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琵琶行并序》同步學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課文導航】一、學習目標(1)了解創作背景,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2)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學習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3)學習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欣賞、感悟詩詞語言的能力,領悟詩歌的語言美;潛心涵泳,體味情感變化;分析詩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探究失落情感的緣由。(4)了解中唐時代歌女的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情況,使學生對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實有清醒的認識;繼承發展中國古典詩歌“言志”傳統。二、學法指導1、通過誦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感受詩歌的魅力。2、品味詩歌意像,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情感。3、通過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詩人天涯淪落、憤憤不平的思想感情。三、知識拓展>>1.作者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今陜西渭南縣附近)人,生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卒于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蘇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攀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后卒于洛陽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2.背景資料唐憲宗元和十年(815),跟擁兵割據的藩鎮吳元濟有勾結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長安城頓時一片混亂。白居易當時任東宮贊善大夫,是個陪侍太子讀書的閑職,不能過問朝政,但他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上疏請求緝捕兇手,終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對于這次遭貶,詩人既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后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態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創作了這首著名的長詩。>>3.知識鏈接(1)關于“歌行”“歌行”是古代詩歌體裁之一,是于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歌行體”,為南朝劉宋時期的鮑照所創作,鮑照模擬和學習漢魏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格調,而且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代表作是《擬行路難》,共十八首。他的歌行體對后世影響極大,很多詩人都從中受到啟發,如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對“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釋:“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2)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其他表示降低官職的詞還有謫、貶、放、左除、左降、左轉等。司馬:古代官職名稱。西周始置,掌管軍政和軍賦,位列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稱五官。漢武帝時,罷太尉,設大司馬。到唐朝時,為軍事主官的僚屬,各州置司馬,名義為郡守之佐,實為閑職。唐以后,為兵部尚書的別稱。(3)江州司馬青衫濕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凄切的情感。《舊唐書·高宗紀》中有對官員品服顏色的詳細規定:“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并金帶;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并銀帶;八品深青,九品淺青,石帶;庶人服黃,銅鐵帶。”這一規定極其詳細,使九品之官服色各異。當時對所有社會成員的等級身份、大小官員的品秩序列都有所規定,從此正式形成由黃、紫、朱、綠、青、黑、白七色構成的顏色序列,成為封建社會結構的等級標志。當時社會上穿紫袍者煊赫,著青衫者寒酸。由“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青衫”便知白居易當時是卑微的八九品小官。唐詩中還有許多此類以服色代指人物者,如“雪中退朝者,朱紫盡諸侯”(《白氏長慶集·秦中吟十首歌舞》)。(4)初為《霓裳》后《六幺》即《霓裳羽衣曲》,唐代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玄宗李隆基酷愛音樂,會吹拉彈奏各種樂器。相傳,李隆基曾經夢見游月宮,聽到天上有仙樂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聲玄妙優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來后,對夢中的情景還記得清清楚楚。很想把夢中的樂曲記錄下來,讓樂工演奏,讓歌女們舞蹈。可是怎么也譜不全這首曲子,十分苦惱。有一次,李隆基來到三鄉驛,他向著遠遠的女兒山眺望,山巒起伏,煙云繚繞,頓時產生了許多美麗的幻想。他把在夢中聽到的仙樂全想起來了,立即在譜子上記錄下來。李隆基命令樂工排練《霓裳羽衣曲》,令愛妃楊玉環設計舞蹈,在宮廷中專門建立了一個梨園(后泛指唱戲的地方)排練。玄宗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由宮女歌唱,用女藝人30人,每次10人。白居易稱贊此舞的精美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5)五陵年少爭纏頭指京城富貴人家的子弟。五陵,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長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這一帶。>>4.原文解讀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遷(貶官,降職。