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九章《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教 學 設 計教學目標:1、運用資料,說出我國的基本國情。2、運用地圖及其他資料,歸納我國的區域特色。3、運用資料,了解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成就,以及我國與世界的關系。4、運用資料,聯系現狀,理解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重難點:重點——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區域特色。難點——理解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教學方法:總結歸納、比較分析教學過程:【情景導入】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祖國”,請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描述你心目中的中國。——壯觀、雄偉、驚訝、自豪、美麗、山清水秀,清水綠山…結合前面學過的中國地理有關知識,今天,我們來做個盤點。【教學過程】讀圖表總結我國的基本國情一、基本國情1、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2、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探究】阿拉伯半島和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緯度相近,為什么景觀差異很大?3、農業多種經營——因地制宜發展農業4、人口多,增長快5、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不足二、區域特色:讀圖總結中國沿海、沿邊、沿河區域特色【探究】長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高新技術產業是長江沿江地帶最具活力的生產部門。通過眾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三、中國與世界列舉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帶一路”等【視頻】播放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宣傳片,感受中國對世界發展的重要影響。四、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圖片展示中國發展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討論】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從源頭上逆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為創建美麗中國共同努力,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評價測試】1.關于我國基本國情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 B.自然環境多種多樣,各種資源分布比較均勻C.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充足 D.氣候復雜多樣,自然災害較少2.對我國的位置評價,不正確的是( )A.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B.遼闊的海域,便于我國海洋事業和國際貿易的發展C.陸地疆域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便于我國與眾多陸上鄰國發展邊境貿易D.我國領土全部位于北溫帶,溫和多雨,利于農業生產【課堂總結】認清我國的基本國情、區域特色,理清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一名宣傳者、志愿者、實踐者。最后用習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的最后一段話作為結束語:“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播撒合作的種子,共同收獲發展的果實,讓各國人民更加幸福,讓世界更加美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