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2024 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總結(文字素材)(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2024 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總結(文字素材)(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1節 走進生物學實驗室
認識和使用光學顯微鏡
1.最早的顯微鏡是由荷蘭人 發明的。
2. 是實現物像第一次放大的鏡頭。
3. 是實現物像第二次放大的鏡頭。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由 的放大倍數共同決定,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 。
5. 是精密的生物學實驗器具。我們要正確、規范的使用。使用時要遵循先用 觀察,再用 觀察的順序。
認識光學顯微鏡
(1)目鏡: ,具有放大作用,目鏡越 ,放大倍數越大。
(2)物鏡: ,具有放大作用,物鏡越 ,放大倍數越大。
(3)通光孔:通過光線。
(4)遮光器:具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調節穿過通光孔的光線的多少,光線強時用 ,光線弱時用 。 (5)反光鏡:反射光線,分為平面鏡和凹面鏡:光線強時用 ;光線弱時用 。
(6)粗準焦螺旋:粗調節,大幅度調節鏡筒高度。
(7)細準焦螺旋:細調節,細微調節鏡筒高度。
(8)轉換器:轉換物鏡鏡頭。
(9)載物臺、壓片夾:放置、夾持裝片。
(10)鏡筒:連接目鏡和物鏡。
(11)鏡壁、鏡柱、鏡座:支持、連接作用。
使用光學顯微鏡
實驗: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
(1)選擇 :選擇 目鏡。
(2)選擇 :轉動 選擇物鏡。選擇 物鏡,此時觀察到的視野比較大,便于找到觀察 。
(3) :將物鏡對準 ,轉動 ,直到從目鏡中可以看見整個視野是 的。反光鏡一面為 ,一面為 。在 的環境中,一般用平面鏡對準光源。在 的環境中需要將凹面鏡對準光源。
(4)制作、放置裝片:將臨時裝片放到載物臺上,并用 夾住,移動裝片,使材料位于 的中央。
(5)粗調節:調節 時,先從顯微鏡的一側注視著 ,使物鏡緩慢下降并靠近裝片,注意不要壓到蓋玻片。再通過目鏡觀察,同時調節 ,使鏡筒緩慢 ,直到看清物像。
(6)細調節: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 。
7.生物材料要 8.通過顯微鏡看到的物像是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物像 ,視野就 ,也相對較 。
9.探究過程通常包括 和 等。
10.科學探究常常需要采用 的方法設置 。在對照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除了單一變量 ,其他因素都應該 。設置對照實驗, , 等是提高實驗結果可靠性的重要方法。開展科學探究時,我們必須堅持 的科學態度。當科學探究的結論與原有的知識矛盾時,在 的基礎上應該大膽的質疑并修正原有的知識。
認識常用的其他實驗器具
器具:放大鏡等;
器具:解剖盤,剪刀,鑷子;刀片等;
器具:量筒,托盤天平等;
器具:酒精燈,三腳架,陶土網等;
器具:燒杯,試管,試劑瓶,培養皿,研缽,滴管,鑰匙等。
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
實驗開始前:學習實驗室常見的安全標識,不要 儀器設備;
實驗過程中,仔細閱讀實驗指導,嚴格按照實驗規范進行實驗,特別注意安全操作:
①所有的藥品都應該 ;
②禁止隨意 化學試劑;
③禁止加熱密閉的容器或外部尚為完全干燥的玻璃器皿;
④注意安全使用鋒利、尖銳的器具等;
發生事故要正確處理:
①當實驗試劑濺到眼中或皮膚上,應該及時 ,情形嚴重的應該及時送醫;
②發生火災事故時,應該及時處理并報告老師,情況危急時還應該報警;
實驗結束后:
①按要求處理實驗生物,并徹底清洗實驗器具等;
②使用過的化學試劑應該倒入專門的廢液缸,而不能隨意倒入水池;
③離開實驗室前,要認真洗手,并關閉實驗室的水、電設備和門窗。
開展科學探究
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解決問題常常需要 ;科學探究還需要通過 等方式來獲得 ; 等是提高實驗結果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等是 的重要過程;此外還要善于 。
開展科學探究時,我們必須堅持 的科學態度。
第2節 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一、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1)實驗:識別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
①取片:用潔凈的載玻片;
②滴生理鹽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 );
③取材:涼開水 ( ),用牙簽稍鈍的一端在輕刮口腔內側壁;
④把牙簽輕刮過的一端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涂抹幾下;
⑤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 ,再將蓋玻片緩緩放平蓋在水滴上。注意 ;
⑥染色:在蓋玻片的一側滴滴 ,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 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
⑦使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
動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
① :保護細胞內部結構, ,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 :內有遺傳物質,貯存遺傳信息;
③ :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④ :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細胞核含有 ,遺傳物質攜帶的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等性狀。因此,我們把細胞核稱為 。
第3節 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一、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 :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② :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物質進出。
③ :與 有關,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④ :含有遺傳物質,貯存遺傳信息。
⑤ :含有細胞液,與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關。
⑥ :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⑦ :與 有關,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植物細胞的結構
實驗:識別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
①制作臨時裝片: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注意不宜過大),邊長約為0.5cm,將撕取的外表皮放在預先滴有 的載玻片中央;
如果用白色洋蔥鱗片葉作為觀察材料,還需要用碘液進行染色,并且重復2-3次;
②觀察:使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在觀察與研究的基礎上, 共同提出了 :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植物細胞在形態、結構上與動物細胞有所不同,體現了 ;但它們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這些結構的功能也很相似,體現了 。 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重難點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視野就 ,細胞就 ,但數目 ,視野 ;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視野就 ,細胞就 ,但數目 ,視野 。
重難點2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顯微鏡成 的虛像,像的 ,所以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左上方移動。即為: 。
重難點3污點的判斷方法
污點可能在: 上,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
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
移動玻片,污點移動就在玻片,不動就不在玻片;
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
重難點4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結構
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包括 ,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液泡和葉綠體,只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才具有 ,而一般只有植物的綠色部分才具有 ,如菠菜葉片具有葉綠體,而洋蔥鱗片表皮細胞不具有葉綠體。
第1節 細胞的分裂與分化
一、細胞分裂
1、定義
細胞分裂就是 的過程。分裂之前的細胞稱為 ,分裂產生的細胞稱為 。
過程
分裂時, 先由一個分成兩個;
隨后, 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
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 ,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 ,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特點
細胞核分裂時, 的變化是明顯。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 相同,因此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結果
細胞分裂導致 。
細胞分化
定義
分裂后的細胞在 向著不同方向變化的過程。
結果——形成組織
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細胞群。
那些由形態相似、結構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群叫做 。
動物的組織
名稱 功能 舉例
上皮組織 皮膚等
結締組織 血液、骨組織等
肌肉組織 骨骼肌、心肌等
神經組織 腦、脊髓等
植物的組織
名稱 功能 舉例
分生組織 芽尖、根尖等
保護組織 根、莖、葉的表皮等
薄壁組織 根、莖、葉、果實等
輸導組織 莖、葉脈等
機械組織 莖、葉柄、果皮等
第2節 單細胞生物
一、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
1、單細胞生物
(1)定義:單細胞生物是指由單個細胞構成的生物。
(2)種類: 等。
2、衣藻(植物)的細胞結構及功能
(1)結構:鞭毛、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眼點、伸縮泡、葉綠體。
(2)功能
眼點: 。 鞭毛: 。
伸縮泡: 。 葉綠體: 。 繁殖方式:通過 產生后代。
衣藻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是細胞內不同結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運動、獲取營養、感受外界刺激(如光)等生命活動。
草履蟲(動物)的細胞結構及功能
(1)草履蟲的形狀像 。其結構包括:纖毛、表膜、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口溝、食物泡、收集管、伸縮泡、胞肛。
(2)功能
纖毛: 。 口溝: 。 食物泡: 。
胞肛: 。 收集管和伸縮泡: 。
(3)繁殖方式:通過 產生后代。
4、變形蟲和眼蟲的細胞結構及功能
變形蟲能形成臨時性偽足,體形隨偽足的變化而變化,并依靠偽足 ;
眼蟲可以借助鞭毛的擺動進行運動,眼點可以感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單細胞生物能夠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
大多數單細胞生物不僅能獨立完成運動、取食、繁殖等復雜的生命活動, 而且能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例如,草履蟲對環境中某些刺激能產生趨向或避開的反應,這種反應稱為 。
在“探究草履蟲的趨性”實驗中:草履蟲避開食鹽的反應,是草履蟲趨性的一種表現。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對生活環境的變化能夠產生相應的反應,從而 ,適應環境。
