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微視頻】【來自大自然的色彩】中國古典樂器《第1課 自然的色彩》2024年人美版 七年級上冊-第2單元 色彩魅力-宛潞老師美術 課件2024年最新美術教材目錄1三原色色彩三要素2《目錄》3色彩的相互關系目錄01三原色活動1自然絢麗的色彩為我們帶來了美得享受,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色彩來再現自然的美,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色彩,研究色彩,學習運用色彩這種藝術語言來傳達自己的心聲。01三原色三原色:紅,黃,藍大千世界,豐富的色彩總是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大家進入色彩的世界,學習色彩的常識,感受色彩的魅力。繪畫中用其他顏色無法混合出這三種顏色,但這三種顏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顏色。01三原色顏料三原色紅藍黃橙紫綠中間色又稱為混合色,由兩種原色調配出來的顏色叫中間色。十二色相環(huán)01三原色十二色相環(huán)通常以三原色(紅、黃、藍)為基本色相,按不同純度的紅、橙、黃、綠、藍、紫等秩序,將其等差環(huán)列起來而形成十二色相環(huán)。01三原色目錄02色彩三要素活動2是色彩的樣貌, 每種色彩的名稱即是色彩的色相色彩的飽和度色彩的明亮程度色相明度純度02色彩三要素紅辣椒、綠生菜、紫茄子、橘黃的柿子椒…… 每種菜都有獨特的面貌,我們稱這些面貌為色相。面對一籃新鮮的蔬菜,我們一定被它們美麗的色彩所吸引,都有些什么顏色呢?三要素-色相02色彩三要素紅到黃,中間就有橙色的過度;紅橙黃黃到藍,中間就有綠色的過度;藍到紅,中間就有紫色的過度。黃綠藍藍紫紅色相推移三要素-色相02色彩三要素即是色彩的深淺明暗程度。接近白色明度高,接近黑色明度低。紅色三要素-明度02色彩三要素深紅大紅淺紅明度低明度高加白加黑加白加黑(明度漸變)明度推移三要素-明度02色彩三要素即色彩的純凈程度。純度越高色彩越鮮艷,純度越低色彩越灰暗。色彩的純粹單一程度,及鮮艷的程度叫做色彩的純度。在色彩家族里三原色是高純度的顏色,任何色彩加入黑色或白色,純度都會降低。三要素-純度02色彩三要素越多的顏色相混合,顏色的純度越低。++++高純度中純度低純度鮮艷/強烈渾濁/黯淡純度推移三要素-純度02色彩三要素02色彩三要素根據下列圖片歸納四季色彩,并在色相環(huán)中找出這些色彩所處的位置。不同季節(jié)的景色中我們能看到不同的色彩秋任務一02色彩三要素春夏冬請參照秋天色彩的歸納法,對其余三個季節(jié)的色彩進行歸納。02色彩三要素目錄03色彩的相互關系活動3色環(huán)中30~90度范圍內的顏色互為類似色。如黃、黃綠、綠或是紅紫、紫、藍紫等。互補色在色相環(huán)中,任一色相和與其相對(180°) 的顏色互為補色,如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藍等。類似色思考一下這些色彩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互補色類似色03色彩的相互關系大自然中無窮無盡的斑斕色彩為我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看一看大自然中的互補色。任務二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藍03色彩的相互關系一幅作品或一個環(huán)境中往往存在多種色彩,它們之間形成的整體關系構成色彩的調子,稱為“色調”。凡 高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描述了《麥田與柏樹》這幅作品,他說這幅畫是最美的夏天,“畫中有麥穗、 柏樹、一片藍天,它像一幅五彩的拼圖”。《麥田與柏樹》色 調《麥田與柏樹》的色調是怎樣的 03色彩的相互關系其中,金黃的麥田與藍天和綠樹形成對比,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黃綠藍03色彩的相互關系為什么畫家運用了對比強烈的色彩,畫面卻仍然顯得十分和諧呢 暖色與冷色的微妙對比,色彩鮮明,色塊比例,這些不但形成結實的構圖,而且統(tǒng)一著整個畫面。色彩對比:來自不同顏色間存在的比較關系,它形成色彩藝術的真正動力。03色彩的相互關系從色相環(huán)中我們清楚的看到兩部分的冷暖分化紅紫、紅、橙、黃、黃綠為暖色紫、藍紫、藍、藍綠、綠為冷色冷暖對比突出色彩的冷暖關系,無論是鮮明強烈還是柔和含蓄,都能夠營造出豐富而有變化的色彩效果。冷暖對比03色彩的相互關系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張圖片畫面中有什么顏色?以什么色調為主,什么色調為輔?03色彩的相互關系想一想,畫家是如何調和色彩并運用對比色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冷暖對比油畫《圣維克多山》塞尚思考問題03色彩的相互關系《紅蓮》- 吳冠中想一想,畫家是如何調和色彩并運用對比色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思考問題純度對比03色彩的相互關系想一想,畫家是如何調和色彩并運用對比色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思考問題《魚鷹小舟》林風眠明度對比03色彩的相互關系用三原色進行調色練習課堂練習一選用下面模板,在冷暖對比、明度對比和純度對比中任選一種,完成一幅色彩對比小練習。課堂練習二請同學們,課下觀察我們校內的自然景色,找一找自然的色彩。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課外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