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表示方法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2.數學表達式及單位v=,單位為mol·L-1·min-1或mol·L-1·s-1。3.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的關系同一反應在同一時間內,用不同物質來表示的反應速率可能不同,但反應速率的數值之比等于這些物質在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如在反應aA(g)+bB(g)??cC(g)+dD(g)中,存在v(A)∶v(B)∶v(C)∶v(D)=a∶b∶c∶d4.化學反應中各物質濃度的計算模式——“三段式”(1)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找出各物質的起始量、轉化量、某時刻量。(3)根據已知條件列方程式計算。例如:反應 mA + nB ?? pC起始濃度(mol·L-1) a b c轉化濃度(mol·L-1) x某時刻濃度(mol·L-1) a-x b- c+1.化學反應速率大小的比較方法由于同一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用不同物質表示時數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較反應的快慢不能只看數值的大小,而要進行一定的轉化。(1)看單位是否統一,若不統一,換算成相同的單位。(2)換算成同一物質表示的速率,再比較數值的大小。(3)比較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的比值,即對于一般反應aA+bB===cC+dD,比較與,若>,則A表示的反應速率比B的大。2.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方法(1)定義式法:v(B)==。(2)比例關系式: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如mA(g)+nB(g)===pC(g)中,v(A)∶v(B)∶v(C)=m∶n∶p或==。(這一公式最好用)(3)運用“三段式法”進行計算(具體步驟如下)。①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質的起始量、轉化量、某時刻量;③根據已知條件列方程式計算。例如:反應方程式 mA + nB pCt0s時刻濃度/(mol·L-1) a b 0轉化濃度/(mol·L-1) xt1s時刻濃度/(mol·L-1) a-x b-則:v(A)=mol·L-1·s-1;v(B)=mol·L-1·s-1;v(C)=mol·L-1·s-1。(3)根據圖像計算:找出圖像中相應物質的變化量,再根據定義公式計算。(1)化學反應速率一般指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而不是瞬時反應速率,且無論用反應物表示還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2)同一化學反應,相同條件下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其數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義相同。(3)不能用固體或純液體物質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因為固體和純液體物質的濃度可視為常數。(4)計算反應速率時,若給出的是物質的量的變化值,不要忘記轉化為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值。考向1 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典例1】(2024·河北·校聯考一模)工業上,利用氨氣還原二氧化氮的技術已經成熟。250℃時,在1L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氨氣和二氧化氮,發生反應: ,測得容器中壓強隨時間變化情況如下:反應時間 0 10 20 30 50 60 70總壓 10 10.50 10.60 10.70 10.80 11.00 11.0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單位時間內斷裂鍵,同時斷裂鍵即達到平衡狀態B.在內,二氧化氮的化學反應速率是C.達到化學平衡時,氮氣的體積分數是30%D.的活化能小于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A.單位時間內斷裂鍵,即消耗氨氣,同時斷裂鍵,即消耗,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同,即達到平衡狀態,選項A正確;B.利用容器體積不變,溫度不變,壓強比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時,設轉化的NO2的物質的量為x,根據三段式有:則有,解得x=0.42mol,二氧化氮的化學反應速率是=,選項B正確;C.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時,化學反應達到平衡,設N2的物質的量為y,利用三段式可知:則有,解得y=0.98mol,氣體總物質的量為=7.7mol,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12.7%,選項C錯誤;D.由于是放熱反應,逆反應是吸熱反應,正反應的活化能小于逆反應的活化能,選項D正確;答案選C。【變式練1】(2024·河南·高三開學考試)室溫下,某溶液初始時僅溶有M和N且濃度相等,同時發生以下兩個反應:①;②,反應①的速率可表示為v1=k1c2(M),反應②的速率可表示為v2=k2c2(M)(k1、k2為速率常數)。反應體系中組分M、Z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開始后,體系中Y和Z的濃度之比保持不變B.0~30min時間段內,Y的平均反應速率為6.67×10-3mol·L-1·min-1C.如果反應能進行到底,反應結束時62.5%的M轉化為ZD.反應①的活化能比反應②的活化能大【答案】B【解析】A.由題中信息可知,反應①和反應②的速率之比為,Y和Z分別為反應①和反應②的產物,且兩者與M的化學計量數相同(化學計量數均為1),因此反應開始后,體系中Y和Z的濃度之比等于 ,由于k1、k2為速率常數,因此該比值保持不變,故A說法正確;B.由圖中數據可知,30min時,M、Z的濃度分別為0.300mol/L和0.125 mol/L,則M的變化量為0.5mol/L-0.300 mol/L=0.200 mol/L,其中轉化為Y的變化量為0.200mol/L-0.125 mol/L=0.075 mol/L。因此0~30min時間段內,Y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mol/(L·min),故B說法錯誤;C.結合A、B的分析可知反應開始后,在相同的時間內體系中Y和Z的濃度之比等于=,因此,如果反應能進行到底,反應結束時有 的M轉化為Z,即62.5%的M轉化為Z,故C說法正確;D.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生成Z較多、生成Y較少,因此,反應①的化學反應速率較小,在同一體系中,活化能較小的化學反應速率較快,反應①的活化能比反應②的活化能大,故D說法正確;答案為B。【變式練2】(2024·廣東·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其他條件相同,研究溫度對反應 的影響,曲線Ⅰ、Ⅱ分別表示,下Y的濃度c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曲線a表示下X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C.下,0~2min內,平均反應速率D.下,加入催化劑可得到曲線Ⅲ表示的Y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答案】C【解析】A.根據反應到達平衡的時間比短,可知溫度升高,平衡時Y的量增多,平衡正向移動,可以得出該反應為吸熱反應,,A錯誤;B.根據方程式,X的減少量是Y增加量的二分之一可知,a曲線應該是對應溫度的曲線,B錯誤;C.時,根據濃度變化可以算出速率,則,C正確;D.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最終平衡濃度與相同,D錯誤;故選C。