古人尊右卑左,故稱降職為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商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京官外調)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于是創作)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譯文】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后來年紀大了,紅顏退盡,嫁給商人為妻。于是命人擺酒叫她暢快地彈幾曲。她彈完后,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自己說起了少年時歡樂之事,而今漂泊沉淪,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間輾轉流浪。我離京調外任職兩年來,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而今被這個人的話所感觸,這天夜里才有被降職的感覺。于是撰寫一首長詩贈送給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題為《琵琶行》。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下馬和客人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循身輕輕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千呼萬喚她才不情愿地走出來,還懷抱琵琶半遮著臉面。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輕輕撫攏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清脆如黃鶯在花叢下婉轉鳴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灘底下流淌。好象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象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突然間好象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象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一曲終了她對準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象撕裂了布帛。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她說我原是京城歌女負有盛名;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后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后悔。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渡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啼淚縱橫污損了粉顏。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凄。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住在湓江這個低洼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么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凄凄切切不再象剛才那種聲音;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我江州司馬淚水濕透青衫衣襟!四、整體感知>>1.預習檢查1.通假字曲終收撥當心畫(通“劃”,用撥子劃)2.古今異義(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時間詞。今年的下一年。(2)因為長句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連詞,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關系;介詞,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3)似訴平生不得志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志愿實現(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4)鐵騎突出刀槍鳴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動詞,鼓出來;形容詞,超過一般地顯露出來。(5)整頓衣裳起斂容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使紊亂的變為整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多指組織、紀律、作風等)。(6)暮去朝來顏色故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色彩。(7)老大嫁作商人婦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名詞,排行第一的人。(8)去來江口守空船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去了又來。(9)凄凄不似向前聲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是介詞和方位名詞構成的一個詞,向著前方。答案:(1)第二年(2)因此創作(3)稱心如意(4)突然沖出(5)整理(6)臉色,面容(7)年紀大了(8)走了以后(9)以前3.詞類活用(1)遂命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2)歌以贈之(名詞用作動詞,作歌)(3)聞舟中夜彈琵琶者(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夜里)(4)商人重利輕別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重,以……為輕)>>2.圖文導航>>3.主旨點睛《插秧歌》運用民歌手法,選取日常勞動場景,描繪一家四口趁著農時冒雨插秧的緊張生活,他們齊心協力,分工合作,干得熱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詩作表現出農家生活的辛苦與農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間洋溢著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的精神。>>4.重點難點「重點」(1)“尋聲”以下六句中幾個動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答案:詩中用了“尋”“問”“移”“邀”“添”“回”“開宴”這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地表達了詩人聽到琵琶聲后的驚喜心情和邀見琵琶女的急切心情。(2)第二段運用比喻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請根據提示填寫下面表格空缺處。答案:①大弦嘈嘈如急雨②輕柔尖細(委婉纏綿)③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④悠揚婉轉⑤幽咽泉流冰下難⑥激越雄壯、高亢激昂⑦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敘事詩,它的情節結構是按照什么線索展開的?