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氣候與人類活動【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明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2)正確理解人類與氣候的相互關系。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能正確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并能正確理解氣候與人類的關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教學重點】舉例說明氣候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全球變暖的危害、措施。【教學方法】讀圖、分析、討論、歸納、圖表、多媒體輔助。【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播放圖片:春節期間的哈爾濱冰雕、春節期間的海南省三亞、圣誕節瑞典的人們在滑雪、圣誕節悉尼的人們在海邊。提問:上面四幅圖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明確:氣候對人類活動影響很大。氣候對人類活動有哪些影響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二、新課學習活動探究:出示“歷界冬奧會舉辦城市分布”圖。提問:歷屆冬奧會舉辦城市都分布在什么緯度帶上?這是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明確:幾乎都在中、高緯度帶上,原因是冬奧會有許多冰雪項目,首先就要保障一個較為寒冷的天氣。(一)氣候與生產1.氣候對哪些生產部門產生影響?(學生回答)明確:氣候對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有影響,其中對農業影響最為顯著。提問:你能舉例說明氣候對農業方面和影響嗎?(學生發言)明確:熱帶地區的作物:咖啡、香蕉、芒果、榴蓮。亞熱帶地區的作物:柑橘、茶。糧食作物:以秦嶺——淮河為界,我國北方地區為小麥,小麥性喜溫涼;南方地區為水稻,水稻喜濕熱。作物熟制:熱帶地區作物熟制為一年三熟,亞熱帶地區作物熟制為一年兩熟,暖溫帶地區作物熟制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中溫帶寒溫帶地區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活動1:結合地中海氣候的特點,說出葡萄為什么適合在地中海地區種植?(學生回答)明確:葡萄是喜光作物,對熱量要求高,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光照充足。活動2:說說水稻主要適宜在什么氣候條件下種植?(學生回答)明確:水稻適宜在濕熱的環境下種植。如:東南亞地區和我國的南方地區。2.降水對農業的影響:介紹新疆坎兒井:坎兒井是吐魯番、哈密等荒漠地區的重要灌溉水源。當地人利用地形的優勢,將山麓地帶富集的地下水通過暗渠引出,灌溉農田。播放視頻:坎兒井。提問:影響人類活動的氣象災害有哪些?(學生回答)明確:洪澇、干旱、寒潮。拓展延伸:想一想:人類有哪些活動對氣候產生影響?(學生回答)明確:良性影響:人工造林、修建水庫、灌溉工程。惡性影響:砍伐森林、排放溫室氣體。溫室氣候排放:工廠廢氣的排放;溫室效應后果:極地冰雪融化。過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開發利用新能源。展示圖片: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二)氣候與生活提問:請你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來舉例說明氣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學生回答)明確:衣: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氣候嚴寒,毛皮可御寒;阿拉伯人生活在北非,氣候炎熱干燥。寬大的白袍可通風、反射陽光;青藏高原溫差大,午熱的時候可將一只袖子脫下來。食:我國北方地區以面食為主;我國南方地區以米飯為主;蒙古游牧民族以肉食為主。住:居住在加拿大北部寒冷地區的因紐特人,外出狩獵時用冰磚做成冰屋避寒;在氣溫高、雨水多的亞馬孫地區,常能見到通風良好、能避潮濕的高架屋;秘魯首都利馬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由于終年高溫少雨,年降水量只有29毫米,所以,利馬居民建造了適應當地氣候的土坯房,厚實的墻壁可以抵御高溫。拓展延伸:提問: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傳統民居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明確:我國北方傳統民居墻厚、窗小,屋頂坡度小,有利于防寒保暖;我國南方傳統民居墻薄、窗大,有利于通風散熱;屋頂坡度大,有利于排水。行:愛斯基摩人的出行工具——狗拉雪橇;沙漠地區的“代步工具”——駱駝;我國江南水鄉以舟低步。活動:從大西洋沿岸到俄羅斯,居民的墻壁厚度有什么規律?產生這種氣候規律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明確:墻壁越來越厚,原因是從大西洋沿岸到俄羅斯氣候從溫帶海洋氣候逐漸過渡到溫帶大陸性氣候。思考1:南極地區建立科學考察站,房屋建在地樁上,不貼冰面;墻壁多采用“夾心餅干”式,即兩側是耐低溫的薄鋼板,中間是致密的保溫材料。請你根據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試著解釋為什么在該地區有這樣的建房需求?(學生討論回答)明確:南極地區屬于寒帶地區,終年嚴寒,多大風。南極地區房屋較矮,可以防止更多的大風灌入。墻體較厚,且采用“夾心式”的構造,是為了更好的保溫。思考2:(1)南、北半球各有一條世界平均氣溫10℃~22℃范圍帶,基本平行于緯線,但又有波動。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世界1月平均氣溫10℃~22℃范圍帶分布的原因?(2)北半球冬季,放寒假的時候,如果想到比較溫暖的地方避寒,你會選擇哪個地區?此時南半球是夏季,那里的人們去比較涼爽的地方避暑,又該怎樣選擇?(學生討論回答)明確:(1)世界1月平均氣溫10℃~22℃范圍帶基本平行于緯線,但又有波動,主要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響。(2)北半球的冬季想要避寒,應該選擇緯度較低的熱帶或亞熱帶;南半球的人們想去比較涼爽的地方避暑,可以選擇海拔較高的山上或海邊避暑。三、課堂小結本節課學習了氣候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氣候在生產方面對農業的影響最為明顯;對人類生活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舉例說明氣候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討論深度不一,參與程度不一,因此小組的組織結構與調控應該改進,要增加教師對每個學生個性化形成性的評價。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