考向2 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比較【典例2】(2024·甘肅·統考二模)對于可逆反應 A(g)+3B(s)2C(g)+2D(g),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如下, 其中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min-1 B.v(B)=1.2 mol·L-1·s-1C.v(C)=0.1 mol·L-1·s-1 D.v(D)=0.4 mol·L-1·min-1【答案】C【解析】A.v(A)=0.5 mol·L-1·min-1,v(C)=1.0 mol·L-1·min-1;B.B呈固態,不能用濃度變化表示反應速率;C.v(C)=0.1 mol·L-1·s-1,v(C)=6.0 mol·L-1·min-1;D.v(D)=0.4 mol·L-1·min-1,v(C)=0.4 mol·L-1·min-1;從數值上可以看出,選項C中用C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快,故選C。【變式練3】(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對于反應,下列表示中反應速率最大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先化成同一個單位,再將該物質的速率除以該物質的計量系數,比值誰大,則速率就大即,因此的反應速率最大,故A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答案為A。【變式練4】(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反應在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反應速率分別為①v(A)=0.45 mol/(L·min);②v(B)=0.6 mol/(L·s);③v(C)=0.4 mol/(L·s);④v(D)=0.45 mol·L-1·s-1,該反應進行的快慢順序為A.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答案】A【解析】①v(A)=0.45 mol/(L·min)=0.0075 mol/(L·s),②v(B)=0.6 mol/(L·s),則v(A)=v(B)=0.2 mol/(L·s);③v(C)=0.4 mol/(L·s),則v(A)=v(C)=0.2 mol/(L·s);④v(D)=0.45 mol·L-1·s-1,則v(A)=v(D)=0.225 mol/(L·s);可見上述四種轉化為A物質表示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速率大小關系為:④>③=②>①,故合理選項是A。1.(2024·吉林·高考真題)異山梨醇是一種由生物質制備的高附加值化學品,時其制備過程及相關物質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后異山梨醇濃度不再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時,反應②正、逆反應速率相等B.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①>②C.平均速率(異山梨醇)D.反應②加入催化劑不改變其平衡轉化率【答案】A【詳解】A.由圖可知,3小時后異山梨醇濃度繼續增大,后異山梨醇濃度才不再變化,所以時,反應②未達到平衡狀態,即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故A錯誤;B.圖像顯示該溫度下,后所有物質濃度都不再變化,且此時山梨醇轉化完全,即反應充分,而1,4-失水山梨醇仍有剩余,即反應②正向進行程度小于反應①、反應限度小于反應①,所以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①>②,故B正確;C.由圖可知,在內異山梨醇的濃度變化量為0.042mol/kg,所以平均速率(異山梨醇)=,故C正確;D.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改變物質平衡轉化率,所以反應②加入催化劑不改變其平衡轉化率,故D正確;故答案為:A。2.(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在某催化劑表面上發生氨的分解反應:,測得不同起始濃度和催化劑表面積下氨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B.實驗②,時處于平衡狀態,C.相同條件下,增加氨氣的濃度,反應速率增大D.相同條件下,增加催化劑的表面積,反應速率增大【答案】C【解析】A.實驗①中,0~20min,氨氣濃度變化量為2.4010-3mol/L-2.0010-3mol/L=4.0010-4mol/L,v(NH3)==2.0010-5mol/(L·min),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v(N2)=v(NH3)=1.0010-5mol/(L·min),A正確;B.催化劑表面積大小只影響反應速率,不影響平衡,實驗③中氨氣初始濃度與實驗①中一樣,實驗③達到平衡時氨氣濃度為4.0010-4mol/L,則實驗①達平衡時氨氣濃度也為4.0010-4mol/L,而恒溫恒容條件下,實驗②相對于實驗①為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氨氣濃度減小,因此實驗②60min時處于平衡狀態,根據等效平衡可以判斷x<0.2,即x≠0.4,B正確;C.實驗①、實驗②中0~20min、20min~40min氨氣濃度變化量都是4.0010-4mol/L,實驗②中60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實驗①和實驗②催化劑表面積相同,實驗①中氨氣初始濃度是實驗②中氨氣初始濃度的兩倍,實驗①60min時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相同條件下,增加氨氣濃度,反應速率并沒有增大,C錯誤;D.對比實驗①和實驗③,氨氣濃度相同,實驗③中催化劑表面積是實驗①中催化劑表面積的2倍,實驗③先達到平衡狀態,實驗③的反應速率大,說明相同條件下,增加催化劑的表面積,反應速率增大,D正確;答案選C。3.(2022·廣東·高考真題)在相同條件下研究催化劑I、Ⅱ對反應的影響,各物質濃度c隨反應時間t的部分變化曲線如圖,則A.無催化劑時,反應不能進行B.與催化劑Ⅰ相比,Ⅱ使反應活化能更低C.a曲線表示使用催化劑Ⅱ時X的濃度隨t的變化D.使用催化劑Ⅰ時,內,【答案】D【解析】A.由圖可知,無催化劑時,隨反應進行,生成物濃度也在增加,說明反應也在進行,故A錯誤;B.由圖可知,催化劑I比催化劑Ⅱ催化效果好,說明催化劑I使反應活化能更低,反應更快,故B錯誤;C.由圖可知,使用催化劑Ⅱ時,在0~2min 內Y的濃度變化了2.0mol/L,而a曲線表示的X的濃度變化了2.0mol/L,二者變化量之比不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所以a曲線不表示使用催化劑Ⅱ時X濃度隨時間t的變化,故C錯誤;D.使用催化劑I時,在0~2min 內,Y的濃度變化了4.0mol/L,則(Y) ===2.0,(X) =(Y) =2.0=1.0,故D正確;答案選D。4.(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在恒溫恒容條件下,發生反應A(s)+2B(g)3X(g),c(B)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中曲線甲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從a、c兩點坐標可求得從a到c時間間隔內該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B.從b點切線的斜率可求得該化學反應在反應開始時的瞬時速率C.在不同時刻都存在關系:2v(B)=3v(X)D.維持溫度、容積、反應物起始的量不變,向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c(B)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中曲線乙所示【答案】C【解析】A.圖象中可以得到單位時間內的濃度變化,反應速率是單位時間內物質的濃度變化計算得到,從a、c兩點坐標可求得從a到c時間間隔內該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選項A正確;B.b點處的切線的斜率是此時刻物質濃度除以此時刻時間,為反應物B的瞬時速率,選項B正確;C.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計量數之比分析,3v(B)=2v(X),選項C不正確;D.