又是怎樣體現出濃濃的感傷情調的?答案:第一條線索是“樂”。“舉酒欲飲無管弦”,這是從反面落筆,隨即從“忽聞水上琵琶聲”到“四弦一聲如裂帛”,集中寫“樂”;琵琶女自訴身世,述及學成琵琶,曲服善才,是概述其音樂才能。詩人傾訴悲懷,述及“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又是從反面強調,為“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張本。“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是前面主要樂段的繼續,又起到了點題的作用。第二條線索是“情”。“醉不成歡慘將別”“未成曲調先有情”“夢啼妝淚紅闌干”,分別是相關段落“情”的主調,接著以聞樂“嘆息”、聞語“唧唧”進入感情的高潮,最后以“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濃濃情語作結。在這感情線索中,琵琶女之情與詩人之情是始終難解難分地交織在一起的。第三條線索是“事”。這是敘事詩必不可少的線索,然而巧妙的是其間重點穿插了琵琶女和詩人自言身世遭遇的片斷,極大地充實了敘事的情和事,凸顯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主題。第四條線索是“景”。本詩是以江月之景作為主要線索的。先寫“別時茫茫江浸月”,詩人把離情別緒物化在清冷無聲的茫茫秋月江水之中,這種寂靜又有效地反襯出有聲的琵琶“錚錚然”而起。當演奏結束時,則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曲終而聲未絕,欣賞者仍沉浸在神情恍惚之中,樂境似乎已經化為江月寂寥的無聲的畫面,這也是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手法來寫音樂的魅力。繼而在琵琶女自述身世后,有“繞船月明江水寒”句,再次照應江月,一個“寒”字概括了琵琶女的凄涼身世。最后,詩人在寂寞心境時寫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也以“江月”為景,同樣以孤寒為其基調。這些景語,前后照應,一線貫穿,猶如電影中蒙太奇的組接,豐富了長詩的畫面和情調,成功地協調了“樂”“情”“事”三條線索的發展與交叉,增進了作品的感傷情調。「難點」(1)詩人根據音樂的或高或低、忽緩忽急的特點,把整個演唱過程分為若干個階段,分而有合。請簡要分析。答案:①醞釀準備階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僅是調弦校音,就顯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豐富的感情。②起始階段:這個階段,樂聲漸起,“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這便將彈奏時的神態與自如的動作、靈活多變的指法,惟妙惟肖地呈現于讀者面前。③起伏跌宕階段:由“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寫到“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再到“無聲勝有聲”,最后又“銀瓶乍破”“鐵騎突出”。④收尾階段:戛然而止,干凈利落。(2)在樂曲終了之后,詩人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白”兩句結尾,請賞析其表達效果。答案:詩人沒有直接寫聽者的熱烈反響以說明琵琶女技藝非凡和樂聲的感人至深,而用“東船西舫悄無言”的寂靜無聲,烘托精彩的琵琶演奏,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同時,景物描寫側面烘托濃重的氛圍,與復雜的樂聲融為一體,共同表現了琵琶女與詩人息息相通的復雜情感,那么地憂憤、哀怨、凄楚、蒼涼,對整個音樂形象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3)琵琶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詩人用什么手法塑造這一形象的?如何評價這一人物形象?答案:(1)形象:琵琶女是一個才貌雙全,但在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的典型形象。(2)手法:詩人采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對這一形象進行塑造。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3)評價:琵琶女的身世具有典型的悲劇意義,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特別是歌女的不幸遭遇。但她只是悲嘆紅顏易老,繁華早逝,卻沒有從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覺醒。詩人也僅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個人的悲劇,卻沒有認識到這是社會的悲劇,更沒有揭示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根源。(4)詩人與琵琶女可謂萍水相逢,一次這樣的邂逅為什么會在詩人心底造成如此猛烈的情感震蕩以致不能自持?請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答案:①音樂認同。請注意課文末段“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的交代。由課文第二段詩人對樂曲的音色、音質、節奏、旋律所作的十分準確細致形象生動的描繪,可以看出詩人深諳音樂,而今卻被迫遠離音樂,詩人正處在一種音樂饑渴的狀態,這就可以解釋他為什么會對演奏技藝高超絕倫的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激動了。琵琶女因得遇知音而施展出渾身本領,白居易也因而得以享受高水平表演,這才如癡如醉。②身世認同。琵琶女兩次為詩人演奏中間插入了自訴身世的情節,它大大改變了作品的思想重心,精彩的琵琶奏樂因此變成了琵琶女心情故事的伴奏,很可能也成了白居易官場浮沉的背景音樂。可以說琵琶女和詩人有著完全相同的無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無意中撥動了詩人最敏感的心弦,致使這位江州司馬不免青衫濕。完成了身世認同的詩人與琵琶女一見如故,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千年浩嘆。③文化認同。淪落天涯的共同命運造成他們“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生活基礎,更重要的是詩人一貫的平民情結和普世主義的思想,使他始終對民間疾苦有著強烈的關心,尤其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將自己放在了與琵琶女完全相同的地位,“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不是居高臨下的屈就,而是完全平等的相知、相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最后的失態痛哭,正是徹底放下士大夫架子后的自然宣泄,宣示了精英文化對大眾文化的認同。