注意: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為了便于觀察,常常在載玻片上的培養液里放幾絲棉花纖維,目的是: 。
第3節 多細胞生物
一、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植物體,故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 植物體的器官分為 和 。
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系統構成動物體,故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 。
人體的系統: 。
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無論是高等動物體,還是綠色開花植物體,都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這些多細胞生物體的各部分在結構上 ,在功能上 ,作為一個 統一的整體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重難點1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中的 ,再 到兩個子細胞中。這樣,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先加倍再平均分配, 。
重難點2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
不同組織的細胞都來是同一個親代細胞(受精卵細胞)不斷分裂、分化的結果,分化只會使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變化,但遺傳物質(染色體)不變,所以 。
重難點3單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對于單細胞生物來說,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體,所以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層次只有 。單細胞生物沒有 。
重難點4多細胞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多細胞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 ,多細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 ,所以植物的結構層次比動物少了 。
第1節 藻類和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植物類群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生活環境 絕大部分生活在 中,少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 生活在 的環境 生活在 的環境
特點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幾乎全身都能進行 和吸收無機鹽 有 和 ,但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 作用 有根、莖、葉的分化,內部有 組織和 組織
代表例子 水綿、海帶、紫菜、衣藻、 葫蘆蘚、地錢、小墻蘚 鐵線蕨、卷柏、滿江紅
第2節 種子植物
植物類群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生活環境 生活
特點 裸子植物的種子外面 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的種子外面 果皮包被(受精方式為雙受精)
代表例子 松樹、杉樹、銀杏、蘇鐵 小麥、玉米、白菜
注意:被子植物又分為 植物和 植物。
單子葉:一片子葉、須根系、平行葉脈(代表植物:蔥、蒜、竹子、水稻、小麥等)。
雙子葉:兩片子葉、直根系、網狀葉脈(代表植物:白菜、桃樹、花生、大豆等),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重難點1 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異同點
比較項目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相同點 都有種皮和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不同點 子葉數目 1片 2片
胚乳 絕大多數有 絕大多數沒有
儲存營養的結構 胚乳 子葉
常見種類 玉米、水稻、小麥等 大豆、花生、蓮子等
重難點2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比較
種子植物類別 種子的著生位置 結構生理特點 舉例
裸子 植物 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著 根、莖、葉都很發達,里面都有輸導組織,所以,裸子植物可以長得很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生長。 水杉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有“活化石”之稱。 銀杏是我國特有的古老樹種; 紅豆杉是我國特有樹種,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被子 植物 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 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能夠暢通無阻; 它們一般都能開花結果,所結的果實靠果皮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的形態結構有利于種子傳播。 獼猴桃 荔枝 水稻等
重難點3 藻類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簡單的生物
藻類的細胞中一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對單細胞藻類來說,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動。多細胞藻類生活在水中,幾乎全身都可以直接從環境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它們沒有專門的吸收和運輸養料以及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可以說,藻類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簡單的生物。
第1節 無脊椎動物
注意: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根據體內有無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
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1.線形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 形;體表有角質層;有 有 。
b、常見動物:蛔蟲、蟯蟲、鉤蟲、絲蟲
c、代表動物:蛔蟲
d、常見考點:
(1)蛔蟲適于寄生生活的特點:
①體表有一層 ,起保護作用。
② 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構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
③ 發達,生殖能力強。
④ 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 。
⑤寄生在人的 里。
(2)蛔蟲病的預防:首先必須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清潔的生水, 蔬菜、水果要洗干凈,飯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2.環節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呈 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b、常見動物: 蚯蚓、沙蠶、蛭。
c、代表動物:蚯蚓
常見考點:
(1)蚯蚓的形態結構特點:
①呈 ,由許多相似的 構成。
②靠近身體的 有環帶,用于 。
③腹面粗糙不平是因為有 。
(2)運動: 和 的配合。
(3)呼吸:濕潤的 。 用濕棉球擦拭體表的目的是 。
(4)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 。
(5)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土壤中 為食,夜晚爬出地面取食落葉,是生態系統中的 。
(6)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沙蠶是食餌;水蛭中可提取蛭素;蚯蚓疏松土壤,糞便可提高土壤肥力,處理生活垃圾,藥用等。
3. 刺胞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 對稱;體表 細胞;有 無 。
b、常見動物:??⒑OU、珊瑚蟲、水螅(淡水)。
C、代表動物:水螅
d、常見考點:
(1)水螅的生活環境:生活在 的清潔的淡水中。
(2)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
①一端附著在水草上,另一端有 ,口周圍有細長的 ,用于 。
②體型呈 ,體壁有 兩層細胞構成,還有中間有一層 。
③內胚層細胞圍成的空腔叫 ,與口相連, 。
(3)水螅的消化:食物從 進入,在 內消化,食物殘渣仍然從 排出。
(4)水螅的生殖:主要通過 方式進行生殖,在食物較少、水溫較低時,也能進行 生殖。
(5)水螅也可進行 。
4. 扁形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呈 對稱;背腹扁平;有 無 。
b、常見動物: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
c、代表動物:渦蟲
d、常見考點:
(1)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等扁形動物營 生活, 很簡單,而 很發達。
(2)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①華枝睪吸蟲寄生在 ,若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該吸蟲的魚蝦,就會被感染。
②血吸蟲病是由 感染引起的,人若進入含有 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5. 節肢動物
a、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b、常見動物: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c、代表動物:蝗蟲
d、常見考點:
(1)節肢動物分類:
①昆蟲綱:一對觸角,3對足,一般有2對翅。代表:蝗蟲、蒼蠅、螞蟻等。
② :蝦、蟹、水蚤等,體表有硬甲。
③ :蜈蚣。
④ :蜘蛛。
(2)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目前種類 萬種以上,占所有已知動物種類 以上。 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
(3)蝗蟲的身體分為:頭部:一對觸角,一對復眼(視覺),一個口器,三個單眼(感光)。
胸部: (后足發達,適于跳躍), (適于飛行)。
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
①蝗蟲的 有十對氣門,是氣體進出蝗蟲身體的門戶,蝗蟲的呼吸器官是 。
②蝗蟲的胸部有 ,作用是 。
③不是所有的節肢動物的身體都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只有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④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身體都有許多體節構成,但節肢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⑤環節動物的體節相似,節肢動物的體節不一定相似。
4.軟體動物
a、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 ,大多具有 ;運動器官是足。
b、常見動物: 河蚌、扇貝、文蛤、縊蟶;石鱉、蝸牛、魷魚、章魚,烏賊蛾螺等。
c、代表動物:河蚌
d、常見考點:
(1)軟體動物種類很多,有 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
(2)軟體動物的貝殼能 殼內柔軟的身體。身體表面包裹著肉質膜,稱為 。貝殼就是由 分泌的物質形成的。 珍珠與貝殼內表面的成分相同,也是由 分泌物形成的。
(3)并不是所有的軟體動物都有貝殼, 、 、 的貝殼已經退化。
(4)雙殼類動物在吸入和排出水的過程中,攝取水中的 顆粒并排出 的殘渣,同時,利用 與水流進行 。
(5)軟體動物中有很多成為 的對象,牡蠣、扇貝、鮑等富含 和多種 ,鮑、烏賊的殼和珍珠粉可以 ,螺殼和珍珠是很好的 。也有一些軟體動物對人類有一定的危害,如 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寄主。
(6) 鮑的殼—石決明,烏賊的殼—海螵蛸。
第2節 脊椎動物
2.1 魚類
1.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根據體內有無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 和 ,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