維持溫度、容積不變,向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反應速率增大,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平衡狀態與原來的平衡狀態相同,選項D正確;答案選C。5.(2021·重慶·統考高考真題)甲異腈(CHNC)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異構化反應: CH3NC(g) →CH3CN(g),反應過程中甲異腈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圖中T為溫度)。該反應的反應速率v與c的關系為v=kc,k為速率常數(常溫下為常數),a點和b點反應速率相等,即v(a)=v(b)。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f段的平均反應速率為1.0 × 10 -4mol(L·min)B.a點反應物的活化分子數多于d點C.T1>T2D.3v(d)=2v(e)【答案】C【分析】設T1時,速率常數為k1,T2時,速率常數為R2,v(a)=v(b), , 。【解析】A.由題干信息可知, ,A正確;B.ad兩點相比較,a點的濃度比d的濃度大,且其他的條件相同,故a點反應物的活化分子數多于d點,B正確;C.由以上可知,k2=2k1,v=kc,濃度相同的時候,v2>v1,溫度越高,速率越大,故T2>T1,C錯誤;D. ,,k2=2k1,可得3v(d)=2v(e),D正確;故選C。6.(2024·遼寧·統考二模)在起始溫度均為T℃、容積均為10L的密閉容器A(恒溫)、B(絕熱)中均加入和4molCO,發生反應。已知:、分別是正、逆反應速率常數,,,A、B容器中的轉化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曲線M、N的平衡常數大小為:B.與濃度比為1∶1時,標志此反應已達平衡C.T℃時,D.用CO的濃度變化表示曲線N在0~100s內的平均速率為【答案】A【解析】A.起始溫度相同,容器A為恒溫裝置,溫度始終不變,則K不變,容器B為絕熱體系,反應為放熱反應,隨反應進行體系內溫度升高,則平衡常數減小。溫度越高反應速率加快,反應先達到平衡狀態,則M對應容器B,N對應容器A,因此,A正確;B.與為生成物,且系數比為1:1,兩者濃度始終保持1:1不變,因此不能據此判斷平衡狀態,B錯誤;C.該反應在溫度為T℃條件下進行。根據選項A分析可知:N表示在恒溫(A)下進行的反應。反應開始時n(N2O)=1 mol,n(CO)=4 mol,反應達到平衡時N2O的轉化率是25%,則根據反應N2O(s)+CO(g) N2(g)+CO2(g)的轉化關系可知平衡時n(N2O)=0.75 mol,n(CO)=3.75 mol,n(N2)=n(CO2)=0.25 mol,由于容器的容積是10 L,則平衡濃度c(N2O)=0.075 mol/L,c(CO)=0.375 mol/L,c(N2)=c(CO2)=0.025 mol/L,反應達到平衡時v正=v逆,k正 c(N2O) c(CO)=k逆 c(N2) c(CO2),===,C錯誤;D.0-100 s時N2O的轉化率為10 %,N2O的反應量為l mol×10% =0.l mol,根據方程式中物質反應轉化關系可知CO的反應量為0.l mol,則用CO的濃度變化表示曲線N在0-100 s內的反應速率為v(CO)==1.0×10-4mol/(L s),D錯誤;故選:A。1.內因(主要因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一個條件)3.理論解釋——有效碰撞理論(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②活化能:如圖圖中:E1為正反應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劑時的活化能為E3,反應熱為E1-E2。(注:E2為逆反應的活化能)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間能夠引發化學反應的碰撞。(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與反應速率的關系1.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情況:壓強只對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速率有影響。①恒溫時,壓縮體積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②恒溫時,對于恒容密閉容器。a.充入氣體反應物氣體反應物濃度增大(壓強也增大)反應速率加快。b.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未改變―→反應速率不變。③恒溫恒壓時。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氣體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2.分析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3注意:①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參與了反應,降低了正、逆反應的活化能,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但不會改變反應的限度和反應熱。②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但加快的程度不同;降低溫度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減慢,但減慢的程度不同,吸熱反應的反應速率總是受溫度影響大。③對于固體和純液體反應物,其濃度可視為常數,改變用量速率不變。但當固體顆粒變小時,其表面積增大將導致反應速率增大。3.常見v-t圖像分析①看圖像中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趨勢,看二者是同等程度的變化,還是不同程度的變化。同等程度的變化一般從壓強(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和催化劑角度考慮;若是不同程度的變化,可從溫度、濃度、壓強(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改變的反應)角度考慮。②對于反應速率變化程度不相等的反應,要注意觀察改變某個條件瞬間,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及變化趨勢。同時要聯系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加以篩選、驗證、排除。③改變條件判斷v(正)、v(逆)的相對大小時,可以從平衡移動方向討論,若平衡正移,v(正)>v(逆),若平衡逆移,v(正)4.由于固體和純液體的濃度可視為常數,故改變其用量反應速率不變。但當固體顆粒變小時,其表面積增大將導致反應速率增大。5.改變溫度、使用催化劑,反應速率一定發生變化,其他外界因素改變,反應速率是否發生變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6.其他條件一定,升高溫度,不論正反應還是逆反應,不論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反應速率都要增大,只不過正、逆反應速率增加的程度不同。7.催化劑、活化能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參與了反應,降低了正、逆反應的活化能,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但不會改變反應的限度和反應熱。考向1 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典例1】(2024·湖北·高三階段練習)對于可逆反應 ,下列敘述正確是A.達到化學平衡時,若增加容器體積,則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B.保持容器容積不變,向其中加入1 mol He ,化學反應速率不變C.降低溫度,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D.達到化學平衡時,【答案】B【解析】A.達到化學平衡時,若增加容器體積,則減小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減小,A不正確;B.保持容器容積不變,向其中加入1 mol He,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都未發生改變,溫度不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變,B正確;C.