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認識生命》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道德修養:通過分享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特點,懂得生命的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學會熱愛生活,提升道德修養。 責任意識: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生命有接續,明白生命接續盒精神傳承的意義,積極擔當社會使命和責任,培養責任意識。 健全人格: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培養感激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 重點 生命的特點 教學 難點 代際生命的接續,精神生命的傳承 教學過程導入 你知道嗎? 胎兒發育早期,胎兒非常敏感,感冒和使用藥物都會導致大量細胞受損,導致胚胎流產、死亡。 胎兒發育中期,如果媽媽的情緒壓抑、焦慮,對胎兒神經系統發育有嚴重影響,容易產生畸形兒,嚴重者其至可致流產、死亡。 胎兒出生時,每15個人出生的時候就會有1個遇到出生障礙--早產、難產 你順利出生的概率是10的269萬分之一 授新課 探究一:生命的重要性 材料分享: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農歷七月出生于北平,正值民國時期,隨后不久就是漫長的抗日戰爭。袁老幼年在戰火之中顛沛流離,與舊中國的廣大勞苦人民一起艱難求生,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三千五百萬人。中國人口總損失大于5000萬人。除了戰爭,饑餓,也是奪走無數人民生命的元兇之一,這時,袁老對饑餓就已經有了痛切的體驗,產生了投身農業的志向。1949年,日月換新天,袁老幸運迎來了新中國,但更多的人倒在了黎明前夜。 思考:為什么一些人倒在了黎明前夕,而一些人卻幸運的活了下來?? 提示: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是地球上最為珍貴的財富。有了生命,我們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才能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擁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種種可能,才能創造璀璨的人類文明。 探究二:生命的特點 材料分享:在世界上,兩個擁有完全相同指紋的人出現的概率約為640億分之一。指紋可以幫助我們確定一個人的身份,它是一種有力的唯一性個體識別依據。 思考:從“唯一性”這個詞你能得到什么啟示?生命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外形相貌、天資稟賦、出生環境等各不相同,每個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會汲取不同的物質和精神養分,形成獨特的個性品質,擁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交流討論:小時候想長大,長大了想回到小時候,我們還能回到小時候嗎 學生: 材料分享:袁老不止一次表示過自己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他始終為這兩個夢想奮斗,研究之路從未終止。 2013年,他研究的Y兩優900中稻平均畝產達到988.1公斤,創下世界紀錄;2016年,興寧水稻試驗田測得平均畝產832.1公斤;2018年,三亞試驗示范田測產驗收065.3公斤, 是海南水稻單年產量的最高紀錄。 “共和國勛章”是授予我國公民的最高榮譽,首屆獲獎的八位杰出貢獻者中,有“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 在授勛大會上,89歲的袁老再次感動眾人,如此高齡依然奮戰在科研一線,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嘔心瀝血。 思考:袁老89歲高齡依然奮戰在科研一線這說明了什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生命? 提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從嬰孩成長為兒童,又從兒童成長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材料分享:多希望這不是真的……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北京時間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或許在他心中,還留有一些遺憾和未盡之事,因為他這一輩子就是在不斷地突破極限,把水稻單產一次次提高。 思考:生命總會消逝,這說明了什么?我們對待生命應該怎么做? 提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我們應感恩生命的獲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和奉獻之中,讓生命的每一段歷程都變得精彩和有意義。 知識小結:生命的特點? ①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外形相貌、天資稟賦、出生環境等各不相同,每個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會汲取不同的物質和精神養分,形成獨特的個性品質,擁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②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從嬰孩成長為兒童,又從兒童成長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③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我們應感恩生命的獲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和奉獻之中,讓生命的每一段歷程都變得精彩和有意義。 材料分享:當袁老的生命走到終點,一切都結束了嗎 袁老和愛人鄧哲共同養育的三個兒子,在各自的領域都是佼佼者: 長子袁定安,農業領域知名企業家,先后參與創刃了多家農業、科技、種業公司。 次子袁定江,農業科技上市公司的副總裁,曾當過會計主任、負責籌辦過農民貸款項目。 三子袁定陽,超級雜交水稻分子育種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他在湖南農業大學讀完作物遺傳育種學專業碩士后一直跟隨父親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此后更與父親一起參與高產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等多個項目,并成功選育了雜交稻新組。 思考:如何理解生命是有接續的? 提示: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個人的生命很短暫,但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接續。在生命的接續中,每個人的生命不僅是“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 活動探究: 從下面的情境中你分別看到了哪些生命的傳承關系 我叫李子旭,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大西北,將來我想當個懂科技的新農民。 雖然我現在定居海外,但我和周圍許多華人都自豪地說自己是中國人。 我爸爸是蒙古族,媽媽是漢族。 提示:這些情境共同展示了生命傳承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包括地域、民族、血緣以及文化等多個層面。 材料分享:我國萬建民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細胞》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突破性的論文,該論文介紹了他們在雜交稻領域的新突破,揭示了粳稻和秈稻兩種水稻雜交障礙的遺傳機制,為培育更健康、更高產的 雜交水稻提供了可能。研究團隊首先確定了引起粳稻和秈稻雜交得到的水稻不育性的基因序列。他們發現有兩個緊密鏈接的基因,在這個過程中共同起作用。科研人員將一個基因稱為殺手,另一個基因稱為守護者。所有的雜交后代都繼承了一個殺手基因,它對花粉有害會導致不育。但是只有少量的后代繼承了一個守護者基因它能夠阻止殺手基因對雜交后代的傷害。 萬建民院土領導的團隊通過基因組學方法來阻斷殺手基因,可以避免雜交水稻的花粉不容易創造出同時具有粳稻和秈稻兩種亞種優勢的雜交水稻。萬建民院士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指出,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接近雜交的優勢就會越明顯,所以如果能夠在粳稻和秈稻亞種之間培育出一種超級雜交水稻,那么它的產量會比現在的雜交水稻高出15%以上。 思考: 提示: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偉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體現。在生命的傳承中,人類的精神不斷積淀和豐富。 知識小結:如何理解生命是有接續的? ①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個人的生命很短暫,但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接續。在生命的接續中,每個人的生命不僅是“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 ②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偉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體現。在生命的傳承中,人類的精神不斷積淀和豐富。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臧克家的詩《有的人》里這樣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字仲尼,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的提問方法和辯證思維方式對后世哲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史長河中,這些人物的思想、精神流傳至今是因為( B ) ①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 ②個體的生命很短暫 ③人的精神在不斷積淀和豐富 ④人生最有意義的追求就是完成生命的接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下列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 ) ①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②從嬰孩成長為兒童,又從兒童成長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③人生不售往返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④既然一生只經歷一次少年,那就要肆意揮灑少年時期的每一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屬于精神信念上生命接續的有( B ) ①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②國家全面放開三孩生育政策 ③某校組織學生觀看“七一勛章”頒授儀式 ④某校舉辦黨史學習系列活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