2. 魚類:
a、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 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 。
b、常見動物: 中華鱘、草魚、帶魚、鯊魚、泥鰍、黃鱔、海馬。
c、代表動物:鯽魚
d、常見考點:
(1)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
(2)魚形態結構特點:
①魚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部、尾部,呈流線型: 。
②鱗片 ;黏液 ;側線 、 。
③魚用鰭游泳: 胸、腹鰭 ;尾鰭 ; 的擺動能產生前進的動力。
④呼吸:魚鰓和口交替開合,是為了 ;
水從口進入,從 流出。魚鰓絲呈 ,是因為 。鰓絲 ,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有利于 。
⑤魚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能靠 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 。
魚離不開水的原因:魚的呼吸器官是 ,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舒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因為得不到充足的氧氣窒息而死。
2.2兩棲動物
1. 兩棲動物
(1)代表動物——青蛙:
青蛙是由 發育而來的。蝌蚪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都像 ,有 ,用 呼吸,只能在 中生活。它發育成青蛙后,尾和鰓 ,生出 和 ,可以在 上生活。青蛙適應陸地生活與它能用 呼吸密不可分。青蛙的肺結構簡單,不發達。它的皮膚裸露且能 黏液,濕潤的皮膚里 ,也可進行 交換,以輔助肺呼吸。
(2)其他常見的兩棲動物:蟾蜍、大鯢、蠑螈。
(3)兩棲類的主要特征:
①幼體生活在 中,用 呼吸。
②成體大多生活在 上,也可在水中 ,用 呼吸, 輔助呼吸。
(4)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①兩棲動物是很多農田害蟲的 ,保護稻田中的青蛙可以 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由于環境污染及水域面積縮減等原因,兩棲動物正在減少,我們應大力 ,禁止 。
②“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指 在求偶。
2.3 爬行動物
(1)代表動物——蜥蜴:
①蜥蜴一生都生活在 上。它的頭部后面有 ,因此頭可以靈活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
②蜥蜴四肢短小,不能 ,能貼地面迅速 行。
③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能 身體,又能 體內水分的蒸發。
④蜥蜴的肺比青蛙的發達,氣體交換能力 ,只靠 就能滿足它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求。
⑤蜥蜴將受精卵產在陸地上,受精卵較 ,卵內養料較 ,并含一定的 ,卵外還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因此,蜥蜴生殖和發育可 對水環境的依賴,這也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2)其他常見的爬行動物:龜、鱉、蛇、揚子鱷。
(3)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①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
②用 呼吸。
③在陸地上產 , 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4)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①龜、鱉可食用,可入藥。
②蛇可治病。
③揚子鱷是 保護動物。
3. 比較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呼吸器官 體溫 生殖方式
兩棲動物 幼時靠 ,成年靠 ,皮膚輔助 不 卵生
爬行動物 不 卵生
2.4 哺乳類
一、鳥
1. 多種多樣的鳥類
世界上的鳥有 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于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有利于 后代。
2. 鳥類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有 無牙齒,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有肺并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高而恒定,生殖為 。
b、常見動物: 家鴿、大山雀、丹頂鶴、啄木鳥、野鴨等。
c、代表動物:家鴿
d、常見考點:
(1)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①被覆 ,前肢特化為 ,翼上有羽毛有利于 。
②身體呈 ,有利于 。
③骨 而 , ,減輕體重。
④ 發達, 發達,附著在 上;可 。
⑤食量 ,消化能力 ,直腸 ,不儲存糞便,有利于 。
⑥心肌發達,心率 ,血液循環快,血液輸送 、 質的能力強。
⑦鳥類的呼吸是 ,提高了氣體交換的 ,保證充足的 。
(2)呼吸:用 呼吸, 輔助呼吸。①鳥體內有多個氣囊,并都與肺相通,并位于內臟器官之間,氣囊的存在,可以減少內臟器官之間的摩擦,提高 的效率。
②在吸氣和呼氣時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并且用 輔助呼吸,這樣的呼吸方式叫 。鳥的呼吸器官是 ,但氣體交換只有在肺。
(3)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
恒溫動物:像 、 一樣,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
變溫動物: 像 、 等一樣,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
二、哺乳動物
a、主要特征:體表 ,胎生、哺乳;牙齒有 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四腔;體溫恒定;神經系統發達。胎生哺乳。
b、常見動物:如家兔、鯨、蝙蝠等。
c、代表動物:
d、常見考點:
(1)哺乳動物的體表被毛,體毛有 的作用,是恒溫動物。
(2)哺乳動物特有的生殖發育特點是: 、 。
(3)牙齒的分化:
肉食性動物有 、 、 。
植食性動物有 、 。
3. 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1)有利的方面:
①家畜是人類食物中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
②野生動物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③導盲犬、警犬、軍馬是人類的得力助手。
(2)有害的方面:
①鼠類猖獗,對農、林、牧業造成危害。
②傳播疾病。
重難點1: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區別
腔腸動物
1.腔腸動物生活在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內胚層和外胚層構成,由內胚層細胞圍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與口相通,食物在消化腔內經過消化和吸收,剩下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
2.刺細胞是腔腸動物特有的攻擊和防御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
3.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二)扁形動物
1.渦蟲是營自由生活的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口長在腹面,口內有一個管狀的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在腸內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從口排出。
2.大多數扁形動物營寄生生活,它們的生殖器官非常發達,消化器官簡單。它們一般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體內,然后再感染人體。
3.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重難點2: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區別
(一)線形動物
1.線形動物因體形細長如線而得名,多數種類營寄生生活,也有營自由生活的種類,如秀麗隱桿線蟲。
2.蛔蟲寄生于人體小腸中,其適于寄生生活的特點包括:(1)體表具有角質層;(2)消化管結構簡單;(3)生殖器官發達;(4)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蚯蚓的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身體前端具有環帶;依靠體壁發達的肌肉和剛毛的配合蠕動;依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2.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3.沙蠶可作魚、蝦、蟹的食餌;蛭的唾液中含有抗血栓的蛭素;蚯蚓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作優良的蛋白質飼料等。
重難點3: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區別
(一)軟體動物
1.軟體動物是動物界第二大類群,身體柔軟,被外套膜包裹,體外常有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貝殼。
2.雙殼類動物一般通過足爬行,通過身體后端的入水管吸水,通過出水管將水排出體外,在吸水和排水的過程中完成攝食并排出食物殘渣,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3.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二)節肢動物
1.蝗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胸部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是運動中心;胸、腹部部分體節兩側具有氣門,是氣體進出身體的門戶。體表堅韌的外骨骼不僅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還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2.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類群。昆蟲的基本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
3.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第1節 真菌、細菌和病毒
一、真菌
1. 常見的真菌:霉菌、酵母菌、木耳、蘑菇。
2. 真菌的結構
(1)青霉:孢子、直立菌絲、營養菌絲。
(2)蘑菇:孢子、菌褶、菌蓋、菌柄、菌絲。
(3)酵母菌: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膜、液泡。
3. 真菌的營養方式: 和 。
4. 真菌的生殖
(1)酵母菌—— 生殖。
(2)蘑菇、青霉—— 生殖。
5. 比較真菌、細菌、動物、植物
比較內容 植物 動物 細菌 真菌
細胞壁 有 無 有 有
細胞膜 有 有 有 有
細胞質 有 有 有 有
細胞核 有 有 無,只有DNA 有
葉綠體 有 無 無 無
鞭毛 無 無 有 無
莢膜 無 無 有 無
二、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細菌和真菌可以 動植物的尸體和動物的糞便,將其中的 分解成 。
2. 引起植物和人生病:鏈球菌可引起肺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真菌可引起手足癬;細菌也可引起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等。
3. 與動植物共生
(1)真菌和藻類:真菌和藻類共生的復合體叫 。
(2)細菌和植物: 和 。
4. 腐生、寄生和共生的區別
腐生 寄生 共生
定義 分解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和其他有機物來維持自身正常生活 兩種生物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給前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 兩種生物相互依賴,共同生活
養分來源 死亡的細胞 寄生的生物細胞 兩者分別從對方的細胞中獲得
代表 蚯蚓、蘑菇、木耳 蛔蟲、大腸桿菌、 螨蟲 地衣、大豆和 根瘤菌
二、細菌
1. 細菌的發現
(1)17世紀后葉,荷蘭人 制作了顯微鏡,觀察到微小生物。
(2)巴斯德的 實驗證明了肉湯的腐敗是由空氣中的細菌產生的。
細菌的形態:桿形的叫作 ,球形的叫作 ,彎曲或呈螺旋形的叫作 。
