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案【課標要求】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達無神論立場。【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反對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正確認識和處理哲學的基本問題,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念。公共參與:根據思維與存在的關系設計人生規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指導實踐。【問題導學】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和 的關系問題,也就是 和 的關系問題。它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 的問題,這是劃分 和 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 的問題,即 能否正確認識 的問題,這是劃分 和 的標準。2.哲學的不同表達①不同 和不同 有不同的哲學;(中國古代天和人、形與神、知與行等關系問題。)②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的 ,其表達哲學 的概念和方式也不盡相同。(西方古代哲學關注第一方面內容,近代哲學側重點關注第二方面問題)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 和 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避免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 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 和 ,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問題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 和 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區別:①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 是本原的, 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 , 決定 。②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是本原的, 依賴 ,不是 決定 ,而是 決定 。注:在哲學史上曾出現所謂的“二元論”,認為思維與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元,二元論最終都會滑向唯心主義。2.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① 唯物主義。從某些具體的 出發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幾種 ,如水、氣、火、土等。進步性: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不能說其基本觀點是對的。局限性:把 混同于 ,帶有樸素和直觀色彩。(把個性等同于共性。)舉例子:氣者,理之依也。② 唯物主義。 把自然中 、 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評價:克服了原先的 和 ,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局限性:A.把自然科學的 直接混同于 ;B.把 屬性等同于物質屬性;C.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用,因而具有 性、 性和歷史觀上的 等局限。舉例子: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③ 和 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A.物質是不依賴于 ,并能為人的意識所 的 ;B. 是物質的唯一特性;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 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3.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①主觀唯心主義:世界的本原是 (人的目的、一直、感覺、經驗、心靈等),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 。(我:第一人稱決定萬事萬物)舉例子:心外無物 存在即被感知②客觀唯心主義:世界的本原是 (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 。(它:第三人稱決定萬事萬物)4.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兩大陣營”:P11①兩個對子: 、②兩大陣營(兩個派別): 、【互動探究】探究一: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說:“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設,總之,構成大宇宙的一切物體,在心靈之外都沒有任何存在;它們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辟M爾巴哈反駁道:“如果小貓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貓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貓視神經的感覺,那么為什么小貓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古希臘有位哲學家叫皮浪,他認為,人是通過感覺認識世界的,而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因此人不能肯定事物是否存在。有一次,在大街上散步,朋友依據他的觀點,故意出題目刁難他。朋友說:“皮浪!前面跑過來一輛馬車,你說說看,到底客觀上有沒有馬車,人能否正確認識馬車的存在?”皮浪立即回答:“這個問題是不能回答的,因為我們人不可能正確認識外界事物,甚至不能說事物是否真的存在?!迸笥疡R上反駁道:“既然你不承認馬車的存在,你敢不敢躺在馬車底下,讓它從你身上軋過?”皮浪說:“敢!”說完,皮浪一個箭步沖到馬車前,躺在地上。車夫見此情景立即拉住車閘,馬車停了下來,皮浪安全無恙。但是,像這樣的玩笑不能總開。在皮浪90歲的時候,有人又對皮浪開了這樣的玩笑,結果皮浪死于馬車的車輪之下。1.你能概括貝克萊和費爾巴哈的觀點嗎?二者的分歧是圍繞什么問題產生的?2.貝克萊和費爾巴哈的觀點分別屬于哪兩個基本哲學派別?3.皮浪的觀點回答了哲學上的什么問題?探究二: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五行”,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的,木、火、土、金、水是世界的本原。程顥和程頤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在哲學史上程顥主張“心是理、理是心”,而程頤則主張“有理則有氣”。明朝劉宗周所撰《人譜類記》里載二程應邀赴宴,席間有歌姬在場。程頤怒而拂衣離席,程顥則盡歡而罷。次日,程頤去程顥處責問他沒有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程顥說:“昨日席間有歌姬而我心中無歌姬;今日家中無歌姬你卻念念不忘。”1.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屬于唯物主義的哪一種形態?“五行學說”體現的哲學形態有哪些合理性?2.程顥、程頤的思想代表了什么哲學觀點?他們的區別何在?【體系構建】【易混辨析】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依據。( )2.“氣者,理之依也”回答了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3.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4.追求精神的滿足是唯心主義,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唯物主義。( )5.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建立在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6.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 )7.相信星座與命運有關的思想屬于客觀唯心主義。( )8.唯物主義者都是可知論者,唯心主義者都是不可知論者。( )9.唯物主義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10.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哲學的基本問題展開的。【當堂達標】11.近年來,“詩和遠方”漸回公眾視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仿佛是物質和技術構筑的叢林里的絲絲清風,給人們帶來了自然的氣息和心靈的撫慰,引起了無數人的精神共鳴。有人認為,有了“詩和遠方”生活就幸福。這種觀點是( )①正確的,它肯定了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錯誤的,它認為思維決定存在③正確的,它肯定了思維決定存在④錯誤的,它認為人的思維是世界的本原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2.“黑月”是罕見的天文景象,“黑月”出現,人們將看不到月亮的光輝,夜空將一片黑暗。不少末日論者認為,此景如果出現則是不祥之兆。不過,科學家表示,“黑月”等景象不足為懼,地球仍會照常運轉。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主要體現了思維和存在( )A.的辯證關系問題B.何者為世界的本原C.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D.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13.中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對中國航空事業來說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壯舉。通過長征五號最大25噸的有效載荷,未來我國的空間站建設、登月任務以及對更多的空間探測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表明( )A.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人類思維是世界的本原C.哲學統一于世界觀與方法論 D.思維不能夠正確反映客觀存在14.正是由于伽利略敢于質疑亞里士多德“力是產生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才建立起正確的力和運動的觀點,為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告訴我們( )A.哲學起源于對實踐的追問B.矛盾的斗爭性是事物發展的動力C.思維是存在的基礎D.要堅持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15.阿杜的《天黑》歌詞中“閉上眼睛就是天黑”傳達了一種對現實生活的逃避意識,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捧。