五、文本特色比喻修辭形象具體《琵琶行并序》中運用貼切生動的比喻描繪琵琶聲,被譽為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1)用具體的比喻以聲寫聲如“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彈奏的“嘈嘈”的聲音比作“急雨”,顯示樂聲的粗重急促。“大珠小珠落玉盤”中一個“落玉盤”顯示樂聲的清脆圓潤。“幽咽泉流冰下難”中一個“冰下難”顯示樂聲的低沉凝澀。“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中“水漿迸”“刀槍鳴”顯示樂聲的激越雄壯、高亢激昂。“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中“如裂帛”以形象比喻突出樂聲的凄厲。一連串的比喻,把難以表現的音樂形象地表現出來,也由此把難以欣賞的音樂變得親切怡人,從而擴大了欣賞此詩的讀者群體。(2)用具體的比喻以形寫聲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將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用“銀瓶乍破”“鐵騎突出”的視覺形象,寫出了樂聲的激越雄壯、高亢激昂。比喻是將一種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喻能將抽象化為具體,能將無形化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比喻在詩歌中的作用:①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通過長度來表現,具體可感。②使具體的形象優美化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春天梨花怒放,到處一片白色來比喻“胡天八月即飛雪”,詩人不但把“雪景”描寫得如此奇妙、美好,而且通過比喻營造的審美境界,表現出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中仍舊積極樂觀的態度。③使詩文的哲理深沉化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借助了比喻手法,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比喻來形象地闡明人在觀察事物時,觀察的角度不同,就會得出迥異結論的哲理思想。【同步練習】基礎過關練(2023江蘇宿遷統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七言古詩在唐代一開始就是走歌行的路子,文辭精麗,音調和諧,對仗工整,抒情婉轉,顯示出樂府民歌的底色與詩體律化傾向的融合。“初唐四杰”引進六朝辭賦的表現手法,于排比鋪張之中,見宛曲流動之致。劉希夷、張若虛淘洗鉛華,抒述細膩,用清空流動的筆觸來表達深沉開闊的意境。在此基礎上,高適、李頎、王維、崔顥諸家增強骨力,恢宏氣勢,配合以整飭的章法和鮮明的節奏,形成了典型的盛唐歌行。這種歌行體是一種受律化影響的古詩,往往四句構成一小節,每節一韻,通篇平仄韻互轉,各節內部兩聯又常以散句領起,駢偶作結,句間字音安排多符合律體的聲律原則,延及元、白,在飭煉的聲韻結構中稍加變動,參以錯落的章法韻調,化凝重為流走,便于委婉敘說故事,曲折表現人情。與此同時,盛唐詩壇上的李白、岑參等人,著重學習楚辭以至鮑照歌行的參差的句式和跳脫的氣勢,化整為散,破偶為奇,以恣縱的筆意寫激蕩的感情。其中尤以李白最具有創造力,其《蜀道難》《遠別離》《夢游天姥吟留別》諸章,在七言的基調上大量采用雜言,借助長短句式的交錯綜合與轉韻、平仄、雙聲、疊韻、疊字等音響的作用,來傳達情感的起伏跌宕和意境的轉接變幻。另外,唐人古詩中尚有樂府一體,也以七言居多。樂府本是古體詩中特殊的一類,以合樂歌唱、白描敘事為特色。魏晉以后的文人樂府,已逐漸由敘事轉向抒情。至唐代,舊樂失傳,樂府詩的寫作或借舊題以寫新意,或立新題以紀新事,完全不受樂府古題的限制。大體上,杜甫以前的階段,舊題新詞為多,杜甫始著力創作“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恢復和發展了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元、白、張、王更予以發揚光大,他們的樂府詩取材于病態社會的各個方面,有類于今天的報告文學或政治雜感。1.唐代七言古詩的兩大源頭是什么 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2.請以下面的《短歌行》(節選)為例,具體說明“魏晉以后的文人樂府,已逐漸由敘事轉向抒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3.文中說,白居易等人的樂府詩“取材于病態社會的各個方面”,你認為《琵琶行并序》集中反映了當時社會怎樣的病態表現 (2023四川廣安校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中國奇譚》悄然點起了一把火。人們不斷表達喜愛之情,各類解讀①(紛至沓來),有人認為“中式故事與中式美學”正在歸來,媒體贊美該片是“進化的國漫,不變的中國浪漫”。雖然《中國奇譚》的主角們是遠離人間世態的“小妖怪們”,但片中現實寓言般的情節塑造與代入感較強的情感表達,讓不少觀眾狠狠共情。“小妖怪們”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爆火,為一顆顆②(飽經風霜)的心靈燃起了一盞盞溫暖的燈。《中國奇譚》是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和B站聯合出品的動畫集。作為國產動畫“領頭羊”的上美影用以“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的精神創作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藝術的”中國動畫,世界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多次提到對上美影的喜愛與崇拜。這次上美影與B站的③(珠聯璧合)讓《中國奇譚》實打實火出了圈。《中國奇譚》飽含著④(濃郁)的中國味,不時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巧妙地將中國經典IP《西游記》里的情節作為故事背景,當齊天大圣掃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觀眾將會回憶起兒時遙遠的英雄夢想。4.下列關于文中四個畫橫線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處“紛至沓來”,指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此處指對《中國奇譚》的解讀不斷涌現,替換為“熙來攘往”也可以。B.②處“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此處用來形容人們的現實生活感受,若替換為“飽經憂患”,則語義過重。C.③處根據下文“火出了圈”的結果,可推知,此處是形容上美影和B站的合作關系,填入“珠聯璧合”,符合上下文語意。D.④處“濃郁”,指(色彩、情感、氣氛等)重,此處是指《中國奇譚》的中國特色明顯,若替換為“淳厚”,則與語境不符。5.請以“作為國產動畫‘領頭羊’的上美影……”為開頭,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整句。可以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作為國產動畫“領頭羊”的上美影, 6.關鍵詞搜索,指用戶在使用搜索引擎時,輸入能夠最大程度概括所要查找的內容的幾個詞語的一種方法。關鍵詞是用戶獲取信息的簡化詞匯。如何使用“關鍵詞搜索”方法在搜索引擎中查找本語段 請根據材料內容列出四個關鍵詞。 