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4.1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哲學基本理論(第1課)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4課)唯物辯證法(第3課)社會歷史觀(第5課)人生觀、價值觀(第6課)辯證唯物論(第2課)文化(第三單元)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第7課)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第8課) ——吸收外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9課) ——面向未來《哲學與文化》知識結構一、認識與實踐1、認識的含義及形式2、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3、實踐的含義及特點4、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學習目標土豆可以發電嗎能? VS 不能?1.認識(1)含義:認識是 主體 對 客體 的 能動反映。主體是人,認識是人類特有,動物沒有認識≠意識(1)認識與意識本質上是一樣的,區別在于:①含義不同:認識是積極的主動的反映;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②范疇不同:意識相對于物質而言,屬于唯物論范疇;認識相對于實踐而言,屬于認識論范疇。(2)認識與意識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有正誤之分。性質:積極的主動的反映(與意識區分開)(≠被動的反映)認識的對象是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2)認識的類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1.認識請從“五官”的角度描述你看到的事物。感性認識例:紅色、咬起來嘎嘣脆、酸酸甜甜、硬的、涼的例:看到一個蘋果例:別人說起蘋果,你腦海中浮現出蘋果的樣子感覺: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溫覺知覺: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在腦中的反映表象:事物不在自己眼前時,事物在自己大腦里浮現的樣子,即通過感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看到顏色、聞到味道、觸摸到形狀等(個別屬性)對蘋果整體認知當蘋果不在眼前時,根據記憶可以浮現它的樣子(如:看到蘋果的顏色、嗅到飯菜的香味、聽到美妙的音樂、觸摸到絲滑的秀發)(如:喜馬拉雅山很高、猛虎跳澗、高鐵跑得快等)(如:望梅止渴、談虎色變、胸有成竹等)理性認識用語言概括出蘋果的本質屬性,具有抽象性判明是否具有某種屬性從已有的判斷合乎規律地推出新的判斷例:蘋果是水果的一種,是薔薇科蘋果亞科蘋果屬植物,其樹為落葉喬木。例:蘋果是植物,不是動物,形狀近乎圓形,不是三角形、方形,顏色常見為紅黃綠,不是黑藍紫…例:蘋果中含有銅、碘、錳、鋅、鉀等元素以及大量維生素C,可以推理出蘋果可以保護人體的心血管、增強人體免疫力并且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等。概念: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判斷: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推理:從已有的判斷推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判斷:①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可以相互轉化②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可靠③感性認識都是錯誤的,理性認識都是正確的感性認識(感覺、知覺、和表象)理性認識(概念、判斷和推理)【注意】1.既沒有純粹感性的認識,也沒有純粹理性的認識,二者也沒有絕對的界限,往往感性認識中有理性,理性認識中有感性。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理性認識不一定都是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3.認識的根本任務: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望梅止渴”的故事中,士兵想起酸梅子而流口水,這是大腦對梅子的味道進行回憶而產生的效果。這是感性認識的表象形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聯系在于( )A.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B.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主觀與客觀的關系C.概念、知覺和推理是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D.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A2.實踐--(1)含義實踐作為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實踐是 人們 改造 客觀世界 的一切 物質性活動。實踐的主體是人,人類特有≠主觀思維活動≠認識活動≠認識方 式性質對 象自然界人類社會港珠澳大橋圖紙港珠澳大橋1.猩猩用樹枝勾食螞蟻2.改革開放3.學生聽課4.教師上課5.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橋6.科學家研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改造自然界的生產實踐科學實驗活動變革社會的實踐教育實踐純思維的活動不是實踐動物的活動不是實踐在當代中國,主要表現為在社會各方面的改革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如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工農生產等)(如革命、改革等)科學實驗活動自然科學實驗,如太空育種實驗等社會科學實驗,如改革試點(建立自貿區等)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在階級社會 中,主要表現為階級斗爭其他形式:教育、藝術、體育等2.實踐--(2)形式思考:這一實踐活動有哪些要素?這些要素有何特點?你能隨心所欲就做成牛排嗎?2.實踐--(3)特點①客觀物質性主體:人對象:食材手段:工具、烹飪方式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②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做菜的過程及其結果受客觀因素的制約注意:側重于實踐受客觀因素影響,區別于人的純主觀活動。思考:人類做牛排和動物處理食物在行動目的和計劃上有什么不同?人類大概是自然界中唯一會做飯的動物。雖然比不上人類,但其他的一些動物也慢慢培養出了處理食物的能力。例如,貪吃的成年螞蟻會把食物放在幼蟲的肚子上,把酶先吐到食物上,這樣食物會更好消化,螞蟻也能吃下更多的東西。在鳥類的世界里,伯勞鳥會把有毒的蚱蜢插在荊棘上晾兩天,讓毒素降解后,再食用。卷尾猴會把成熟的棕櫚果放在太陽下曬干,以便更容易地剝開堅硬的外殼,而日本獼猴則會把人們喂給它們的土豆洗干凈,然后在鹽水中調味。②主觀能動性關鍵詞:藍圖、計劃、方案、規劃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人將在實踐中形成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①改造自然:創造新的物質生活資料②改造社會:創造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實踐給客觀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動的烙印。美食的創造,從食材的獲取、輔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選擇,無不體現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發揮了意識在認識世界中的能動作用。美食的創造是意識指導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動。思考:廚師是一個人獨立完成這項活動的嗎?現在做飯和以前做飯會有什么不同?③社會歷史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各不相同。人的實踐活動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實踐具有社會性(橫向)社會性關鍵詞:協作、共同、多人歷史性關鍵詞:當時條件、以前、階段、時期實踐具有歷史性(縱向)但不等于單個人的實踐活動不存在。特點 含義 側重點直接現實性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能夠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的東西。