降低溫度,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降低,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減小,C不正確;D.達到化學平衡時,各物質的量的變化量為0,,D不正確;故選B。【變式練1】(2024·河北·聯考期中)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 達到平衡,當單獨改變下述條件后,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降溫,、都減小,且減小的程度小于減小的程度B.加壓,、都增大,且增大的程度大于增大的程度C.注入氮氣的時刻,壓強增大,、都增大,且增大程度大于增大程度D.加催化劑,、都發生變化,且變化的程度相等【答案】C【解析】A.降溫,、都減小,溫度對吸熱反應影響大,因此減小的程度小于減小的程度,平衡正向移動,故A正確;B.加壓,、都增大,壓強對系數大的影響大,因此增大的程度大于增大的程度,平衡正向移動,故B錯誤;C.注入氮氣的時刻,壓強增大,反應物的濃度不變,、都不變,平衡不移動,故C錯誤;D.加催化劑,、都發生變化,且變化的程度相等,平衡不移動,故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C。【變式練2】(2024·江蘇·聯考期中)下列關于工業合成氨: 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使用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B.該反應達平衡狀態后,恒溫恒容下充入氦氣,則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C.增大氮氣的濃度,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常數增大D.該反應中反應物的鍵能之和大于生成物的鍵能之和【答案】A【解析】A.使用催化劑是降低的反應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變成的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A正確;B.平衡后恒溫恒容下充入氦氣,對平衡體系沒有影響,B錯誤;C.增大氮氣的濃度反應速率加快,但平衡常數不變,C錯誤;D.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反應物的鍵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鍵能之和,D錯誤;故選A。考向2 催化劑與反應機理、活化能【典例2】(2024·河北·校聯考三模)最近科學家在發展非金屬催化劑實現CO2電催化還原制備甲醇(CH3OH)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上的物質用“*”標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得到的副產物有CO和CH2O(甲醛),其中相對較多的副產物為CH2O(甲醛)B.生成副產物CH2O時,反應的活化能較小C.制備甲醇的主反應速率主要由過程*CO+*OH→*CO+*H2O決定D.電催化還原制備甲醇過程中,陽極的電勢比陰極電勢低【答案】C【解析】A.主要產物是甲醇,由圖可知,得到的副產物有CO和CH2O(甲醛),生成副產物CH2O時反應的活化能較大,反應進行較慢,生成的量相對較少;生成副產物CO時反應的活化能較小,反應進行較快,生成的量相對較多,選項A錯誤;B.由A的分析可知,生成副產物CH2O時,反應的活化能較大,選項B錯誤;C.合成甲醇的主反應中,過程*CO+*OH→*CO+*H2O的活化能最大,反應速率最慢,決定整體反應速率,選項C正確;D.電催化還原制備甲醇過程中,陽極的電勢比陰極的高,選項D錯誤;答案選C。【變式練3】(2024·江蘇·高三統考專題練習)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已知S(g)+O2(g)=SO2(g) △H1,S(s)+O2(g)=SO2(g) △H2,則△H1>△H2B.合成氨工業控制溫度為773K是為了盡可能提高平衡轉化率C.氯堿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是陽離子交換膜電解槽D.增大反應物濃度,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增大【答案】C【解析】A.已知S(g)+O2(g)=SO2(g)H1,S(s)+O2(g)=SO2(g)H2,且等質量的物質氣態時具有的總能量高于固態時具有的總能量,故前者放出熱量更多,且放熱,則H1<H2,A錯誤;B.已知合成氨的焓變為負,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控制溫度(773K)遠高于室溫,不能提高平衡轉化率,工業控制溫度為773K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和催化劑的最適宜溫度,提高生成效率,B錯誤;C.氯堿工業生產中是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陽極反應式為:2Cl- -2e-=Cl2↑,陰極反應式為:2H2O+2e-=H2↑+2OH-,為了避免Cl2與NaOH溶液反應,H2和Cl2接觸發生反應甚至爆炸,工業使用的是陽離子交換膜電解槽,C正確;D.增大反應物濃度,活化分子百分數不變,但由于單位體積內的活化分子數增多,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增大,D錯誤;故答案為:C。【變式練4】(2024·安徽·高三開學考試)我國科學家利用電催化實現了醇到醛的高選擇性轉化,其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ads是“吸附”的意思)。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RCHO→RCH(OH)2發生消去反應B.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C.NiO(OH)在反應中化合價發生改變D.1molRCH2OH→RCOOH共失去4NA個電子【答案】A【解析】A.RCHO→RCH(OH)2發生的是加成反應,不是消去反應,A項錯誤;B.催化劑能改變反應歷程,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B項正確;C.由圖示可知,NiO(OH)中的Ni由+3價變為NiO中+2價,化合價發生改變,C項正確;D.1molRCH2OH完全轉化為RCOOH,失去2molH原子、同時得到1molO原子,共失去4mol電子,即共失去4NA個電子,D項正確;答案選A。考向3 化學反應速率圖像分析【典例3】(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恒溫恒容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反應的速率,反應的速率,式中、為速率常數。圖甲為該體系中、、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乙為反應和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隨的減小,反應的速率不斷下降,而反應的速率不斷增大B.由圖甲可知,某時間段體系中可能存在如下關系:C.欲提高的產率,需降低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D.溫度高于時,總反應速率由反應決定【答案】B【解析】A.由圖甲中信息可知,隨的減小,先增大后減小,增大,故反應的速率隨的減小而減小,反應的速率先增大后減小,A項錯誤;B.由圖甲可知,依據反應關系,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前,單位時間內X的減少量等于Y和Z的增加量,因此,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單位時間內Z的增加量等于Y和X的減少量,故,B項正確;C.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反應的速率,但反應的速率常數隨溫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應的,且反應的速率隨Y的濃度增大而增大,因此欲提高Y的產率,需提高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C項錯誤;D.由圖乙中信息可知,溫度低于T1時,,反應為慢反應,總反應速率由反應決定,溫度高于T1時,,反應為慢反應,總反應速率由反應決定,D項錯誤;故選B。