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3全國乙)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結束演奏后的動作及神態,同時也引出下文對其身世的敘述。 (2)(2022全國乙)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當時有名的兩首樂曲。 (3)《琵琶行并序》中多次寫到月亮而其作用各不相同:描寫月色,從側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藝高超的一句是“ ”;而“ ”一句則濃縮了琵琶女的賣唱人生,感慨時光白白消磨。 (4)《琵琶行并序》中,由琵琶聲想到珠玉聲,寫出了樂聲的重濁與清脆的兩句是“ , ”。 (5)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寫琵琶女夢回往昔,夢醒時無限傷感的兩句是“ , ”。 (6)《琵琶行并序》中,當琵琶女自訴身世時,“我”的情感被激發,發出了“ , ”的感慨,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遭遇,因此才有了同聲相應的詩文。 (7)音樂能給人以聽覺上的美的感受,但要用語言來呈現并不容易,于是人們常用比喻的手法來描摹音樂,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 ”兩句,分別用鳥鳴聲和流水聲來形容琵琶聲的婉轉流利、緩慢低沉。 (8)《琵琶行并序》中,體現琵琶女出場時欲說還休的心態的句子是“ , ”,這與下面琵琶女出場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態相呼應,把琵琶女復雜的內心情感十分傳神地表現了出來。 (9)酒文化與中國古典詩詞的創作有密切關系:杜甫《登高》中,“ ”寫詩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寫詩人被貶后獨自飲酒,借酒澆愁。 (10)“管弦”本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管樂和弦樂的統稱,古代詩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樂來抒發情感,如“ , ”。 鞏固提升練一、(2023河南濮陽質檢)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聽蜀僧濬彈琴李 白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②。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注] ①綠綺,泛指名貴的琴。②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五言律詩主要寫聽蜀僧彈琴,首聯說明琴師來自四川峨眉山,簡短的十個字,把彈琴者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B.頷聯正面描寫蜀僧彈琴,“為我”二字表現了彈琴者與聽琴者的友情。“揮手”是彈琴的動作,寫出了蜀僧彈琴姿態的瀟灑。C.頸聯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現了蜀僧和自己通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含蓄自然。D.尾聯寫音樂結束后,詩人舉目四望,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詩人的心情也隨之變得惆悵、沉重起來。2.音樂是一種難以言傳的藝術,但許多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描繪過音樂,像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在這首詩中李白又是如何描繪琴聲之美的 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二、(2023河北石家莊期中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秋雨夜眠①白居易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②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注] ①這首詩大約創作于832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此時詩人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②瓶:烤火用的烘瓶。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首句描述了深秋的寒冷,交代了時間;“涼冷”二字未提雨,卻寫因雨而涼冷。B.頷聯“臥遲”寫出老年人睡眠少的特點,“燈滅后”寫出“臥遲”的時間,突出夜深。C.取暖的燃料已化為灰燼,老翁卻“香添暖被籠”,與上聯的“睡美”相照應。D.尾聯與首句遙相呼應,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達了老翁內心的憤懣、無奈之情。4.本詩中“老翁”的形象與詩人在《琵琶行并序》中塑造的“江州司馬”的形象有何不同 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6分) 三、(2024吉林長春校考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江樓夕望招客[注]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注] 白居易于長慶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此詩作于長慶三年(823),為登樓遠眺即興之作。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傍晚時分,詩人登樓遠眺,海天一色,暮色蒼茫,山接水,水連天,氣象闊大,意境高遠。B.詩歌前四句的畫面組織獨具匠心。以“東望”領起后三句,由近及遠,整個畫面顯得有跳躍性。C.頸聯把相互矛盾的自然現象變得合情合理,尾聯向友人發出邀請,照應題中“招客”二字。D.整首詩前六句寫景,結尾則由景及情,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增添了詩歌的生活情趣,語言平實而意蘊深厚。6.蘇軾曾評價,“白公晚年詩極高妙”,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頸聯所運用的藝術手法的高妙之處。(6分) 四、(2023河南新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節選)李 頎蔡女[注]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注] 蔡女:指蔡文姬。傳說曾被匈奴擄走,曹操統一北方后,用重金將其贖回。被匈奴擄走期間,她有感于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起勢突兀,不言“董大”而說“蔡女”,用凄美的傳說交代了胡笳藝術的起源。B.三、四句描寫蔡文姬彈奏時胡人、漢使悲切難抑、斷腸欲絕的場面,烘托出琴曲的感人魅力。C.第七句中的“商”“角”“羽”屬于古代五音,五聲音階由低至高依次為宮、商、角、徵、羽。D.詩歌描寫大開大闔,從蔡女到董大,遙隔數百年,一曲琴音將兩者巧妙聯系起來,自然渾成。8.為了突出董大高超的演奏技藝,詩人用了哪些手法 請簡要分析。