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6—20課)1.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因為黃巾起義,東漢很多實力派趁機坐大,甚至擁兵一方成為地方割據勢力,形成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局面,統一多民族國家進入政權分立時期。這一時期,雖然多個政權并立政局混亂,但是各民族之間加強交往、交流與交融,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科技文化有了顯著的進步。這些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為隋唐的統一局面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內容要求〗1.4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科技和藝術成就,如祖沖之的數學成就,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2.2022年課標解讀⑴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史料實證、時空觀念)⑵知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了解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西晉的歷史,探究西晉短暫統一的原因。知道八王之亂出現的原因,分析其危害。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認識到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知道東晉南朝的歷史更替,分析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及影響,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知道淝水之戰,分析其對南北雙方的影響。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認識到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了解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祖沖之的成就、書法成就、繪畫與雕塑成就,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和突出優勢,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⑶能結合語文、地理、生物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古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1)新舊教材之比較2024版新教材 原版本單元 課 題 單 元 課 題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6課 三國鼎立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6課 三國鼎立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第18課 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2)本單元由五節正課組成。本單元由五節正課組成。涉及兩個關鍵詞:政權分立(三國、南北朝)、民族交融(民族遷徙、胡漢交融)三國兩晉南北朝絕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分裂割據狀態,但在此期間,北方少數民族大量內遷,推動了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北方人民大量南遷,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發展迅速,農業技術也取得很大進步;科技文化領域更是成就璀璨。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和軍閥割據,結束了兩漢大一統的局面。三國鼎立局面是從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的過程。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實現了短暫統一。歷時十幾年的八王之亂,不僅使西晉衰落,也導致中原人口大量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隨后,我國歷史相繼進入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自西晉末年到東晉后期,南遷的北方人口數量巨大,給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勞動力,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顯著時代特征。三國兩晉南北朝承上啟下,從文化、經濟、政治、民族關系等多方面,為隋唐盛世的出現創造了條件。《第16課 三國鼎立》:本課主要介紹了從東漢末年分裂割據到局部統一的歷史,主要圍繞三部分內容展開,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魏蜀吳的建立與發展。三部分內容之間因果相連,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作用之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勢力逐步崛起,進而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本課主要介紹西晉統一全國,結束東漢末年以來軍閥割據混亂的局面。其腐朽的統治只維持了短暫的統一局面,“八王之亂”加速了西晉的衰亡。同時,北方游牧民族的南遷促進了北方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第18課 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本課主要介紹的“東晉的興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區的開發”分別從政治、經濟兩方面介紹江南的發展。東晉、南朝的統治,為江南地區的開發提供了重要條件。《第19課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本課主要介紹了西晉滅亡,東晉在南方建立,中國陷入南北分裂狀態,淝水之戰使這一局面得以延續。4世紀后期,北魏政權建立,為統一黃河流域,順應民族融合的大趨勢,孝文帝在政治、經濟、社會習俗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孝文帝改革也推動了北方地區的民族大交融,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也為隋唐的統一奠定了重要基礎。《第20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本課主要介紹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農學、數學、天文學、機械制造方面的成就及書法、繪畫和雕塑等文化內容。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政權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與文化上承兩漢、下啟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不僅是對秦漢科技與文化的繼承和創新,還為隋唐科技與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單元大概念架構本階段時間界限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內容:三國鼎立、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繼兩漢之后,中國歷史進入一個大分裂時期,期間也有過短暫的統一,也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時期: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分裂中的統一因素: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之間的交融;南方經濟的發展;科技文化的進步等都為統一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歷史階段特征:政權分立、民族交融。(分裂是這一時期的一大特點;民族融合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另一特征)政治上:政權更替頻繁,封建國家大分裂,局部統一出現和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促進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經濟上: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成熟;南北經濟發展的差距縮小,江南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并趕上北方;以北方黃河流域為中心的農業經濟格局開始改變。