【變式練5】(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A和B,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正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氣體A的濃度:a點小于b點B.若,則氣體C的生成量:ab段大于bc段C.c點時:D.體系壓強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答案】D【解析】A.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氣體的濃度不斷減小,故氣體的濃度:點大于點,錯誤;B.在段,正反應速率不斷增大,則單位時間內氣體的生成量不斷增多,故若,則氣體的生成量:段小于段,B錯誤;C.化學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反應速率不再變化,而c點時,正反應速率開始減少,說明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則,C錯誤;D.該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氣體壓強一直在變,體系壓強不再變化,表明體系的溫度不變,從而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D正確;答案選D。【變式練6】(2024·河北·高三階段練習)常溫下,A、B初始濃度為2 : 1的混合溶液中,同時發生兩個反應:①2A+B 2M+N,②2A+B2M+Y,溶液中B、Y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溶液中c(M)=c(N)+c(Y)B.0~ 10min內,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4mol/(L·min)C.18min時,反應①與反應②中B的轉化率之比為2∶3D.反應①的活化能比反應②的活化能大【答案】A【解析】A.以10min為例,設容器體積為VL,10min時生成Y0.12Vmol,則根據反應2A+B2M+Y,消耗B0.12Vmol,生成M0.24Vmol,10min時共消耗B0.2Vmol,則反應2A+B2M+N消耗B0.08Vmol,則生成N0.08Vmol,生成M0.16Vmol,共生成M0.4Vmol,c(M)=0.4mol/L,c(N)=0.08mol/L,c(Y)=0.12mol/L,A錯誤;B.10min內B的濃度變化為0.2mol/L,根據反應①和②可知,0-10minA的濃度變化為0.4mol/L,則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B正確;C.18min時Y的濃度為0.15mol/L,則反應②消耗B的濃度為0.15mol/L,反應②B的轉化率為30%,共消耗B的濃度為0.25mol/L,則反應①消耗B濃度為0.1mol/L,反應①B的轉化率為20%,反應①和反應②中B的轉化率之比為2∶3,C正確;D.以10min內反應為例,反應①中B的反應速率為,反應②中B的反應速率為,反應②速率更快,活化能更小,D正確;故答案選A。1.(2024·甘肅·高考真題)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學反應速率的是A.催化氧化氨制備硝酸時加入鉑 B.中和滴定時,邊滴邊搖錐形瓶C.鋅粉和鹽酸反應時加水稀釋 D.石墨合成金剛石時增大壓強【答案】C【詳解】A.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一般來說,催化劑可以用來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故催化氧化氨制備硝酸時加入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A項不符合題意;B.中和滴定時,邊滴邊搖錐形瓶,可以讓反應物快速接觸,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B項不符合題意;C.鋅粉和鹽酸反應時加水稀釋會降低鹽酸的濃度,會降低化學反應速率,C項符合題意;D.石墨合成金剛石,該反應中沒有氣體參與,增大壓強不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2.(2021·廣東·高考真題)反應經歷兩步:①;②。反應體系中、、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a為隨t的變化曲線B.時,C.時,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D.后,【答案】D【分析】由題中信息可知,反應經歷兩步:①;②。因此,圖中呈不斷減小趨勢的a線為X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呈不斷增加趨勢的線為Z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先增加后減小的線為Y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解析】A.X是唯一的反應物,隨著反應的發生,其濃度不斷減小,因此,由圖可知,為隨的變化曲線,A正確;B.由圖可知,分別代表3種不同物質的曲線相交于時刻,因此,時,B正確;C.由圖中信息可知,時刻以后,Y的濃度仍在不斷減小,說明時刻反應兩步仍在向正反應方向發生,而且反應①生成Y的速率小于反應②消耗Y的速率,即時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正確;D.由圖可知,時刻反應①完成,X完全轉化為Y,若無反應②發生,則,由于反應②的發生,時刻Y濃度的變化量為,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所以Z的濃度的變化量為,這種關系在后仍成立, 因此,D不正確。綜上所述,本題選D。3.(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催化劑Ⅰ和Ⅱ均能催化反應。反應歷程(下圖)中,M為中間產物。其它條件相同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Ⅰ和Ⅱ,反應歷程都分4步進行 B.反應達平衡時,升高溫度,R的濃度增大C.使用Ⅱ時,反應體系更快達到平衡 D.使用Ⅰ時,反應過程中M所能達到的最高濃度更大【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兩種催化劑均出現四個波峰,所以使用Ⅰ和Ⅱ,反應歷程都分4步進行,A正確;B.由圖可知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達平衡時,升高溫度平衡向左移動,R的濃度增大,B正確;C.由圖可知Ⅰ的最高活化能小于Ⅱ的最高活化能,所以使用Ⅰ時反應速率更快,反應體系更快達到平衡,C錯誤;D.由圖可知在前兩個歷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較低反應速率較快,后兩個歷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較高反應速率較慢,所以使用Ⅰ時,反應過程中M所能達到的最高濃度更大,D正確;故選C。4.(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下列事實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A.溶液中加入少量固體,促進分解B.密閉燒瓶內的和的混合氣體,受熱后顏色加深C.鐵釘放入濃中,待不再變化后,加熱能產生大量紅棕色氣體D.鋅片與稀反應過程中,加入少量固體,促進的產生【答案】B【解析】A.MnO2會催化 H2O2分解,與平衡移動無關,A項錯誤;B.NO2轉化為N2O4 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 NO2濃度增大,混合氣體顏色加深,B項正確;C.鐵在濃硝酸中鈍化,加熱會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鐵與濃硝酸反應生成大量紅棕色氣體,與平衡移動無關,C項錯誤;D.加入硫酸銅以后,鋅置換出銅,構成原電池,從而使反應速率加快,與平衡移動無關,D項錯誤;故選B。5.(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一定條件下,苯基丙炔()可與發生催化加成,反應如下: 反應過程中該炔烴及反應產物的占比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已知:反應I、Ⅲ為放熱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焓變:反應I>反應ⅡB.反應活化能:反應I<反應ⅡC.