(6分) 鏈接高考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一、(2023全國甲,14—1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9分)臨江仙晁補之身外閑愁空滿眼,就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試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淺酒欲邀誰共勸,深情唯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詞真實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朋友的眷戀之情。B.詞人時常感到缺乏快樂,而即將到來的離別又會強化這種愁悶的感受。C.因不忍與朋友分別,詞人更珍惜當下,數算還剩下多少時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將到來,詞人希望與朋友同歸東溪游覽,共同欣賞春日的美景。2.詞的結尾兩句被后代評論家稱贊為“絕妙”,請簡要分析其妙處。(6分) 二、(2023全國乙,14—1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9分)破陣子陸 游 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閑心太平。 料峭余寒猶力,廉纖細雨初晴。苔紙閑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與君同醉醒。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人以“空花”“昨夢”喻指過往的虛無,“看破”“放輕”宣示自己告別過去。B.詞人著屐拄杖、登山穿林,一個遠離塵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隱逸形象躍然紙上。C.細雨初晴的春日,依然會使人感覺到寒冷,但這并沒有影響詞人的輕松自得。D.詞人在最后表示,希望遠方友人能與自己同飲共醉,表達了真摯的思念之情。4.這首詞是如何表現詞人閑適心情的 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三、(2022全國乙,14—1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白下驛餞唐少府王 勃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 懷抱即依然。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去去如何道 長安在日邊。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C.頸聯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D.頷聯和尾聯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6.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基礎過關練1.答案 唐代七言古詩的兩大源頭:一是歌行體、六朝辭賦,二是楚辭和鮑照歌行。解析 由“七言古詩在唐代一開始就是走歌行的路子”“‘初唐四杰’引進六朝辭賦的表現手法”可概括出:唐代七言古詩的源頭之一是歌行體、六朝辭賦。由“與此同時,盛唐詩壇上的李白、岑參等人,卻著重學習楚辭以至鮑照歌行的參差的句式和跳脫的氣勢”可概括出:唐代七言古詩的源頭之二是楚辭和鮑照歌行。所以,唐代七言古詩的兩大源頭,一是歌行體、六朝辭賦,二是楚辭和鮑照歌行。2.答案 詩人只是用“鼓瑟吹笙”“契闊談讌”對場面進行概括性描寫,而通過引用《詩經》中的詩句,運用比興手法,抒發了自己對賢才的渴望、對賢才難以招致的憂慮和對賢才來投的感激之情。這印證了魏晉文人樂府由敘事轉向抒情的事實判斷。解析 《短歌行》(節選)中的“鼓瑟吹笙”寫彈瑟吹笙歡迎四方賢才;“契闊談讌”寫久別重逢,歡飲暢談。詩人只是用“鼓瑟吹笙”“契闊談讌”概括性地描寫了賓主歡宴的情景。引用《詩經》中的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鼓瑟吹笙”,以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運用比興手法,抒發了自己對賢才的渴望、對賢才難以招致的憂慮和對賢才來投的感激之情。這印證了魏晉文人樂府由敘事轉向抒情的事實判斷。3.答案 官僚腐敗,人才被埋沒;民生凋敝,底層婦女命運悲苦。解析 由“杜甫始著力……恢復和發展了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有類于今天的報告文學或政治雜感”可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感琵琶女舟中夜彈而寫,緣自身遷謫之意而作。一個曾學琶琵于穆、曹二善才,技藝高超,年長色衰,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一個才華橫溢,出官二年始覺有遷謫意。作者借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凄涼身世,抒發了自己在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集中反映了當時官僚腐敗,人才被埋沒;民生凋敝,底層婦女命運悲苦的社會現象。4.A “熙來攘往”,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對象是人,此處指對《中國奇譚》的解讀不斷涌現,對象是“對《中國奇譚》的解讀”,因此不能替換。B.“飽經憂患”,指一個人經歷過許多憂患。此處用“飽經憂患”來形容人們的現實生活感受,確實語義過重,判斷正確。C.“珠聯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塊兒,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湊在一起。此處用來形容上美影和B站的合作關系,符合上下文語意,判斷正確。D.“淳厚”,淳樸。此處是指《中國奇譚》的中國特色明顯,替換為“淳厚”,則與語境不符,判斷正確。5.答案 秉持了“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的創作精神,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藝術的”中國動畫,受到了世界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的喜愛與崇拜。解析 散句變整句,第一步:定基準句,即分析語句特點,確定某一句為基準句。第二步:仿基準句,即把其他句子調整成與基準句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整體形成對偶或排比等。第三步:順調語句,即調整理順句子,檢查有無語意變化。首先分析句子,句子的主語是“上美影”,因此需要將后面的句子改為動賓結構,先將“以‘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的精神創作”變為動賓結構的句子:秉持了“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的創作精神。然后以其為基準句,將“向世界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藝術的’中國動畫”改為“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藝術的’中國動畫”;再以“上美影”為主語,將“世界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多次提到對上美影的喜愛與崇拜”改為“受到了世界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的喜愛與崇拜”。