文化上:儒學面臨嚴峻挑戰同時取得新發展,科技文化取得輝煌成就,不少領域繼續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民族關系上:東漢末年以來,少數民族內遷,北人南遷,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3至5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堂堂清,不欠賬。4、本單元教材體例(1)新教材的每個單元主題頁新增該階段時間軸,對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增強學生對歷史時序的認知;還新增了新課標對這一單元要達成的內容要求,為學生學習新知明確了目標,如第四單元:(2)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課文標題后引語部分增加相應內容的圖片信息,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如第16課引語旁配有京劇《捉放曹》中曹操的扮相,第17課引語旁配有《“晉鮮卑歸義侯”印》,第18課引語旁配有《南京六朝博物館的條幅》,第19課引語旁配有《嘎仙洞遺址》,第20課引語旁配有《北魏星象圖》等。(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學考古、理論研究新成果,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圖、新圖片、考古新發現的遺物,歷史知識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設計讀圖,提升學生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4)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6)設計“想一想”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8)新教材增加了“學史崇德”欄目,更符合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課標堅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為黨育人,為國育人才”的“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14課新增了【學史崇德】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張騫“持漢節不失”的精神和堅決克服困難的意志為后人傳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更好地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第15課新增了【學史崇德】司馬遷撰寫《史記》的史實,司馬遷追求崇高理想和獻身偉大事業的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愛國情懷。(9)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10)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第16課知識拓展:七擒孟獲;第17課知識拓展:王濬伐吳;第18課東晉南朝時的海外貿易;第19課知識拓展:北魏時期的洛陽市場;第20課知識拓展:酈道元和《水經注》。新教材進一步落實歷史學科素養的要求,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體現了歷史課程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課程本質。一、教學目標:目標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概況三國與兩晉、東晉與南朝、十六國與北朝等時期的基本史實,運用示意圖梳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情況,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政權林立、社會動蕩的時代特征,了解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目標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主要措施,認識北魏孝文帝改革適應并促進了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初步理解民族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認識雖然北方長期處于政權分立的戰亂狀態,但是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目標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知道江南地區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理解江南地區的發展得益于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人口大量南遷和適宜于農業發展的自然環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認識勞動力是促進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目標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成就,感受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索實踐精神與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體會科學和人文的社會價值,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二.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三國鼎立、西晉的短暫統一、東晉南朝的政權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內遷與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學習難點:三國鼎立的形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與民族交融的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第1課時)《第16課 三國鼎立》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歷史上著名的戰役,知道三國鼎立的形成過程。素養目標 1)時空觀念、歷史解釋:了解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學會分析兩場戰役曹操一勝一敗的原因。(重點)2)唯物史觀、歷史解釋:通過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學會分析三國鼎立的原因,提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正確評價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讓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難點)3)家國情懷:通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認識到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的第一課,是整本書的第16課。前接東漢,下啟魏晉南北朝。本課主要介紹了從東漢末年分裂割據到局部統一的歷史,主要圍繞三部分內容展開,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三部分內容之間因果相聯,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作用之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勢力逐步崛起,進而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的必然后果,它的形成,實現了大范圍內的局部統一,為下一課學習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知識的延續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關鍵詞: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為了便于教學,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整合為三部分:一:東漢末年社會亂——自古亂世出英雄;二: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決戰南北定乾坤;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三國鼎立蘊統一學情分析 初中的學生還是處于一種形象思維的狀態,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三國鼎立,本課通過課堂上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搜集資料、觀察視頻、情境模擬、體驗交流等環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使他們在體驗中感知歷史、認識歷史,進而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技能,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第16課,《三國鼎立》,來探究這段歷史。