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步學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課文導航】一、學習目標1.體會和學習夸張及想象結合的表現手法,能夠鑒賞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作品。2.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3.感悟本詩中神奇瑰麗的夢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二、學法指導1.掌握重點詞句,領會詩歌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2.體會和學習夸張及想象結合的表現手法,能夠鑒賞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作品。3.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4.領悟本詩中神奇瑰麗的夢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棄黑暗塵世,蔑視權貴的凜然傲志。三、知識拓展>>1.作者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誕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五歲時隨父移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二十五歲時出蜀漫游,希望能實現遠大的政治理想。天寶元年,應召赴京,供奉翰林,天寶三載被賜金放還。繼續漫游,結識杜甫、高適等。安史之亂爆發,受邀參加永王李璘的部隊,李璘敗,李白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后客死于當涂(今屬安徽)。李白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傲視權貴,同情人民,關心政局,是古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對當時及后代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有《李太白集》。>>2.背景資料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第二年寫的。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奉召來到京城長安。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詞臣,并不重用他。天寶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開長安后,他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段時間。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么做,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政治上的失敗使他胸中塊壘難消,這首詩便是他的“發憤之作”。>>3.知識鏈接文學常識(1)游仙詩是道教詩詞的一種體式。就其本義而言,指的是歌詠仙人漫游的詩。其形式多為五言句,句數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關于游仙詩的類型,前人曾做過種種劃分:或從作者思想傾向出發,以富貴者而游仙,為游仙詩之正體;以坎坷者而游仙,為游仙詩之變體;或從表現形式出發,以作者同神仙共游為古體,作者不在內,僅神仙自游為近體。(2)瀛洲古代傳說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方丈。(3)謝公屐謝靈運穿的木屐。謝靈運游山時,穿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4)古詩中的“歌”“ ”“吟” “歌”,“ ”,“吟”是古詩的體裁。這些名稱,在漢魏六朝的民歌樂府中就有了,如《敕勒歌》,《 頭吟》,《短歌 》等。 “歌”有縱情歌唱的意思。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唱出了沉郁悲壯的“安得 夏千萬間, 庇天下寒 俱歡顏”;李賀的《 夫采 歌》,也采 了此種便于 由放歌的歌 體,圍繞“采 ” 事,以“恨”字為感情線索,使如 之情如萬斛泉源,忽 似 河急浪,奔騰咆哮,不可遏 ;忽 如巨涌暗流,低回深旋,動 魄。 “ ”與“歌”的不同在于它有“衍其事 歌之”的意思,即在歌唱中鋪敘記事。通常“ ”是 種可以歌唱的敘事詩。如 居易的《琵琶 》,因送客 聞聲,緣聲 訪 ,見 請彈曲,聞曲 詢及 世,由此 出感慨,全詩層次分明,前勾后連,脈絡貫通,形象 動,主題豁然。 “吟”,重在吟詠性情,如孟郊的《游 吟》; 居易的《暮江吟》也是 膾炙 的佳作:“ 道殘陽鋪 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 初三夜,露似珍珠 似 。”詩 描繪景 ,重在詠嘆 陶醉的 情,故 “吟”。除以上列舉之外,尚有《李憑箜篌引》,《橡媼嘆》,《織婦辭》,《渭城曲》,《靜夜思》,《夢游天姥吟留別》,《 馬篇》,《 階怨》等許多名篇,這些詩篇基本上都是五 詩體,或七 詩體,彼此沒有太 的差別。>>4.原文解讀夢游天姥吟留別李 白【原文】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大意】航海的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找到。越地的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時可以看見。天姥山高聳入云,遮住了天空,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山。【解讀】詩人以整齊的對句寫出兩個虛實相映的形象,以仙山的虛幻難覓反襯天姥山的實際存在,表現出詩人對名山勝境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詩人用夸張的手法,描繪天姥山拔地參天、橫空出世的雄偉形勢。“橫”“拔”“掩”三個動詞不僅寫出了天姥山的外形,還寫出了強烈的氣勢和動態感。【原文】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大意】天臺山有四萬八千丈高,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東南面一樣。【解讀】詩人用夸張、擬人的手法,從側面描繪出天姥山的高峻氣勢。【原文】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大意】我聽了越人的話,想要夢游吳越之地,一夜之間飛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啼聲凄清。