最后按照邏輯梳理句子順序,注意表達準確流暢。6.答案 《中國奇譚》、爆火(出圈)、上美影、國產動畫(中國動畫/中國味)解析 首先概括第一段的內容:《中國奇譚》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爆火。對象是《中國奇譚》,主要內容是《中國奇譚》爆火,由此可概括出“《中國奇譚》”“爆火”。第二段具體介紹,指出《中國奇譚》是由上美影制作的,點明制作主體,由此可概括出“上美影”。該段還強調了中國動畫的成就,由此可概括出“國產動畫”或“中國動畫”;由“讓《中國奇譚》實打實火出了圈”可概括出“出圈”,該詞與第一段中的“爆火”意思一致,二選一即可。第三段側重介紹《中國奇譚》的特點:飽含著濃郁的中國味。由此可概括出“中國味”,該詞與第一段中的“國產動畫”“中國動畫”意思一致,任選其一即可。7.答案 (1)沉吟放撥插弦中 整頓衣裳起斂容(2)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后《六幺》(3)唯見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風等閑度(4)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5)夜深忽夢少年事 夢啼妝淚紅闌干(6)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7)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8)尋聲暗問彈者誰 琵琶聲停欲語遲(9)潦倒新停濁酒杯 往往取酒還獨傾(10)(示例)主人下馬客在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鞏固提升練1.D “詩人的心情也隨之變得惆悵、沉重起來”錯。尾聯“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是說詩人沉浸在樂聲中,不知不覺暮色已經降臨,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并非心情惆悵、沉重。2.答案 ①比喻。“如聽萬壑松”,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比喻琴聲,狀寫琴聲之鏗鏘有力;“客心洗流水”,把樂聲比喻成“流水”,狀寫琴聲的清越。②側面烘托。聽琴時“客心洗流水”,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聲能洗滌人的塵心俗念,使人心曠神怡,以詩人聽琴后的感受來表現琴聲之美。“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詩人因聽琴入迷而忘記了時間,不知天暗云重,以時間之快來表現琴聲之美。③用典。“余響入霜鐘”,“霜鐘”二字點名時令,與尾聯的“秋云暗幾重”相照應。音樂終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此時詩人依然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從而表現了琴聲之美。解析 此詩寫聽蜀地一位琴技高超的和尚彈琴,運用了多種表達技巧,極力描摹琴聲的優美動人。第一種,比喻的手法。頷聯中“如聽萬壑松”,用大自然的萬壑松濤之音來比喻琴聲,狀寫琴聲的鏗鏘有力,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中“客心洗流水”,就字面上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后,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把樂聲比喻成潺潺流水,以此來狀寫琴聲的清越、動聽。第二種,側面烘托的手法。詩人為了表現琴聲的優美,從聽眾欣賞的角度來側面烘托,如“客心洗流水”,意思是說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聲能洗滌人的塵心俗念,使人心曠神怡,以詩人聽琴后的具體感受來表現琴聲之優美。再如尾聯寫到“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詩人因聽琴太過投入而忘記了時間,不知天暗云重,以詩人感覺時間過得飛快來表現琴聲對人的吸引力之大和其旋律的美妙。第三種,用典的手法。“余響入霜鐘”,“霜鐘”二字點名時令,與尾聯的“秋云暗幾重”相照應。琴聲停止以后,余音裊裊,久久不絕,和秋季傍晚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余韻更加悠長,更加動人心神。以致在琴聲終止以后,詩人依然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借此來表現琴聲的優美動人。3.D “表達了老翁內心的憤懣、無奈之情”錯誤。尾聯寫老翁“曉晴”時仍未起,漫不經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出老翁的閑適無事;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吹打得飄零滿階,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4.答案 ①本詩中塑造的“老翁”形象安適閑淡。首聯中的“安閑”二字直接點出“老翁”的形象特點;老翁在秋雨之夜仍然“睡美”、睡醒之后看滿階紅霜葉等,寫出了老翁的閑適。②《琵琶行并序》中塑造的是失意苦悶、抑郁不得志的“江州司馬”形象。詩中描寫了被貶之地的環境,側面烘托了詩人被貶之后內心的苦悶;聽完琵琶女演奏的音樂后,“江州司馬青衫濕”,寫出了“江州司馬”抑郁不得志的形象。解析 本詩中塑造的是安適閑淡的“老翁”形象。“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臥遲”寫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寧可閑坐閉目養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夜間睡不著;老翁若不是“臥遲”,恐亦難于雨聲中“睡美”。以“燈滅后”三字說明“臥遲”的時間,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瀝,屋內“老翁”安然“睡美”,說明他心無所慮,有閑淡的情懷。尾聯老翁“曉晴”時仍未起,漫不經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琵琶行并序》中塑造的是被貶謫在偏遠的地方,感覺孤獨委屈,內心凄涼、郁悶、悲傷的“江州司馬”形象。“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寫潯陽地勢荒僻,環境惡劣,詩人舉目傷懷,一點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詩人自己的失意苦悶移情的結果,詩人的失意苦悶是由于政治上遭受打擊,但他聽完琵琶女演奏后只是含糊地說了自己也是“天涯淪落人”,“謫居臥病”于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全被壓到心底去了。“江州司馬青衫濕”體現了他抑郁不得志的形象。據此整理作答即可。5.B “由近及遠”錯誤。一、二兩句中的“海天”“山勢川形”是遠景,三、四兩句中的“燈火萬家”“水中央”是近景,所以應該是由遠及近。6.答案 ①比喻的修辭。頸聯用“晴天雨”來比喻夜風,把風吹樹葉的颯颯聲和雨聲聯系起來;用“夏夜霜”來比喻月光,又把月照平沙的顏色和霜雪的顏色結合起來,使景色透露出一股清涼氣息。②聯想、想象。