【整體感知】閱讀教材子目錄,概述本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閱讀單元導讀,思考問題。學生閱讀教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問題。 通過大單元整合,了解三國的建立與發展。通過視頻,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講授新課(一) 目標導學一、東漢末年社會亂——自古亂世出英雄;1.東漢末年社會狀況[多媒體展示材料、問題]材料一 經“光武中興”到105年,全國人口達5 300萬,可到東漢末年,只剩下760萬……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Q1:閱讀材料,請你談談兩則材料所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2.北方實力較強的軍閥[多媒體呈現“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及相關材料]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一覽表師:借助形勢圖和材料,講解曹操與袁紹的勢力比較。【知識補充】袁紹出身于世家大族,在軍閥混戰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勢力,成為當時最大的軍閥。占有今河北“冀青幽并”四州、山西和山東東部,兵多糧足,有10萬兵力,他輕視曹操,很傲慢,不虛心采納部下的建議;統治黑暗,軍心渙散。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中,不斷發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據河南一帶,實力相對較弱。Q2:閱讀課本P92頁,思考:在北方軍閥混戰中曹操為什么能夠壯大起來?通過分析材料,進一步探究曹操的勢力何以發展壯大。【教學過渡】從實力上講,袁紹在各個方面都優于曹操,但是曹操卻在一場決定性戰役中打敗了袁紹,完成了北方的統一。這場戰役是什么? 提示:景象:東漢末年,經濟凋敝,人口減少,百姓生活困苦。原因:東漢末年,州牧(軍閥)割據,戰亂不斷。閱讀史料,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示: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利用觀察、比較、合作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講授新課(二) 目標導學二、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決戰南北定乾坤1.官渡之戰【播放視頻】Q1:閱讀課本P92頁,梳理官渡之戰概況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戰略:結果:作用:學生回答后歸納:時間200年交戰雙方袁軍和曹軍戰爭特點以少勝多戰略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火燒烏巢結果曹軍勝利作用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多媒體展示“官渡之戰示意圖”及表格]Q2:閱讀課本P92頁,思考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為什么能夠打敗袁紹?[多媒體展示材料]材料一 漢獻帝雖然是個傀儡,但卻是封建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196年,曹操借機發兵洛陽,把剛剛從西涼軍閥中逃出的漢獻帝控制起來,并把他和文武大臣一同劫持到自己的根據地,以許昌為都城。從此,曹操總攬朝政大權,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地位,擴大了政治影響。材料二 為了增強力量,曹操廣泛招攬各方面的人才。他多次下“求賢令”,提倡“唯才是舉”,只要是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不論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因此他的政權中包括了地主階級各階層有才能的人,史書稱他的隊伍是“猛將如云,謀臣如雨”。材料三 曹魏時為解決糧食問題,曾讓無地農民耕種官府控制的空荒地,其收獲與官府分成,是為民屯;又在軍事頻繁地區實行士兵屯田,稱為軍屯。屯田制的實行,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材料四 曹操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偷襲袁軍的糧囤,燒掉其全部軍糧,迅速殲滅袁軍主力,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師:分組討論官渡之戰中曹操取勝的原因及影響。師:207年,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當他得勝還朝途經渤海邊時,留下了豪情滿懷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時已經50多歲的曹操的“壯心”到底是什么呢?生:統一全國。師:曹操經過官渡之戰后,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但當時天下還并不屬于曹家,他還有兩個對手,這兩個對手是誰呢?生:劉備、孫權。師過渡:208年,為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曹操揮師南下,拉開了赤壁之戰的序幕。二、赤壁之戰1.背景2.赤壁之戰【播放視頻】[多媒體展示“赤壁之戰示意圖”,梳理赤壁之戰概況]材料:208年,曹操率領20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天下。孫權、劉備組成五萬聯軍,在赤壁與曹軍展開決戰。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大敗曹軍。曹操帶領少數人馬,慌忙逃回北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役赤壁之戰時間雙方經過結果影響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時間208年交戰雙方曹軍和孫劉聯軍戰爭特點以少勝多結果曹軍失敗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多媒體展示“赤壁之戰示意圖”]Q3: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有何經驗教訓?材料一 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瑜部將黃蓋曰:“……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晉]陳壽《三國志》材料二 諸葛亮指出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孫劉聯合,定可取勝。——摘編自江耀琴著《中國古代史》師: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結局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討論、發言) 如何評價曹操?師:評價歷史人物:一分為二,從其功、過兩方面去評價。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師:曹操的性格兇殘、陰險、奸詐。但曹操戎馬一生,統一北方,對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所以我們評價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師:明朝人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在描寫赤壁之戰時有“蔣干盜書”“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諸葛亮借東風”等情節,但是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卻不見于史書的記載,你如何看待這種不同?說說你的看法。【教學過渡】:戰后十多年間,曹操再也不敢輕易南下了,而是向西北擴大了統治區域;劉備則出兵入蜀,占領益州,控制了西南的一些地區;孫權占據嶺南,在東南擴展了統治范圍。這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結合課本分析后總結回答:生:小組一: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小組二:用人上,曹操重用人才、唯才是舉。小組三:經濟上,采用“屯田制”,提供了物質保障。