細菌的結構:細菌都是 生物,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4. 細菌的生殖: 。
5. 動植物細胞和細菌的比較
(1) 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2) 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液泡。
(3) 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
(4)動物和植物細胞有 的細胞核,屬于 。
(5)細菌細胞無成型的細胞核,屬于 。
三、病毒
1. 病毒的發現
19世紀, 首先發現了病毒。他發現引起煙草花葉病的是一種比細菌還要小的病原體,他把這種病原體叫做 。
病毒的種類:根據寄生細胞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的特點
(1)結構:由 和 組成,沒有 。
(2)生活:病毒 獨立生活,必須 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
(3)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方式。病毒一旦離開活細胞,通常就會變成 ,一有機會再次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
4. 病毒與人類的生活
(1)引起人、動物、植物的多種疾病。
(2)利用 治療細菌性疾病。
(3)用 預防人畜病毒病。
(4) 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和理想實驗材料。
5. 芽孢、孢子和結晶體的區別
(1)芽孢是細菌的 ,不是生殖細胞。
(2)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細胞。
(3) 是病毒離開宿主細胞后,為了保證自身的核酸完整及蛋白質物質不變形成的。
重難點1:菌落
【辨析】誤認為由多個細菌或真菌形成的集合體也叫菌落。
菌落是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由多個細菌或真菌形成的集合體中,細菌或真菌的種類不一定相同,因此不一定是菌落。
重難點2:細菌和真菌分布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有機物、適宜的溫度等。一般來說,細菌和真菌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有的細菌和真菌還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條件,例如,有些細菌的生存需要氧氣,有些細菌在有氧條件下生長和繁殖會受到抑制。因此,不同的細菌或真菌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可能是不同的。
重難點3:誤認為形成芽孢是細菌的生殖方式。
芽孢是細菌在外界環境條件惡劣時形成的休眠體,可以幫助細菌度過不良環境,當條件適宜時,芽孢又會萌發成細菌。因此芽孢不是生殖細胞,細菌形成芽孢也不是細菌的生殖方式,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重難點4:誤認為細菌不具有細胞核,也就不具有遺傳物質。
細菌的細胞中雖然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但具有遺傳物質。因為在細菌的細胞結構中有DNA集中的區域,DNA便是它的遺傳物質。
第1節 生物的分類
一、生物的分類
1. 概念:根據 的相似程度,把 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2. 依據:生物在 等方面的特征。
二、植物的分類
1. 生物學家對植物進行分類時,要仔細觀察植物的 ,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這些器官中發現它們的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從而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
2. 在 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三、動物的分類
1. 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特征,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 功能。
2. 細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類,也需要根據它們的 來進行。例如,根據不同真菌形態結構的特征,可以將真菌分為酵母菌、霉菌等類群。
四、從種到界
為了科學地將生物進行分類,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生物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們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 。例如,植物界中又若干個門,每個門的多有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在一個門里,可能會有成百上千種生物,但是在每一種里,只有一種生物(一種生物便是一個物種)。
“ ”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
這個物種,在分類上隸屬于犬屬、犬科、食肉目、哺乳綱、脊索動物門的 亞門、動物界。
在分類上隸屬于桃屬、薔薇科、薔薇目、雙子葉植物綱、種子植物門的 亞門、植物界。
第二節 生物的多樣性
1.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和氣候復雜多樣,是世界上 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2.我國法規要求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 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 的陸生野生動物。
3.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除了被譽為“活化石”的 ,還有 、蒙古野驢、長江江豚等,它們都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4.要求保護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長的 和原生地天然生長并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 植物。
5. 等都是國家 保護野生植物。
6.受人類過度消費等因素的影響,生物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如 的過度開采, 的過度捕撈, 的亂捕濫殺, 的過度放牧等。
7.全球有許多物種受到威脅或瀕臨滅絕。我國的生物資源也同樣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目前我國已有 種魚類受威脅程度程度等級被列為“野生絕跡”“瀕?!薄耙孜!薄跋∮小?。
8.“種”也稱為 ,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9.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有 和 兩種。如加拿大一枝黃花、鳳眼蘭和福壽螺均為外來物種。
第三節 生物資源的保護
1.某種生物在自然條件下,數量減少到無法維持繁衍的狀態,稱為 ,如白鱀豚。
2.我國積極采取多種方式保護生物資源,如 和 、建立生物 等。
3 是指在瀕危生物原來的生活區域對其實施保護的方式。 是就地保護的主要場所。
4. 是將瀕危生物遷出原有的生活區域對其實施保護的方式。如 等。
5. 是保護生物資源的基本遵循。
重難點1:判斷植物的種類
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裸子植物沒有花和果實;蕨類植物只有根、莖、葉,沒有花、果實、種子;苔蘚植物只有莖、葉分化,沒有真正的根;藻類植物沒有器官的分化。
重難點2:動物的分類依據
①按照體溫是否恒定分類。體溫恒定的有草原雕、虎;體溫不恒定的有螳螂、蝸牛、蚯蚓、渦蟲、蝴蝶、雨蛙、巖蜥、魚。
②按照生活環境分類。生活在陸地上的有螳螂、蝸牛、蚯蚓、草原雕、蝴蝶、巖蜥、虎;生活在水中的有渦蟲、魚;水陸兩棲的有雨蛙。
③按照是否能夠飛行分類。能夠飛行的有螳螂、草原雕、蝴蝶;不能飛行的有蝸牛、蚯蚓、渦蟲、雨蛙、巖蜥、魚、虎。
重難點3: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①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核心。
②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種生物都是基因的多樣性的載體。
③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
重難點4:誤認為為了豐富生物多樣性,應大量引進外來物種
【辨析】如果不加分辨地引進外來物種,可能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外來物種被引進缺少其天敵的地區,可能會由于適應環境而迅速生長、大量繁殖,與該地區的其他生物爭奪生存空間和營養物質,甚至大量取食當地生物,從而使這些地區原有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影響生物的多樣性。
重難點5:誤認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禁止對野生生物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
【辨析】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對生物資源不合理地開發、利用,對生態系統穩定性以及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并不意味著禁止對生物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而是要做到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做到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1第1節 走進生物學實驗室
認識和使用光學顯微鏡
1.最早的顯微鏡是由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的。
2.物鏡是實現物像第一次放大的鏡頭。
3.目鏡是實現物像第二次放大的鏡頭。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由物鏡與目鏡的放大倍數共同決定,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5.光學顯微鏡是精密的生物學實驗器具。我們要正確、規范的使用。使用時要遵循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的順序。
認識光學顯微鏡
(1)目鏡:無螺紋,具有放大作用,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2)物鏡:有螺紋,具有放大作用,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3)通光孔:通過光線。
(4)遮光器:具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調節穿過通光孔的光線的多少,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
(5)反光鏡:反射光線,分為平面鏡和凹面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
(6)粗準焦螺旋:粗調節,大幅度調節鏡筒高度。
(7)細準焦螺旋:細調節,細微調節鏡筒高度。
(8)轉換器:轉換物鏡鏡頭。
(9)載物臺、壓片夾:放置、夾持裝片。
(10)鏡筒:連接目鏡和物鏡。
(11)鏡壁、鏡柱、鏡座:支持、連接作用。
使用光學顯微鏡
實驗: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
(1)選擇目鏡:選擇低倍目鏡。
(2)選擇物鏡:轉動轉換器選擇物鏡。選擇低倍物鏡,此時觀察到的視野比較大,便于找到觀察目標。
(3)對光:將物鏡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直到從目鏡中可以看見整個視野是明亮的。反光鏡一面為平面鏡,一面為凹面鏡。在明亮的環境中,一般用平面鏡對準光源。在較暗的環境中需要將凹面鏡對準光源。
(4)制作、放置裝片:將臨時裝片放到載物臺上,并用壓片夾夾住,移動裝片,使材料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粗調節:調節粗準焦螺旋時,先從顯微鏡的一側注視著物鏡,使物鏡緩慢下降并靠近裝片,注意不要壓到蓋玻片。再通過目鏡觀察,同時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6)細調節: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7.生物材料要薄而透明。
8.通過顯微鏡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視野就越小,也相對較暗。
9.探究過程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等。