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解讀】“我欲”一句承上啟下,由現實轉入夢境。著一“飛”字,形容歷程之快,顯示詩人游山之心切。謝靈運喜歡游山訪勝,詩人對其仰慕不已。此處提及謝公宿處和謝公屐,增添了景觀的人文氣息。【原文】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大意】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從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倚靠著石頭,不覺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熊在咆哮,龍在長鳴,聲音震蕩著巖石和泉水,使深林戰栗,使層巔震驚。【解讀】夢登天姥山的情景。詩人只用“千巖”“迷花”二句,就精練概括出白天的游程、旦暮景色變化之大。詩人以夸張的手法,描繪出夜幕降臨后的可怕景象。【原文】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大意】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中)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筑成的樓臺。【解讀】景象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形成統一的氛圍。接連四個四言短句,加快節奏,渲染氣氛。詩人把幻想推向高峰,用瑰麗的色彩描繪神仙世界。【原文】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大意】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奏著瑟,鸞鳥拉車回轉,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如麻。我忽然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解讀】夢游的高潮。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仙山盛會,展現出詩人非凡的想象力。夢醒后,詩人驚醒回到了現實,不禁長嘆,接下來就是抒情言志。詩人將這段由夢到醒的經歷寫得色彩繽紛卻層次井然,迷離恍惚而跌宕多姿。【原文】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大意】人世間的歡樂也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之水一去不復返。告別諸位朋友遠行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探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解讀】詩人在夢醒后感慨人世間的歡樂如夢境般虛幻,這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消極情緒。詩末展開議論,抒發心中不平,也扣住“留別”二字。詩人擬騎白鹿,訪名山以尋求夢中境界,避開污濁世界,蔑視權貴,傲骨自珍。四、整體感知>>1.預習檢查1.古今異義(1)煙濤微茫信難求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指書信、信息等。(2)云霞明滅或可睹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使熄滅;滅亡;消亡。(3)勢拔五岳掩赤城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拉出,抽出;挑選;奪取。答案:(1)確實,實在(2)暗(3)超出2.詞類活用(1)對此欲倒東南傾(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傾”的趨向,向東南)(2)云青青兮欲雨(名詞作動詞,下雨)(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名詞作動詞,侍奉)(4)栗深林兮驚層巔(動詞的使動用法,栗,使……戰栗;驚,使……震驚)(5)熊咆龍吟殷巖泉(形容詞作動詞,震響)>>2.圖文導航>>3.主旨點睛《夢游天姥吟留別》主要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既有對人生感傷和逃避現實的態度,又有對上層統治者的蔑視,他的求仙問道,決不是為了滿足一己之貪欲,而是想用遠離現實的辦法,表示對權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4.重點難點「重點」(1)《夢游天姥吟留別》開篇兩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能不能刪掉,改為開門見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滅即可睹”開頭?【答案】不能。此處是以虛襯實。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將天姥與充滿神秘意味的仙山瀛洲并舉,暗示天姥勝景。同時以“信難求”的瀛洲襯托“或可睹”的天姥,突出了天姥的可親可賞,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同時這樣寫比較富有神奇色彩,能夠引人入勝。(2)作者極力渲染夢游仙境的壯美,意圖是什么?【答案】李白通過一個離奇變幻、自由壯偉的極樂夢境表達自己對自由樂土的向往和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繽紛,反襯出人間社會的極端丑惡,詩人借此表達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憎惡。詩人認為,神仙世界虛無縹緲得難以尋覓,那就在人世間像神仙一樣縱情山水恣意游樂吧,絕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表現了詩人蔑視權貴、豁達樂觀的精神。「難點」(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中的神仙世界是怎樣的,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情。【答案】詩中詳細描繪了一個神秘的神仙世界。這里電閃雷鳴,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門,訇地一聲從中間打開了,仙府的天空浩瀚無邊,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砌成的宮闕,云里的神仙們以彩虹作衣裳,以輕風為駿馬,接二連三地下來。