增加濃度可增加平衡時產物Ⅱ和產物I的比例D.選擇相對較短的反應時間,及時分離可獲得高產率的產物Ⅰ【答案】C【解析】A.反應I、Ⅲ為放熱反應,相同物質的量的反應物,反應I放出的熱量小于反應Ⅱ放出的熱量,反應放出的熱量越多,其焓變越小,因此反應焓變:反應I>反應Ⅱ,故A正確;B.短時間里反應I得到的產物比反應Ⅱ得到的產物多,說明反應I的速率比反應Ⅱ的速率快,速率越快,其活化能越小,則反應活化能:反應I<反應Ⅱ,故B正確;C.產物I和產物II存在可逆反應,則產物II和產物I的比值即該可逆反應的平衡常數K,由于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所以增加HCl濃度平衡時產物II和產物I的比例不變,故C錯誤;D.根據圖中信息,選擇相對較短的反應時間,及時分離可獲得高產率的產物Ⅰ,故D正確。綜上所述,答案為C。6.(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向一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和一定量的,發生反應:。的平衡轉化率按不同投料比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反應速率:C.點a、b、c對應的平衡常數:D.反應溫度為,當容器內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答案】B【解析】A.一定條件下,增大水的濃度,能提高CH4的轉化率,即x值越小,CH4的轉化率越大,則,故A正確;B.b點和c點溫度相同,CH4的起始物質的量都為1mol,b點x值小于c點,則b點加水多,反應物濃度大,則反應速率:,故B錯誤;C.由圖像可知,x一定時,溫度升高CH4的平衡轉化率增大,說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K增大;溫度相同,K不變,則點a、b、c對應的平衡常數:,故C正確;D.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增大的反應,反應進行時壓強發生改變,所以溫度一定時,當容器內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D正確;答案選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表示方法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2.數學表達式及單位v=,單位為mol·L-1·min-1或mol·L-1·s-1。3.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的關系同一反應在同一時間內,用不同物質來表示的反應速率可能不同,但反應速率的數值之比等于這些物質在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如在反應aA(g)+bB(g)??cC(g)+dD(g)中,存在v(A)∶v(B)∶v(C)∶v(D)=a∶b∶c∶d4.化學反應中各物質濃度的計算模式——“三段式”(1)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找出各物質的起始量、轉化量、某時刻量。(3)根據已知條件列方程式計算。例如:反應 mA + nB ?? pC起始濃度(mol·L-1) a b c轉化濃度(mol·L-1) x某時刻濃度(mol·L-1) a-x b- c+1.化學反應速率大小的比較方法由于同一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用不同物質表示時數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較反應的快慢不能只看數值的大小,而要進行一定的轉化。(1)看單位是否統一,若不統一,換算成相同的單位。(2)換算成同一物質表示的速率,再比較數值的大小。(3)比較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的比值,即對于一般反應aA+bB===cC+dD,比較與,若>,則A表示的反應速率比B的大。2.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方法(1)定義式法:v(B)==。(2)比例關系式: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如mA(g)+nB(g)===pC(g)中,v(A)∶v(B)∶v(C)=m∶n∶p或==。(這一公式最好用)(3)運用“三段式法”進行計算(具體步驟如下)。①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質的起始量、轉化量、某時刻量;③根據已知條件列方程式計算。例如:反應方程式 mA + nB pCt0s時刻濃度/(mol·L-1) a b 0轉化濃度/(mol·L-1) xt1s時刻濃度/(mol·L-1) a-x b-則:v(A)=mol·L-1·s-1;v(B)=mol·L-1·s-1;v(C)=mol·L-1·s-1。(3)根據圖像計算:找出圖像中相應物質的變化量,再根據定義公式計算。(1)化學反應速率一般指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而不是瞬時反應速率,且無論用反應物表示還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2)同一化學反應,相同條件下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其數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義相同。(3)不能用固體或純液體物質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因為固體和純液體物質的濃度可視為常數。(4)計算反應速率時,若給出的是物質的量的變化值,不要忘記轉化為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值。考向1 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典例1】(2024·河北·校聯考一模)工業上,利用氨氣還原二氧化氮的技術已經成熟。250℃時,在1L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氨氣和二氧化氮,發生反應: ,測得容器中壓強隨時間變化情況如下:反應時間 0 10 20 30 50 60 70總壓 10 10.50 10.60 10.70 10.80 11.00 11.0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單位時間內斷裂鍵,同時斷裂鍵即達到平衡狀態B.在內,二氧化氮的化學反應速率是C.達到化學平衡時,氮氣的體積分數是30%D.的活化能小于的活化能【變式練1】(2024·河南·高三開學考試)室溫下,某溶液初始時僅溶有M和N且濃度相等,同時發生以下兩個反應:①;②,反應①的速率可表示為v1=k1c2(M),反應②的速率可表示為v2=k2c2(M)(k1、k2為速率常數)。反應體系中組分M、Z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開始后,體系中Y和Z的濃度之比保持不變B.0~30min時間段內,Y的平均反應速率為6.67×10-3mol·L-1·min-1C.如果反應能進行到底,反應結束時62.5%的M轉化為ZD.反應①的活化能比反應②的活化能大【變式練2】(2024·廣東·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其他條件相同,研究溫度對反應 的影響,曲線Ⅰ、Ⅱ分別表示,下Y的濃度c隨反應時間t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曲線a表示下X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C.下,0~2min內,平均反應速率D.下,加入催化劑可得到曲線Ⅲ表示的Y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考向2 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比較【典例2】(2024·甘肅·統考二模)對于可逆反應 A(g)+3B(s)2C(g)+2D(g),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如下, 其中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min-1 B.v(B)=1.2 mol·L-1·s-1C.v(C)=0.1 mol·L-1·s-1 D.v(D)=0.4 mol·L-1·min-1【變式練3】(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對于反應,下列表示中反應速率最大的是A. B.C. D.