10.科學探究常常需要采用控制單一變量的方法設置對照實驗。在對照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除了單一變量不同,其他因素都應該相同。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增加實驗次數等是提高實驗結果可靠性的重要方法。開展科學探究時,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當科學探究的結論與原有的知識矛盾時,在重復實驗的基礎上應該大膽的質疑并修正原有的知識。
認識常用的其他實驗器具
觀察器具:放大鏡等;
解剖器具:解剖盤,剪刀,鑷子;刀片等;
計量器具:量筒,托盤天平等;
加熱器具:酒精燈,三腳架,陶土網等;
通用器具:燒杯,試管,試劑瓶,培養皿,研缽,滴管,鑰匙等。
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
實驗開始前:學習實驗室常見的安全標識,不要 隨意觸摸或啟動儀器設備;
實驗過程中,仔細閱讀實驗指導,嚴格按照實驗規范進行實驗,特別注意安全操作:
①所有的藥品都應該遠離火焰;
②禁止隨意混合或加熱化學試劑;
③禁止加熱密閉的容器或外部尚為完全干燥的玻璃器皿;
④注意安全使用鋒利、尖銳的器具等;
發生事故要正確處理:
①當實驗試劑濺到眼中或皮膚上,應該及時用清水沖洗,情形嚴重的應該及時送醫;
②發生火災事故時,應該及時處理并報告老師,情況危急時還應該報警;
實驗結束后:
①按要求處理實驗生物,并徹底清洗實驗器具等;
②使用過的化學試劑應該倒入專門的廢液缸,而不能隨意倒入水池;
③離開實驗室前,要認真洗手,并關閉實驗室的水、電設備和門窗。
開展科學探究
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解決問題常常需要作出假設;科學探究還需要通過實驗等方式來獲得證據;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增加實驗次數等是提高實驗結果可靠性的重要方法;分析與判斷證據等是得出結論的重要過程;此外還要善于表達和交流。
開展科學探究時,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第2節 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一、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1)實驗:識別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
①取片:用潔凈的載玻片;
②滴生理鹽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③取材:涼開水 漱口后 (避免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對實驗造成干擾),用牙簽稍鈍的一端在輕刮口腔內側壁;
④把牙簽輕刮過的一端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涂抹幾下;
⑤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再將蓋玻片緩緩放平蓋在水滴上。注意 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⑥染色:在蓋玻片的一側滴滴碘液,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另一側 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
⑦使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
動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
①細胞膜: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細胞核:內有遺傳物質,貯存遺傳信息;
③細胞質: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④線粒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遺傳物質攜帶的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等性狀。因此,我們把細胞核稱為遺傳信息庫。
第3節 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一、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細胞壁: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②細胞膜: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物質進出。
③葉綠體:與光合作用有關,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④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貯存遺傳信息。
⑤液泡:含有細胞液,與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關。
⑥細胞質: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⑦線粒體:與呼吸作用有關,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植物細胞的結構
實驗:識別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
①制作臨時裝片: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注意不宜過大),邊長約為0.5cm,將撕取的外表皮放在預先滴有清水的載玻片中央;
如果用白色洋蔥鱗片葉作為觀察材料,還需要用碘液進行染色,并且重復2-3次;
②觀察:使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在觀察與研究的基礎上,施萊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細胞學說: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植物細胞在形態、結構上與動物細胞有所不同,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但它們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這些結構的功能也很相似,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重難點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視野就越小,細胞就越大,但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視野就越大,細胞就越小,但數目越多,視野越亮。
重難點2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顯微鏡成倒立放大的虛像,像的上下、左右均顛倒,所以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左上方移動。即為: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
重難點3污點的判斷方法
污點可能在: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上,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
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
移動玻片,污點移動就在玻片,不動就不在玻片;
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
重難點4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結構
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包括細胞壁、液泡、葉綠體,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液泡和葉綠體,只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才具有液泡,而一般只有植物的綠色部分才具有葉綠體,如菠菜葉片具有葉綠體,而洋蔥鱗片表皮細胞不具有葉綠體。
第1節 細胞的分裂與分化
一、細胞分裂
1、定義
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分裂之前的細胞稱為親代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稱為子代細胞 。
過程
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
隨后, 細胞質 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
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特點
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是明顯。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 復制加倍,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 形態和數目相同,因此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結果
細胞分裂導致細胞數目的增多。
細胞分化
定義
分裂后的細胞在 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向著不同方向變化的過程。
結果——形成組織
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細胞群。
那些由形態相似、結構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動物的組織
名稱 功能 舉例
上皮組織 保護、吸收功能 皮膚等
結締組織 營養、支持和保護作用 血液、骨組織等
肌肉組織 收縮、舒張功能 骨骼肌、心肌等
神經組織 接受刺激、傳導興奮 腦、脊髓等
植物的組織
名稱 功能 舉例
分生組織 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形成其他組織 芽尖、根尖等
保護組織 保護作用 根、莖、葉的表皮等
薄壁組織 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貯存營養物質 根、莖、葉、果實等
輸導組織 運輸物質 莖、葉脈等
機械組織 支持作用 莖、葉柄、果皮等
第2節 單細胞生物
一、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
1、單細胞生物
(1)定義:單細胞生物是指由單個細胞構成的生物。
(2)種類:衣藻、草履蟲、變形蟲、硅藻、細菌等。
2、衣藻(植物)的細胞結構及功能
(1)結構:鞭毛、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眼點、伸縮泡、葉綠體。
(2)功能
眼點:感光作用。
鞭毛:運動功能。
伸縮泡:維持細胞內水和無機鹽等的平衡。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
繁殖方式:通過細胞分裂產生后代。
衣藻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是細胞內不同結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運動、獲取營養、感受外界刺激(如光)等生命活動。
草履蟲(動物)的細胞結構及功能
(1)草履蟲的形狀像倒轉的鞋底。其結構包括:纖毛、表膜、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口溝、食物泡、收集管、伸縮泡、胞肛。
(2)功能
纖毛:草履蟲能通過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
口溝:攝食。
食物泡:消化食物,吸收營養。
胞肛:排出食物殘渣。
收集管和伸縮泡: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廢物。
(3)繁殖方式:通過 細胞分裂產生后代。
4、變形蟲和眼蟲的細胞結構及功能
變形蟲能形成臨時性偽足,體形隨偽足的變化而變化,并依靠偽足運動和攝食;
眼蟲可以借助鞭毛的擺動進行運動,眼點可以感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單細胞生物能夠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
大多數單細胞生物不僅能獨立完成運動、取食、繁殖等復雜的生命活動, 而且能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例如,草履蟲對環境中某些刺激能產生趨向或避開的反應,這種反應稱為 趨性 。
在“探究草履蟲的趨性”實驗中:草履蟲避開食鹽的反應,是草履蟲趨性的一種表現。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對生活環境的變化能夠產生相應的反應,從而趨利避害,適應環境。
注意: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為了便于觀察,常常在載玻片上的培養液里放幾絲棉花纖維,目的是:限制草履蟲的運動便于觀察。
第3節 多細胞生物
一、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植物體,故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植物體的器官分為營養器官(根、莖、葉)和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系統構成動物體,故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體。
