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8.2《共園中國夢》教案1.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一)核心素養培育1.政治認同:了解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理解中國夢的內涵,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性成就,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進程中的領導作用;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道德修養:感知勞動創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領會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3.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4.責任意識:關心社會,了解時政。(二)學情分析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九年級學生已經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對百年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屈辱感同身受,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具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但是,大多數學生對實現中國夢的理解偏于簡單化,對實現中國夢的美好藍圖、實現路徑思考不多,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思想、新戰略了解不多,對做自信中國人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多數學生都有自己的美好夢想,但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關心不夠,需要引導他們將個人夢和國家夢有機結合,將自身成長與祖國發展相結合,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貢獻力量。二、教育價值1.自我成長:能結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優化自己的夢想,制定合理的圓夢計劃,做有夢且實干的人,提高自信心的同時,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2.我與他人的關系:在追夢路上,用自己的行為影響他人,通過努力和奮斗為他人帶來福祉,交往中做到不卑不亢、理性平和。3.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認同和內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需要青少年擔負起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能夠通過優化自己的夢想來助力中國夢的實現。三、教學目標1.通過尋找歷史中的追夢中國人來感受歷史的厚重感,明白實現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并知道有很多有責任、有擔當的中國人在為此付出努力。2.通過新時代偉大成就的素材收集與整理,今夕的對比,感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通過釋疑解惑,認識到當下我國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依然面臨著諸多艱難險阻,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地繼續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4.通過自我夢想的優化,更好地將個人夢與中國夢有機結合,用時代的視角、大局的觀念來審視自己的夢想,進而努力讓自身成長與時代發展相融合,為中國夢助力。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中國夢的內涵、我國進入新時代以來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教學難點:個人夢與中國夢相融合,個人成長與祖國發展相聯系五、教學過程【導入】呈現本節課大任務:制作《中國人 中國夢》主題宣傳展板展板任務一:溯本源·尋夢足跡從古至今,有哪些仁人志士在追求中國夢的道路上不懈奮斗?請簡要分享他的故事,并將故事里的人物照片貼在展板相應位置。學生分享教師追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過去追求的夢想和現在的中國夢,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無論是啟蒙還是救亡,或客觀、或主觀,都有一個“內核”,這就是實現國家之強、民族之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從不斷的抗爭中逐漸生成和發展的一種民族自覺,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到了當代,就成了我們說的“中國夢”,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突出以人民為本的地位。【教授新課】展板任務二:展成就·驕傲自豪理一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材104-119頁相關知識,并解決三個問題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誰的夢想?2.進入是新時代,我國取得一系列偉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中國夢與公民個人有什么聯系?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學生明白,中國夢是國家的夢,也是每個人的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黨的領導、人民的艱苦奮斗等。做一做:教師課前布置小組學習任務單中國夢是生動的、具體的,新時代以來我國取得了許多成就。請你為“展成就·驕傲自豪”板塊編寫內容。任務要求:1.小組合作搜集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在追逐偉大夢想過程中取得的成就的具體事例。2.對比同領域過去的發展情況,多角度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學生課堂展示小組合作成果:富民夢;強軍夢;大國外交夢。展示后,將材料貼在展板相應位置。議一議:其他同學根據評價標準做好記錄,選擇其中一組,記錄自己的收獲,并提出改進意見。教師追問:取得這些不同領域偉大夢想的成就,他們共同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所有日新月異的進步和發展,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釋疑解惑:利用我們已學到的知識和學習單上的補充資料,小組討論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2.你如何理解“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夢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當下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依然面臨著諸多不足和挑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成現實。展板任務三:逐信仰·優化自我變一變:教師呈現課前調查的學生夢想合集教師提問:從中國夢這個視角來審視我們的個人夢想,我的夢想和中國夢“同頻”嗎?我們需要如何優化我的夢想,來使其與中國夢同頻共振?老師從個人經歷給你一個范例,將你的思考和調整展示出來。學生分享教師通過“共筑中國夢”的震撼視頻,結束本課。2.教學反思很榮幸能夠有機會打磨一節市級公開課,感謝王小葉老師的指導和點撥,感謝中心組老師們的幫助和支持。每一次深刻的反思,都是心靈的一次洗禮,讓人在進步中成長,細細想來,本節課收獲如下:一、培根鑄魂,增強政治認同《中國人 中國夢》這一課是九年級上冊的最后一個課時,它在全冊中發揮總結升華的作用。內容涉及,第一,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遇的苦難,以及面對苦難,我們持續的抗爭和奮斗;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不斷取得偉大成就;第三,現在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國夢的實現,以及中國人的自信來源等。在這里,價值的引領遠比知識的傳授更難也更重要。本節課通過設計展板,在任務推動中,帶領學生追本溯源尋找夢想的足跡,展示成就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探尋原因增進政治認同和共識,讓學生意識到國家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黨的領導、離不開正確的路線、離不開人民的團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我的夢想與中國夢是否同頻、怎樣使我的夢想與中國夢同頻共振”等問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和奉獻精神。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直觀感知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增強他們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力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啟智增慧,提升學習能力要想上好本節課,需要的支撐材料跨度大,內容較多,從近現代以來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涵蓋了多個歷史時期和關鍵節點。課前需要充分準備,理清思路,設計出符合邏輯的呈現方式。備課中,王老師建議要以任務驅動來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通過學生展示來實現生生交流,老師設計評價量表,使學生的匯報和生生互評更具有效性。除了學生的匯報展示,在教學過程中,問題設問方式尤為重要,好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生長。設計問題時,我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好問題框架,例如,第一個任務后,問題“以前的夢想與新時代的中國夢,有什么關系”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歷史維度的知識和常識,并促進學生掌握對比分析的能力;第二個任務后,問題“中國取得這么多偉大成就共同的原因有哪些”,啟發學生尋找共性,產生共鳴,并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三、反思不足,不斷完善自己每次課的磨煉到呈現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當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的認同度不夠高,導致備課中時常懷疑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導致備課推進困難。作為一個相對成熟的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突發情況時,沒有做出及時的反應并妥善處理,例如學生說到“我認為過去的夢和新時代的中國夢本質是一樣的,只是時代不同”,我沒有正確引導出:正是因為時代不同,才更能凸顯出黨的智慧,現在的中國夢不僅僅強調國家富強、民族興盛,更突出了人民本位,注重人民的幸福生活。本節課中積極參與的學生相對固定,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不能主動思考和回答問題,這也與我的課堂調動和啟發有關,未來可以通過設計更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采用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案例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本次公開課,我深刻認識到《中國人 中國夢》這節課的重要性和挑戰性。未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注重教學內容的準備和梳理、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多樣化、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打好基礎,更為黨和國家培育人才做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