老虎彈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多得像麻一樣數也數不清,這是一幅輝煌壯麗、其樂融融的畫面,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2)最后兩句,是全詩的詩眼,點明了主題。人們對此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表現了其消極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是認為表現了其蔑視權貴、譏諷現實的思想。你怎么看呢?【答案】我認為兩者均有。但是李白雖消極避世,卻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譏諷現實,卻又不像屈原那般憤世嫉俗。總的來說,李白身上集“儒、道、俠”三者于一體,有儒家的積極用世,有道家的消極避世,又有俠客的仗劍豪情,他的儒家思想,使他想要積極入世,有所作為。但是他的俠客情懷,卻使他向往自由,放浪不羈,使他與世俗、與官場格格不入。入世不成,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便不免消極避世,游山訪仙,故其游仙詩既有消極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又暗含蔑視權貴、譏諷現實的思想。五、文本特色大膽的夸張詩人充分發揮了他的夸張才能,把幻想中的事物寫得活靈活現,驚心動魄。以夸張、烘托的手法,極言天姥山之高。尤其是“橫”“拔”“掩”三字,氣象博大,生動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繪了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氣勢。夸張的作用是用言過其實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強調語氣,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運用夸張要注意:第一,夸張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第二,夸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否則會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夸張。第三,夸張要注意文體特征,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張,以免歪曲事實。【同步練習】基礎過關練(2024重慶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盛唐之音本是一個相當含糊的概念。拿詩來說,李白與杜甫都稱盛唐,但兩種美完全不同。拿書來說,張旭和顏真卿都稱盛唐,但也是兩種不同的美。從時間上說,杜甫、顏真卿的藝術成熟期和著名代表作品都在安史之亂后;從風貌上說,他們也不同于前人,另開新路。這兩種“盛唐”在美學上有大不相同的意義和價值。如果說, ① ,是對舊的社會規范和美學標準的沖決,其藝術特征是內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縛,是一種還沒有確定形式、無可仿效的天才抒發。那么,以杜甫、顏真卿等人為代表的“盛唐”,則恰恰是對新的藝術規范、美學標準的確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講求形式,要求形式與內容的嚴格結合和統一,以樹立可供學習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如果說,前者更突出反映新興世俗地主知識分子的“破舊”“沖決形式”,那么, 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杜詩、顏字,加上韓愈的文章,卻不止領略了數百年的風騷,它們為千年后的后期封建社會幾乎奠定了標準,樹立了楷模。 1.下列各句中的“相當”和“盛唐之音本是一個相當含糊的概念”中的“相當”,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國產反隱身雷達可以解決對隱身目標的探測和跟蹤等問題,有關技術跟國際水平相當。B.兩個破折號在解釋說明的內容的前后搭配使用,其作用相當于括號。C.這個任務是相當艱巨的,但一定可以完成。D.她想交出手上的工作,一時又找不到相當的人來接替。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一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和兩處表述不當,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024河南濮陽月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詩歌幾乎在中國歷朝歷代都有杰出的代表詩人(作品),但是詩歌成了“唐朝”的“名片”,意味著唐朝的文學藝術以詩歌最為閃耀,誕生了最多的詩人、最繁盛的作品、最豐富的品類。那是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一個氣象萬千的時代,為后代確定了詩歌的美學標準。唐詩的美滲透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沒有唐詩,我們的語言將黯然失色,不再有這些成語:青梅竹馬、刻骨銘心、天倫之樂、一擲千金、浮生若夢、揚眉吐氣、仙風道骨、蚍蜉撼樹、妙筆生花、驚天動地……有了唐詩,跟朋友分別時可以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垂頭喪氣時可以勉勵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表達志向時可以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激勵他人時可以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人生的奮進與失意,盡在詩歌之中。以李白為代表的唐朝詩人創造了新穎的詩的語言,在不同的層面上超越了個體生命的限制,留下了讓世世代代敬仰的文化財富。在電影《長安三萬里》的片尾,詩人高適說,“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還用不同的方言朗誦描寫長安的唐詩,詩人的理想超越時空,讓多少人熱淚盈眶。這實際上是觸發了中國人融入血脈的文化基因。中華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詩的浪潮在中國人的心里激蕩著永恒的回響。4.第二段羅列了大量唐詩中的成語,有何表達效果 5.下列與文中畫橫線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只要風在,雨在,生命就在。B.只要生命在,志氣在,希望就在。C.只要你在,心在,春天就在。D.只要鮮花在,掌聲在,笑臉就在。