小組四:軍事上,采取正確的戰術。小組五:影響: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提示:①北方官兵,不習水戰;(客觀)②連環戰船,戰術失誤;(主觀)③曹操驕傲輕敵;(主觀)④統一條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提示:①軍事力量的強弱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②指揮者善于用人,戰略戰術正確也能取勝;③要謙虛謹慎,驕兵必敗;④要重視利用自然條件;⑤團結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提示:歷史資料往往個人情感的含量比較少,而且真實性很高,它往往是對現實的最直接、最具體的描述。而文學作品中個人的情感因素很多,而且往往受所寫者角度限制,容易偏激,過于主觀,可以是現實的抽象描述,有人為因素在里面,會不可避免有情感的傾向。 1.通過自主學習,列表使學生掌握官渡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影響等,培養學生的列表歸納能力,夯實基礎,實現課標要求。2.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提取歷史知識的能力。3.學科融合,提升語文詩詞賞析能力與歷史解釋能力。4.通過對赤壁之戰經過示意圖的分析,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地圖的空間想象力。5.通過列表使學生掌握赤壁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影響等,培養學生的列表歸納能力,夯實基礎,實現課標要求。6.通過材料的展示和教師的講解,使學生明確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史料的能力,形成論從史出的觀念,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7.引起學生興趣,初步樹立學生正確認識文學作品和真實歷史的區別,激發學生對三國真實歷史的探索。講授新課(三) 目標導學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三國鼎立蘊統一1.赤壁之戰后的形勢2.三國鼎立【播放視頻】梳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多媒體展示表格:學生閱讀教材P95頁,歸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情況]項目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魏蜀吳提示:項目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陽蜀221年劉備成都吳229年孫權建業師:(強調曹操不屬于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三國鼎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師:赤壁之戰后,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因此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Q1;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提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分裂割據走向局部統一,由混戰趨向相對穩定的過程,這是歷史的進步。3.魏蜀吳的發展師:根據教材第95--96頁的內容自主學習魏、蜀、吳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情況,完成表格。[多媒體展示如下表格]國名經濟發展情況魏蜀吳教師:國名經濟發展情況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蜀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吳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教師可把學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國,分別介紹三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情況。特別強調:三國時期哪一政權和臺灣有往來?[多媒體呈現三國時期衛溫去夷洲的圖片]師:這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數“臺獨”分子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要同這種分裂行為作斗爭。師: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并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這些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由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 提示:曹操慘敗——無力南下;孫權——鞏固江南;劉備——向西南發展。魏、蜀、吳三方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提示:①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②蜀: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③吳: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這是大陸和臺灣聯系的最早記錄,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和教材的方式,了解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及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3.通過了解三國經濟發展:將教材內容作為課程資源,讓學生理解促進統一的因素包括生產力因素。4.通過對比地圖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理解由分裂割據走向全國統一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裂只是暫時的,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5.通過對臺灣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關注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課堂小結 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官渡之戰使曹操大敗袁紹,從而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三國鼎立的時期里,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都致力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所以,三國時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機的時代。 通過課堂小結總結本課的主 要知識點,起到鞏固作用。課堂鞏固 1.毛玠語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織,蓄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太祖敬納其言。《三國志》中的這段材料里的“太祖”指的是( )A.劉邦 B.曹操 C.劉備 D.孫權【答案】B2.(2024·天津南開·三模)中國古代很多王朝都曾經實行過分封制,在一定條件下,這些王國勢力逐步壯大,直接或間接威脅國君的安全,釀成諸王爭霸,征戰不斷,最終導致國家分裂,人民也陷于苦難之中。下列歷史事件中,與統治者分封諸侯王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A.春秋爭霸 B.七國之亂 C.三國鼎立 D.八王之亂【答案】C3.(2022·山東日照·中考真題)“西望夏口,東望武昌……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這一場最出自蘇軾的名篇,它描述了( )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答案】C 檢測課堂教學效果。附1:板書設計【學史崇德】 你從諸葛亮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忠于職守、公正無私、法令嚴明、奉獻精神(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的展示,把內在的歷史規律化為可見的歷史線索,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主旨,涵養家國情懷。)【作業布置】個性化作業——歷史小論文:我眼中的曹操讀解標課元單壹析分材教元單貳標目習學元單叁計設學教元單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