【變式練4】(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反應在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反應速率分別為①v(A)=0.45 mol/(L·min);②v(B)=0.6 mol/(L·s);③v(C)=0.4 mol/(L·s);④v(D)=0.45 mol·L-1·s-1,該反應進行的快慢順序為A.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1.(2024·吉林·高考真題)異山梨醇是一種由生物質制備的高附加值化學品,時其制備過程及相關物質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后異山梨醇濃度不再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時,反應②正、逆反應速率相等B.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①>②C.平均速率(異山梨醇)D.反應②加入催化劑不改變其平衡轉化率2.(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在某催化劑表面上發生氨的分解反應:,測得不同起始濃度和催化劑表面積下氨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B.實驗②,時處于平衡狀態,C.相同條件下,增加氨氣的濃度,反應速率增大D.相同條件下,增加催化劑的表面積,反應速率增大3.(2022·廣東·高考真題)在相同條件下研究催化劑I、Ⅱ對反應的影響,各物質濃度c隨反應時間t的部分變化曲線如圖,則A.無催化劑時,反應不能進行B.與催化劑Ⅰ相比,Ⅱ使反應活化能更低C.a曲線表示使用催化劑Ⅱ時X的濃度隨t的變化D.使用催化劑Ⅰ時,內,4.(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在恒溫恒容條件下,發生反應A(s)+2B(g)3X(g),c(B)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中曲線甲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從a、c兩點坐標可求得從a到c時間間隔內該化學反應的平均速率B.從b點切線的斜率可求得該化學反應在反應開始時的瞬時速率C.在不同時刻都存在關系:2v(B)=3v(X)D.維持溫度、容積、反應物起始的量不變,向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c(B)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中曲線乙所示5.(2021·重慶·統考高考真題)甲異腈(CHNC)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異構化反應: CH3NC(g) →CH3CN(g),反應過程中甲異腈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圖中T為溫度)。該反應的反應速率v與c的關系為v=kc,k為速率常數(常溫下為常數),a點和b點反應速率相等,即v(a)=v(b)。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f段的平均反應速率為1.0 × 10 -4mol(L·min)B.a點反應物的活化分子數多于d點C.T1>T2D.3v(d)=2v(e)6.(2024·遼寧·統考二模)在起始溫度均為T℃、容積均為10L的密閉容器A(恒溫)、B(絕熱)中均加入和4molCO,發生反應。已知:、分別是正、逆反應速率常數,,,A、B容器中的轉化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曲線M、N的平衡常數大小為:B.與濃度比為1∶1時,標志此反應已達平衡C.T℃時,D.用CO的濃度變化表示曲線N在0~100s內的平均速率為1.內因(主要因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一個條件)3.理論解釋——有效碰撞理論(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②活化能:如圖圖中:E1為正反應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劑時的活化能為E3,反應熱為E1-E2。(注:E2為逆反應的活化能)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間能夠引發化學反應的碰撞。(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與反應速率的關系1.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情況:壓強只對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速率有影響。①恒溫時,壓縮體積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②恒溫時,對于恒容密閉容器。a.充入氣體反應物氣體反應物濃度增大(壓強也增大)反應速率加快。b.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未改變―→反應速率不變。③恒溫恒壓時。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氣體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2.分析外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3注意:①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參與了反應,降低了正、逆反應的活化能,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但不會改變反應的限度和反應熱。②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加快,但加快的程度不同;降低溫度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減慢,但減慢的程度不同,吸熱反應的反應速率總是受溫度影響大。③對于固體和純液體反應物,其濃度可視為常數,改變用量速率不變。但當固體顆粒變小時,其表面積增大將導致反應速率增大。3.常見v-t圖像分析①看圖像中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趨勢,看二者是同等程度的變化,還是不同程度的變化。同等程度的變化一般從壓強(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和催化劑角度考慮;若是不同程度的變化,可從溫度、濃度、壓強(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改變的反應)角度考慮。②對于反應速率變化程度不相等的反應,要注意觀察改變某個條件瞬間,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及變化趨勢。同時要聯系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加以篩選、驗證、排除。③改變條件判斷v(正)、v(逆)的相對大小時,可以從平衡移動方向討論,若平衡正移,v(正)>v(逆),若平衡逆移,v(正)4.由于固體和純液體的濃度可視為常數,故改變其用量反應速率不變。但當固體顆粒變小時,其表面積增大將導致反應速率增大。5.改變溫度、使用催化劑,反應速率一定發生變化,其他外界因素改變,反應速率是否發生變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6.其他條件一定,升高溫度,不論正反應還是逆反應,不論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反應速率都要增大,只不過正、逆反應速率增加的程度不同。7.催化劑、活化能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參與了反應,降低了正、逆反應的活化能,同等程度改變正、逆反應速率,但不會改變反應的限度和反應熱。考向1 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典例1】(2024·湖北·高三階段練習)對于可逆反應 ,下列敘述正確是A.達到化學平衡時,若增加容器體積,則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B.