人體的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生殖系統。
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無論是高等動物體,還是綠色開花植物體,都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這些多細胞生物體的各部分在結構上相互聯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作為一個 統一的整體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重難點1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中的染色體先復制,再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這樣,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先加倍再平均分配,子細胞的遺傳物質(染色體)和親代細胞中的一樣。
重難點2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
不同組織的細胞都來是同一個親代細胞(受精卵細胞)不斷分裂、分化的結果,分化只會使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發生變化,但遺傳物質(染色體)不變,所以同一生物體不同組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相同。
重難點3單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對于單細胞生物來說,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體,所以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層次只有細胞→生物體。單細胞生物沒有組織、器官、系統。
重難點4多細胞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多細胞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多細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個體,所以植物的結構層次比動物少了系統。
第1節 藻類和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植物類群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生活環境 絕大部分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 生活在潮濕的環境 生活在潮濕的環境
特點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幾乎全身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吸收無機鹽 有莖和葉,但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定作用 有根、莖、葉的分化,內部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
代表例子 水綿、海帶、紫菜、衣藻、 葫蘆蘚、地錢、小墻蘚 鐵線蕨、卷柏、滿江紅
第2節 種子植物
植物類群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生活環境 陸地生活
特點 裸子植物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受精方式為雙受精)
代表例子 松樹、杉樹、銀杏、蘇鐵 小麥、玉米、白菜
注意:被子植物又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一片子葉、須根系、平行葉脈(代表植物:蔥、蒜、竹子、水稻、小麥等)。
雙子葉:兩片子葉、直根系、網狀葉脈(代表植物:白菜、桃樹、花生、大豆等),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重難點1 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異同點
比較項目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相同點 都有種皮和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不同點 子葉數目 1片 2片
胚乳 絕大多數有 絕大多數沒有
儲存營養的結構 胚乳 子葉
常見種類 玉米、水稻、小麥等 大豆、花生、蓮子等
重難點2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比較
種子植物類別 種子的著生位置 結構生理特點 舉例
裸子 植物 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著 根、莖、葉都很發達,里面都有輸導組織,所以,裸子植物可以長得很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生長。 水杉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有“活化石”之稱。 銀杏是我國特有的古老樹種; 紅豆杉是我國特有樹種,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被子 植物 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 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能夠暢通無阻; 它們一般都能開花結果,所結的果實靠果皮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的形態結構有利于種子傳播。 獼猴桃 荔枝 水稻等
重難點3 藻類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簡單的生物
藻類的細胞中一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對單細胞藻類來說,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動。多細胞藻類生活在水中,幾乎全身都可以直接從環境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它們沒有專門的吸收和運輸養料以及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梢哉f,藻類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簡單的生物。
第1節 無脊椎動物
注意: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根據體內有無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
一、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1.線形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b、常見動物:蛔蟲、蟯蟲、鉤蟲、絲蟲
c、代表動物:蛔蟲
d、常見考點:
(1)蛔蟲適于寄生生活的特點:
①體表有一層角質層,起保護作用。
②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構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
③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
④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
⑤寄生在人的小腸里。
(2)蛔蟲病的預防:首先必須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清潔的生水, 蔬菜、水果要洗干凈,飯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2.環節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b、常見動物: 蚯蚓、沙蠶、蛭。
c、代表動物:蚯蚓
常見考點:
(1)蚯蚓的形態結構特點:
①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
②靠近身體的前端有環帶,用于生殖。
③腹面粗糙不平是因為有剛毛。
(2)運動:剛毛和肌肉的配合。
(3)呼吸:濕潤的體壁。 用濕棉球擦拭體表的目的是維持正常呼吸。
(4)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使軀體運動靈活。
(5)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土壤中有機物為食,夜晚爬出地面取食落葉,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6)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沙蠶是食餌;水蛭中可提取蛭素;蚯蚓疏松土壤,糞便可提高土壤肥力,處理生活垃圾,藥用等。
3. 刺胞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b、常見動物:海葵、海蟄、珊瑚蟲、水螅(淡水)。
C、代表動物:水螅
d、常見考點:
(1)水螅的生活環境:生活在水流緩慢、水草繁茂的清潔的淡水中。
(2)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
①一端附著在水草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圍有細長的觸手,用于探尋和捕獲獵物。
②體型呈輻射對稱,體壁有內胚層和外胚層兩層細胞構成,還有中間有一層膠狀物質。
③內胚層細胞圍成的空腔叫消化腔,與口相連,有口無肛門。
(3)水螅的消化:食物從口進入,在消化腔內消化,食物殘渣仍然從口排出。
(4)水螅的生殖:主要通過出芽方式進行生殖,在食物較少、水溫較低時,也能進行有性
生殖。
(5)水螅也可進行有性生殖。
4. 扁形動物
a、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b、常見動物: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
c、代表動物:渦蟲
d、常見考點:
(1)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等扁形動物營寄生生活,消化器官很簡單,而生殖器官很發達。
(2)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①華枝睪吸蟲寄生在紋沼螺等淡水螺中進一步感染魚和蝦,若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該吸蟲的魚蝦,就會被感染。
②血吸蟲病是由日本血吸蟲感染引起的,人若進入含有釘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5. 節肢動物
a、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b、常見動物: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c、代表動物:蝗蟲
d、常見考點:
(1)節肢動物分類:
①昆蟲綱:一對觸角,3對足,一般有2對翅。代表:蝗蟲、蒼蠅、螞蟻等。
②甲殼綱:蝦、蟹、水蚤等,體表有硬甲。
③多足綱:蜈蚣。
④蛛形綱:蜘蛛。
(2)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目前種類120萬種以上,占所有已知動物種類80%以上。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
(3)蝗蟲的身體分為:頭部:一對觸角,一對復眼(視覺),一個口器,三個單眼(感光)。
胸部:三對足(后足發達,適于跳躍),兩對翅(適于飛行)。
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
①蝗蟲的胸腹部有十對氣門,是氣體進出蝗蟲身體的門戶,蝗蟲的呼吸器官是氣管。
②蝗蟲的胸部有外骨骼,作用是保護和支持身體內部柔軟器官;防止水分蒸發。
③不是所有的節肢動物的身體都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只有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④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身體都有許多體節構成,但節肢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⑤環節動物的體節相似,節肢動物的體節不一定相似。
4.軟體動物
a、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b、常見動物: 河蚌、扇貝、文蛤、縊蟶;石鱉、蝸牛、魷魚、章魚,烏賊蛾螺等。
c、代表動物:河蚌
d、常見考點:
(1)軟體動物種類很多,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
(2)軟體動物的貝殼能保護殼內柔軟的身體。身體表面包裹著肉質膜,稱為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 珍珠與貝殼內表面的成分相同,也是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
(3)并不是所有的軟體動物都有貝殼,烏賊、章魚、魷魚的貝殼已經退化。
