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教學目標 1. 通過楊氏雙縫干涉實驗的結論求解不同頻率色光的波長; 2.通過公式,求出,清楚公式中各物理參數的意義; 3.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或驗證,對物體雙縫干涉加深理解; 教學重點: 1. 實驗中各參數的物理意義、通過游標卡尺或螺旋測微器測量條紋間距。教學難點: 1. 實驗數據分析。教學過程一、【進行新課】 探究點一、實驗器材 雙縫干涉儀,即光具座、光源、濾光片、單縫、雙縫、遮光筒、毛玻璃屏、測量頭。另外,還有學生電源、導線、刻度尺等。 實驗:光源發出的光經濾光片(裝在單縫前)成為單色光,把單縫照亮。單縫相當于一個線光源,它又把雙縫照亮。來自雙縫的光在雙縫右邊的空間發生干涉。遮光筒的一端裝有毛玻璃屏,我們可以在這個屏上觀察到干涉條紋,并由 λ = x 計算出光的波長。透鏡的作用是使射向單縫的光更集中。 組裝實驗儀器: 探究點二、物理量的測量 實驗:根據 λ = x可知,本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雙 縫到屏的距離 l 和相鄰兩條亮條紋間的距離 x(雙縫間的距離 d 已知)。具體操作如下。l 的測量 雙縫到屏的距離 l 可以用刻度尺測出。 x 的測量 相鄰兩條亮條紋間的距離 x 需用測量頭測出。測量頭通常有兩(圖 ),但都由分劃板、目鏡、手輪等構成。轉動手輪,分劃板會左右移動。 測量頭 測量時,應使分劃板的中心刻線與條紋的中心對齊(圖 ),記下此時手輪上的讀數。然后轉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與另一條紋的中心對齊,再次記下手輪上的讀數。兩次讀數之差表示這兩個條紋間的距離 x。 為了減小測量誤差,可測多個亮條紋間的距離,再求出相鄰兩個條紋間的距離。例如,可測出 n 個亮條紋間的距離 a,再求出相鄰兩個亮條紋間的距離 x =。 分劃板中心刻線 探究點三、進行實驗 實驗前先取下雙縫,打開光源,調節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發出的光束沿著遮光筒的軸線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單縫和雙縫。注意使單縫與雙縫相互平行,盡量使縫的中點位于遮光筒的軸線上。 做好以上調整后,在單縫與光源之間放上濾光片就可以觀察到單色光的雙縫干涉圖樣(圖 )。測量雙縫到屏的距離 l 和相鄰兩條亮條紋間的距離 x。分別改變濾光片的顏色和雙縫的距離,觀察干涉條紋的變化,并求出相應的波長。 不同雙縫、不同色光的雙縫干涉條紋 探究點四、數據分析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數據。d 是已知的,l 和 n 個亮條紋間的距離 a 是直接測量值。由 x =可以求出相鄰兩個亮條紋間的距離Δx。最后,根據 λ = x算出波長。 注意事項: 1.單縫、雙縫應相互平行,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軸線上,雙縫到單縫的距離應相等. 2.測雙縫到屏的距離l時,用毫米刻度尺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3.測條紋間距Δx時,采用累積法,即用測量頭測出n條亮條紋間的距離a,求出相鄰的兩條亮條紋間的距離Δx=. 課堂總結 隨堂練習 例1、(多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雙縫干涉現象并測量光的波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驗裝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別為濾光片、單縫、雙縫 B.將濾光片由紫色換成紅色,干涉條紋間距變寬 C.將單縫向雙縫移動一小段距離后,干涉條紋間距變寬 D.測量過程中,誤將5個條紋間距數成6個,波長測量值偏大 【答案】:A、B 【解析】:濾光片的作用是使入射光變成單色光,單縫的作用是使入射光變成線光源,雙縫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其排列順序是濾光片、單縫、雙縫,故A正確;將濾光片由紫色換成紅色,透過的單色光波長λ變長,根據雙縫干涉條紋的間距公式Δx=λ知,干涉條紋間距Δx變寬,故B正確;將單縫向雙縫移動一小段距離,由Δx=λ可知,干涉條紋間距與此距離無關,故干涉條紋間距不變,故C錯誤;測量過程中,誤將5個條紋間距數成6個,導致Δx變小,則波長測量值偏小,D錯誤。 例2、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的實驗中,裝置如圖所示。雙縫間的距離d=3 mm。 (1)若測定紅光的波長,應選用______色的濾光片。 (2)若測得雙縫與屏之間的距離為0.70 m,通過測量頭(與螺旋測微器原理相似,手輪轉動一周,分劃板前進或后退0.500 mm)觀察第1條亮紋的位置如圖甲所示,觀察第5條亮紋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可求出紅光的波長λ=___________ m。(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答案】:(1) 紅 (2) 6.86×10-7 【解析】:(1)若測紅光波長,則應選紅色濾光片,因為紅色濾光片能透過紅光。 (2)圖甲中測量頭的讀數a1=0,圖乙中測量頭的讀數a2=0.5 mm+14.0×0.01 mm=0.640 mm所以Δx==mm=1.60×10-4m λ==m=6.86×10-7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