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2全國新高考Ⅰ,山東、江蘇60篇)李白常常稱謝靈運為謝公,比如在“ , ”詩句中。 (2)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的工具的詩句“ ”和“ ”令人嘆為觀止。 (3)《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詩人蔑視權貴的性格(或最能表現主旨)的句子是“ , ”。 (4)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 ”寫夢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連忘返,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 (5)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海日東升、天雞破曉的壯美景象的詩句是“ , ”。 (6)《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巨大的聲響震蕩著巖石、泉水、深林、峰巒的兩句是“ , ”。 鞏固提升練一、(2023河南鄭州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古風(其十九)①李 白西上蓮花山②,迢迢見明星③。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至云臺,高揖衛叔卿④。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注] 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時期,叛軍已經攻占了洛陽城。②蓮花山:華山的最高峰蓮花峰。③明星:傳說中的華山玉女。④衛叔卿:傳說中的仙人。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寫詩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華山的最高峰蓮花峰,經過千里跋涉,終于見到了明星仙女。B.第三至六句描繪了一幅優雅、縹緲的神女飛天圖。玉女的纖纖素手拈著芙蓉,凌空飛舞,仙袂飄飄。C.第七至十句是詩人想象自己被邀請來到云臺峰,與仙人衛叔卿長揖見禮,并一同在天空中遨游。D.后四句為實寫,胡兵占據洛陽,百姓慘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祿山及其部屬卻衣冠簪纓。2.請從內容和情感兩方面簡要分析,這首詩寫的仙境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的仙境有什么區別 (6分) 二、(2024山東濰坊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古風 登高望四海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云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鹓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注】①徂暉: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3.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相似。B.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白日將盡、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C.九十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棲息于梧桐,鹓鸞棲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D. 最后兩句說明詩人無奈及無能為力的心情。他無法改變這種現狀,只好歸隱,同時自由地吟唱《行路難》來發泄對社會不公的抗議。4.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2024蘇州調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9分)塞下曲(其二)李白天兵①下北荒,胡馬欲南飲。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何當破月氏②,然后方高枕。【注】①天兵:此指唐軍。②月氏:亦作月支,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國。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胡馬“南飲”代指胡人南侵,點明“天兵下北荒”原因;“下”字突出了唐軍的聲勢。B.“橫戈從百戰”敘寫戰爭形勢,“橫戈”可見作戰英勇,“百戰”足見戰斗頻繁。C.五六句描寫將士們艱苦惡劣的生活環境,寓情于景,表現出詩人鮮明的反戰情緒。D.七八句通過虛寫,抒發了詩人對于早日打敗敵人,過上和平安寧生活的熱切盼望。6.如何理解“銜恩”一詞的含義與作用?(6分)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九日登東山寄昌叔王安石城上啼烏破寂寥,思君何處坐岧峣。應須綠酒酬黃菊,何必紅裙弄紫簫。落木云連秋水渡,亂山煙入夕陽橋。淵明久負東籬醉,猶分低心事折腰。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句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劃破寂靜的烏啼聲,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B.頸聯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山水秋景,氣韻生動,表現出對美麗景色的喜愛。C.第六句“亂”字,既寫出了群山連綿起伏之狀,也表現出作者內心的紛亂不定。D.本詩既有東山所見實景,也有展開的聯想,虛實結合,寄托情思,表達心志。8.這首詩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毛澤東《沁園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 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觀胡人吹笛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昊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9.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以笛聲寫起,既點明題意,又為下文寫個人及其對國家的憂思和感慨做了鋪墊。