保持容器容積不變,向其中加入1 mol He ,化學反應速率不變C.降低溫度,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D.達到化學平衡時,【變式練1】(2024·河北·聯考期中)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 達到平衡,當單獨改變下述條件后,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降溫,、都減小,且減小的程度小于減小的程度B.加壓,、都增大,且增大的程度大于增大的程度C.注入氮氣的時刻,壓強增大,、都增大,且增大程度大于增大程度D.加催化劑,、都發生變化,且變化的程度相等【變式練2】(2024·江蘇·聯考期中)下列關于工業合成氨: 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使用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B.該反應達平衡狀態后,恒溫恒容下充入氦氣,則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C.增大氮氣的濃度,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平衡常數增大D.該反應中反應物的鍵能之和大于生成物的鍵能之和考向2 催化劑與反應機理、活化能【典例2】(2024·河北·校聯考三模)最近科學家在發展非金屬催化劑實現CO2電催化還原制備甲醇(CH3OH)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上的物質用“*”標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得到的副產物有CO和CH2O(甲醛),其中相對較多的副產物為CH2O(甲醛)B.生成副產物CH2O時,反應的活化能較小C.制備甲醇的主反應速率主要由過程*CO+*OH→*CO+*H2O決定D.電催化還原制備甲醇過程中,陽極的電勢比陰極電勢低【變式練3】(2024·江蘇·高三統考專題練習)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已知S(g)+O2(g)=SO2(g) △H1,S(s)+O2(g)=SO2(g) △H2,則△H1>△H2B.合成氨工業控制溫度為773K是為了盡可能提高平衡轉化率C.氯堿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是陽離子交換膜電解槽D.增大反應物濃度,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增大【變式練4】(2024·安徽·高三開學考試)我國科學家利用電催化實現了醇到醛的高選擇性轉化,其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ads是“吸附”的意思)。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RCHO→RCH(OH)2發生消去反應B.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C.NiO(OH)在反應中化合價發生改變D.1molRCH2OH→RCOOH共失去4NA個電子考向3 化學反應速率圖像分析【典例3】(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恒溫恒容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反應的速率,反應的速率,式中、為速率常數。圖甲為該體系中、、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乙為反應和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隨的減小,反應的速率不斷下降,而反應的速率不斷增大B.由圖甲可知,某時間段體系中可能存在如下關系:C.欲提高的產率,需降低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D.溫度高于時,總反應速率由反應決定【變式練5】(2024·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A和B,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正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氣體A的濃度:a點小于b點B.若,則氣體C的生成量:ab段大于bc段C.c點時:D.體系壓強不再變化,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變式練6】(2024·河北·高三階段練習)常溫下,A、B初始濃度為2 : 1的混合溶液中,同時發生兩個反應:①2A+B 2M+N,②2A+B2M+Y,溶液中B、Y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溶液中c(M)=c(N)+c(Y)B.0~ 10min內,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4mol/(L·min)C.18min時,反應①與反應②中B的轉化率之比為2∶3D.反應①的活化能比反應②的活化能大1.(2024·甘肅·高考真題)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學反應速率的是A.催化氧化氨制備硝酸時加入鉑 B.中和滴定時,邊滴邊搖錐形瓶C.鋅粉和鹽酸反應時加水稀釋 D.石墨合成金剛石時增大壓強2.(2021·廣東·高考真題)反應經歷兩步:①;②。反應體系中、、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a為隨t的變化曲線B.時,C.時,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D.后,3.(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催化劑Ⅰ和Ⅱ均能催化反應。反應歷程(下圖)中,M為中間產物。其它條件相同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Ⅰ和Ⅱ,反應歷程都分4步進行 B.反應達平衡時,升高溫度,R的濃度增大C.使用Ⅱ時,反應體系更快達到平衡 D.使用Ⅰ時,反應過程中M所能達到的最高濃度更大4.(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下列事實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A.溶液中加入少量固體,促進分解B.密閉燒瓶內的和的混合氣體,受熱后顏色加深C.鐵釘放入濃中,待不再變化后,加熱能產生大量紅棕色氣體D.鋅片與稀反應過程中,加入少量固體,促進的產生5.(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一定條件下,苯基丙炔()可與發生催化加成,反應如下: 反應過程中該炔烴及反應產物的占比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已知:反應I、Ⅲ為放熱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焓變:反應I>反應ⅡB.反應活化能:反應I<反應ⅡC.增加濃度可增加平衡時產物Ⅱ和產物I的比例D.選擇相對較短的反應時間,及時分離可獲得高產率的產物Ⅰ6.(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向一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和一定量的,發生反應:。的平衡轉化率按不同投料比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反應速率:C.點a、b、c對應的平衡常數:D.反應溫度為,當容器內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4講 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 (講義)-【能力突破】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原卷版).docx 第24講 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 (講義)-【能力突破】2025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卓越講義(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