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實錄一、教材分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選自《朝花夕拾》。文章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了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百草園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那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等自然景物,還有鳴蟬、黃蜂、叫天子等昆蟲,以及美女蛇的傳說和雪地捕鳥的樂趣。三味書屋則是作者少年時期接受封建教育的場所,那里有嚴厲的先生、枯燥的讀書生活和一些有趣的課間活動。文章以空間轉換為線索,先寫百草園的生活,再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中間用過渡段巧妙連接。語言生動形象,充滿童趣,富有感染力。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小學向初中過渡的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一些散文作品,對散文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魯迅先生的作品,他們可能會覺得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魯迅先生的語言較為深刻、含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一是對文章中的一些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存在困難,如 “確鑿”“人聲鼎沸” 等詞語的含義,以及一些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二是對文章的主題理解不夠深入,難以體會作者在回憶童年生活時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三是對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手法缺乏認識,不知道如何分析文章的線索、過渡段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語言、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掌握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手法。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學習本文具體生動地寫景狀物的方法,體會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理解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封建教育的批判。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手法。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加深對魯迅先生作品的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童年時期的歡樂和煩惱,增進對童年生活的理解和珍惜。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習本文具體生動地寫景狀物的方法,體會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理解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封建教育的批判。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深刻含義的詞語和句子,如 “確鑿”“人聲鼎沸” 等詞語的含義,以及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 這句話的含義。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手法,如線索、過渡段、對比等。五、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通過問題引導、小組討論、朗讀感悟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通過品味語言、分析文章結構和寫作手法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思想內涵。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他的思想追求,從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體驗。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的作品風格和思想情感。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回憶。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世界,看看他的童年是怎樣的。(板書課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師: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想法或者疑問嗎?生: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什么地方?生: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都做了些什么?生:為什么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呢?師:同學們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二)作者及作品介紹師: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魯迅先生。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魯迅先生呢?生: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生:他的原名是周樹人,字豫才。師:非常好!魯迅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朝花夕拾》呢?生:《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散文集。師:非常正確!《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十篇回憶性散文。這些散文以簡潔舒緩的文字描述了魯迅先生在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展現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和對人性的洞察。(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范讀課文師:下面,老師先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注意字音和停頓。(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或者請教同學。(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師: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朗讀情況。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段?(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其他學生認真聽,指出朗讀中的錯誤)師:這位同學讀得非常好,字音準確,停頓恰當。還有哪位同學想讀一讀?(再指名一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教師進行點評)師:同學們,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字音、停頓和語氣。比如,課文第一段中的 “確鑿” 這個詞,很多同學可能會讀錯?!按_鑿” 的讀音是 “què záo”,意思是非常確實。大家再讀一讀這個詞,注意讀音。(學生齊讀 “確鑿”)理解課文內容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誰能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生:課文主要講了魯迅先生回憶他的童年生活,先寫了他在百草園的快樂時光,然后寫了他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師:非常好!你概括得很準確。課文以空間轉換為線索,先寫百草園的生活,再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中間用過渡段巧妙連接。那么,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分別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生: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的樂園,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東西。生:三味書屋很嚴肅,先生很嚴厲。師:非常正確!