(4)雙殼類動物在吸入和排出水的過程中,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殘渣,同時,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5)軟體動物中有很多成為人工養殖的對象,牡蠣、扇貝、鮑等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鮑、烏賊的殼和珍珠粉可以入藥,螺殼和珍珠是很好的裝飾品。也有一些軟體動物對人類有一定的危害,如釘螺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寄主。
(6) 鮑的殼—石決明,烏賊的殼—海螵蛸。
第2節 脊椎動物
2.1 魚類
1.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根據體內有無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
2. 魚類:
a、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b、常見動物: 中華鱘、草魚、帶魚、鯊魚、泥鰍、黃鱔、海馬。
c、代表動物:鯽魚
d、常見考點:
(1)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
(2)魚形態結構特點:
①魚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部、尾部,呈流線型:減少運動時水的阻力。
②鱗片保護作用;黏液減少阻力;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③魚用鰭游泳: 胸、腹鰭保持平衡;尾鰭控制方向和產生前進的動力;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能產生前進的動力。
④呼吸:魚鰓和口交替開合,是為了充分呼吸水中的氧氣;
水從口進入,從鰓蓋后緣流出。魚鰓絲呈鮮紅色,是因為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多而密,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呼吸。
⑤魚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魚離不開水的原因:魚的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舒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因為得不到充足的氧氣窒息而死。
2.2兩棲動物
1. 兩棲動物
(1)代表動物——青蛙:
青蛙是由蝌蚪發育而來的。蝌蚪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都像魚,有尾,用鰓呼吸,只能在水中生活。它發育成青蛙后,尾和鰓消失,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陸地上生活。青蛙適應陸地生活與它能用肺呼吸密不可分。青蛙的肺結構簡單,不發達。它的皮膚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也可進行氣體交換,以輔助肺呼吸。
(2)其他常見的兩棲動物:蟾蜍、大鯢、蠑螈。
(3)兩棲類的主要特征:
①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②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4)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①兩棲動物是很多農田害蟲的天敵,保護稻田中的青蛙可以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由于環境污染及水域面積縮減等原因,兩棲動物正在減少,我們應大力保護其生活環境,禁止對其亂捕濫殺。
②“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指雄蛙在求偶。
2.3 爬行動物
(1)代表動物——蜥蜴:
①蜥蜴一生都生活在陸地上。它的頭部后面有頸,因此頭可以靈活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
②蜥蜴四肢短小,不能跳躍,能貼地面迅速爬行。
③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能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④蜥蜴的肺比青蛙的發達,氣體交換能力強,只靠肺就能滿足它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求。
⑤蜥蜴將受精卵產在陸地上,受精卵較大,卵內養料較多,并含一定的水分,卵外還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因此,蜥蜴生殖和發育可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這也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2)其他常見的爬行動物:龜、鱉、蛇、揚子鱷。
(3)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①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4)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①龜、鱉可食用,可入藥。
②蛇可治病。
③揚子鱷是特有一級保護動物。
3. 比較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呼吸器官 體溫 生殖方式
兩棲動物 幼時靠鰓,成年靠肺,皮膚輔助 不恒定 卵生
爬行動物 肺 不恒定 卵生
2.4 哺乳類
一、鳥
1. 多種多樣的鳥類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于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有利于覓食和繁育后代。
2. 鳥類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有喙無牙齒,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有肺并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高而恒定,生殖為卵生。
b、常見動物: 家鴿、大山雀、丹頂鶴、啄木鳥、野鴨等。
c、代表動物:家鴿
d、常見考點:
(1)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①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翼上有羽毛有利于扇動空氣。
②身體呈流線型,有利于減少空氣阻力。
③骨輕而薄,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④龍骨突發達,胸肌發達,附著在龍骨突上;可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短,不儲存糞便,有利于減輕體重。
⑥心肌發達,心率快,血液循環快,血液輸送氧、營養物質的能力強。
⑦鳥類的呼吸是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保證充足的氧氣。
(2)呼吸: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①鳥體內有多個氣囊,并都與肺相通,并位于內臟器官之間,氣囊的存在,可以減少內臟器官之間的摩擦,提高氣體交換的效率。
②在吸氣和呼氣時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并且用氣囊輔助呼吸,這樣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鳥的呼吸器官是肺和氣囊,但氣體交換只有在肺。
(3)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
恒溫動物:像鳥、哺乳動物一樣,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
變溫動物: 像魚、兩棲動物等一樣,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
二、哺乳動物
a、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四腔;體溫恒定;神經系統發達。胎生哺乳。
b、常見動物:如家兔、鯨、蝙蝠等。
c、代表動物:
d、常見考點:
(1)哺乳動物的體表被毛,體毛有保溫的作用,是恒溫動物。
(2)哺乳動物特有的生殖發育特點是:胎生、哺乳。
(3)牙齒的分化:
肉食性動物有門齒、臼齒、犬齒。
植食性動物有門齒、臼齒。
3. 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1)有利的方面:
①家畜是人類食物中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
②野生動物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③導盲犬、警犬、軍馬是人類的得力助手。
(2)有害的方面:
①鼠類猖獗,對農、林、牧業造成危害。
②傳播疾病。
重難點1: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區別
腔腸動物
1.腔腸動物生活在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內胚層和外胚層構成,由內胚層細胞圍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與口相通,食物在消化腔內經過消化和吸收,剩下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
2.刺細胞是腔腸動物特有的攻擊和防御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
3.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二)扁形動物
1.渦蟲是營自由生活的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口長在腹面,口內有一個管狀的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在腸內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從口排出。
2.大多數扁形動物營寄生生活,它們的生殖器官非常發達,消化器官簡單。它們一般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體內,然后再感染人體。
3.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重難點2: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區別
(一)線形動物
1.線形動物因體形細長如線而得名,多數種類營寄生生活,也有營自由生活的種類,如秀麗隱桿線蟲。
2.蛔蟲寄生于人體小腸中,其適于寄生生活的特點包括:(1)體表具有角質層;(2)消化管結構簡單;(3)生殖器官發達;(4)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蚯蚓的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身體前端具有環帶;依靠體壁發達的肌肉和剛毛的配合蠕動;依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2.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3.沙蠶可作魚、蝦、蟹的食餌;蛭的唾液中含有抗血栓的蛭素;蚯蚓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作優良的蛋白質飼料等。
重難點3: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區別
(一)軟體動物
1.軟體動物是動物界第二大類群,身體柔軟,被外套膜包裹,體外常有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貝殼。
2.雙殼類動物一般通過足爬行,通過身體后端的入水管吸水,通過出水管將水排出體外,在吸水和排水的過程中完成攝食并排出食物殘渣,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3.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二)節肢動物
1.蝗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胸部具有三對足和兩對翅,是運動中心;胸、腹部部分體節兩側具有氣門,是氣體進出身體的門戶。體表堅韌的外骨骼不僅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還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2.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類群。昆蟲的基本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
3.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第1節 真菌、細菌和病毒
一、真菌
1. 常見的真菌:霉菌、酵母菌、木耳、蘑菇。
2. 真菌的結構
(1)青霉:孢子、直立菌絲、營養菌絲。
(2)蘑菇:孢子、菌褶、菌蓋、菌柄、菌絲。
(3)酵母菌: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膜、液泡。
3. 真菌的營養方式:腐生和寄生。
