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液體內部的壓強【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律,學會用壓強計測量壓強,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二、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過程中,聯系使用類比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整堂課的學習中,通過發散式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樂于參與探究的態度,敢于把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的勇氣。【教學重難點】1.探究式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能力。2.熟練運用類比法。【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演示實驗: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小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底部有壓強。老師用釘子從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側面有壓強。如果塑料袋子裝的是別的液體,實驗現象是一樣的。拓展: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著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二、進行新課。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為什么說有?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1.提出問題。液體壓強有什么規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2.引導類比。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1)直接類比。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盡可能多地告訴我。街上走的人群、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2)類比。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3)象征類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在以“無奈地承受”為題,說說日常哪些現象是這樣的?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對于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可見,由于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并與名次、學習環境都有關系。(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為熟悉的問題。該環節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散的環節。在以上的這三個環節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愿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節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為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切不可為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煉學生能力的環節,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3.適用問題。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4.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根據剛才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5.檢驗論證。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6.評估。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為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1)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2)操作中有沒有失誤?(3)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