B.頸聯偏于抒情:聽聞胡人演奏出塞古曲而憂愁,想到自己無奈離京成逐臣而淚滿纓。C.長安乃帝京,回望長安即懷念天子,借代手法,與王勃“懷帝閻而不見”含義相同。D.“戀主情”前冠以“空懷”二字,以議論之筆,寫盡詩人心中的眷戀、失落及遺憾。10.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相比,本詩在語言與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贈李白杜甫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以隨風飄蕩的蓬草,來表現李杜二人相偕漫游,無所歸宿的處境。B.首句表達了惺惺相惜之意,詩人在為李白鳴不平的同時,也透露出自傷的情緒。C.“愧”字照應了“未就”,這是指李白愧對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煉丹學道方面的失敗。D.此詩飽含了詩人對李白的同情,贊賞和規勸等復雜情感。12.這首詩中塑造的李白形象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處 請結合兩詩作簡要分析。 ---答案與解析---基礎過關練1.C 文中的“相當”是副詞,表示程度高。A、B兩項中的“相當”是動詞,表示(數量、價值、條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夠相抵。C.副詞,表示程度高。D.形容詞,適宜、合適。2.答案 ①以李白、張旭等人為代表的“盛唐” ②后者突出的則是他們的“立新”“建立形式”解析 ①處,前文說李白與杜甫、張旭和顏真卿都稱盛唐,再結合橫線前面的“如果說”和后文“那么,以杜甫……”可知,此處和后文“那么,以杜甫、顏真卿等人為代表的‘盛唐’”為對照句,故可填“以李白、張旭等人為代表的‘盛唐’”之類的內容。②處,此處和前文“前者更突出反映新興世俗地主知識分子的‘破舊’‘沖決形式’”為對照句,再結合“以杜甫、顏真卿等人為代表的‘盛唐’,則恰恰是對新的藝術規范、美學標準的確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講求形式”等內容可知,此處可填“后者突出的則是他們的‘立新’‘建立形式’”之類的內容。3.答案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后的句號放在引號內;②“領略”改為“領”;③“為千年后的后期封建社會幾乎奠定了標準”改為“幾乎為千年后的后期封建社會奠定了標準”。解析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屬于完全引用,且獨立成句,句號應放在引號內;②結合前文所引用的詩句的含意可知,“領略”一詞表意不當,同時“領略”與“風騷”不搭配,可將“領略”改為“領”;③“為千年后的后期封建社會幾乎奠定了標準”語序不當,副詞“幾乎”應放在表對象的介賓短語“為千年后的后期封建社會”之前,改為“幾乎為千年后的后期封建社會奠定了標準”。4.答案 羅列大量成語,表現了詩歌語言的豐富性和意蘊之美,用以證明詩歌之美已經滲透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解析 第二段羅列了大量唐詩中的成語,表現了詩歌語言的豐富性,也體現了詩歌語言的意蘊之美,沒有唐詩,我們的語言將多么貧乏,證明了唐詩的美已滲透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5.D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運用反復和借代的修辭手法,重復使用“在”,“長安”代指唐朝。A、B、C三項中都有反復,沒有借代。D項和文中畫橫線句子都運用了反復和借代的修辭手法,重復使用“在”,“笑臉”代指人。故選D。6.答案 (1)(示例1)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示例2)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2)霓為衣兮風為馬 虎鼓瑟兮鸞回車(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4)千巖萬轉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5)半壁見海日 空中聞天雞(6)熊咆龍吟殷巖泉 栗深林兮驚層巔鞏固提升練1.D “后四句為實寫”錯誤。后四句并非實寫,“俯視洛陽川”說的是詩人想象自己在天空中俯視人間,由此可知,后四句雖寫人間現實,但仍是虛寫。2.答案 ①《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仙境”是浩大恢宏、奇幻瑰麗的全景圖,而《古風》(其十九)中的“仙境”是神女凌空飛舞、仙袂飄飄與高揖衛叔卿的特寫鏡頭。②《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仙境”雖然熱鬧、歡樂,但詩人卻不在其中;而《古風》(其十九)中的“仙境”里則是詩人應邀與仙同游。③《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仙境”表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風》(其十九)中的“仙境”則表現了詩人在出世與正視現實、憂國憂民之間的徘徊。解析 答題時,首先分析兩首詩中描寫的“仙境”的陣容、參與者、現場氣氛等方面的不同,然后比較其“景語”中蘊含的“情語”。《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其“仙境”是浩大恢宏、奇幻瑰麗的全景圖,“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本詩“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至云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中的“仙境”是神女凌空飛舞、仙袂飄飄與高揖衛叔卿的特寫鏡頭。《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筆下的仙境是一個洞天福地,天空廣闊,看不到盡頭。金銀筑成的樓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光耀奪目。“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紛紛下來,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而“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寫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可見“仙境”雖然熱鬧、歡樂,但詩人卻不在其中。