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講 戊戌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課程標準 核心概念詞提示1.認識社會各階層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3.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 1.清末改革與新政: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奏定學堂章程》、學堂選官制度、清末新政、《欽定憲法大綱》 2.辛亥革命:興中會、同盟會、三民主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戊戌維新運動1.歷史背景(1)《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2)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維新派的理論基礎。2.拉開序幕:“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3.高潮:“百日維新”(1)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2)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4.結果:失敗(1)標志:戊戌政變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囚禁。②康有為、梁啟超被迫逃亡海外。③改革措施除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廢止。(2)原因5.意義:推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新思想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鏈接·選擇性必修1·P38-39】知識點二 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1.背景:科舉制度的廢除(1)原因: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開展。(2)過程2.表現(1)1904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正式設立。(2)1904年后,確立了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3)1905年后,學堂選官和留學畢業生選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知識點三 辛亥革命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鏈接·選擇性必修1·P24】(1)清末“新政”①背景:1901年初,清政府遭受重挫。②內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振興商務、獎勵實業等。③評價: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并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革命很快爆發了。(2)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或政黨的建立①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走上革命道路。②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建中國同盟會。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3)三民主義的提出和一系列武裝起義發動①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②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影響巨大。(4)預備立憲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立憲派成立了預備立憲公會,積極推進立憲運動。②1908年8月,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作為制定“憲法”的準備。③1911年5月,清政府組織“皇族內閣”,以失敗而告終,資產階級立憲派轉而支持革命。2.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武昌起義①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出賣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引發保路運動。②爆發:1911年10月10日,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③結果:成立湖北軍政府,各省紛紛獨立。(2)民國建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鏈接·選擇性必修1·P39】(3)建立文官考試制度①依據: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②內容:以考試制度為主,國家建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完善國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養、任用、監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③意義:進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建設產生重要影響。(4)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 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和權利。 ②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統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公布的法律及命令。地位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5)袁世凱竊取勝利果實原因 袁世凱的威脅利誘,英國等列強的支持,孫中山的妥協退讓。結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 ②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性質:近代中國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意義(3)【拓展補充】1.重要觀點——甲午戰敗后中國士大夫心態想一想 有學者提出,甲午戰爭才是中國近代史的真正起點,談談你的認識。提示 甲午戰爭把民族資產階級推上政治舞臺;推動社會思潮轉化;促進民族意識覺醒;推動救亡運動開展。2.重要概念——清末“新政”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徹底擊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從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進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歷史上稱“清末新政”。主要內容有:改革官制,裁閑散衙門,添新機構;改革兵制,擴練新軍;改革學制,廢科舉設學堂,獎留學;依法保護和獎勵工商業者。新政最終失敗,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進了中國政治的近代化,也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條件。想一想 為什么說清末“新政”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條件?提示 清政府自救運動的失敗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國人由此失去了對清政府的最后希望。3.關鍵圖表——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想一想 辛亥革命前,民間家中幾乎都供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到民國時期卻改作“天地國親師”。這一變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什么?提示 近代國家觀念正逐步地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