下列與“閉上眼睛就是天黑”反映的哲學觀點不一致的是( )①心外無理,心外無物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④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6.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說基本觀點是: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人對自然探索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選項與材料觀屬于同一哲學派別的是( )①未有此氣,已有此理②人病則憂懼,憂懼則見鬼出③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④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王夫之認為:氣者,理之依也。下列選項中與此觀點相近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理生萬物C.水是萬物的始基 D.宇宙便是吾心18.“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生活上,這一思想對很多人有借鑒意義:心態好就能超脫世俗雜事的困擾。在哲學上,這一思想屬于 ( )A.客觀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 C.樸素唯物主義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參考答案【互動探究】探究一:(1)①貝克萊的觀點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先有了人對萬事萬物的感覺,才有萬事萬物。費爾巴哈的觀點是:先有萬事萬物,然后才有了人對萬事萬物的感覺。②二者的分歧是圍繞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產生的。(2)貝克萊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費爾巴哈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3)回答了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探究二:(1)形態: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合理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2)提示:哲學觀點:二程思想是唯心主義的典型表現。區別:①程顥主張“心是理、理是心”,屬于把人的心靈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屬主觀唯心主義思想;②程頤主張“有理則有氣”,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屬客觀唯心主義思想。【易混辨析】1.錯誤【詳解】哲學基本問題中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故本題說法錯誤。2.錯誤【詳解】“氣者,理之依也”回答了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故該說法有誤。3.錯誤【詳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存在和思維即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不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故本題觀點錯誤。4.錯誤【詳解】唯物主義承認存在決定思維,唯心主義承認思維決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質滿足看成是唯物主義,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滿足看成是唯心主義。故觀點錯誤。5.錯誤【詳解】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缺點是沒有科學依據,只是一種寶貴的猜測。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6.錯誤【詳解】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因此本題觀點錯誤。7.正確【詳解】有人相信星座與命運有關,從哲學上看,這種思想把某種客觀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所以此觀點正確。8.錯誤【詳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在于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分歧在于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唯物主義者既可能是可知論者也可能是不可知論者。故該觀點錯誤。9.錯誤【詳解】樸素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具有局限性,不都是正確。唯心主義的觀點本質是錯誤,但是對人們認識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故題目觀點錯誤。10.錯誤【詳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或思維和存在何者為世界的本原問題展開的,而不是圍繞哲學的基本問題展開的。故本題說法錯誤。【當堂達標】11.B【詳解】②④:有了“詩和遠方”生活就幸福,這是把思維當成世界的本原,認為思維決定存在,屬于唯心主義,是一種錯誤的觀點,②④符合題意。①:題中體現的是思維與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而不是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①排除。③:題中觀點認為思維決定存在,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③排除。故本題選B。12.D【詳解】A: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A排除。B:材料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人們對于“黑月”現象的不同看法和解釋上,而不是在探討世界本原的問題,B排除。C: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C排除。D:科學家的觀點表明,他們相信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即“黑月”現象),這體現了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D正確。故本題選D。13.A【詳解】AD:通過長征五號最大25噸的有效載荷,未來我國的空間站建設、登月任務以及對更多的空間探測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從哲學的基本問題看,這表明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A符合題意,D排除。B:物質是世界的本原,B說法錯誤。C: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4.D【詳解】D:由于伽利略敢于質疑亞里士多德“力是產生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才建立起正確的力和運動的觀點,這說明我們要堅持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D符合題意。A:材料強調要堅持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沒有涉及哲學的起源,A不符合題意。B: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B錯誤。C:存在是思維的基礎,C錯誤。故本題選D。15.D【詳解】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伴]上眼睛就是天黑”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①: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強調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①符合題意。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是唯物主義觀點,②不符合題意。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③符合題意。④: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是唯物主義觀點,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6.C【詳解】①: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這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理是主觀的思想意念等,氣是客觀存在的萬事萬物,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是唯心主義觀點,①不符合題意。②:人病則憂懼,憂懼則見鬼出,意思是人生病了就有恐懼感,恐懼的時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沒,而不是說真的有鬼,憂懼和鬼的意識的產生是由疾病的客觀存在決定的,所以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②符合題意。③: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意思是你有什么想法,就有什么現象與之相應;如果什么念頭也沒有,現象也就無從生起,這是唯心主義觀點,③不符合題意。④: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意思是萬物都是天地與陰陽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萬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7.C【詳解】材料中王夫之的觀點認為“氣”是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AD:這兩個選項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排除AD。B:該選項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排除B。C:該選項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8.B【詳解】A: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存在著客觀的精神實體,是世界的本原,故A不符合題意。B:心態好就能超脫世俗雜事的困擾,將個人內心的主觀感受夸大了,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故B符合題意。C: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由水火土氣等簡單物質組成的,屬于唯物主義,故C不符合題意。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