4. 真菌的生殖
(1)酵母菌——出芽生殖。
(2)蘑菇、青霉——孢子生殖。
5. 比較真菌、細菌、動物、植物
比較內容 植物 動物 細菌 真菌
細胞壁 有 無 有 有
細胞膜 有 有 有 有
細胞質 有 有 有 有
細胞核 有 有 無,只有DNA 有
葉綠體 有 無 無 無
鞭毛 無 無 有 無
莢膜 無 無 有 無
二、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細菌和真菌可以分解動植物的尸體和動物的糞便,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
2. 引起植物和人生?。烘溓蚓梢鸱窝?、扁桃體炎、猩紅熱;真菌可引起手足癬;細菌也可引起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等。
3. 與動植物共生
(1)真菌和藻類:真菌和藻類共生的復合體叫地衣。
(2)細菌和植物:大豆和根瘤菌。
4. 腐生、寄生和共生的區別
腐生 寄生 共生
定義 分解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和其他有機物來維持自身正常生活 兩種生物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給前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 兩種生物相互依賴,共同生活
養分來源 死亡的細胞 寄生的生物細胞 兩者分別從對方的細胞中獲得
代表 蚯蚓、蘑菇、木耳 蛔蟲、大腸桿菌、 螨蟲 地衣、大豆和 根瘤菌
二、細菌
1. 細菌的發現
(1)17世紀后葉,荷蘭人列文虎克制作了顯微鏡,觀察到微小生物。
(2)巴斯德的曲頸瓶實驗證明了肉湯的腐敗是由空氣中的細菌產生的。
細菌的形態:桿形的叫作桿菌,球形的叫作球菌,彎曲或呈螺旋形的叫作螺旋菌。
細菌的結構: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4. 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5. 動植物細胞和細菌的比較
(1)動物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2)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液泡。
(3)細菌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
(4)動物和植物細胞有成型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5)細菌細胞無成型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
三、病毒
1. 病毒的發現
19世紀,伊萬諾夫斯基首先發現了病毒。他發現引起煙草花葉病的是一種比細菌還要小的病原體,他把這種病原體叫做病毒。
病毒的種類:根據寄生細胞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的特點
(1)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2)生活: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
(3)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方式。病毒一旦離開活細胞,通常就會變成結晶體,一有機會再次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
4. 病毒與人類的生活
(1)引起人、動物、植物的多種疾病。
(2)利用噬菌體治療細菌性疾病。
(3)用疫苗預防人畜病毒病。
(4)病毒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和理想實驗材料。
5. 芽孢、孢子和結晶體的區別
(1)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
(2)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細胞。
(3)結晶體是病毒離開宿主細胞后,為了保證自身的核酸完整及蛋白質物質不變形成的。
重難點1:菌落
【辨析】誤認為由多個細菌或真菌形成的集合體也叫菌落。
菌落是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由多個細菌或真菌形成的集合體中,細菌或真菌的種類不一定相同,因此不一定是菌落。
重難點2:細菌和真菌分布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有機物、適宜的溫度等。一般來說,細菌和真菌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有的細菌和真菌還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條件,例如,有些細菌的生存需要氧氣,有些細菌在有氧條件下生長和繁殖會受到抑制。因此,不同的細菌或真菌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可能是不同的。
重難點3:誤認為形成芽孢是細菌的生殖方式。
芽孢是細菌在外界環境條件惡劣時形成的休眠體,可以幫助細菌度過不良環境,當條件適宜時,芽孢又會萌發成細菌。因此芽孢不是生殖細胞,細菌形成芽孢也不是細菌的生殖方式,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重難點4:誤認為細菌不具有細胞核,也就不具有遺傳物質。
細菌的細胞中雖然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但具有遺傳物質。因為在細菌的細胞結構中有DNA集中的區域,DNA便是它的遺傳物質。
第1節 生物的分類
一、生物的分類
1. 概念: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2. 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征。
二、植物的分類
1. 生物學家對植物進行分類時,要仔細觀察植物的形態結構,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這些器官中發現它們的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從而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
2. 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三、動物的分類
1. 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特征,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生理功能。
2. 細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類,也需要根據它們的特征來進行。例如,根據不同真菌形態結構的特征,可以將真菌分為酵母菌、霉菌等類群。
四、從種到界
為了科學地將生物進行分類,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生物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們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例如,植物界中又若干個門,每個門的多有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在一個門里,可能會有成百上千種生物,但是在每一種里,只有一種生物(一種生物便是一個物種)。
“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
狼這個物種,在分類上隸屬于犬屬、犬科、食肉目、哺乳綱、脊索動物門的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界。
桃在分類上隸屬于桃屬、薔薇科、薔薇目、雙子葉植物綱、種子植物門的被子植物亞門、植物界。
第二節 生物的多樣性
1.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和氣候復雜多樣,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2.我國法規要求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3.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除了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還有丹頂鶴、朱鹮、蒙古野驢、長江江豚等,它們都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4.要求保護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長并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植物。
5.華蓋木、珙桐、水杉、崖柏、銀杉、霍山石斛、荷葉鐵線蕨等都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6.受人類過度消費等因素的影響,生物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如森林資源的過度開采,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野生動物的亂捕濫殺,草原的過度放牧等。
7.全球有許多物種受到威脅或瀕臨滅絕。我國的生物資源也同樣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目前我國已有90多種魚類受威脅程度程度等級被列為“野生絕跡”“瀕危”“易?!薄跋∮小?。
8.“種”也稱為物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9.外來物種入侵的途徑有自然引入和人為引進兩種。如加拿大一枝黃花、鳳眼蘭和福壽螺均為外來物種。
第三節 生物資源的保護
1.某種生物在自然條件下,數量減少到無法維持繁衍的狀態,稱為功能性滅絕,如白鱀豚。
2.我國積極采取多種方式保護生物資源,如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建立生物種質資源庫等。
3.就地保護是指在瀕危生物原來的生活區域對其實施保護的方式。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的主要場所。
4.遷地保護是將瀕危生物遷出原有的生活區域對其實施保護的方式。如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瀕危動物繁育中心等。
5.法律法規是保護生物資源的基本遵循。
重難點1:判斷植物的種類
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裸子植物沒有花和果實;蕨類植物只有根、莖、葉,沒有花、果實、種子;苔蘚植物只有莖、葉分化,沒有真正的根;藻類植物沒有器官的分化。
重難點2:動物的分類依據
①按照體溫是否恒定分類。體溫恒定的有草原雕、虎;體溫不恒定的有螳螂、蝸牛、蚯蚓、渦蟲、蝴蝶、雨蛙、巖蜥、魚。
②按照生活環境分類。生活在陸地上的有螳螂、蝸牛、蚯蚓、草原雕、蝴蝶、巖蜥、虎;生活在水中的有渦蟲、魚;水陸兩棲的有雨蛙。
③按照是否能夠飛行分類。能夠飛行的有螳螂、草原雕、蝴蝶;不能飛行的有蝸牛、蚯蚓、渦蟲、雨蛙、巖蜥、魚、虎。
重難點3: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①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核心。
②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種生物都是基因的多樣性的載體。
③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
重難點4:誤認為為了豐富生物多樣性,應大量引進外來物種
【辨析】如果不加分辨地引進外來物種,可能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外來物種被引進缺少其天敵的地區,可能會由于適應環境而迅速生長、大量繁殖,與該地區的其他生物爭奪生存空間和營養物質,甚至大量取食當地生物,從而使這些地區原有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影響生物的多樣性。
重難點5:誤認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禁止對野生生物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
【辨析】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對生物資源不合理地開發、利用,對生態系統穩定性以及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并不意味著禁止對生物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而是要做到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做到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平武县| 临泽县| 鲜城| 江西省| 彝良县| 漯河市| 炎陵县| 闻喜县| 东兰县| 长乐市| 荆门市| 翁牛特旗| 洛阳市| 洪雅县| 洛浦县| 外汇| 皋兰县| 高雄县| 靖远县| 大安市| 宁城县| 和田县| 噶尔县| 景德镇市| 九台市| 黔东| 竹溪县| 伊宁县| 淮南市| 禄丰县| 巴里| 汝南县| 辛集市| 于都县| 卫辉市| 峡江县| 成安县| 措勤县| 荥阳市|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