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童年的樂園,那里有美麗的自然景物、有趣的昆蟲和神秘的傳說。三味書屋則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期接受封建教育的場所,那里有嚴厲的先生和枯燥的讀書生活。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四)精讀課文,分析百草園的生活分析百草園的自然景物師:課文第二段描寫了百草園的自然景物,請同學們默讀這段課文,找出描寫自然景物的句子,并說說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描寫自然景物的句子)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生:“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br/>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這句話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呢?生: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鳴蟬、黃蜂、叫天子。師: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呢?生:菜畦是碧綠的,石井欄是光滑的,皂莢樹是高大的,桑椹是紫紅的,鳴蟬在長吟,黃蜂很肥胖,叫天子很輕捷。師:非常正確!這些景物的描寫非常具體生動,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美麗的百草園。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的時候,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呢?生: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不必說…… 也不必說…… 單是……” 這個句式,強調了百草園的自然景物豐富多彩。師:非常好!還有嗎?生: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把鳴蟬當作人來寫,賦予了鳴蟬人的動作和情感。師:非常正確!作者通過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寫了百草園的自然景物,讓我們感受到了百草園的美麗和生機。分析百草園的昆蟲師:除了自然景物,百草園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昆蟲。請同學們找出描寫昆蟲的句子,并說說這些昆蟲有什么特點。(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描寫昆蟲的句子)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這句話描寫了哪些昆蟲呢?生: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師:這些昆蟲有什么特點呢?生: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說明它們很可愛。蜈蚣讓人覺得有點害怕,斑蝥會噴出煙霧,很有趣。師:非常正確!作者通過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油蛉和蟋蟀當作人來寫,賦予了它們人的動作和情感,讓我們感受到了它們的可愛。同時,作者對蜈蚣和斑蝥的描寫也很生動,讓我們對這些昆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分析百草園的傳說師:百草園里還有一個神秘的傳說,是什么傳說呢?生:美女蛇的傳說。師:非常正確!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美女蛇傳說的句子,并說說這個傳說有什么作用。(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描寫美女蛇傳說的句子)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生:“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薄懊琅呔捅凰嗡懒??!?br/>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這個傳說有什么作用呢?生: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秘色彩。師:非常正確!美女蛇的傳說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讓百草園更加吸引人。同時,這個傳說也反映了作者童年時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分析百草園的雪地捕鳥師:百草園的冬天也很有趣,作者描寫了雪地捕鳥的情景。請同學們找出描寫雪地捕鳥的句子,并說說作者是如何描寫雪地捕鳥的。(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描寫雪地捕鳥的句子)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生:“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br/>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作者是如何描寫雪地捕鳥的呢?生:作者先描寫了雪地捕鳥的準備工作,然后描寫了捕鳥的過程,最后描寫了捕到鳥的喜悅。師:非常正確!作者通過詳細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雪地捕鳥的樂趣。同時,作者在描寫雪地捕鳥的時候,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如 “掃”“支”“撒”“系”“牽”“拉” 等,這些動詞有什么作用呢?生:這些動詞生動地描寫了雪地捕鳥的過程,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雪地捕鳥的情景。師:非常正確!這些動詞的運用,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五)課堂小結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一課時。在這節課中,我們了解了作者魯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朝花夕拾》,掌握了課文中的生字詞。通過朗讀課文,我們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我們精讀了課文的第二段,分析了百草園的自然景物、昆蟲、傳說和雪地捕鳥等內容,感受到了百草園的美麗、有趣和神秘。那么,魯迅先生為什么對百草園如此懷念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一課時,了解了百草園的生活。誰能回憶一下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生: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的樂園,那里有美麗的自然景物、有趣的昆蟲、神秘的傳說和雪地捕鳥的樂趣。師:非常好!你概括得很準確。那么,魯迅先生為什么對百草園如此懷念呢?生:因為百草園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讓他的童年很快樂。師:有道理。還有嗎?生:可能是百草園里的生活自由自在,沒有約束。師:非常好!你的想法很有創意。魯迅先生對百草園的懷念,不僅僅是因為那里有好玩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他童年的快樂和自由。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看看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怎樣的。(二)精讀課文,分析三味書屋的生活分析三味書屋的環境師:課文第十段描寫了三味書屋的環境,請同學們默讀這段課文,找出描寫三味書屋環境的句子,并說說三味書屋的環境有什么特點。(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描寫三味書屋環境的句子)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生:“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這句話描寫了三味書屋的哪些環境呢?生:竹門、書房、扁、畫、梅花鹿、古樹。師:這些環境有什么特點呢?生:竹門是黑油的,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書房很安靜,適合讀書。扁上寫著 “三味書屋”,讓人感覺到這里是一個學習的地方。畫著梅花鹿和古樹,很有文化氛圍。師:非常正確!作者通過對三味書屋環境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這里的古樸、安靜和文化氛圍。分析三味書屋的先生師: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先生的句子,并說說先生的形象特點。(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描寫先生的句子)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生:“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br/>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這句話描寫了先生的哪些方面呢?生:外貌、神態。師:先生的外貌和神態有什么特點呢?