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皎潔晶瑩,宛如霜雪。詩人借助聯想和想象引出“清涼”,月白風清,舒適涼爽,使人如臨其境,暑氣頓消,意境高妙。解析 首先,頸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晴天時,風吹古樹,瑟瑟作響,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照平沙的顏色就跟霜雪一樣。用“晴天雨”來形容夜風,比喻新奇,把風吹樹葉的颯颯聲和雨聲聯系起來;用“夏夜霜”來形容月光,又把月照平沙的顏色和霜雪的顏色結合起來,使景色透露出一股清涼氣息。其次,頸聯運用了聯想、想象。“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寫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其白如霜。“晴天雨”者,晴天不會有雨,風吹古木,聲響蕭瑟似雨;“夏夜霜”者,“夏夜”不會有“霜”,月照乎沙,顏色粲白似霜。詩人借助聯想和想象引出“清涼”,月白風清,舒適涼爽,使人如臨其境,暑氣頓消,意境高妙。7.A “用凄美的傳說交代了胡笳藝術的起源”錯誤。這里詩人是從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寫起,引入音樂。“起源”之說無中生有。8.答案 ①夸張:琴聲驚得“秋葉”“摵摵”而下,連深山妖精都來偷聽,極言琴聲頓挫富有激情。②正側面結合:“言遲更速”“將往復旋”,正面表現出董大指法嫻熟;借群鳥散而復聚,天空陰而復晴,側面表現胡笳曲調的豐富變化。③比喻:琴聲忽縱忽收時,就像群鳥散而復聚(曲調中情感的起伏如浮云蔽天與云開日出;嘶啞的琴聲如失群的雛雁在孤夜哀鳴,嘶酸的音調如胡兒戀母之聲的繼續),烘托出琴音的凄惻動聽。④想象:如想象深山妖精偷聽琴音,以襯琴音之妙。解析 ①“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寫董大出手不凡,其琴聲竟使“秋葉”驚落,引得“妖精”“竊聽”,用奇特的夸張,極言琴聲頓挫且富有激情,突出了董大琴藝的超群出眾。②“先拂商弦后角羽”“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這是從正面描寫董大輕拂琴弦,由商弦到角弦,再到羽弦,始遲緩低沉,后慷慨激昂,正面表現出其指法嫻熟;“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這里采用側面描寫,烘托琴音的變化莫測,凄婉動聽,表現了胡笳曲調的豐富變化。③“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這里連用比喻,以鳥的聚散、云的離合比喻琴音的急緩相間,用失群雛雁的悲鳴、胡兒別母的慟哭來描繪琴音的悲切,烘托出琴音的凄惻動聽。④為了充分表現樂聲的動聽和琴技的高超,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形容琴聲的種種變化,將難以言傳的抽象的樂聲,傳神地描摹成一個個具體、生動、美妙的形象,來襯托琴音之妙。如琴弦一撥動,秋葉就瑟瑟落下,深山妖精也前來竊聽,散去的群鳥重新聚攏,陰沉的天空轉晴,等等。鏈接高考1.A “真實描寫了送別的場景”錯。本詞寫了“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等場景,但它們都不是送別的場景,而且都是對未來的想象。2.答案 ①景物描寫的畫面感強:低垂的柳條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開的梅花也開始凋落,正是一派美麗的春日風光;②以虛景寫真情:這里的美景并非寫實,而是詞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詞人與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與友人相聚便心生歡喜。(每點3分)解析 本題要求分析結尾兩句的“絕妙”之處,實質上考查的是賞析寫景句,考生可從畫面內容、表現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進行回答。3.D “表達了真摯的思念之情”錯,“與君同醉醒”意思是與友人同飲共醉,表達的是閑適自在的心情。4.答案 ①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現方法;②開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輕塵世浮名;③在描寫登山、穿林等生活場景時,也直白地表達出感受。(每點2分)解析 本題要求回答這首詞是如何表現詞人“閑適心情”的,實質上考查的是詩歌具體的抒情方式。考生要能從整體和細節兩方面進行思考。通觀全詞,以直抒胸臆為主,如上片首兩句意思是看破了虛幻的世界,放棄了過往的無謂名利,直接表達了不被塵世、浮名所牽絆的閑適;上片末句“身閑心太平”直言詞人的閑適之情;等等。具體而言,詞人開篇言說志向,屬于理性宣示自己告別過去;之后描寫日常生活,在著屐扶杖、登山穿林的生活中以“真率”“自在”直接表達了個人內心情緒。另外,“苔紙題句”的描寫中著一“閑”字,也是閑適心情的直白表達。5.A 由“相知何用早 ”一句可知,唐少府和詩人相知并不早,故A項中“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錯誤。6.答案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以彼此間的深厚情誼排遣離愁。②本詩中,“去去如何道 長安在日邊”則以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來排遣離愁。(每點3分,其中答出詩句1分,分析詩句2分)解析 對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要著重關注頸聯和尾聯,由此兩聯可知該詩直抒胸臆,以朋友雖遠離但感情不會疏遠來寬慰朋友,強調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樂觀豁達,一洗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對于本詩,要關注尾聯,此聯運用了設問的修辭,以激勵朋友前往長安施展才華、建功立業來排遣離愁。知識拓展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1.表達方式(1)抒情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用現實之事或借歷史典故)。(2)描寫①描寫方法:正側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白描等。②描寫角度:感官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觀察角度(遠近、高低、上下、俯仰)。2.修辭手法(1)常見的12種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反語、雙關、通感。(2)特殊的4種修辭手法:用典、列錦、互文、頂真。3.表現手法對比、襯托、比興、渲染、烘托、點染、象征、抑揚結合、聯想和想象、鋪陳、以小見大。4.結構技巧(1)情景關系方面: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結情。(2)句間關系方面:起承轉合、鋪墊、伏筆、過渡、照應、重章疊句等。(3)主旨表現方面: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以小見大、抑揚結合、對比等。(注:與表現手法有重合)16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