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剪紙花邊(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湘科版(2024)科學一年級上冊一、教材分析1. 教學特點本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趣味性。通過剪紙花邊這一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工具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同時,剪紙藝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課程注重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需要觀察剪紙花邊的圖案特點,思考如何使用工具進行制作,然后通過實際操作來完成作品。這種從觀察到實踐的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2. 教學地位在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本單元“工具的使用”起著重要的過渡作用。它是學生在學習了一些基礎科學知識后,首次系統地接觸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剪紙花邊》這節課則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入理解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技巧,為后續學習和生活中正確使用工具打下基礎。本節課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剪紙花邊的制作過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圖案的對稱美、節奏美,提高學生對美的欣賞和創造能力。二、課文教學設計理念1.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出發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2. 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強調實踐操作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實際剪紙操作,親身體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剪紙技巧,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總結,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3. 文化傳承與創新融入剪紙藝術這一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鼓勵學生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文化自信。三、教學目標1. 科學知識目標認識剪紙工具,如剪刀等,了解其基本特點和用途。知道剪紙花邊是一種具有重復性圖案的剪紙形式。2. 科學探究目標通過觀察剪紙花邊的圖案,能說出其圖案特點和規律。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剪刀等工具嘗試制作簡單的剪紙花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3. 科學態度目標對剪紙活動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課堂實踐。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勇于嘗試的科學態度。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剪紙藝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鼓勵學生利用廢舊紙張進行剪紙創作。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掌握剪紙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制作簡單的剪紙花邊,理解剪紙花邊圖案的重復性特點。2. 教學難點能夠剪出連續、整齊的花邊圖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出有創意的剪紙花邊圖案。五、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各種剪紙花邊的圖片、剪紙視頻教程等。剪刀、彩紙、鉛筆、橡皮等剪紙工具和材料若干套。展示用的剪紙作品,如大幅的剪紙花邊裝飾畫等。獎勵學生的小貼紙、小獎品等。2. 學生準備剪刀、彩紙(每人至少兩種顏色)。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導入 1. 展示一些精美的剪紙花邊作品,如裝飾在窗戶上的剪紙、禮品包裝上的剪紙花邊等,引起學生的興趣。2.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圖案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嗎?” 引導學生觀察剪紙花邊的特點,如圖案的重復性、連續性等。 教師展示作品并提問,學生觀察作品后回答問題。 通過展示精美的剪紙花邊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觀察剪紙花邊的特點,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認識工具 1. 教師拿出剪刀,向學生介紹剪刀的各部分名稱,如刀刃、刀柄等。2. 講解剪刀的使用方法:用右手握住刀柄,大拇指放在刀柄一側,其他手指放在另一側,剪刀的刀刃要保持鋒利,使用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對著人或自己的身體。3. 讓學生拿起剪刀,模仿教師的動作,感受剪刀的使用方法。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教師講解并示范剪刀的使用方法,學生觀察后模仿操作。 讓學生認識剪紙工具剪刀,掌握其正確的使用方法,為剪紙操作做好準備,同時強調安全意識。觀察剪紙花邊圖案 1. 教師再次展示一些剪紙花邊作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案的特點。2. 提問:“同學們,你們看看這些剪紙花邊的圖案都有什么規律呢?” 讓學生分組討論,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描述圖案的特點。3. 請各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剪紙花邊圖案的特點,如:圖案是重復出現的,有一定的對稱性;可以是簡單的幾何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也可以是一些具象的圖形,如花朵、動物等。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提問,學生分組討論后發言。 通過觀察剪紙花邊圖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了解剪紙花邊圖案的特點和規律,為設計和制作剪紙花邊提供思路。學習制作剪紙花邊 1. 教師示范制作簡單的剪紙花邊步驟:準備一張長方形的彩紙。將彩紙對折幾次,折的次數根據想要的花邊寬度和圖案復雜程度決定,一般折 3 5 次即可。用鉛筆在折好的紙上畫出簡單的圖案,如半個愛心、半個三角形等,注意圖案要沿著折痕畫,且要保持一定的間距,不要畫得太滿。用剪刀沿著畫好的線條小心地剪下來,剪的時候要注意線條的流暢和整齊。打開剪好的紙,就可以看到一條連續的剪紙花邊了。2. 在示范過程中,強調剪紙的要點:如折紙要整齊,畫圖要輕,剪的時候要耐心、細心等。3. 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制作剪紙花邊,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幫助。 教師示范制作步驟,學生觀察后自己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剪紙花邊的制作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意設計與制作 1. 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設計自己獨特的剪紙花邊圖案。可以鼓勵學生參考之前觀察到的圖案,也可以自己創新。2. 讓學生再次動手制作剪紙花邊,這次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彩紙,制作更復雜、更有創意的作品。3.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有創意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和衛生,將剪下的紙屑放在指定的地方。 教師引導學生創意設計,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鼓勵。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礎上,能夠設計出有個性的剪紙花邊作品,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展示與評價 1. 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剪紙花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課桌上。2. 請學生自評,說說自己作品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然后讓其他學生進行互評,說說自己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喜歡。3. 教師最后進行評價,從圖案的設計、剪紙的技巧、作品的創意等方面進行評價,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小獎品獎勵。 學生展示作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并獎勵。 通過展示與評價,讓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創作思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剪紙水平。課堂總結 1.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包括認識了剪紙工具剪刀,學習了剪紙花邊的圖案特點和制作方法,以及同學們自己的創意設計和制作過程。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剪紙藝術,用剪紙來裝飾自己的生活環境,如制作賀卡、裝飾房間等。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總結,教師鼓勵學生課后探索。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持續興趣,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七、板書設計主板書工具的使用——剪紙花邊剪刀的使用方法:右手握刀柄,大拇指放一側,其他手指放另一側,注意安全。剪紙花邊圖案特點:重復、對稱制作步驟:折紙、畫圖、剪紙、展開副板書展示學生創意設計的一些圖案示例記錄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八、教學反思在《剪紙花邊》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剪紙工具、觀察剪紙花邊圖案、學習制作方法以及進行創意設計和制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對剪紙活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實踐,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剪紙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簡單剪紙花邊的制作技巧,并且在創意設計環節中展現出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成功之處在于:1. 教學導入環節通過展示精美的剪紙花邊作品,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也很到位,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了剪紙制作。3. 評價環節采用了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評價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不足之處在于:1.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使用剪刀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在剪紙過程中出現了剪不整齊、剪斷等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使用剪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2. 在時間把控上還不夠精準,創意設計與制作環節時間略顯緊張,導致一些學生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創作時間。3. 在教學內容的拓展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如可以介紹一些不同地區的剪紙文化和風格,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剪紙藝術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