①實踐的基本構成要素(主體、對象和手段)的客觀性;②實踐的過程及其結果的客觀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①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②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強調實踐是物質性活動。強調“實踐要素及規律”(區別于人的純主觀活動)社會性強調實踐受橫向因素影響,強調“合作”(與孤立的個人活動的區別所在);歷史性強調實踐受縱向因素影響,強調“歷史發展過程”。強調“制定計劃、方案、規劃、有目的、導向”“你與理想之間的距離,只差邁出行動的第一步而已。” 這表明實踐是一種( )A.社會歷史性活動B.直接現實性活動C.客觀物質性活動D.主觀認識性活動B漫畫《三代農夫》體現了( )A.實踐是認識的目的B.追求真理永無止境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D.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三代農夫》 作者:郝延鵬C我們的認識從何而來?是從人腦中自己生出來的嗎?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是客觀事物自己跑到人腦中來的嗎?二、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西紅柿曾被視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為“狼桃”。直到18世紀末,法國的一名畫家在冒險品嘗“狼桃”之后,才揭開了西紅柿的食用之謎。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一個冒險品嘗西紅柿的人是幸運者,而那些為分辨可食用蘑菇與有毒蘑菇而付出生命代價的人就不那么幸運了。魯迅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稱為勇士,并說,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番茄無毒可以吃認識畫家親口嘗了一個實踐“老虎咬人有多疼?”“讓它咬一下不就知道了嘛~”認識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①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側重于“認識從何而來、從無到有”)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認識途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注意:1.認識的來源唯一,認識的途徑多樣2.但不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直接經驗親身實踐獲得認識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間接經驗通過他人實踐獲得認識“冥王星被移出行星朋友圈”起初科學家都認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大會投票決定將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關專家認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級”,一是新天體“齊娜”的出現,使人們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質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觀測工具,人們對冥王星的認識越來越全面。三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自身的認識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實踐中產生新問題,推動人們探索研究實踐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促進認識發展實踐鍛煉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實踐a: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b: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改造著人的主觀世界c: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推動著人們去探索研究結論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相關語句:吃一塹,長一智;學然后知不足;書到用時方恨少。側重于“認識從舊到新,從不全面到全面”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甲說這是糖果,其味道是甜的;乙說,它是酸甜味的;丙說,它辛涼,味苦;......思考:如何證明他們的觀點?何謂正確認識?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側重于“實踐作為標準檢驗認識的正確與否的問題”)任何主觀標準:如專家結論、科學理論、權威觀點等,都不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主觀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自己的正確性客觀客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它實踐是聯系主觀與客觀的橋梁(不相符)錯誤的認識(相符合)正確的認識【具體化】:①科研團隊反復試驗摸索,攻克諸多國際難題,才成功研制出來。②驗證了獸醫中草藥成果的科學性“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學以致用。”“造燭為求明,求知為運用,學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種,終無所獲。”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側重于“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吃一塹,長一智。造燭為求明,求知為運用。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書到用時方恨少。來源動力目的檢驗標準動力【小試牛刀】下列表述分別體現了實踐和認識關系的哪一方面?③檢驗標準④目的歸宿①唯一來源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②根本動力小結: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①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方法論1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小結: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引向歧途。方法論2重視科學理論(真理)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1.感性認識都是錯誤的,理性認識都是正確的。( )2.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 )3.人類實踐活動只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三種形式。( )易錯易混×××4.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7.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客觀事物是否正確地反映了認識。( )×8.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是目的,改造世界也是目的和歸宿。( )×總結: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①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引向歧途。方法論11.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2.重視科學理論(真理)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課堂小結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認識實踐含義:主體對客體能動地反映類型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區別:二者含義、形式、階段不同聯系: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踐活動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①來源②動力③標準④目的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認識與實踐2.認識具有反作用(雙重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