生:先生很高很瘦,須發花白,戴著大眼鏡,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師:非常正確!作者通過對先生外貌和神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先生的和藹可親。還有其他句子能體現先生的形象特點嗎?生:“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br/>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這句話體現了先生的什么特點呢?生:方正、質樸、博學。師:非常正確!作者通過別人的評價,讓我們了解到先生是一個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還有其他句子能體現先生的形象特點嗎?生:“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br/>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這句話體現了先生的什么特點呢?生:嚴厲但也有耐心。師:非常正確!作者通過自己的感受,讓我們了解到先生雖然嚴厲,但也有耐心,會根據學生的情況逐漸增加學習的難度。分析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師: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學習生活的句子,并說說學習生活的特點。(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描寫學習生活的句子)師: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生:“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師:非常好!你找得很準確。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有什么特點呢?生:大家讀書的聲音很大,很熱鬧。師:對,這體現了一種 “人聲鼎沸” 的熱鬧氛圍。那還有其他特點嗎?生:讀的內容好像很復雜,不太容易理解。師:非常好的觀察。確實,這些內容對于同學們來說可能有些晦澀難懂。那同學們想想,為什么要讀這些內容呢?生:可能是那個時候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吧。師:有一定道理。在當時的封建教育體制下,學生們主要學習的是傳統的儒家經典等內容。那除了讀書,還有其他的學習活動嗎?生:還有對課。師:沒錯?!皩φn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對課是一種怎樣的學習活動呢?誰能說說自己的理解?生:就是老師出上聯,學生對下聯。師:非常正確!對課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那在對課的過程中,魯迅先生有什么感受呢?生:可能覺得有點難吧。師:為什么會覺得難呢?生:因為要從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難度越來越大。師:很好。那除了學習,三味書屋里還有其他有趣的事情嗎?生:有課間的活動。師:非常好!請同學們找出描寫課間活動的句子。生:“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師:這些課間活動有什么特點呢?生:很有趣,很有創意。師:對呀,同學們在課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樂趣。那從這些課間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怎樣的心理呢?生:對自由和快樂的渴望。師:非常正確!即使在嚴肅的學習環境中,同學們依然渴望自由和快樂。那魯迅先生對這些課間活動是什么態度呢?生:他也很喜歡。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生:他說 “我是畫畫兒”,說明他也在參與這些活動,并且很享受。師:非常好!通過對三味書屋學習生活和課間活動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既有枯燥的學習,也有一些小小的樂趣。(三)深入理解文章主題探討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不同情感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分析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那么魯迅先生對這兩個地方分別有著怎樣的情感呢?生:對百草園很懷念,很喜歡。師:為什么會懷念和喜歡百草園呢?生:因為百草園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很自由。師:非常好!那對三味書屋呢?生:有一點復雜,既覺得有些枯燥,又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師:非常準確!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充滿了熱愛和懷念,因為那里是他童年的樂園,充滿了自由和快樂。而對三味書屋,他的情感則比較復雜,既有對封建教育的不滿,又有在枯燥生活中尋找樂趣的無奈和樂觀。理解文章主題師: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描寫,魯迅先生想要表達什么樣的主題呢?生: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師:非常正確!文章通過回憶童年生活,表達了魯迅先生對童年的懷念之情。那還有其他的主題嗎?生:對封建教育的批判。師:很好!在描寫三味書屋的生活時,魯迅先生也流露出了對封建教育的批判。這種封建教育有哪些弊端呢?生:很枯燥,只讓學生讀一些難懂的書。師:對,封建教育內容陳舊、方法單一,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那魯迅先生通過這篇文章,是想讓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生:要珍惜童年生活。生:要改革教育,讓學習更有趣。師:非常好!我們要珍惜美好的童年時光,同時也要不斷反思和改進教育,讓學習更加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四)拓展延伸比較自己的童年和魯迅先生的童年師:同學們,我們了解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那你們的童年和魯迅先生的童年有什么不同呢?生:我們的童年有很多玩具和電子產品。生:我們的學習內容更豐富,也更有趣。師:非常好!時代在發展,我們的童年生活和魯迅先生的童年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你們覺得自己的童年幸福嗎?生:幸福。師:為什么呢?生:有很多好玩的東西,還有爸爸媽媽的關愛。師:非常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推薦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師:同學們,魯迅先生的作品非常豐富,除了我們今天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老師給大家推薦幾篇,如《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藤野先生》等。希望同學們課后去閱讀這些作品,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和風格。(五)課堂小結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二課時。在這節課中,我們分析了三味書屋的環境、先生和學習生活,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題,還進行了拓展延伸。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封建教育的批判,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六)作業布置背誦課文第二段描寫百草園自然景物的段落。寫一篇短文,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要求具體生動,富有感情。閱讀魯迅先生推薦的作品,選擇一篇寫讀后感。七、教學反思在這兩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通過提問、討論、朗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我也注重對文章的分析和解讀,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分析文章的一些難點內容時,可能講解得還不夠深入,有些學生的理解還比較膚淺。在拓展延伸環節,可能還不夠充分,有些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對難點內容的講解,通過更多的例子和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同時,我也將更加注重拓展延伸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思考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充分的拓展。總之,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我深刻地認識到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挑戰性。我將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語文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