而本詩虛擬游仙之事,“邀我至云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詩人想象自己被邀請來到云臺峰,與仙人衛叔卿長揖見禮,并一同在天空中遨游。可見,詩人是應邀與仙同游。《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可以說,《夢游天姥吟留別》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再看本詩,從“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可以看出本詩是向現實的回歸,比較典型地反映了詩人在出世與正視現實、憂國憂民之間的徘徊。3.【答案】C【解析】梧桐被燕雀占據,鹓鸞被迫棲于枳棘叢中,這是上下錯位,不是各得其所。詩人以此來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表達了不能施展抱負的憤激之情。4.【答案】①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③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激憤。5.【答案】C【解析】“表現出詩人鮮明的反戰情緒”判斷有誤,寫艱苦惡劣的環境是襯托將士們不畏艱辛、抵御外敵的愛國精神。6.【答案】⑴含義:受恩,感恩,詩中指感念皇帝的恩德。⑵作用:“銜恩”是貫穿全詩的情感線。①因為感恩,將士們才愿橫戈殺敵、身經百戰而在所不辭;②因為感恩,將士們才會在沙漠中握雪為餐、拂沙露宿野外而無怨無悔;③因為感恩,將士們才會立志破敵、使天下人高枕無憂。7.C8.王安石詩:表現出對出仕的陶淵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為國效力。李白詩:表現了對權貴的不滿、抗爭和自己懷才不遇的心聲。毛澤東詞:表現了英雄人物被祖國壯麗秀美景色吸引、并為之傾倒,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附:《九日登東山寄昌叔》是皇祐三年九月九日重陽節所作,詩中描繪了登山遠眺所見到的秋天景物,表達了對妹夫朱明之的深切思念。并傾訴了自己因羈系官場而屈身事人的內心痛苦。全詩語言平實,感情深沉,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這天,王安石隨家人到舒州城外登臨東山,坐在高峻之處,他想起了妹夫朱明之,遺憾那位情同手足的知己未能和自己共度佳節,于是寫下此詩寄給他。9.D10.語言:①《夢》語言色彩豐富,絢麗飄逸,雄奇豪放。①本詩直接陳述,不追求詞藻的華麗,語言平淡自然,質樸無華。情感:《夢》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情感昂揚樂觀。本詩抒發了詩人的懷才失意之恨,情感悲切激越。附:(1)原文李白之《觀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2)注釋:觀:一本作“聽”;秦聲:指長安的聲調;“十月”二句:吳山,吳地的山,即指下句的敬亭山。《梅花》漢樂府橫吹曲有《梅花落》曲名;出塞曲:漢樂府橫吹曲名。多寫將士的邊塞生活。(3)解讀:此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時詩人在宣州,詩中將所聞之曲、所見之景巧妙融合,表達對君王的眷戀及被逐后的痛苦。開篇兩句李白聽到胡人吹笛,聽出了里面的秦地之音,自然勾起了他在京師生活的片段,與唐玄宗相伴的時光也歷歷在目。同時,這一句暗含的惆悵,也定下了全詩的基調。“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點出了成詩的時間和地點。這是在天寶十二年的十月,李白從梁園來到宣城與當地太守吟詩作賦。敬亭就是敬亭山,也是李白每次到宣城的必經之地。他對敬亭山有著特殊的感情,還寫下過“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名句。這一段,表達了歲月的侵蝕和相隔萬里的距離,也并不能阻止李白的懷念。“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是全詩最有深意的詩句,“愁”和“淚”兩個字,道出了李白的內心情感。“逐臣”是李白對自己的評價,也是他對那段歷史的概括。但是,他并非為自己愁,也不光是為自己流淚。詩中出現了“出塞曲”,這是唐朝將士出征的戰歌,這是邊關的聲音。李白游歷四方,也曾在朝為官,他雖然飄然如仙,爛醉如牛,但以他的智商和閱歷,絕對發現了繁華盛世下的危機。心中的愁,眼中的淚,卻是為大唐,為天下百姓。李白自然也會擔心舊主的命運。“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是他自然而然的感情。蕭士赟認為這兩句是“太白放逐之余,眷戀宗國之意隨寓而發,觀此詩末二句,概可見矣。”他雖然沒有得到唐玄宗的器重,但每次回望那條通往長安的古道,總是想起皇帝,他對玄宗沒有恨,也沒有怨,只是深深的眷戀和感激,且夾雜著些許擔憂。隨著他的見識越來越多,擔憂的情緒也越來越濃烈。就在寫完此詩的兩年之后,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如同將傾大夏,一夜之間,從頂峰一下落到了谷底,唐玄宗的都城丟了,心愛的女人死了,就連皇位也不得不讓出了。這一切,正應了李白的擔憂。《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是李白晚年同史郎中在黃鶴樓上聽人吹笛時,有感而發的一首七言絕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使人神遠,太白有焉。”這首詩便是一個范例。尤其是最后7個字,更是妙筆生花,令人拍案叫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秦漢時西域的音樂傳入中原,到了唐代時,無論是吹奏樂還是曲譜,大部分已經漢化,在詩中,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梅花落》《吹塞曲》,而只是用“愁聞出塞曲,淚滿逐臣纓”來表達樂聲的感人效果,結尾處詩人似有無限的心事,卻又戛然而止,令人浮想聯翩。11.A12.①漫游漂泊者。杜詩中以“尚飄蓬”一語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因向往天姥山而夢中漫游,夢醒后的別離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尋道求仙者。由杜詩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見李白熱心求道,喜歡煉丹的形象,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夢游仙境,遍訪仙山的形象相同。③憤世嫉俗者。杜詩中描寫了李白因懷才不遇而“痛飲狂歌”“飛揚跋扈”的佯狂,激憤狀態,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世嫉俗的形象十分相似。16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