐、濟南慘案、張學良改旗易幟、官僚資本 2.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革命、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精神【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政治(1)“寧漢合流”:1927年秋,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合并,標志著中國國民黨專制統治的確立。(2)國民政府北伐:1928年,國民政府討伐張作霖。日本制造了“濟南慘案”。(3)東北易幟:1928年底,張學良通電全國,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統一了全國。【鏈接·選擇性必修1·P15-16】(4)國民黨“訓政”開始 1928年。表現 ①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行使政權,閉會期間,托付給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項治權,托付給國民黨政府總攬執行。 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負責指導監督國民政府的重大國務。實質 違背“主權在民”,是一黨專政。(5)國民黨“憲政”:1948年,召開“國民大會”,建立總統府,企圖為獨裁統治披上“憲政”的外衣。【鏈接·選擇性必修1·P40】(6)公務員制度①建立:1929年制定《公務員任用條例》,1933年頒布《公務員任用法》。②內容:公務員選任由考試院負責;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試法》。③評價: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和平等性。2.經濟(1)民族工業迅速發展原因 興辦實業的熱情有所提高;反帝愛國運動蓬勃開展表現 紡織、面粉、化學、橡膠、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官僚資本崛起:官僚資本憑借國家權力,迅速聚斂起巨額財富,四大銀行成為他們巧取豪奪的重要工具。知識點二 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義(1)爆發: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兩萬多起義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2)意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2.八七會議(1)召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2)內容3.秋收起義(1)八七會議后,毛澤東趕赴湖南組織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2)1927年9月,起義軍進攻長沙途中受挫,改向山區進軍。4.開辟井岡山道路(1)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開始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②井岡山會師: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的革命隊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2)歷史意義: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從此,中國革命走上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5.“工農武裝割據”(1)建立根據地: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大小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革命武裝力量達10萬人。(2)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11月,江西瑞金,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3)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廣大農民歡迎。他們擁護中國共產黨,積極發展生產,支持革命。知識點三 紅軍長征1.背景:由于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2.過程(1)開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2)轉折:遵義會議①內容:集中全力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②意義: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3)會師3.意義:實現了戰略大轉移,宣傳了政治主張,播下了革命種子,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拓展補充】1.重要觀點——國民經濟建設運動1935年12月,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了《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綱案》。其內容有八條,即提倡征工、振興農業、鼓勵墾牧、調節消費、振興工業、開發礦產、流暢貨運、調節金融。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經濟得到了發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場戰前的經濟動員運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想一想 為什么說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是一場戰前的經濟動員運動?提示 這場經濟建設運動為抗日戰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對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巨大作用。2.關鍵圖表——“工農武裝割據”想一想 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成功實踐的前提條件是什么?提示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3.重要概念——古田會議1929年12月,紅軍第四軍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這次會議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黨的經驗,批評了各種錯誤思想,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等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想一想 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了“黨指揮槍”等軍隊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的會議是什么?提示 古田會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